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默写古诗文, 综合性学习, 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名著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秩序(zhì) 坚韧(rèn) 憎恶(è) 鲜为人知(xiān)
B. 草率(shuài) 亘古(gèn) 愧怍(zuò) 悲天悯人(mǐn)
C. 哺育(pǔ) 污秽(suì) 累赘(léi) 仙露琼浆(jiāng)
D. 咀嚼(jiáo) 修葺(qì) 笼罩(lǒng) 气冲斗牛(dòu)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
B.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C.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D. 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家向达州市公路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万玉霞表示祝贺时,她谦逊地讲,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成绩都是大家奋斗出来的。
B. 要真正做好诚信教育,家长们不仅要口头传递诚信的重要性,更需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水平。
C. “一粒糯稻醪糟香,十万农民奔小康。”在达州大竹,这句话家喻户晓。
D. 小云在平时的学习中一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向老师请教,她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全班同学学习。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近日,四川天府新区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B. 我国通过开展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对12种物种实施了抢救性保护。
C. 达州植物园占地面积约200余亩,园内植物品种丰富,种类繁多,仅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就有十多个品种。
D. 苍翠的青山、错落有致的民居、通村达户的公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和谐美丽的一幅乡村画卷。
5. 默写古诗文。
(1) ______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 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会当凌绝顶, ______ 。(杜甫《望岳》)
(4) 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4) 将军百战死, ______ 。(《木兰诗》)
6.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弘扬家国情怀•青年勇挑重担”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
5月23日,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张爱萍故居,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手稿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 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疑惑,于是马禹代表班级同学,向组织活动的老师提了一些问题,请根据老师的回答,拟写出问题。
马禹:① ______
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马禹:② ______
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
(3) 为了更好地培养爱国情怀,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对于对联的空白处,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中华豪情传千古”;第二种是“民族尊严要爱惜”。你觉得哪种更恰当?请简述理由。
上联:一面国旗,一方国土,国家荣誉莫轻视
下联:万重民愿,万载民心,
我认为“ ______ ”更恰当,因为 ______
7. 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C.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位叫阿龙纳斯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
D. 《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8. 名著阅读。
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骆驼祥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渍……请再另外列举出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
9. 阅读回答问题。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 诗歌前两句从哪种角度写出了景象怎样的特点?
(2) 末句的一个“凉”字,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赏析“凉”字的妙处。
10. 阅读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B.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C.可爱者甚蕃
蕃:多
D.陶后鲜有闻
鲜:新鲜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斯是陋室/则是无礼
B.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C.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博学而笃志
(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以前来过的没有平民。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选自《刘禹锡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甲文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暗示自己是和诸葛亮、扬雄一样的名贤。
C.乙文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字茂叔,是北宋哲学家;文中提到的陶渊明是东晋诗人。
D.甲文借描写陋室,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描写莲的形象,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1. 阅读回答问题。
篱边倩①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②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对菊,赏玩竟日③。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 课④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注释】①倩:请别人代自己做事。②芸:陈芸,作者的妻子。③竟日:整天。④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1)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遍植之 ______
②吾母亦欣然来观 ______
③可乐终身 ______
④余深然之 ______
(2) 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不必作远游计也。
(4) 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2. 阅读回答问题。
心灵手巧的“剪裁师”
詹志鸿
①可爱有趣的象甲虫,那酷似象鼻的结构其实属于它们的头部。事实上,不同种类的象甲虫给自身修长的头部赋予了不同的功能,比如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卷叶象甲。
②卷叶象甲是一类体形娇小且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甲虫,它们一般喜欢漫步于较为低矮的灌木植物上,也有一些种类喜爱较为高大的树木,如法布尔《昆虫记》中描述的青杨绿卷象。
③如果你在植物间观察,便会注意到那些悬垂在叶片上随风飘荡的“叶卷睡袋”,而这些就是卷叶象甲辛勤劳作的成果。
④卷叶象甲为什么要制作这些“睡袋”呢?它们又是如何制作“睡袋”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卷叶象甲的世界,看看它们那鲜为人知的独门绝技吧!
