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共17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H2O B.CH4 C.Na2O2 D.MgCl2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②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
3.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反应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的电子式: B.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含有极性键 D.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叙述能不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A.溶解度: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C.还原性: D.酸性:
5.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氟到碘,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同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因此卤族元素单质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C.锂离子电池成为低功耗电器的主流电源原因之一: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
D.从锂到铷,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证据之一:其单质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6.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推断下列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P B.S C.Cl D.F
7.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时,能量转化关系如图。已知:石墨(s)和金刚石(s)完全燃烧均生成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石墨<金刚石
C.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相同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8.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
B.的分子结构模型:
C.氟化钠的电子式:
D.、和互称为同位素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H2、T2是氢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
D.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炔的空间填充模型: B.羟基的电子式:
C.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11.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Y位于同主族,X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Q,在Q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Ba(OH)2的物质的最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
B.简单气态氯化物的热稳定性:Y>R
C.Q的水溶液显酸性、可作为净水剂
D.M点沉淀物有2种,且物质的量之比为4:1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干冰
二、填空题
13.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 = 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 = 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3)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4.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IUPAC等向世界介绍118位优秀青年化学家,并形成一张“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国学者雷晓光、姜雪峰、刘庄分别成为“N、S、Hg”元素的代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据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汞在第 周期。
(2)硒(Se)与硫位于同一主族,均是生命必需元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硒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2
b.二氧化硒()具有还原性
c.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强酸
(3)氮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磷(P)、砷(As)也是氮族元素。
①砷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其中稳定的核素是,它的中子数为 。
②已知与的性质相似,则对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能与溶液反应
c.与加热充分分解产物的种类完全一样
③下列关于第Ⅴ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热稳定性: b.酸性: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大
(4)砷酸()可用于制造杀虫剂、药物。溶于稀硝酸中可得砷酸,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 ,由元素①构成三原子单质的分子名称是 。
(2)元素④与⑦相比, 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 元素的氢化物更稳定(用元素符号填写)。
(3)元素③与⑥相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较大的是 (填碱的化学式)。
(4)元素②和⑧的氧化物常用做耐火材料。元素②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元素⑧的氢氧化物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如图,将潮湿的由元素⑤构成的单质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则甲装置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
a.稀硫酸 b.浓硫酸 c.水 d.饱和食盐水
16.联合国大会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显示了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下表列出了7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4
⑥
⑦
回答下列问题: 。
(1)⑦的元素符号是 ,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上述7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填元素符号)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3)用“>”、“<”、“=”填空。
类别
比较
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① ②
简单离子半径
③ ④
元素的非金属性
⑤ ⑦
(4)③的单质与②的简单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的单质与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用电子式表示③和⑤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17.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下列八种微粒:。
(1)属于核素的共有 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填符号,下同)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和 。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和 。
18.该同学从自家药箱里看到一种药品叫华素片,又叫西地碘片,它的说明书如下:
[品名和组成]
品名:西地碘片
商品名:华素片
英文名:Gydiodine Tablets
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含量1.5 mg/片,将碘利用分子分散技术制成分子态西地碘,并含适量薄荷脑等。
[贮藏]遮光、密闭、在凉处保存
[有效期]二年
他分析,华素片中可能含的是I2分子。
(1)试推测,华素片的颜色是白色的吗? (填“是”、“不是”、“不能确定”)。
(2)请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用常见的家庭用品验证华素片中是否含I2分子 。
三、计算题
19.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所得的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mol•L﹣1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V与生成沉淀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从0开始到A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B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的MgCl2的物质的量为 ,AlCl3的物质的量为 ,NaOH的物质的量为 .
(3)HCl溶液在C点的体积数是 mL.
