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界的气候(考点梳理卷)-八年级地理上册单元考点梳理分层卷(中图·北京版)
展开八年级地理上册单元考点梳理分层卷(中图·北京版)
第二章 世界的气候(考点梳理卷)
第一节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课本P21-25页)
1、区别:
| 天 气 | 气 候 |
概念 | 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 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区别 | ①短时间的;②多变的 | ①较长时间;②相对稳定 |
联系 |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
2、常见天气符号:
3、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
日变化 | 最高 | 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 |
最低 | 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 |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 ||
年变化 | 最高 | 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 |
最低 | 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 |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 |
1、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
2、等温线: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2)等温线的判读:
| 位置 | 气温特点 | 等温线特点 |
气温的高低 | A | 低温中心 | 呈闭合状,温度最低 |
气温的高低 | B | 高温中心 | 呈闭合状,温度最高 |
温差的大小 | C | 温差大 | 等温线密集 |
温差的大小 | D | 温差小 | 等温线稀疏 |
(3)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3、世界气温的分布:
(1)一年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
| 北半球 | 南半球 | ||
气温最高月 | 气温最低月 | 气温最高月 | 气温最低月 | |
陆地 | 7月 | 1月 | 1月 | 7月 |
海洋 | 8月 | 2月 | 2月 | 8月 |
(2)世界气温总体分布特点:
1 | 世界气温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无论1月还是7月,全球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
2 | 在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夏季比海洋高 |
3 |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世界各地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差异 | |
纬度位置 |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
海陆位置 | 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
洋流 | 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 |
地形 | 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南半球大,等温线更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等温线更平直。 |
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降水的地区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差异 | ||
纬度位置 |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 |
海陆位置 | 中纬度地区,一般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 |
洋流 | 暖流经过降水多,寒流经过降水少。 | |
地形 |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少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东部多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多雨,受海洋影响较小的沿海地区少雨,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 ||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即世界雨极: | 印度东部的乞拉朋齐 | |
世界干极: | 阿塔卡马沙漠。 | |
3、降水的时间差异可分为五种情况:
第二节 主要的气候类型(课本P26-39页)
热带气候类型 |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亚热带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
温带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
寒带气候类型 | 苔原气候 | 冰原气候 | ||
特殊气候类型 | 高山高原气候 |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 | 分布规律 | 地表植被 | 典型地区 |
热带雨林气候 | 全年高温多雨 | 南、北纬10°之间 | 热带雨林 |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
热带草原气候 |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 热带稀树草原 | 非洲中部、巴西中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南部 |
热带季风气候 |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 热带季雨林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
热带沙漠气候 | 终年炎热干燥 |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 热带荒漠 |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 |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 | 分布规律 | 地表植被 | 典型地区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亚洲东部、北美洲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
地中海气候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地中海沿岸 |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 | 分布规律 | 地表植被 | 典型地区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欧洲西部 |
温带季风气候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亚洲东部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降水集中在夏季 | 南、北纬30°~60°之间的内陆地区 |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中部、北部地区 |
4、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 | 分布规律 | 地表植被 | 典型地区 |
寒带气候 |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 南、北极圈以内 | 苔原、冰原 | 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 |
高原山地气候 | 终年低温,气温日较差大 | 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 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 青藏高原、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等 |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简图(以北半球为例):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因素 | 气温 | 降水 |