⑤如果说象甲因为长长的头部而被称为“象鼻虫”,那么卷叶象甲则会因为长长的颈部而被称为“长颈鹿虫”了。如果你偶然遇到这样一只小甲虫:它酷似象甲,眼睛却长在了“象鼻”的顶端,显得十分滑稽,那你遇见的一定是一只卷叶象甲。有趣的是,一般情况下,只有雄性卷叶象甲会拥有这样的“长脖子”,而雌性卷叶象甲是没有这样夸张的结构的。
⑥这样的“长脖子”有什么功能呢,难道是为了方便裁剪叶片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它主要是供雄性卷叶象甲争夺交配权使用的。
⑦负责制作“叶卷睡袋”的,主要是没有“长脖子”的雌性卷叶象甲。它们正是利用了自身的智慧,才能将硕大的叶片顺利卷成紧密有致的方条形“睡袋”。
⑧你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卷叶片如此辛苦,为什么雌性卷叶象甲依然要制作这些悬挂于叶片上的“睡袋”呢?
⑨我们将“睡袋”小心翼翼地剖成两半,打开后会发现,“睡袋”的内部更像一棵卷心菜——叶片一层一层错落有致地叠放在一起。而在这“睡袋”的正中心,安然卧着一枚金黄色的卵。原来,这“睡袋”并不是为卷叶象甲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它们的后代——卷叶象甲宝宝准备的!
⑩当卷叶象甲幼虫孵化后,它们便以叶片为食。一般情况下,一个“睡袋”里只有一枚卷叶象甲的卵。如果雌性卷叶象甲不小心将 2~3枚卵一起放在一个“睡袋”里,首先孵化的幼虫便会将其余的卵吃掉,因为叶片食物是有限的。
⑪那么,雌性卷叶象甲究竟运用了什么智慧,才能将体积大于自己数十倍的叶片卷成精致的“睡袋”呢?
⑫首先,“叶卷睡袋”的选址应在叶片正面,即接受阳光的那一面,这一面的叶片更容易加工成向内卷曲的“睡袋”。雌性卷叶象甲首先从叶片的左边向下运动到靠近叶柄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在叶片左右两侧切开一条横向“ V”字形的切口。随后,它将叶片叠放在一起,并从叶片的底部,即叶片最窄处向最宽处的内部缓慢卷曲。当叶片卷成一个寿司筒状时,雌性卷叶象甲便会从顶端将卵产在叶片卷中,接着利用剩余的叶片材料进行封口。
⑬制作完成的叶卷大多数因为叶脉没有被切断而悬垂在叶片上,而少数雌性卷叶象甲会将叶脉切断,让整个“叶卷睡袋”落到地面上。这样一套流程完成后,雌性卷叶象甲便会飞到下一个叶片上,继续制作新的“叶卷睡袋”。
⑭卷叶象甲是心灵手巧的“剪裁师”。如果下次你发现了这样悬挂在叶片上的小“睡袋”,可以仔细观察一番哟!
(1) 读完文章后,你知道卷叶象甲有什么特征吗?
(2) 雌性卷叶象甲为什么要制作“睡袋”呢?
