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第八章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第八章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核心点精练,重点实验,广东中考,流动性,各个方向,液体密度,ρgh,相连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液体压强的产生:由于液体受到________的作用,且具有________,所以液体内部朝__________都有压强。2.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_____和________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________。
(3)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________。(4)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________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3. 液体压强公式:p=________。其中,深度h是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为m。注意: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容器的形状等无关。
4. 连通器:上端________,下端________的容器。(1)特点: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________。(2)生活实例: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1. (八下P74改编)图1-8-22为帕斯卡实验,在一个封闭的木桶内装满水,从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向细管里只灌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这个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 液体的重力B. 液体的体积C. 液体的深度D. 液体的密度
2. (八下P74改编)潜水员要穿坚固的潜水服才能潜入深水中,这是因为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如果潜水员穿着某型号的潜水服在淡水里作业时,允许下潜的最大深度是200 m,则他穿同样的潜水服在海水里作业时,下潜深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200 m。
1. 大气压的产生:空气具有________,同时受到________的作用。2. 与大气压有关的著名实验:(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________,而且还说明了大气压强很________。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3. 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大而________。(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________。高山上饭菜不容易烧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利用大气压强的事例有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用针筒吸取药液、拔火罐、塑料吸盘等。
3. (八下P82 改编)如图1-8-23所示,茶壶与壶嘴构成________,壶身与壶嘴的液面高度________;壶盖上钻有小孔,是为了利用________,让茶水顺利被倒出来。
4. (八下P82改编)病人在输液时,考虑到静脉的血压,药水瓶上除了输液管外,另外还插有一根“闲置”的管,管口朝上“敞开”在空气中(如图1-8-24),这是利用________让药液顺利地进入静脉,同时还需要保证药水瓶相对针管有一定的高度,血液才不会回流到输液管内,说明病人静脉的血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如果是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输液,需要适当_____(填“增大”或“减小”)药水瓶的高度。由于针头较细,为了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比针管约高1.3 m的高度,由此可推算出针管处受到药液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_Pa(ρ药液=ρ水,g取10 N/kg)。
1. 托里拆利实验:(1)1个标准大气压p0=________mmHg=________cmHg=____________Pa。(2)实验方法:将大气压转化为液体压强,即p气=________=________。
(3)注意事项:a. 实验前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________;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________;b.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更________;c. 将玻璃管稍上提、下移或慢慢倾斜(均未离开水银液面),管内外的水银面高度差________。
2. 粗略测量大气压:(1)实验器材:塑料吸盘、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玻璃。(2)实验步骤:a. 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吸盘的直径D;b. 把塑料吸盘内的空气全部挤压出来让其吸附到玻璃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吸盘,记下刚拉开时测力计的读数F;c. 则p0=________。
5. (八下P77改编)托里拆利实验的操作过程如图1-8-25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玻璃管倒置时,管中水银面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空气B. 水银柱不会完全下落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支持C. 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 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的测量结果
[10年6考:2014年(综合)、2015年(综合)、2017年(选择)、2019年(综合)、2021年(实验)、2022年(综合)考查]
【例1】使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时,如图1-8-2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按橡皮膜,两管出现高度差,说明此时橡皮膜的气密性很差B. 该实验装置中的U形管是一个连通器C. 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 橡皮膜伸入液体越深,两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越大
思路点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表明,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其他因素都没有关系。液体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是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用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反映,液面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1. 【科学探究】(2022平阴一模)潜水员在不同深度的水中作业时,需要穿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反复推敲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B.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C.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流速有什么关系D.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科学思维】(2022天津模拟)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以下潜到水下7 km的深度。当“蛟龙号”在海面下1 500 m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它表面2×10-2 m2的面积上所承受海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_N。(取海水的密度为1×103 kg/m3,g取10 N/kg)
3. 装有一定量的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8-27所示,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 )A. 1.6×103 PaB. 2.0×103 PaC. 1.6×104 PaD. 2.0×104 Pa
4. 如图1-8-28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容器,测得液体内部A、B两点处液体产生的压强pA=pB,则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与p乙的大小关系是( )A. p甲>p乙B. p甲<p乙C. p甲=p乙D. 无法判断
5. (创新题)小华用图1-8-29中的装置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已知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容器左侧注入适量的待测液体,右侧注入少量的水。(1)当注入的水较少时,水产生的压强小于待测液体产生的压强,橡皮膜向________(填“左”或“右”)凸。
(2)继续向右侧注水,使橡皮膜的形状不变时,橡皮膜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________。(3)用________分别测出橡皮膜左右两侧的液体和水的深度h1和 h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水的密度为ρ水,得到待测液体的密度为ρ=________。