20.由于铝质蒸发器和冷凝器易氧化,影响空调的寿命。铜-铝合金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成功开发解决了制冷行业的一大难题,并因此被世界制冷行业称为二十一世纪制冷行业革命性的创新。
(1)为测定该铜-铝合金的质量分数,现将5.6克该合金放入500mL 2.0mol/L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6.72L(标准状况),此铜-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2)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并将滤液稀释到1000mL,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②取100mL溶液,要想得到0.78克沉淀,应加入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表中列出了①~⑩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VA
ⅥA
ⅦA
0
一
①
②
二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⑩
(1)①~⑩中,元素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上述10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
(2)写出①与④以原子个数比3: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元素④、⑤、⑩分别和①组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4)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⑤的单质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五、实验题
2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A中试剂是 。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一段时间后,H2S溶液中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H2O只含有极性键,故A不符合题意;
B.CH4只含有极性键,故B不符合题意;
C.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故C符合题意;
D.MgCl2只含有离子键,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B
解析:①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而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如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正确;
②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错误;
③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极性共价键,如过氧化氢是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错误;
②③错误,故选B。
3.D
解析:A.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
B.钙为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正确;
C.中的氢氧根离子中含有氢氧极性键,C正确;
D.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D。
4.A
解析:A.氢化物的溶解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A选;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可根据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则非金属性:,故B不选;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可根据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还原性:,则非金属性:,故C不选;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可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酸性:,则非金属性:,故D不选;
故选:A。
5.B
解析: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从氟到碘,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A正确;
B.卤族元素单质中,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的是碘单质,故B错误;
C.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锂的比能量大,所以锂离子电池成为低功耗电器的主流电源,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水反应,从锂到铷,单质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可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D正确;
选B。
6.D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上述物质中,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
故选D。
7.B
解析:A.因为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所以反应:C(石墨,s)=C(金刚石,s)为吸热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为放热反应,A错误;
B.因为金刚石能量较高,所以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释放的热量高于石墨释放的热量,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性质完全不相同,C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S2-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H2O的结构式为H-O-H,其分子结构模型为,B正确;
C.NaF由钠离子和氟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C正确;
D.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因此238Pu 、239Pu 和 241Pu 互称为同位素,D正确;
故选A。
9.C
解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A错误;
B.H2、T2均为氢气,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
C.次氯酸中氧为中心原子,结构式为H-O-Cl,C正确;
D.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A.乙炔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四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填充模型为:,故A正确;
B.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连接,羟基是电中性基团,羟基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乙醇结构简式为C2H5OH,分子式为C2H6O,故C错误;
D.聚丙烯的结构单元的主链上应该含有2个C原子,则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11.C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Y位于同主族,X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Q,在Q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Ba(OH)2的物质的最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为Al, 1mol氢氧化钡会溶解2mol氢氧化铝,但实际只有1mol沉淀 ,说明还生成了另外的1mol沉淀,加入3mol氢氧化钡会生成2mol氢氧化铝沉淀和3mol其他沉淀,则另外3mol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又根据R和Y位于同主族,则R为O,Y为S,Z为K,Q为硫酸铝钾。
解析:A.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Y>Z,故A错误;
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气态氯化物的热稳定性:R>Y,故B错误;
C.Q为硫酸铝钾,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离子,因此其水溶液显酸性、可作为净水剂,故C正确;