(3) 第⑤~⑬段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卷叶象甲”,请你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具体内容
⑤~⑥段
① ______
⑦~⑩段
② ______
⑪~⑬段
雌性卷叶象甲怎样制作“睡袋”
(4) 文章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3. 阅读回答问题。
最后一个送水工
马风
①好些年前,这个北方城市,除了规模比较大的工厂、商店、市政机关大院、中学这些地方有自来水管道,其余的区域,特别是住着平民百姓的小街小巷,都没有自来水。
②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离不了。其实,最离不了的是水。用不上自来水,也得用水。面对这个需求,冒出了一个新的行业——送水。快四十岁的老隋,无家无业,成了一名送水工,大家都叫他老水。
③老水总是系着一条能防水的长围裙,穿双黑胶皮水靴,肩膀上垫着一块由几层麻布缝成的护肩。老水用一辆由一头小毛驴拉着的平板车送水。车上的大木桶装着从水源地灌来的水。小毛驴脖子上拴着一串铜铃铛,走起路来哗哗直响,好像在通知用户“我们送水来了”,也好像一路走着有点儿寂寞,特意弄出点儿动静。老水送水的车辕子上,绑着个半尺见方的口袋,( A) 也哗啦啦响着,好像和铜铃铛合奏什么曲子,里面装的是小竹片做成的水牌。
④老水给两条街上的二十来家用户送水。一个小院子差不多都是三间房。左右两间各住一家人,中间是摆着锅碗瓢盆的厨房。靠着大锅台,每家都有一口大水缸。挨着水缸的墙上,钉根铁钉子,挂着弯成对号形状的细铁条,上面串了一串水牌,牌上烙着老水自己定下的记号。
⑤送一挑水,也就是两桶,不管这家有没有人,老水就从铁条钩住的水牌中拿下一片,这就等于收费了。水牌用光了,用户在水缸盖子上留下钱,老水就拿出足够的水牌,挂在铁钩上。用户和老水都很讲信用,不会出错。对一些老用户,老水会给些优惠。水倒进缸里了,不往下摘水牌,算是赠送。
⑥不少人家院子里养着一条看家的狗。有外人进来,狗汪汪叫个不停。可是,无论老水进了哪家有狗的院子,多凶的狗也不叫,反倒摇着尾巴跟着他,像在替主人表示欢迎。
⑦一个下午,老水刚在水源地那里上完水,拐进一条街道,身后忽然飘来一股刺鼻的糊味,还有粗门大嗓的喊叫声:“失火了,包子铺失火了!”老水听了,当机立断,连忙拉紧小毛驴的夹板,掉头往那边奔过去,一路喊着:“我车上有水,过来打水!”
⑧救火的人立刻拎着桶捧着盆跑过来。可车上的木桶只有一个出水口,人们得排队等着。老水又喊:“拿个斧头过来,斧头!”有人赶紧送来斧头, 老水接过来,砰砰砰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有了水,火被浇灭了。包子铺的人清理完火场,忽然想起那辆送水车,可是送水车早就不见了踪影。
⑨老水去一家木铺修理送水车。掌柜已经听说了包子铺发生的事,指派两个大工匠,用最短的时间补好了那三个洞。老水拿起装水牌的口袋,对掌柜说:“我没现钱,只有这些竹片子,回头把钱送来。”话刚说完,掌柜连连摆手说:“水师傅,不必,不必。材料费劳务费,全都免收,一分钱不要。”最后还嘱咐老水,他们木铺有一眼机井,他随时都可以来装水,不收钱。
⑩老水听了这番话,感激得不知怎么好,只能拱起双手说:“谢谢了。”拿在手里的小口袋,随着手的动作,上上下下的,( B) 竹片发出哗啦啦的碰撞声,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响了好一阵子。
⑪随着市政规划的全面落实,自来水管道越来越多。渐渐地,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
⑫老水仍旧坚持送水。有十户用水,他就送十户。有两户用水,他就送两户。直到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了,老水才放下那辆送水车,去水源地当了保安。他说他离不开水,离水近一点儿,心里滋润、清爽。
⑬小毛驴没了用场,一家饭馆要买去杀了当下酒菜。不论给多少钱,老水说什么也不卖。他搂着小毛驴的脖子说:“伙计,你别怕,我不让你走,还得好草好料养活你,为你养老送终。”
⑭据一位地方史志专家考证,老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
(摘自《青年文摘》)
(1) 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老水的简历。
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绰号:老水
职业:送水工
职业经历
①好些年前,小街小巷没有自来水, ______ 。
②一个下午, ______ 。
③渐渐地,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 ______ 。
④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后, ______ 。
⑤老水成了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老水接过来,砰砰砰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
(3) 文中画波浪线处两次提到水牌发出的“哗啦啦”声,一次“好像和铜铃铛合奏什么曲子”,一次“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请简要分析其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A) ______
(B) ______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14. 作文。
你的周围有很多普通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平凡地工作着。他们看似普通,实则也有闪亮的一面,或宽容大度、或敬老爱幼、或先人后己、或倾情奉献……他们用平凡的举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事迹。
请以“平凡中的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出人物的精神,注意文从字顺。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憎恶”的“恶”应读作“wù”,“鲜为人知”的“鲜”应读作“xiǎn”。
