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花生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19680/0-16945179117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 落花生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19680/0-16945179117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 落花生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819680/0-16945179117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 白鹭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 1 次下载
- 3 桂花雨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4 珍珠鸟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人教部编版落花生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落花生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课文第一,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 要求 |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难点)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重点) |
教学 课时 | 两课时。 |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1.谜语导入。(出示课件2)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学生猜谜语。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积累量。
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落花生)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名赞堃(kūn),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寄籍福建龙溪(今漳州)。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著有《空山灵雨》 《缀网劳蛛》等作品。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5.过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可指名让学生读、齐读、分组比赛读)(出示课件4)
半亩(mǔ) 播(bō)种 浇(jiāo)水 吩咐(fēn fù)
茅亭(tínɡ) 榨(zhà)油 爱慕(mù) 矮(ǎi)小
谈(tán)话 石榴(liú)
4.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相机指导。(出示课件5)
亩 播 浇 吩 咐 亭 榨 慕 矮 谈
(1) 识记生字。(指名让学生说)
形近字比较:播—翻 浇—烧
组词识记:吩咐 亭子 爱慕 矮小
联系生活识记:“亩”是市制地积单位,可联系平方米换算,感受“亩”的大小。
(2)书写指导。
“播”: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的上面是撇加“米”字,注意不要写成“采字头+木”。
“浇”: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尧”的右上角不要加点。
“吩”“咐”:左窄右宽,注意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且位置偏上。
“慕”:注意最下面不是“小”,而是比“小”多一点。
“矮”:左窄右宽,左半部分“矢”最后一笔变成点,和右下部分“女”的撇形成避让。
“谈”:左窄右宽,右上部“火”最后一笔变成点,左部“讠”和右部“炎”两撇避让。
5.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指名让学生读指定的段落,评议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扫清学生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打下基础。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1)种花生、收花生。
(2)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3)吃花生时的议论。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7.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来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详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父亲对于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样理解,你能想出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第1自然段时,要读出“我们”种花生、收获花生的喜悦之情。
四、布置作业
1.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三部分。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1.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课件。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设计意图:既能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又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一)分层梳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出示课件8)
这部分课文讲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第3~11自然段):“我们”在议论花生的好处。
第二层(第12~15自然段):“我们”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对父亲说的话的理解;体会文中“我们”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我们”是怎样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的。
3.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交流引导。
1.体会第一层的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父亲和孩子们的对话,说说你从“我们”和“父亲”口中分别知道了花生的哪些特点?(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并总结)
从“我们”的口中知道:花生“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板书: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从“父亲”的口中知道: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不好看”“很有用”。(板书: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不好看、很有用)
(2)指名让学生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填空。(出示课件9)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3)分析父亲的话,学生回答。(小组交流,教师引导)
①“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②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们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③什么是“最可贵”的?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外在的美丽,却有内在的可贵之处,它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4)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0)
①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②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③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板书:对比的写作手法——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
对比的写作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对比突出花生因为默默无闻而不容易被发现(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的特点,突显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并没有否定桃子、石榴、苹果等使人倾心的水果。
(5)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们能用“爱慕”一词说一句话吗?
设计意图:采用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
2.体会第二层的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1)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谈理解。教师指导。(出示课件11)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孩子们理解父亲对他们说的话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重点理解“我”说的话。(出示课件12)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课文。
②学生讨论、交流。
“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小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③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3)教师总结: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很容易被那些表面光鲜的人或事物吸引,但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更令人敬佩。老师也像文中父亲一样,希望你们做一个有用的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明确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且从中受到启发。
三、体会表达,明确写法
1.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独到之处?(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3)
课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通过选取落花生这一平凡事物,围绕全家聚会这件小事展开叙述,语言浅显,但所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2.课文借助花生讲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人生感悟,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4)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不空洞说教,可以使要表达的感情有所依附,生动形象,容易引发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写作时,同学们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但注意要说清楚所写之物的特点,找到它与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抒发自己的情感。
3.课文内容安排得十分巧妙,请同学们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长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
课文略写了种花生和收花生,详写了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对话,没有雕琢和修饰,通俗易懂。内容安排的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让读者能很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拓展延伸
人们常常能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设计意图:设计“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或体会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应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语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这篇文章对话较多,应多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
落花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品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 落花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附:作业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