D.M点沉淀物有2种,1mol硫酸铝钾溶液中加入3mol氢氧化钡得到3mol硫酸钡和1mol氢氧化铝,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C
【分析】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A.和为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B.和为化合物,属于不同物质;
C.和为氢元素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D.和干冰为同一物质;
故选:C。
二、填空题
13.(1)Na (2)S2- (3)阴离子
解析:(1)若m = 11,即为11号元素,故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 = 8,则m=16,故为硫元素,该粒子为硫离子,符号为S2-,故答案为:S2-;
(3)若m-n<10,即m<n+10,即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故该粒子是一个阴离子,故答案为:阴离子。
14.(1)六
(2)c
(3) 42 c c
(4)
解析:(1)原子的电子层数=周期序数,Hg原子有6个电子层,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
(2)a. 硒(Se)与硫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均有6个电子,且均为非金属元素,最低价均为-2价,a正确;
b. 硒(Se)的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SeO2中Se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
c. 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H2SeO3和H2SeO4,属于酸,Se的非金属性弱于硫,因此酸性大小关系为:H2SO3>H2SeO3,H2SO4>H2SeO4,即H2SeO3和H2SeO4均为弱酸,c错误;
故选c;
(3)①砷为第33号元素,质子数为33,中子数为75-33=42。
②a.NH4I是离子化合物,PH4I与之性质相似,因此也属于离子化合物,与之间存在离子键,内P与H之间存在共价键,a正确;
b.NH4I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因此PH4I也能与NaOH反应,b正确;
c.PH4I加热分解生成PH3和HI,HI不稳定,加热时也分解,生成H2和I2,因此与NH4Cl加热分解产物种类不一样,c错误;
故选c。
③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N的非金属性比P强,因此稳定性大小关系为NH3>PH3,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N的非金属性比As强,因此酸性强弱关系为HNO3>H 3AsO4,b正确;
c.As为非金属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属于酸,c错误;
d.第VA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其简单离子电子层数依次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增大,d正确;
故选c。
(4)As2O3中As化合价为+3价,H2AsO4中As化合价为+5价,因此As2O3与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臭氧 P N NaOH MgO Al(OH)3+NaOH=NaAlO2+2H2O 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关系,①为氧;②为镁;③为锂;④为磷;⑤为氯;⑥为钠;⑦为氮;⑧为铝。
解析:(1)元素①为氧元素,原子序数是8,由氧元素构成三原子单质的分子名称是臭氧。
答案为:8;臭氧。
(2)元素P与N为同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P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氢化物更稳定,非金属性:N>P,则N元素的氢化物更稳定。
答案为:P ; N。
(3)元素Li与Na为同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Li
答案为:NaOH。
(4)元素镁和铝的氧化物常用做耐火材料。元素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MgO,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Al(OH)3+NaOH=NaAlO2+2H2O。
答案为:Al(OH)3+NaOH=NaAlO2+2H2O。
(5)由元素⑤构成的单质为氯气;
a.潮湿的氯气通过稀硫酸,稀硫酸无吸水性,从甲中出来的气体仍然是潮湿的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a不符合;
b.潮湿的氯气通过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从甲中出来的气体是干燥的氯气,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符合;
c.潮湿的氯气通过水氯气可溶于水,也可与水反应,从甲中出来的未完全反应的气体仍然是潮湿的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不符合;
d.潮湿的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没有吸水性,不溶解氯气,从甲中出来仍然是潮湿的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不符合;
答案选b。
16.(1) Br
(2) K Al(OH)3
(3) < > >
(4) 2Na+2H2O=2Na++2OH-+H2↑ 2Al+2OH-+2H2O=2AlO+3H2↑
(5)
【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⑦号元素分别为C、O、Na、Al、Cl、K、Br。
解析:(1)⑦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ⅦA族,为Br元素;③为Na元素,为11号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周期表中越靠近左下角,金属性越强,所以金属性最强的是K元素;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Al(OH)3,既能和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具有两性;
(3)同周期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所以稳定性①<②;
③的简单离子为Na+,④的简单离子为Al3+,二者电子层数相同,但Na+的核电荷数更小,半径更大,所以简单离子半径③>④;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⑤>⑦;
(4)O的简单氢化物为H2O,与Na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与Al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5)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二者结合得到NaCl,形成过程为。
17.
解析:(1)在题述微粒中,是分子,不是核素,其余的七种均为核素;
故答案为:7。
(2)与的核内质子数都是3,中子数分别是3和4,它们互为同位素;
故答案为:;。
(3)质量数相等的是与,但的质子数是6,属于碳元素,的质子数是7,属于氮元素,所以与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故答案为:;。
(4)、 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 11 和12,核内中子数都是12;
故答案为:;。
18.(1)不是
(2)把华素片研碎,溶于少量水中,再加入少量淀粉,若溶液变蓝,则证明华素片中含I2
解析:(1)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碘单质为紫黑色固体,故华素片的颜色不是白色;
(2)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故方案为:把华素片研碎,溶于少量水中,再加入少量淀粉,若溶液变蓝,则证明华素片中含I2。
三、计算题
19. Mg(OH)2 Mg(OH)2、Al(OH)3 0.02mol 0.02mol 0.13mol 130
解析: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盐酸时,0﹣10mL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NaOH过量,则铝离子完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沉淀为Mg(OH)2.则0﹣10mL发生反应:OH﹣+H+=H2O,A点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NaAlO2;
AB段发生反应:H2O+AlO2﹣+H+=Al(OH)3↓,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NaCl,沉淀为Mg(OH)2、Al(OH)3;
BC段发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Al(OH)3+3HCl=AlCl3+3H2O,C点时,Mg(OH)2和Al(OH)3完全反应,溶液为MgCl2、AlCl3和NaCl混合液.
