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docx、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通过资料,分析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综合思维】2.通过实例,理解我国粮食战略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思维】3.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4.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01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的含义:指保证人们能够 及时得到 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 物质保障 。3.我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1)人均耕地 少 ,后备耕地资源 有限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 减少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 退化 和污染问题严重。(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①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 水田 为主,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 严重 的地区。②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 旱地 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③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 绿洲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 大 。[特别提醒]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耕地的粮食生产的承载压力大。【即学即练1】(2022·河南南阳·高二阶段练习)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地区降水多,故水田集中2.河南正阳县土地整理成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土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下列措施中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的是( )A.旧村归并 B.退宅还耕 C.植树造林 D.塌陷区土地复垦【答案】1.B 2.C【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后备资源少,宜耕、宜林荒地面积不大,A错误。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B正确。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C错误。南方降水多,但是水田受地形、河流影响,比较分散,D错误。故选B。2.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整理的背景: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可以通过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等恢复土地生长功能,或作为后备耕地,ABD不符合题意 ,错误。植树造林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知识点02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基本要求: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 增加 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目前总体呈 减少 趋势。(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的手段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 ,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①跨区调剂方向:以前是“南粮北调”,目前是“北粮南运”②目前的粮食净调出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建立粮食储备【知识拓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以国内粮食生产为主,努力实现粮食自给,在此前提下,以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途径。【即学即练2】(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3亿吨增加到6.6亿吨。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竞争力强4.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C.产销区距离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5.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③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3.C 4.C 5.D【解析】3.由材料“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但玉米和稻谷的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说明农业生产没有面向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C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及农业竞争力强的信息,ABD错误。故选C。4.由材料信息“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可知,我国粮食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C正确。玉米、稻谷库存量大不能体现粮食流通问题,A错误。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地区集中,B错误。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与粮食进口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5.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大豆进口,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误,AC错误。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增加大豆产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②正确;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耕地质量,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不利于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误,B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知识点03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2.总体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3.面临的主要挑战(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2)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 大 。(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 加大 。4.主要对策——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1)耕地数量方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2)耕地质量方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 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即学即练3】6.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1)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 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6.【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解析】6.(1)读图,a地区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所以治理措施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沼泽等湿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2)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3)根据图例分析,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警戒线之间,也就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所以不容乐观。考法01 我国的粮食安全1.