[10年5考:2015年(实验)、2016年(填空)、2017年(填空)、2020年(选择)、2022年(选择)考查]
【例2】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 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B. 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C. 用力压打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D. 用压力锅做饭
思路点拨:注射肌肉针时是人用力把药液推入病人体内;把气充进轮胎也是借用人的推力;用压力锅做饭时利用的是锅内的气压而不是大气压;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要先把滴管内的空气挤出,使滴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滴管里。
6. 【物理观念】(2022西安模拟)生活中的“吸”字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生活中的“吸”是因为大气压作用的是( )A. 磁铁“吸”铁B. 吸管“吸”饮料C. 电视屏幕“吸”灰尘D. 龙卷风“吸”树叶
7. 【科学思维】(2022东莞一模)如图1-8-30所示,瓶内盛有一定量水,瓶壁上有三小孔,分别塞有a、b、c三塞子,玻璃管中水面高于b低于a,玻璃管下端高于c低于b,则瓶内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只拔出a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只拔出b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后两空均填序号:①向外流水、②向里冒气泡、③没有现象)
8. (创新题)如图1-8-31所示,将装满水的试管口朝下浸入水中,抓住管底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试管露出水面的部分是____________(填“空的”“有水,但不满的”或“充满水的”)。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存在________。
【例3】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如图1-8-32所示,当地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思路点拨: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的方法是将大气压强转换为液体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h指的是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
9. 小明用3 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 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1)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5.00 cm。(2)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________,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3)按图1-8-33所示安装好器材后,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4)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③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1 N。说明此时活塞所受到的________(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1 N。(5)算出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_Pa。
【例4】如图1-8-34所示,密封的圆台容器里装满水,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 )A. 压强增大,压力不变B. 压强不变,压力减小C. 压强减小,压力减小D.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10. 如图1-8-35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放入木块后( )A. 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 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C. 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 D. 水对杯底的压力减小
11. 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1-8-36所示,瓶盖的面积是8 cm2,瓶底的面积是28 cm2,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g取10 N/kg)。求:(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强和压力。(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例】【科学探究】图1-8-37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的六个场景。(1)实验中,比较液体压强大小的工具是________。
(2)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U形管左右两管内液面__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第⑤次实验中,金属盒所处的深度是______cm。(3)某次实验进行时,小华把金属盒压入液体的不同深度后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图①所示,则该实验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________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方向无关。(6)比较③⑤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7)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__。(8)小华的同桌李安认为比较②⑤两幅图,得出了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请你对李安的结论作出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保持深度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
1. (2016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水不到100 ℃就已经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______的减小而降低。2. (2015年)水沸腾时温度没有达到100 ℃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
3. (2022年,节选)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下潜深度已突破10 000 m,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深潜器可进入更深的水域,在10 000 m的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取ρ海水=1.03×103 kg/m3,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4. (2019年,节选)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或陆地的永久冻土中,如图1-8-38所示。 可燃冰形似冰块却能燃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 1 m3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 m3的水和164 m3的天然气,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占80%~99.9%。
可燃冰的生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求低温,可燃冰在0~10 ℃时生成,超过20 ℃便会分解,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 ℃左右;其次是高压,可燃冰在0 ℃时,只需海水产生29个标准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此高压容易保证;最后是充足的气源,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 在温度、压强、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就会生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第十五章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常工作,额定电压,额定功率,PUI,保护电路,通电时间,I2Rt,安培A,欧姆Ω,焦耳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第十四章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电阻的阻值,UIR,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各电阻之和,横截面积,R处发生短路,定值电阻的阻值,电流表没有调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几乎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第十三章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定向移动,正电荷定向,电流表,~06A,~3A,02A,“+”接线柱,“-”接线柱,烧坏电流表或烧坏电源,仪表用于测量电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