(1)由上述分析可知,从0开始到A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B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Al(OH)3,
(2)AB段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3L﹣0.01L)×1mol/L=0.02mol,由H2O+AlO2﹣+H+=Al(OH)3↓,可知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72g﹣0.02mol×78g/mol=1.16g,其物质的量n[Mg(OH)2]=1.16g÷58g/mol=0.02mol,由元素守恒可知,n(MgCl2)=n[Mg(OH)2]=0.02mol,n(AlCl3)=n[Al(OH)3]=0.02mol;
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NaCl,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2n(MgCl2)+3n(AlCl3)=0.03L×1mol/L+0.02mol×2+0.02mol×3=0.13mol;
(3)C点溶液为MgCl2、AlCl3和NaCl混合液,由氯离子守恒可知,氯化钠中氯离子源于加入盐酸,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0.13mol,C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0.13L=130mL。
20.964或96.4% 0.2mol/L 140mL和220mL
【分析】(1)铜与盐酸不反应,铝与盐酸发生2Al+6H+=2Al3++3H2↑,n(H2)=6.72L/22.4L·mol-1=0.3mol,根据方程式计算铝的质量,计算铜-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根据c=计算浓度;加入氢氧化钠,可发生Al3++3OH-=Al(OH)3↓和Al(OH)3+OH-=AlO2-+2H2O,结合方程式计算。
解析:(1)铜与盐酸不反应,铝与盐酸发生2Al+6H+=2Al3++3H2↑,n(H2)==0.3mol,根据方程式计算铝的质量,由方程式可知n(Al)=0.2mol,m(Al)=0.2mol×27g·mol-1=5.4g,ω(Al)==0.964;
答案为:0.964或96.4%
(2)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并将滤液稀释到1000mL,其中过量的酸0.500L ×2.0mol·L-1-0.6mol=0.4mol
①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
答案为: 0.2mol·L-1;
②从上述滤液中取出100mL,过量的酸是0.04mol,中和过量的酸需V0(NaOH溶液)=/=0.08L=80mL,
n(Al3+)=0.2mol·L-1×0.1L=0.02mol,
n(Al(OH)3)==0.01mol,
当NaOH不足时,
Al3++3OH-= Al(OH)3↓
3mol 1mol
x 0.01mol
则x=0.03mol,
V1(NaOH溶液)==0.06L=60mL,
如使Al(OH)3部分溶解,则
①Al3++3OH-= Al(OH)3↓
0.02mol 0.06mol
②Al(OH)3+OH-=AlO2-+2H2O
1mol 1mol
(0.02-0.01)mol (0.02-0.01)mol=0.01mol
两步反应共需要0.06mol+0.01mol=0.07mol,
V2(NaOH溶液)==0.14L=140mL,
故取100mL溶液,要想得到0.78克沉淀,应加入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60mL+80mL=140mL;或140mL+80mL=220mL。
答案为:140mL和220mL。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1) He Li、Na、Mg、Al
(2)
(3)HF
(4)氧化性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为H、②为He、③为Li、④为N、⑤为F、⑥为Na、⑦为Mg、⑧为Al、⑨为S、⑩为Cl。
解析:(1)惰性气体性质最不活泼,所以He化学性质最不活泼;①~⑩中共有Li、Na、Mg、Al四种金属元素;故答案为He;Li、Na、Mg、Al。
(2)①为H,④为N,N和H以原子个数比3∶1形成的化合物为NH3,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元素④为N、⑤为F、⑩为Cl,和①组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HF;故答案为HF。
(4)⑤为F,最外层含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所以⑤的单质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氧化性。
五、实验题
22. 检查装置气密性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 A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浅黄色浑浊现象 2H2S+SO2=3S↓+2H2O BaSO4 BaSO3 SO2+Cl2+2H2O=+2Cl-+4H+
【分析】实验开始时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铜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铜被氧化成+ 2价的Cu2+,硫酸被还原成+4价的SO2,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据此检验SO2;当A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SO2已经完全除尽,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价,被H2S中-2价的S还原为S单质;Cl2具有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 6价的H2SO4,H2SO4电离产生的和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当溶液中存在氨水时,SO2与氨水反应产生(NH4)2SO3,(NH4)2S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SO2与Cl2在溶液中反应产生HCl和H2SO4,在该反应中SO2表现还原性。
解析:(1)①实验开始时,先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Cu2+,浓硫酸被还原为SO2,同时产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试剂A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SO2的存在;
③SO2具有漂白性,当A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SO2已经完全除尽,避免了SO2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白色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
(2)②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具有氧化性,SO2气体与H2S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淡黄色难溶性固体硫(单质)和水,因此看到溶液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 2H2O;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氯水溶液,氯水中有Cl2分子,Cl2分子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 6价的,和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该反应的方程式为:Ba2++SO2+Cl2+2H2O=BaSO4↓+4H++2Cl-,另一份中滴加氨水,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电离出铵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SO2与氯水反应生成HCl和H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2Cl-+4H+。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H2O B.CH4 C.Na2O2 D.MgCl2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②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
3.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反应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的电子式: B.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含有极性键 D.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叙述能不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A.溶解度: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C.还原性: D.酸性:
5.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氟到碘,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同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因此卤族元素单质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C.锂离子电池成为低功耗电器的主流电源原因之一: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
D.从锂到铷,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证据之一:其单质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6.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推断下列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P B.S C.Cl D.F
7.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时,能量转化关系如图。已知:石墨(s)和金刚石(s)完全燃烧均生成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石墨<金刚石
C.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相同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8.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
B.的分子结构模型:
C.氟化钠的电子式:
D.、和互称为同位素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H2、T2是氢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
D.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炔的空间填充模型: B.羟基的电子式:
C.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11.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Y位于同主族,X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Q,在Q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Ba(OH)2的物质的最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
B.简单气态氯化物的热稳定性:Y>R
C.Q的水溶液显酸性、可作为净水剂
D.M点沉淀物有2种,且物质的量之比为4:1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干冰
二、填空题
13.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 = 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 = 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3)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4.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IUPAC等向世界介绍118位优秀青年化学家,并形成一张“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国学者雷晓光、姜雪峰、刘庄分别成为“N、S、Hg”元素的代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据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汞在第 周期。
(2)硒(Se)与硫位于同一主族,均是生命必需元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硒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2
b.二氧化硒()具有还原性
c.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强酸
(3)氮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磷(P)、砷(As)也是氮族元素。
①砷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其中稳定的核素是,它的中子数为 。
②已知与的性质相似,则对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能与溶液反应
c.与加热充分分解产物的种类完全一样
③下列关于第Ⅴ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热稳定性: b.酸性: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大
(4)砷酸()可用于制造杀虫剂、药物。溶于稀硝酸中可得砷酸,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 ,由元素①构成三原子单质的分子名称是 。
(2)元素④与⑦相比, 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 元素的氢化物更稳定(用元素符号填写)。
(3)元素③与⑥相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较大的是 (填碱的化学式)。
(4)元素②和⑧的氧化物常用做耐火材料。元素②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元素⑧的氢氧化物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如图,将潮湿的由元素⑤构成的单质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则甲装置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
a.稀硫酸 b.浓硫酸 c.水 d.饱和食盐水
16.联合国大会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显示了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下表列出了7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4
⑥
⑦
回答下列问题: 。
(1)⑦的元素符号是 ,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上述7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填元素符号)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3)用“>”、“<”、“=”填空。
类别
比较
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① ②
简单离子半径
③ ④
元素的非金属性
⑤ ⑦
(4)③的单质与②的简单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的单质与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用电子式表示③和⑤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17.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下列八种微粒:。
(1)属于核素的共有 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填符号,下同)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和 。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和 。
18.该同学从自家药箱里看到一种药品叫华素片,又叫西地碘片,它的说明书如下:
[品名和组成]
品名:西地碘片
商品名:华素片
英文名:Gydiodine Tablets
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含量1.5 mg/片,将碘利用分子分散技术制成分子态西地碘,并含适量薄荷脑等。
[贮藏]遮光、密闭、在凉处保存
[有效期]二年
他分析,华素片中可能含的是I2分子。
(1)试推测,华素片的颜色是白色的吗? (填“是”、“不是”、“不能确定”)。
(2)请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用常见的家庭用品验证华素片中是否含I2分子 。
三、计算题
19.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在所得的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mol•L﹣1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V与生成沉淀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从0开始到A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B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的MgCl2的物质的量为 ,AlCl3的物质的量为 ,NaOH的物质的量为 .
(3)HCl溶液在C点的体积数是 mL.
