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第1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第2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基础)——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共10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基础)(全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其中区域代表的元素是(   )A. B. C. D.2.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A.FB.C.D.3.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镁:mg B.铜:CU C.氦:He D.铝:AL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氧气 B.金刚石 C. D.氯化钠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原子核外电子数6.在原子结构中,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核内质子数7.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A. B. C. D.8.三位科学家在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已知一种锂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 B.1 C.7 D.39.下列关于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Na稳定质量几乎相等质子数相等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10.对下列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苯分子之间有间隔C.品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D.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11.如下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属于金属元素  B.的微粒符号是C.②③⑤属于阳离子  D.②⑤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1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图示如下。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金原子核带正电  B.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1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14.若用“○”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O意义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5.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氧气可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16.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用语填空:锌元素______2个氢原子_______2个镁离子_____2)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带负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17.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是原子,则的关系是_______;若,试写出该粒子表示的一种阳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18.根据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1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在反应过程中,氢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氯________分解成_______,每1________1________结合成1个氯化氢分子。由此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________(填发生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填发生不发生)变化。   2)如图2所示是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请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形成氯化钠的微观本质是:钠原子________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________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钠。由图2可知: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结构中的__________数一定改变,__________数可能改变,__________数一定不变,因此化学变化中的元素种类不变。19.为探究分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个化学实验: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2)乙实验可证明_________3)丙实验中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______4)丙实验可证明______5)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2C的作用是________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6)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20.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2醋酸糖甜是因为_________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根据图示,区域代表的是硅。2.答案:D解析:F表示氟原子既不需要得电子,也不需要失电子;需要失去2个电子变成原子;氧原子既不需要得电子,也不需要失电子;图中表示的是镁离子,需要得到2个电子变成原子。故选D3.答案:C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镁的元素符号是Mg,铜的元素符号是Cu,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选C4.答案:A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符合题意;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5.答案:A解析: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6.答案:B解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7.答案:A解析: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质量比,即8.答案:D解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答案:C解析:Na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故二者的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相等,而核外电子数不同;Na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了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相对稳定结构,故Na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电子对其质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10.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苯分子之间有间隔;品红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硅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根据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可知,五种微粒分别为氟原子、铝离子镁离子、铝原子、氖原子。为氟原子,是非金属元素,A错误;铝原子失去三个核外电子变为铝离子,铝离子的符号是B正确;为氖原子,不是阳离子,C错误;是铝离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位于第二周期,D错误。12.答案:B解析: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不能说明金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B错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C正确;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比自身大很多的物体,D正确。13.答案:D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A选项说法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故B选项说法正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选项说法错误。14.答案:A解析:2O表示2个氧原子,所以应选AB表示4个氧原子;C表示1个氧分子;D表示2个氧分子。15.答案:A解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时分子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自身体积变大。16.答案:(1Zn2H2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原子质子电子分子、原子、中子质子、中子质子、电子解析: 17.答案:(1BCCDCAB2(或,合理即可)解析:(1)通常情况下,粒子的最外层如果有8个电子,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C;元素种类是否相同取决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是否相同,CD所示两种微粒中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C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属于离子;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AB均属于第二周期元素。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若,该粒子为阳离子,则质子数大于10,如等。18.答案:(1)分子;氢原子;分子;氯原子;氢原子;氯原子;发生;不发生2失去;得到核外电子;电子层;质子解析:(1)化学反应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第二步,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能形成离子,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钠。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数改变,电子层数可能改变,而原子核内质子数不改变。19.答案:(1)无明显变化2)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3)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4)分子在不断运动5B中现象对比装置是密封的,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6)密封于阴凉处保存解析:(1)甲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发生,这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乙实验中,酚酞试液变红色,证明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3)丙实验中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4)由丙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5C的作用是和B中实验现象作对比。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装置是密封的,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6)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密封于阴凉处保存。 20.答案:(1)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或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3)前者由多种分子构成,后者由同种氧分子构成4)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宏观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醋具有酸性,醋分子有酸味,糖有甜味,则糖分子也有甜味,这是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空气是混合物,它由多种分子构成,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不变;氧气是纯净物,它由一种分子氧分子构成。4)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故不显电性。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