B.正确。
C.有误,“哺育”的“哺”应读作“bǔ”,“污秽”的“秽”应读作“huì”。
D.有误,“咀嚼”的“嚼”应读作“jué”,“气冲斗牛”的“斗”应读作“dǒu”。
故选:B。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答案】A
【解析】A.有误,“屏嶂”的“嶂”应为“障”。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答案】D
【解析】ABC.使用正确;
D.使用有误,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该成语用错对象。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野生动物保护”后加“宣传活动,在“栖息地”后加上“建设”;
C.有误,重复赘余,可删去“约”或“余”;
D.有误,语序不当,可将“一幅“调至“构成”后面。
故选:A。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病句辨析及修改类题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答案】【小题1】深林人不知
【小题2】独怆然而涕下,一览众山小
【小题3】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4】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答案:
(1)深林人不知
(2)独怆然而涕下
(3)一览众山小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柳)
(6)壮士十年归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小题1】略
【小题2】老师您好,请问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呢?,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来传承红色精神呢?
【小题3】民族尊严要爱惜,“民族尊严要爱惜”中的“惜”是平声,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相对应,“要爱惜”和“莫轻视”相对应,对仗工整。
【解析】答案:
(1)示例:达州铁路中学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
(2)示例:①老师您好,请问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呢?②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来传承红色精神呢?
(3)“民族尊严要爱惜”更恰当,“民族尊严要爱惜”中的“惜”是平声,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相对应,“要爱惜”和“莫轻视”相对应,对仗工整。
(1)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结合“5月23日,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可概括为:达州铁路中学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根据问题和答语的照应关系来补写语句。根据“本次活动旨在……”的提示可知,问题应该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开展了……活动”“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可知,这个问题应该是: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3)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可知,“民族尊严要爱惜”中的“惜”是平声,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相对应,“要爱惜”和“莫轻视”相对应,对仗工整。因此“民族尊严要爱惜”更适合。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阿龙纳斯”应为“尼摩”。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对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
8.【答案】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围绕着买车,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可谓命运多舛。这些起起落落,实际上就是小说的情节突变。这些突变,也导致了祥子命运的不断变化。比如,祥子再次准备好了钱要买车时,孙侦探突然出现,敲诈走了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虎妞难产,祥子只得卖车料理虎妞的后世,生活再次陷入困顿。能举出类似的两个例子即可。
答案:
示例一:孙侦探突然出现,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
