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展开知识点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一、群落的概念和特征1.群落概念的理解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 ,即一个群落中的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
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和生态位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1)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 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2)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生态位 时发生的现象。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知识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1.生物群落的类型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 等。(2)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①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 。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 ,形成有机整体,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 的天然群聚。
3.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 也有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 (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微小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
知识点四 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分类
提示:代替 植被 土壤条件 种子 地衣 草本植物 乔木 多年生草本植物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一)群落的结构1.同样是对生物群体的研究,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选择性必修2 P22科学方法)( )2.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选择性必修2 P23正文)( )3.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选择性必修2 P26正文)( )4.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选择性必修2 P27正文)( )
5.两种鸟的觅食环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选择性必修2 P28思考·讨论)( )6.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记重捕法。(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 )7.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 )8.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通过群落中的物种数了解群落的全面结构。(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 )
(二)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1.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选择性必修2 P35正文)( )2.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选择性必修2 P36正文)(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类依据是演替时间的长短。(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5.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群落内的生物决定的。(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
二、连一连1.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
2.群落的类型、特点和生物种类
3.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其特点、实例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1.[选择性必修2 P25、P26正文拓展]观察甲、乙两图,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2)根据题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提示:(1)图甲:垂直结构;图乙:水平结构。(2)图甲:①植物分层:阳光。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图乙: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2.[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拓展]如图所示的采集小动物的器具中,利用了土壤动物的什么特性?
提示: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
3.[选择性必修2 P30、P31探究·实践拓展]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法的区别有哪些?
提示: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土壤小动物,如蚯蚓等;抽样检测法更多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4.[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拓展]在乔木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说明理由。
提示: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在乔木阶段,乔木占据了优势,但其他类型的植物仍是存在的。
5.[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拓展]图1为某池塘群落的演替历程,图2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图1中正确的演替顺序是什么?其演替类型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图2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类演替类型?其中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的是甲还是乙?
提示:(1)丁→甲→丙→乙。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它与火山喷发处所发生的演替的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2)甲属于初生演替,乙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的是乙。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任务1 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任务2 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现象。(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分布。(3)观察下列图示,完成与群落空间结构相关的问题
①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________;B图:________。②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______;②动物分层:_______________。B图:地形变化、土壤______、______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任务3 对群落中生态位的认识(1)生态位的含义:群落中的________都占有各自的空间,具有各自的功能和营养位置。(2)生态位的影响因素:一个种群能够占据的生态位往往受到竞争、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会发生部分重叠,即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而其他部分则被各自占据。(3)生态位的变化:随着环境的改变,原来的适应者可能会发生生态位移动或改变,也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新的适应者将取代其生态位,与其他种群共同维持群落的和谐与稳定。
1.正确辨析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种内竞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主要包括原始合作、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2)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种内竞争)。(3)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2.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但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可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3)种间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3.对群落结构认识的四个易误点(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草坪中也存在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空间配置格局,它存在于所有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
考向一 种间关系考查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种间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种间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种间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种间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四川卷]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的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的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数均随距石头远近变化而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考向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3.[2023·南京市高三模拟]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不同的作物品种
解析:植物群落出现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光照(森林)和温度(高山)有关,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群落从而出现分层现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譬如玉米和大豆间种,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竞争充分利用资源以增加产量。
4.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不同。
考向三 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及类型5.[2023·金华月考]分布在热带稀树灌丛或稀树草丛中的梅花雀,雌雄在灌丛中活动的空间不一样,雄性个体偏好上层活动,雌性个体偏好下层活动。下列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热带地区四季温度较高,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季节性发生B.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引起C.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D.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不利于它们繁殖后代
解析:热带地区虽然四季温度较高,但降水等仍有季节差异,因此梅花雀所在的群落仍有季节性,A错误;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引起,B错误;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C正确;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有利于它们繁殖后代,D错误。
6.[2023·诸暨月考]科研人员调查了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乔木的树龄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林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1分析,群落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白桦幼龄林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B.据图2分析,水曲柳成熟林和过熟林较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C.树龄的测量只能通过测定株高D.白桦幼苗耐阴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在群落中占优势
解析:分析图1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由于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由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幼龄林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A正确;由图2可知,水曲柳幼龄个体数远多于老年个体数目,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可通过测定株高、树围、年轮等来测量树龄,C错误;水曲柳的幼苗耐阴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D错误。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任务1 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比较