20.由于铝质蒸发器和冷凝器易氧化,影响空调的寿命。铜-铝合金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成功开发解决了制冷行业的一大难题,并因此被世界制冷行业称为二十一世纪制冷行业革命性的创新。
(1)为测定该铜-铝合金的质量分数,现将5.6克该合金放入500mL 2.0mol/L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6.72L(标准状况),此铜-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2)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并将滤液稀释到1000mL,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②取100mL溶液,要想得到0.78克沉淀,应加入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表中列出了①~⑩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VA
ⅥA
ⅦA
0
一
①
②
二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⑩
(1)①~⑩中,元素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上述10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
(2)写出①与④以原子个数比3: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元素④、⑤、⑩分别和①组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4)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⑤的单质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五、实验题
2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A中试剂是 。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一段时间后,H2S溶液中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H2O只含有极性键,故A不符合题意;
B.CH4只含有极性键,故B不符合题意;
C.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故C符合题意;
D.MgCl2只含有离子键,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B
解析:①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而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如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正确;
②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错误;
③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极性共价键,如过氧化氢是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错误;
②③错误,故选B。
3.D
解析:A.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
B.钙为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正确;
C.中的氢氧根离子中含有氢氧极性键,C正确;
D.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D。
4.A
解析:A.氢化物的溶解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A选;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可根据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则非金属性:,故B不选;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可根据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还原性:,则非金属性:,故C不选;
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可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酸性:,则非金属性:,故D不选;
故选:A。
5.B
解析: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从氟到碘,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A正确;
B.卤族元素单质中,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的是碘单质,故B错误;
C.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锂的比能量大,所以锂离子电池成为低功耗电器的主流电源,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越易与水反应,从锂到铷,单质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可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D正确;
选B。
6.D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上述物质中,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
故选D。
7.B
解析:A.因为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所以反应:C(石墨,s)=C(金刚石,s)为吸热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为放热反应,A错误;
B.因为金刚石能量较高,所以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释放的热量高于石墨释放的热量,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性质完全不相同,C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S2-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H2O的结构式为H-O-H,其分子结构模型为,B正确;
C.NaF由钠离子和氟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C正确;
D.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因此238Pu 、239Pu 和 241Pu 互称为同位素,D正确;
故选A。
9.C
解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A错误;
B.H2、T2均为氢气,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
C.次氯酸中氧为中心原子,结构式为H-O-Cl,C正确;
D.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A.乙炔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四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填充模型为:,故A正确;
B.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连接,羟基是电中性基团,羟基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乙醇结构简式为C2H5OH,分子式为C2H6O,故C错误;
D.聚丙烯的结构单元的主链上应该含有2个C原子,则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11.C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Y位于同主族,X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Q,在Q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Ba(OH)2的物质的最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为Al, 1mol氢氧化钡会溶解2mol氢氧化铝,但实际只有1mol沉淀 ,说明还生成了另外的1mol沉淀,加入3mol氢氧化钡会生成2mol氢氧化铝沉淀和3mol其他沉淀,则另外3mol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又根据R和Y位于同主族,则R为O,Y为S,Z为K,Q为硫酸铝钾。
解析:A.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Y>Z,故A错误;
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气态氯化物的热稳定性:R>Y,故B错误;
C.Q为硫酸铝钾,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氢离子,因此其水溶液显酸性、可作为净水剂,故C正确;