示例二: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车夫老马出现并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小说《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人力车夫辛酸的故事。祥子来到北京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终于买了辆新车,但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理想第一次破灭。祥子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再买新车,结果他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二次希望破灭了。祥子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辆车,但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意思是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起句即写登临纵目之所见,境界阔大,气象不凡。以“四顾”领起,具见豪迈气魄;“接”字下得贴切,描绘出山川相参的壮丽景色;一个光”字,则传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接写“凭栏十里芰荷香”,夜色中的十里风荷,给人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其视觉形象,而是其清香四溢,所以着一“香”字而境界全出。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意思是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一个“凉”字概括了诗人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无论是视觉之“光”,还是嗅觉之“香”,均并作一种“清凉”之感。既切合夏日“追凉”,又写出其摒弃尘虑之想。“清凉”,佛家常用语,指摆脱一切憎爱之念而达到的无烦恼境界。前面所写的景物都有清高脱俗的寓意,构成了一个使心境澄淡的“清凉世界”。一个“凉”字确是意味深长。山谷在这之前经历了长达六年的谪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仅九日即罢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运的安排,结果是远贬宜州而死。尽管如此,他却力图在儒、道、佛的思想中寻求精神寄托,一方面洁身自好,即所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方面寄情山水,放舍身心,置生死荣辱于不顾。这就是他“清凉”心境的内涵。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1)前两句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登临纵目所见到的山川一片澄明、风荷十里清香四溢的阔大壮丽的景象特点。
(2)“凉”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心境:诗人由景及情,用“凉”字作结,概括了诗人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也是词人被贬怅恨之情的自然流露。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小题2】
【解析】《鄂州南楼书事》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其中“明月”在其中不仅作为具体的景物存在,而且在这首诗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明月的存在,诗人才能在南楼上望见远处的风景,正是有了朦朦胧胧的月光,诗人才能看见山水一色的美景,才能知道自己闻见的是菱角和荷花的香味。后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无人看管的清风与明月“混为一谈”,甚至让两者水乳交融,仿佛夏夜的阵阵凉意也是清风与明月融合在一起的功劳。全诗通体散行,一意直叙如流水淙淙,直归于结句的“凉”字,而又妙在点到即止,留下了玩味想象的余地。诗句在散行中又参以当句相对,往复回环,摇曳生姿,增添了声情之美。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B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鲜:少。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判断动词,是;
B.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
C.从/自己;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A.有误,应翻译为“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甲文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陋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媲美。
故选:B。
答案:
(1)D
(2)A
(3)A
(4)B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1.【答案】【小题1】种植,栽种
【小题2】观赏
【小题3】使……快乐
【小题4】认为……是对的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遍地栽种。植,种植,栽种。
②句意:我母亲也欣然前来观赏。观,观赏。
③句意:可以使(我们)快乐终生。乐,使……快乐。
④句意:我完全赞同她的话。然,认为……是对的。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你绘画,我刺绣,卖钱作为买酒的用资。根据意思可断句为: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计,计划,打算。句意:不必再作远游的打算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可见,作者为人率直,喜欢自由自在、安然自身的生活。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答案:
(1)①种植,栽种;②观赏;③使……快乐;④认为……是对的。
(2)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
(3)不必再作远游的打算了。
(4)表达了作者对率性而为和安然自适的生活方式的热爱。
