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部编版
展开第 周 第 天 星期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白求恩大夫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的负责。(重点)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难点)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周而复 [来源:] 句子解析[来源:Zxxk.Com]1.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任凭敌人来势多么凶猛,白求恩好不慌乱,这就是镇静。“镇静”—镇定,不慌乱。 2.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沉思”意思是深思。深思之后,他的选择是: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自己却留在阵地。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来源:]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战士治伤,用行动诠释了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国家的正义人士到别的国家帮助人民滴啊看哪个外来侵略,这种精神称为“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身上就有这种精神。 4.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 个小时。白求恩大夫对工作高度负责任,这种精神非常伟大。问题归纳1.课文2、3、4自然段都是先写当时的环境,再写白求恩大夫的表现。那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白求恩大夫的高超医术,他高度的责任心,它的国际主义精神在环境的烘托下,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这就是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课文主题这是一篇纪实性记叙文。记叙了白求恩在战斗形式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成阵地,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结构梳理 课后习题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的?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2.读下面三个句子,说说白求恩大夫是在什么情况下工作的,他又是怎样做的。●一时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当时的环境非常危险,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3.体会词语的不同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再读一读。连续 陆续 继续●我军的伤员( 陆续 )从火线上抬下来。●白求恩低下头,( 继续 )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 连续 )工作了69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