D.M点沉淀物有2种,1mol硫酸铝钾溶液中加入3mol氢氧化钡得到3mol硫酸钡和1mol氢氧化铝,其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C
【分析】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A.和为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B.和为化合物,属于不同物质;
C.和为氢元素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D.和干冰为同一物质;
故选:C。
二、填空题
13.(1)Na (2)S2- (3)阴离子
解析:(1)若m = 11,即为11号元素,故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 = 8,则m=16,故为硫元素,该粒子为硫离子,符号为S2-,故答案为:S2-;
(3)若m-n<10,即m<n+10,即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故该粒子是一个阴离子,故答案为:阴离子。
14.(1)六
(2)c
(3) 42 c c
(4)
解析:(1)原子的电子层数=周期序数,Hg原子有6个电子层,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
(2)a. 硒(Se)与硫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均有6个电子,且均为非金属元素,最低价均为-2价,a正确;
b. 硒(Se)的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SeO2中Se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
c. 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H2SeO3和H2SeO4,属于酸,Se的非金属性弱于硫,因此酸性大小关系为:H2SO3>H2SeO3,H2SO4>H2SeO4,即H2SeO3和H2SeO4均为弱酸,c错误;
故选c;
(3)①砷为第33号元素,质子数为33,中子数为75-33=42。
②a.NH4I是离子化合物,PH4I与之性质相似,因此也属于离子化合物,与之间存在离子键,内P与H之间存在共价键,a正确;
b.NH4I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因此PH4I也能与NaOH反应,b正确;
c.PH4I加热分解生成PH3和HI,HI不稳定,加热时也分解,生成H2和I2,因此与NH4Cl加热分解产物种类不一样,c错误;
故选c。
③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N的非金属性比P强,因此稳定性大小关系为NH3>PH3,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N的非金属性比As强,因此酸性强弱关系为HNO3>H 3AsO4,b正确;
c.As为非金属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属于酸,c错误;
d.第VA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其简单离子电子层数依次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增大,d正确;
故选c。
(4)As2O3中As化合价为+3价,H2AsO4中As化合价为+5价,因此As2O3与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臭氧 P N NaOH MgO Al(OH)3+NaOH=NaAlO2+2H2O 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关系,①为氧;②为镁;③为锂;④为磷;⑤为氯;⑥为钠;⑦为氮;⑧为铝。
解析:(1)元素①为氧元素,原子序数是8,由氧元素构成三原子单质的分子名称是臭氧。
答案为:8;臭氧。
(2)元素P与N为同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P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氢化物更稳定,非金属性:N>P,则N元素的氢化物更稳定。
答案为:P ; N。
(3)元素Li与Na为同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Li
(4)元素镁和铝的氧化物常用做耐火材料。元素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MgO,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Al(OH)3+NaOH=NaAlO2+2H2O。
答案为:Al(OH)3+NaOH=NaAlO2+2H2O。
(5)由元素⑤构成的单质为氯气;
a.潮湿的氯气通过稀硫酸,稀硫酸无吸水性,从甲中出来的气体仍然是潮湿的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a不符合;
b.潮湿的氯气通过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从甲中出来的气体是干燥的氯气,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符合;
c.潮湿的氯气通过水氯气可溶于水,也可与水反应,从甲中出来的未完全反应的气体仍然是潮湿的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不符合;
d.潮湿的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没有吸水性,不溶解氯气,从甲中出来仍然是潮湿的氯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不符合;
答案选b。
16.(1) Br
(2) K Al(OH)3
(3) < > >
(4) 2Na+2H2O=2Na++2OH-+H2↑ 2Al+2OH-+2H2O=2AlO+3H2↑
(5)
【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⑦号元素分别为C、O、Na、Al、Cl、K、Br。
解析:(1)⑦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ⅦA族,为Br元素;③为Na元素,为11号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周期表中越靠近左下角,金属性越强,所以金属性最强的是K元素;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Al(OH)3,既能和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具有两性;
(3)同周期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所以稳定性①<②;
③的简单离子为Na+,④的简单离子为Al3+,二者电子层数相同,但Na+的核电荷数更小,半径更大,所以简单离子半径③>④;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⑤>⑦;
(4)O的简单氢化物为H2O,与Na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与Al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5)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二者结合得到NaCl,形成过程为。
17.
解析:(1)在题述微粒中,是分子,不是核素,其余的七种均为核素;
故答案为:7。
(2)与的核内质子数都是3,中子数分别是3和4,它们互为同位素;
故答案为:;。
(3)质量数相等的是与,但的质子数是6,属于碳元素,的质子数是7,属于氮元素,所以与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故答案为:;。
(4)、 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 11 和12,核内中子数都是12;
故答案为:;。
18.(1)不是
(2)把华素片研碎,溶于少量水中,再加入少量淀粉,若溶液变蓝,则证明华素片中含I2
解析:(1)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碘单质为紫黑色固体,故华素片的颜色不是白色;
(2)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故方案为:把华素片研碎,溶于少量水中,再加入少量淀粉,若溶液变蓝,则证明华素片中含I2。
三、计算题
19. Mg(OH)2 Mg(OH)2、Al(OH)3 0.02mol 0.02mol 0.13mol 130
解析:把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盐酸时,0﹣10mL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NaOH过量,则铝离子完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沉淀为Mg(OH)2.则0﹣10mL发生反应:OH﹣+H+=H2O,A点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NaAlO2;
AB段发生反应:H2O+AlO2﹣+H+=Al(OH)3↓,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NaCl,沉淀为Mg(OH)2、Al(OH)3;
BC段发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Al(OH)3+3HCl=AlCl3+3H2O,C点时,Mg(OH)2和Al(OH)3完全反应,溶液为MgCl2、AlCl3和NaCl混合液.