参考译文:
(我们)又请邻居老人购买菊花,在篱笆边遍地栽种。九月菊花开了,我与芸又多住了十天。我母亲也欣然前来观赏,大家吃着螃蟹观赏菊花,玩了一整天。芸兴奋地说:“将来应当与郎君在这里建筑房屋,买下围绕房子的十亩菜园,请仆妪,种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家用。你绘画,我刺绣,卖钱作为买酒的用资。布衣粗食,可以使(我们)快乐终生,不必再作远游的打算了。”我完全赞同她的话。
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要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12.【答案】【小题1】雄性卷叶象甲的“长脖子”
【小题2】雌性卷叶象甲为什么要精心制作“睡袋”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文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②段“卷叶象甲是一类体形娇小且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甲虫,它们一般喜欢漫步于较为低矮的灌木植物上”可得:①体型娇小,一般喜欢漫步于较为低矮的灌木植物上。第⑤段“一般情况下,只有雄性卷叶象甲会拥有这样的‘长脖子’,而雌性卷叶象甲是没有这样夸张的结构的”可得:②雄性卷叶象甲有长长的颈部,而雌性没有。
(2)本文考查信息的提取。
第⑨段“这‘睡袋’并不是为卷叶象甲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它们的后代——卷叶象甲宝宝准备的”可得:雌性卷叶象甲用“睡袋”孵化幼虫。
(3)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第⑤段“一般情况下,只有雄性卷叶象甲会拥有这样的‘长脖子’,而雌性卷叶象甲是没有这样夸张的结构的”,第⑥段“这样的‘长脖子’有什么功能呢,难道是为了方便裁剪叶片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它主要是供雄性卷叶象甲争夺交配权使用的”可概括:雄性卷叶象甲的“长脖子”;第⑦段“负责制作‘叶卷睡袋’的,主要是没有“长脖子”的雌性卷叶象甲”第⑧段“为什么雌性卷叶象甲依然要制作这些悬挂于叶片上的‘睡袋’呢”,第⑨段和第⑩段是解释精心制作“睡袋”的原因。据此可得:雌性卷叶象甲为什么要精心制作“睡袋”。
(4)本题考查修辞的辨别语作用。
心灵手巧的“剪裁师”,“心灵手巧”是形容人的,在这里是说“卷叶象甲”昆虫的智慧,把卷叶象甲比作“剪裁师”,生动形象地写出卷叶象甲心灵手巧的特点,并且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1)①体型娇小,一般喜欢漫步于较为低矮的灌木植物上。 ②雄性卷叶象甲有长长的颈部,而雌性没有。
(2)是为它们的后代——卷叶象甲宝宝准备的。(雌性卷叶象甲用“睡袋”孵化幼虫。)
(3)①雄性卷叶象甲的“长脖子”②雌性卷叶象甲为什么要精心制作“睡袋”
(4)标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卷叶象甲比例成“剪裁师”,赋予赋予卷叶象甲以人的行为。形象地写出卷叶象甲心灵手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卷叶象甲的喜爱和赞美,并且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介绍了卷叶象甲的特点;体型娇小,一般喜欢漫步于较为低矮的灌木植物上:雄性卷叶象甲有长长的颈部,而雌性没有;雌性卷叶象甲怎样制作“睡袋”,说明了卷叶象甲是心灵手巧的“剪裁师”。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3.【答案】【小题1】老水用小毛驴拉着平板车送水(或老水成了一名送水工),老水在送水时帮包子铺救火,老水坚持给要水的用户送水,老水去水源地当了保安
【小题2】略
【小题3】第一次出现在对老水工作状态的描写中,展现了老水送水时惬意悠闲的状态,表现了老水对自己工作的热爱。,第二次出现在老水向木铺掌柜表达感谢时,既生动地写出了老水感激的心情,又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的赞美。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由简历中的“职业经历”一词可知,题目要求梳理的是老水的送水经历。作答时,考生需要通读全文,并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时间信息锁定答题区间,然后进行概括。由“好些年前”可知答案对应第①~⑥段,其中第②段介绍老水成为送水工,第③~⑥段具体写老水送水的情形。据此概括答案即可。“一个下午”点明答案对应第⑦~⑩段,这几段具体讲述了老水救火并得到木铺掌柜帮助的故事。因题目要求概括的是老水的送水经历,因此将其概括为“老水在送水时帮包子铺救火”即可。结合“老水仍旧坚持送水。有十户用水,他就送十户”可知老水坚持给要水的用户送水;结合“直到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了,老水才放下那辆送水车,去水源地当了保安”可知老水去水源地当了保安。
(2)本题考查语言鉴赏。首先明确了赏析角度,即“人物描写的角度”。所给句子细腻刻画了老水帮忙救火时的语言和动作,“接”“凿”“喊”写出了老水救火时的干脆利落,老水的语言则表现了老水救火的急切,这些既体现了形势的危急、紧张,也表现了老水的优秀品质。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阅读文本可知,第一次出现在对老水工作状态的描写中,“合奏曲子”的形容暗示了老水心情的美好,表现了他送水时的惬意悠闲和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第二次出现在老水向木铺掌柜表达感谢时,“小炮仗”同样传达出美好的寓意,既表现了老水对掌柜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的赞美。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探究。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几方面综合分析。从结构上看,文章结尾交代了老水“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的身份,既是对上文老水送水经历的总结,又照应了文章标题。从内容上看,对老水“最后一个送水工”身份的交代,既表现了老水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也表现了对逝去的旧事物的惋惜,使文章的主旨更加丰富。从表达效果上看,借地方志的记载展现对老水职业生涯的概括,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考生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1)①老水用小毛驴拉着平板车送水(或老水成了一名送水工);②老水在送水时帮包子铺救火;③老水坚持给要水的用户送水;④老水去水源地当了保安。