任务2 归纳总结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1.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2.与群落演替有关的三个误区(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3)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考向一 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分析1.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而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1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覆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解析: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近水缓冲区群落晚于核心区群落的形成,所以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结论。
2.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种植植物与不干预相比,生物数量及种类都明显提高,因此移栽植物会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错误;据表可知,种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动物明显增多,B正确;边坡甲实验时没有移栽乔木,但也有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D错误。
考向二 群落演替的综合考查3.[2023·山西省大同一中质检]如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D.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
解析:在沙丘、裸岩等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生物的种类从无到有,A正确;植物类群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不同地区、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生长的因素不同,干旱地区植被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B、D正确;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而劣势种数量一般会减少甚至消失,C错误。
4.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要获知物种丰富度,需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A错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
等级考必考教材实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任务1 完善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______场所。(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
任务2 实验流程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 ↓
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______,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______。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演替的时间越长,物种______,群落结构______
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应根据土壤中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可均分为若干组,供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对于不认识的动物也应做好记录,并记为“待鉴定××”,并记下其特征。(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考向一 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处理1.[2023·黑龙江省鸡西一中调研]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草原B.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C.表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
解析:表格中数据不能说明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草原,A错误;样方法应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进行取样,B错误;表格不能说明草甸草原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典型草原,但是能看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C正确、D错误。
2.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采集的原理利用了土壤动物的避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保障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正确;灯罩的功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上,B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正确;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正确。
考向二 实验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3.下列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层现象;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土壤盐碱度不同,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土壤中的动物群落结构也会因此存在差异;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种类较少,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形成的林冠层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生物群落中,林窗下与林下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样方法B.光照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不同
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光照不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还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类数不同,无法得知种群密度,D错误。
[长句应答必备]1.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它包括该地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2·辽宁卷]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解析: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B正确;湿地公园芦苇、水草繁茂,有机质丰富,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食物和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C正确;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D正确。
2.[2022·江苏卷]下图表示夏季北温带常见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有( )A.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B.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C.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D.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
解析:植物的分层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因此水生生物群落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光的穿透性(光照强度)、温度、氧气,A错误;自养型生物需要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因此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遗体的残骸,水生生物的遗体残骸会遗落在水体底部,因此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B正确;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C正确;湖泊发生的初生演替过程会经历水生植物阶段湿生植物阶段和陆生植物阶段,D错误。
3.[2022·浙江1月]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解析:甲、乙在午夜黑暗的情况下均上浮,中午时均下沉,说明甲、乙都具有避光性,A错误;大部分乙分布在该海域较深处,不太可能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B错误;乙是一个种群,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甲、乙的昼夜分布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正确。
4.[2022·山东卷]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解析:该稻田产量明显高于普通稻田,还有鸭产品输出,所以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B错误;相对于普通稻田,鸭子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物种的数量,也改变了群落中物种的种间关系,从而影响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因而该稻田群落结构明显比普通稻田的群落结构更复杂,C错误;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的能量利用率高,D错误。
5.[2022·山东卷]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 种。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填标号)。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B.甲的种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解析:(1)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的数量较少,即乙的种群密度低,且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由图可知,D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因此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
(3)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因此,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同时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故选ABCD。(4)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之间的取代,本质在于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而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国考真题研规律]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①③正确;森林群落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②错误;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④正确;群落结构的形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⑤正确;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除了光照,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⑥错误。
7.[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堂互动探究案5胚胎工程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堂互动探究案5胚胎工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早期胚胎发育,胚胎早期发育,有丝分裂,各种组织,胎膜和胎盘,超数排卵,桑葚胚或囊胚,课堂互动探究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1种群及其动态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1种群及其动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体积,标记重捕,各年龄期,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堂互动探究案2染色体变异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堂互动探究案2染色体变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纺锤体,卡诺氏液,%的酒精,课堂互动探究案,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辐射诱变,突变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