(1)由上述分析可知,从0开始到A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B点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Al(OH)3,
(2)AB段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3L﹣0.01L)×1mol/L=0.02mol,由H2O+AlO2﹣+H+=Al(OH)3↓,可知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则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72g﹣0.02mol×78g/mol=1.16g,其物质的量n[Mg(OH)2]=1.16g÷58g/mol=0.02mol,由元素守恒可知,n(MgCl2)=n[Mg(OH)2]=0.02mol,n(AlCl3)=n[Al(OH)3]=0.02mol;
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NaCl,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2n(MgCl2)+3n(AlCl3)=0.03L×1mol/L+0.02mol×2+0.02mol×3=0.13mol;
(3)C点溶液为MgCl2、AlCl3和NaCl混合液,由氯离子守恒可知,氯化钠中氯离子源于加入盐酸,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0.13mol,C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0.13L=130mL。
20.964或96.4% 0.2mol/L 140mL和220mL
【分析】(1)铜与盐酸不反应,铝与盐酸发生2Al+6H+=2Al3++3H2↑,n(H2)=6.72L/22.4L·mol-1=0.3mol,根据方程式计算铝的质量,计算铜-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根据c=计算浓度;加入氢氧化钠,可发生Al3++3OH-=Al(OH)3↓和Al(OH)3+OH-=AlO2-+2H2O,结合方程式计算。
解析:(1)铜与盐酸不反应,铝与盐酸发生2Al+6H+=2Al3++3H2↑,n(H2)==0.3mol,根据方程式计算铝的质量,由方程式可知n(Al)=0.2mol,m(Al)=0.2mol×27g·mol-1=5.4g,ω(Al)==0.964;
答案为:0.964或96.4%
(2)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并将滤液稀释到1000mL,其中过量的酸0.500L ×2.0mol·L-1-0.6mol=0.4mol
①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
答案为: 0.2mol·L-1;
②从上述滤液中取出100mL,过量的酸是0.04mol,中和过量的酸需V0(NaOH溶液)=/=0.08L=80mL,
n(Al3+)=0.2mol·L-1×0.1L=0.02mol,
n(Al(OH)3)==0.01mol,
当NaOH不足时,
Al3++3OH-= Al(OH)3↓
3mol 1mol
x 0.01mol
则x=0.03mol,
V1(NaOH溶液)==0.06L=60mL,
如使Al(OH)3部分溶解,则
①Al3++3OH-= Al(OH)3↓
0.02mol 0.06mol
②Al(OH)3+OH-=AlO2-+2H2O
1mol 1mol
(0.02-0.01)mol (0.02-0.01)mol=0.01mol
两步反应共需要0.06mol+0.01mol=0.07mol,
V2(NaOH溶液)==0.14L=140mL,
故取100mL溶液,要想得到0.78克沉淀,应加入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60mL+80mL=140mL;或140mL+80mL=220mL。
答案为:140mL和220mL。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1) He Li、Na、Mg、Al
(2)
(3)HF
(4)氧化性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为H、②为He、③为Li、④为N、⑤为F、⑥为Na、⑦为Mg、⑧为Al、⑨为S、⑩为Cl。
解析:(1)惰性气体性质最不活泼,所以He化学性质最不活泼;①~⑩中共有Li、Na、Mg、Al四种金属元素;故答案为He;Li、Na、Mg、Al。
(2)①为H,④为N,N和H以原子个数比3∶1形成的化合物为NH3,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元素④为N、⑤为F、⑩为Cl,和①组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HF;故答案为HF。
(4)⑤为F,最外层含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所以⑤的单质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氧化性。
五、实验题
22. 检查装置气密性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 A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浅黄色浑浊现象 2H2S+SO2=3S↓+2H2O BaSO4 BaSO3 SO2+Cl2+2H2O=+2Cl-+4H+
【分析】实验开始时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铜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铜被氧化成+ 2价的Cu2+,硫酸被还原成+4价的SO2,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据此检验SO2;当A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SO2已经完全除尽,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4价,被H2S中-2价的S还原为S单质;Cl2具有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 6价的H2SO4,H2SO4电离产生的和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当溶液中存在氨水时,SO2与氨水反应产生(NH4)2SO3,(NH4)2SO3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SO2与Cl2在溶液中反应产生HCl和H2SO4,在该反应中SO2表现还原性。
解析:(1)①实验开始时,先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Cu2+,浓硫酸被还原为SO2,同时产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试剂A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SO2的存在;
③SO2具有漂白性,当A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SO2已经完全除尽,避免了SO2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白色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
(2)②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具有氧化性,SO2气体与H2S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淡黄色难溶性固体硫(单质)和水,因此看到溶液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 2H2O;
③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氯水溶液,氯水中有Cl2分子,Cl2分子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 6价的,和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该反应的方程式为:Ba2++SO2+Cl2+2H2O=BaSO4↓+4H++2Cl-,另一份中滴加氨水,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电离出铵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SO2与氯水反应生成HCl和H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2Cl-+4H+。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