纬度 |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
海陆 |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
地形 | 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2、气候类型的判读:
步骤 | 判断依据 | 判断结论 | ||
以“月”定球 | 6/7/8 月气温高 | 北半球 | ||
12/1/2 月气温高 | 南半球 | |||
以“温”定带 | 最冷月均温度>15°C | 热带 | ||
最冷月均温度在 0°C--15°C 之间 | 亚热带 | |||
最冷月均温度在-15°C--0°C 之间 | 温带 | |||
最热月均温<10°C | 寒带 | |||
以“水”定型 | 年雨型 | 热带 | 年降水量 2000毫米以上 | 热带雨林气候 |
温带 | 700 毫米---1000 毫米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
夏雨型 | 热带 | 750 毫米---1000 毫米 | 热带草原气候 | |
1500 毫米--2000 毫米 | 热带季风气候 | |||
亚热带 | >1000 毫米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温带 | 300 毫米--800 毫米 | 温带季风气候 | ||
冬雨型 | 亚热带 | 300 毫米--1000 毫米 | 地中海气候 | |
少雨型 | 热带 | <125 毫米 | 热带沙漠气候 | |
温带 | 200 毫米--400 毫米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
寒带 | <250 毫米 | 寒带气候 |
第三节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本P40-45页)
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气候对作物和牲畜种类的影响:
水果 | 产区 |
咖啡、香蕉 芒果和榴莲 | 热带地区 |
茶、柑橘 | 亚热带地区 |
苹果、葡萄、桃子和梨 | 温带地区 |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在干旱的绿洲,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强烈,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柑橘、葡萄、油橄榄等作物的生长。 | |
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耕地以水田为主,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 |
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气候区, 耕地以旱地为主。 | |
欧洲西部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产品生产地区。 |
(3)气候对农业耕作制度的影响:
温度带 | 范围 | 耕作制度 | 主要作物 |
热带 |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 | 一年三熟 |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 |
亚热带 | 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 一年两至三熟 | 水稻、冬小麦、亚热带经济作物 |
暖温带 | 黄河中下游大部和新疆南部 |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
中温带 |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 一年一熟 | 春小麦、亚麻、大豆、甜菜 |
寒温带 |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 一年一熟 | 春小麦、马铃薯 |
青藏高原高寒区 | 青藏高原 |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 青稞 |
(4)工业生产、城镇分布与建设以及交通建设都必须考虑气候因素。
(5)在一些地区,气候还是重要的生产和旅游资源,如风力发电、旅游区建设、雾凇观赏等。
1、气候与着装:
着装 | 气候 |
阿拉伯人服饰 | 生活在热带的阿拉伯人,为了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穿长袍,宽大的长袍阻挡了日光对体表的直接照射,而灌满长袍的空气又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 |
藏族服饰 | 肥大的藏袍夜间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白天气温上升可以脱出一个臂膀以便散热。藏袍适应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
因纽特人服饰 | 因纽特人为了适应寒带的气候,穿厚重的皮衣以抵御寒冷。 |
2、气候与饮食:
气候与饮食 |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清淡祛暑的食物。 |
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来御寒。 |
北方地区降水少,耕地以旱地为主,喜食面食;南方地区降水多,耕地为多为水田,以米食为主。 |
3、气候与民居:
民居 | 气候 |
因纽特人的冰屋 |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寒冷地区的因纽特人,外出狩猎时用冰砖做成冰屋避寒。 |
亚马孙地区的高架屋 | 在气温高雨水多的亚马孙地区,常能见到通风良好、能避潮湿的高架屋。 |
秘鲁利马的土坯房屋 | 秘鲁首都利马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利马居民建造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土坯房屋,厚实的墙壁可以抵御高温。 |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 建设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例如,我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地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防护林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 |
人们修建蔬菜大棚,通过增加棚内的温度,从而反季节种植蔬菜。 | |
全球气候变暖 |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大量砍伐森林,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造成气候异常变化。 |
臭氧层破坏 |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冰箱、空调等设备,释放出大量氯氟烃,严重破坏臭氧层,造成臭氧层空洞,吸收紫外线能力大大降低,使地球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
雾霾 | 由于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建筑扬尘、冬季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取暖等人类活动,造成空气中固体颗粒大量聚集,造成雾霾现象。 |
5、气候影响人们的房屋建筑:
民居 | 特点 | 原因 |
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的高脚屋 | 通风降温、防湿防潮 | 适应全年高温多雨的环境 |
西亚等炎热干旱地区的碉楼 | 墙厚、窗小,隔热、防风沙 | 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环境 |
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 墙厚、窗小,隔热、防风沙 | 适应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黄土直立性好的环境 |
中国江南的尖顶屋 | 墙体较单薄,门窗较大,屋顶尖斜,利于通风、排水 | 适应夏季炎热多雨的环境 |
草原蒙古包 | 装拆方便,通风、采光性能强 | 适应草原干旱少雨以及游牧需要 |
北极冰屋 | 低矮无窗户,保暖效果好 | 适应终年寒冷的冰原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