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主要手段如下: (1)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 (2)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3)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 (4)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 (5)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6)发展农业机械化。2.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 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我国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具体表现如下表: 【归纳总结】 我国“北粮南运”的原因 (1)北方生产供给增强。 这得益于北方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及水利设施的改善等因素。 (2)南方市场需求增加。 南方畜牧业、饲料工业发展,拉动了北方粮食南下。 (3)消费结构升级。 南方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水平提高,对东北优质大米需求增加。 (4)粮食种植区域变化。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北方水稻地位越来越高。 (5)人口向南方流动。 东南沿海一带汇集了大量农民工,其粮食消费增加了“北粮南运”量。【典例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铃薯被誉为全营养食物,除了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和钙等含量也很丰富,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之外),还可做蔬菜及高附加值食品、工业和医药制品的原料。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对环境适应性强,最适宜生长在孔隙度大的土壤中,我国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传统粮食作物产量虽连续多年增长,未来20年内仍需增产1亿吨粮食,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马铃薯作为主粮的存在感低,马铃薯“主粮化”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分布(左图)及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右图)。(1)简析马铃薯作为主粮存在感低的主要原因。 (2)与传统主粮作物相比,分析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的优势。 (3)简述马铃薯“主粮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答案】1.(1)我国的传统饮食结构中马铃薯是蔬菜,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人们接受意愿低;马铃薯易发芽,储存困难;马铃薯价格低,大面积种植收益低;马铃薯加工率低等。(2)相对于其他主粮作物,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温度更低,对不利环境的适应性更强;马铃薯抗旱性强,对水分利用率比其他粮食作物高;马铃薯产业链长,产品加工附加值高;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范围广,遍及全国;马铃薯产量增加潜力大,我国未来粮食缺口较大,开发前景广阔等。(3)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的压力和减少坡地水土流失;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助于拓宽“粮食安全”和“膳食营养”的内涵;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利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等。【分析】1.(1)由材料可知,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存在感较低,其原因包括:马铃薯在我国的饮食结构中是蔬菜,并且,在传统意识中,马铃薯作为主食是在穷苦年代,人们的主食意愿低;其次,马铃薯价格较低,规模种植效益低,农户种植意愿低;最后,马铃薯的保存不易,马铃薯易发芽变质。因此,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食,存在感低。(2)由材料可知,我国马铃薯种植居世界首位,其生长条件要求较低,适应性强,干旱、低温环境皆可生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增产潜力大;同时,和传统主粮作物相比,马铃薯的生产周期要短得多,与其它作物轮作可以提高耕地的复种殖数;马铃薯的产业链长,附加值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我国“未来20年内仍需增产1亿吨粮”,粮食缺口较大,因此马铃薯“主粮化”的前景也较为广阔。(3)马铃薯主粮化,就是要以保证营养为基础,将马铃薯通过多种方式加工成符合居民口味的馒头、面条、米粉、面包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消费转变,使马铃薯成为与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互为补充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是一种耐旱作物,对于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的要求较低,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如缓解水资源的压力和减少坡地水土流失等;并且马铃薯的加工产业链延伸空间大,可以开发多种主食产品和其他产品,对于我国食物的安全供给有很大的保障;另外,马铃薯主粮化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马铃薯含有一些传统主食中没有的独特的营养价值,富含膳食纤维,其营养结构更加有益人类健康。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2022年5月,就在全国小麦即将喜获丰收之际,一些地方发生极个别农民将未成熟的小麦卖给养殖户做饲料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农民割麦毁粮、青贮小麦的行为,必须严加制止。下图为农民收割青苗场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出现“卖青苗”现象的原因是( )A.减少生产程序,节省劳动时间 B.农民存粮充足,可以改做饲料C.实现耕地休耕,保护耕地资源 D.后期投入多,直接售卖收益高2.要避免“卖青苗”现象再次发生,关键是要处理好( )A.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协作问题 B.政府监管和农民自种的关系C.针对农民进行粮食安全教育 D.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系【答案】1.D 2.D【解析】1.“卖青苗”现象是部分地区高价收购青苗作饲料引发的,农民把尚未生产出粮食的麦苗作为饲料卖给养殖企业,已经改变了麦苗的用途,最终生产的产品从小麦变成了麦苗,不是减少生产程序,A错;停止小麦种植并不是农民粮食充足,而是收购价格较高,农民可以出售麦苗后购买粮食,B错;目的是为了增收,而不是休耕,C错;从麦苗到收获还需要持续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直接以较高价格售卖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土地和人力可以投入到其他生产活动,D对。故选D。2.青苗并不是养殖业常规的生产饲料,青苗被出售属于特殊情况,不需要对行业进行协调,A错;农民种植作物不需要政府的监管,但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种植行为,B错;出售青苗是一种经济行为,不是单纯通过教育能够扭转的,C错;要通过经济、政策等手段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同时保障粮食安全,D对。故选D。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调整耕地来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图示意我国2020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 D.保障粮食供给4.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5.下列各地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的是( )A.长江中下游区—治酸控污 B.青藏区—防治盐碱化C.黄淮海区—治理土地沙化 D.蒙新区—防治水土流失【答案】3.B 4.D 5.A【解析】3.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A错误。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 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B正确。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C错误。两种方式都是储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D错误。故选B。4.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D正确。提高农业科技和实行精耕细作是“藏粮于技” ,AB错误。藏粮于地是着眼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不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C错误。故选D。5.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酸化严重、污染严重,应该治酸控污,A正确。青藏区盐渍化程度较低,B错误。黄淮海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该治理土壤盐渍化,C错误。蒙新区土壤沙化严重,应该防治土地荒漠化,D错误。故选A。