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当堂检测题
展开湖心亭看雪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是日更定( ) (2)拥毳衣炉火( ) (3)雾凇沆砀( )( )
(4)长堤一痕( ) (5)与余舟一芥( ) (6)舟子喃喃曰(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余拏一小船____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4)惟长堤一痕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挐一小舟
C.惟长堤一痕 D. 莫说相公痴
4.解释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实词的不同意义。
(1)是:①是日更定(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2)更:①是日更定(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
(4)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
(5)一:①余拿一小舟(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6)白:①上下一白( )②余强饮三大白( )
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余拿一小舟。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6.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
(2)与余舟一芥。 “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
7.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又字_______,号_______,又号_______,是_______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_______、_______等书。
(2)本文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___和游湖人的_______。
课内鉴赏
阅读课文《湖心亭看雪》,完成第8~18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大雪三日( ) (2)湖中人鸟声俱绝( )
(3)雾凇沆砀( ) (4)见余大喜( )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6)客此( )
9.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醉能同其乐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二句中一字传神,“绝”字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16.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快要告别时,作者“问其姓氏”,对方却答“是金陵人,客此”。问姓名,答地点,是否答非所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你同意舟子的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积累运用
1.【参考答案】(1)ɡēnɡ(2)cuì(3)hànɡ dànɡ(4)dī(5)jiè(6)nán
【点拨】注意:“更”是个多音字,在此处读第一声。
2.【参考答案】(1)撑,划(2)鸟兽的细毛(3)水气凝成的冰花(4)只
【点拨】要结合语境释义。
3.【参考答案】B 【点拨】“挐”通“桡”,撑(船)、划。
4.【参考答案】(1)①代词,这;②判断动词,是;(2)①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②还,音gèng;(3)①怎么;②句末语气助词,啊;(4)①消失;②极;(5)①数词,一(条、只等);②副词,全。(6)①白色,白茫茫;②指酒杯。
【点拨】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5.【参考答案】(1)古义:划动;今义:拿。(2)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今义:勉强。
【点拨】结合语境解释“古义”,然后解释加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6.【参考答案】(1)客:名词用作动词,指客居。(2)芥:名词,小草;在文中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点拨】结合句意可判断出哪个词属于词类活用,然后结合句意解释其语境义。
7.(1)《陶庵梦忆》张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2)奇景雅趣
【点拨】第(1)小题按积累的文学常识填写即可;第(2)小题第一、二空分别从描写的景色及文中所写的游人的情感的角度填写。
课内阅读
8.【参考答案】(1)下雪;(2)消失;(3)白汽弥漫的样子;(4)非常,十分;(5)勉强,尽力;(6)客居,寓居。
【点拨】第(1)题“大雪三日”中“雪”是名词用作动词,“下雪”的意思。(2)“绝”在古汉语中,有如下义项:①<动>断;断绝。②<动>隔绝;隔断。③<动>绝交;断绝往来。④<动>停止;消失。⑤<动>绝命;死。⑥<动>横渡。结合语境,第⑴句中的“绝”应为义项④。(3)“沆砀”要根据主语“雾凇”来解释。(4)句中的“大”是副词,不要误解为形容词。第(5)句中的“强”是古今异义词语,这里是“勉强,尽力”的意思。(6)是名词用作动词,不要误解为名词。
9.【参考答案】B 【点拨】B项两个加点的“是”分别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其余三项中加点第的词义均相同,分别为:A项,都是“消失”;C项,都是代词“他”;D项,都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10.【参考答案】(1)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4)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点拨】如下重点词要准确译出:(1)俱:都。绝:无。(2)是日:这一天。更定:亦叫定更。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更定是一更开始,即晚上八时开始。拏(ná):牵引,划动。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衣拥着炉火。毳,鸟兽的细毛。(3)焉得:哪能;更:还;此人:这样的人,指作者。(4)相公:原指宰相,后为尊称。似:超过,胜过。
12.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点拨】从表现雪景壮观的角度分析。
12.【参考答案】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点拨】从“高洁”情怀的角度分析。
13.【参考答案】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点拨】在熟悉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这句话作者选用几个“一”字,别具匠心地选用了几个表示微小的量词“痕”、“点”、“芥”、“粒”,不仅准确新奇,而且反衬出冰雪世界的浩渺,人烟之稀绝。短文写尽湖山雪景的洁净、迷蒙,传尽西子银装素裹的风姿神韵,属于白描手法。
14.【参考答案】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点拨】只要用自己的话描述所指定的句子所描写的景色即可。
15.【参考答案】C 【点拨】文中反映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没有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16.【参考答案】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点拨】从侧面烘托的效果的角度分析。
17.【参考答案】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知他们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今生今世也许相会无期,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本段虽是平实叙述,表达感情的词语全部弃之不同,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拨】从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内容的角度分析。
18.【参考答案】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文章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点拨】从“痴”字实则为称赏的角度分析。
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短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第②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填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诗词三首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诗词三首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按要求默写,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