(2)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渲染了救火时危急的形势和紧张的气氛,体现了老水急人所急、无私奉献的品质。
(3)(A)第一次出现在对老水工作状态的描写中,展现了老水送水时惬意悠闲的状态,表现了老水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B)第二次出现在老水向木铺掌柜表达感谢时,既生动地写出了老水感激的心情,又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的赞美。
(4)交代老水“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的身份,总结上文,照应标题:表现出对老水务实专注、恪尽职守精神的赞美:流露出对老水因时代变迁不得不另谋生路的惋惜,丰富了文章的主旨;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故事真实可感又余味无穷。
文章主要写好些年前,小街小巷没有自来水,老水用小毛驴拉着平板车送水,后来做了最后一个送水工的故事,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的赞美。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14.【答案】平凡中的不平凡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平凡的人,也许他们的工作岗位很低微,外表和着装不起眼,但是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出奉献。
在我们的小区里就有一位这样的人,她是一位清洁工,姓张。我总是瞧不起她,嘲笑她,嫌她脏。
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一个星期六早上,我在小区下面散步,手里拿着一张准备送给妈妈的卡片。这时张阿姨经过了,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手里的卡片,我瞪了她一眼,心里嘀咕着:看什么看!
突然,一阵大风夹着沙子吹过,我连忙松开手护住眼睛,风停了,而卡片却不见了。顿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比油锅里的蚂蚁还要焦急:怎么办?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赶紧朝着刚才刮风的方向寻找去,发现贺卡正好卡在面前一棵树的树枝上,树下还有一条臭水沟,要是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去。何况树上还有许多虫子和小刺呢,怎么办?怎么办?
这时,张阿姨悄悄地来了,笑眯眯地对我说:“孩子,让我来吧,我既不怕脏,也会爬树,力气也比你大。”说完,张阿姨用手抓住树枝,双脚夹住树干,吃力地爬上去,小心翼翼地把卡片放在口袋里。下来后,张阿姨把卡片递给我,这时我发现她的手擦伤出血了。我接了卡片,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以前总是瞧不起她,嫌她脏,说她坏话。可是,她一点也不计较,还很热心地帮我……想着想着,泪水湿透了我的双眼,我吞吞吐吐地对她说:“张阿姨,谢……谢您,我,我错了。”张阿姨不但不放在心上,还爽快地对我说:“没事了,下次要小心,有什么事就找我帮忙哦!”说完了便转身走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觉得越来越高大……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张阿姨这样平凡的人,他们都拥有着一颗朴素而高尚的心灵,做着平凡而让人感动的事情。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弄懂“平凡”的意思,“平凡”即生活中的默默无闻的人或做的默默无闻的事,“不平凡”表示肯定、支持、喜爱、赞美之情,文题中的这一关键词决定了本文的主旨是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为各种传递正能量的言行喝彩。文章适合写记叙文,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会让文章更有深度。文章要前后照应,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锤炼语言,使文章增色。
本文开篇即点出主题:有一些平凡的人,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出奉献,体现出“平凡中的不平凡”。文章用小区的一位平凡的女清洁工张阿姨为我爬树拿卡片的故事,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体现了张阿姨“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品质。结尾再次点题,由张阿姨一个人上升到和她一样的平凡人,都有一颗朴素而高尚的心灵,都在做着让人感动的事。总结全文,升华了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默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