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2020年我国财政部已安排702.05亿元,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C.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D.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绿色农产品7.依据我国气候特点,推测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 )A.田间道路交通建设 B.平整土地,集中成片C.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D.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8.下列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省市的是( )A.河南 B.上海 C.陕西 D.贵州【答案】6.C 7.D 8.A【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作物抵御灾害的能力(旱涝保收),保证粮食稳产,保障粮食安全,故C选项正确。扩大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都不是主要目的。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7.高标准农田要求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题目要求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雨热同期,同时也容易造成水旱灾害,因此影响农田高产稳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旱涝灾害,因此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首先要实现的是旱涝保收,也就是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减少旱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D正确;田间道路交通建设、平整土地、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进行的项目,但不是从气候背景下最优先考虑的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8.材料中提到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而四个选项中,上海、陕西、贵州都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只有拥有广阔平原的河南省能够达到这个要求,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耕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物质基础作用。对于农户来说,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仍是保证粮食产出的主要选择,特别是化肥、农药、农用柴油以及农用薄膜的投入。我国的粮食耕作面积和农用化学品投入重心迁移(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粮食耕作面积重心向西北迁移的原因有( )①全球变暖②南方粮食作物的单产高③北方自然灾害少④产业结构的调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在粮食耕作面积重心向西部移动的同时,地膜投入重心向西移动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水平更高B.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肥力较差C.地膜产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D.西部地区热量不足3.柴油投入重心向西北移动的速度低于粮食耕作面积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柴油使用少 B.西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C.东部柴油丰富,油价低 D.中东部粮食耕作面积减少【答案】1.D 2.B 3.B【解析】1.全球变暖使适宜农作物种植的界限北移,①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南方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④正确;北方与南方自然灾害相差不大,③错误;2005年以后北方粮食作用单产量高于南方,②错误。故选D。2.地膜具有良好的保水增温作用,而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早晚温差大,相比中东部地区,地膜技术在西部地区应用十分广泛,东部地区农业技术水平更高,A错误;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肥力较差,会加大更多的化学品投入,地膜可以保水保肥,B正确;地膜产地主要分布在东部,C错误;西部地区光照热量条件充足,D错误。故选B。 3.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农用柴油主要用于农业机械,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未能跟上粮食种植调整速度,B正确,A错误;油价不是主要影响重心移动的因素,C错误;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D错误。故选B。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海南将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下图示意中转基地主要工作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环境恶化 B.种子老化,难以适应C.生物入位,空间压缩 D.环境失衡,重视不够5.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位置优越,种子来源多 B.水热充足,育种周期短C.地形多样,储存场地广 D.海陆兼备,育种种类多6.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①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育种进程②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③丰富种质资源,保障种质数量④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粮食总产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4.D 5.B 6.C【解析】4.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种质生存环境退化,此外,对于种质资源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优质的种质流失和灭绝,D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与近年来不符,A错误;种子具有遗传特性,老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B错误;生物入侵也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现象,C错误。故选D。5.中转基地的主要作用是鉴定、研发和科研,种子的检测需要在土地中种植,来快速检测其产量和质量,而海南能快速鉴定的优点在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育种鉴定周期短,可以快速识别种子优劣,B正确;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种子来源于全球,建在他处同样可以获取,并非海南的有利自然条件,A错误;海南岛为岛屿,相比于内陆地区,储存场地小,C错误;海南岛的种子来自全球,并非自身育种种类多,D错误。故选B。6.从全球选取种子,成本并未降低,扩大种植规模与农业结构调整及相关政策有关,与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站建设关系很小,①④错;从全球引进优质的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可提高我国的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②对;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可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③对。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1.(2022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分析】1.(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2.(2022·浙江6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拼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资源安全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答案】2.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分析】2.启示:我国山地高原众多,平原面积狭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故要控制城市面积,防止任意扩大,要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恢复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质,平整土地资源,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三册--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课一练,共13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