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1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2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3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4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5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6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7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特殊行为,课堂互动探究案,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间关系,平衡与稳定,有害动物,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的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       ,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的现象。(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   。
    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概念、传递形式及实例
    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知识点三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及调节机制(1)生态平衡的含义:生态系统的     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3)调节机制:    调节。
    2.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
    物质、能量
    3.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理解(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    有关,还与生物的个体数量有关。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      具有一定的限度。(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选择性必修2 P62正文)(  )2.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选择性必修2 P65正文)(  )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固定的稳定状态,就是生态平衡。(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
    5.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6.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选择性必修2 P74正文)(  )7.由于正反馈调节的存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兔子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选择性必修2 P74正文)(  )8.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  )
    9.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10.虽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但每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稳定性是相同的。(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11.制作生态缸时,生物的种类、数量要适宜。(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12.将制好的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需要阳光直射。(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  )
    二、连一连 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
    三、议一议【教材易漏拾遗】1.[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发掘](1)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能量”上呢?   
    提示:(1)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提示: (2)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2.[选择性必修2 P64有关生物富集的延伸思考](1)简述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及生物富集的途径。   
    提示:(1)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有:①重金属物质,如铅、镉、汞等。②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生物富集的途径:①通过大气沉降到土壤、植被的表面,从而被植物吸收而富集。②通过降雨进入水体、土壤中,从而被动植物吸收而富集。③通过生物的迁移运动而富集。
    (2)以铅为例简述生物富集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2)铅原本以比较稳定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但人类活动加速了铅的循环,改变了铅在环境中的分布。环境中进入生物体内的铅,能够形成多种比较稳定的铅化合物,分布于生物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导致铅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从而积蓄在体内。
    (3)生物富集的特点是什么?它与能量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 (3)特点是①逐级积累;②全球性。与能量流动的区别:①生物富集是某些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能量流动是能量沿食物链不断减少。②生物富集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不易被分解的重金属物质、有机农药等,能量流动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拓展]一块管理良好的棉田与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相比,哪个抵抗力稳定性高?试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棉田。因为棉田的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4.[选择性必修2 P76正文拓展]对于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要想保持其相对稳定,需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
    提示:需要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虫害等。
    5.[选择性必修2 P78探究·实践拓展]根据生态缸中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分析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延长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持续时间。
    提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可适当增加生态缸中分解者的数量。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任务1 完善与碳循环相关的内容(1)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和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主要)。(3)循环过程:碳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作用、________作用实现的,而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则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实现的。
    任务2 观察碳循环过程图(见图文智连),回答相关问题(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①________: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②_______:物质可以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任务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任务4 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判断的关键是找到具有双向箭头的两种成分,然后再逐步分析,得出答案。
    1.与物质循环有关的几个易误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2)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3)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4)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联系①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非生物环境。②连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某些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③两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④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⑤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⑥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⑦总体上来说,两者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考向一 碳循环过程及特点分析1.[原创题]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解析: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考向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2.[2023·江苏省无锡一中期末]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损耗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
    解析:提倡素食即人直接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从生产者到人类只有两个营养级,因此,缩短了食物链,可以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所以A、C、D正确,B错误。
    考向三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稳定性的综合考查3.[天津卷]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题表,据表回答: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解析:(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遭到破坏后,又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因此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的碳指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碳减去其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碳,即本题中的净初级生产力,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量一部分流入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进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和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60/1 460≈0.25和470/12 730≈0.04,因此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该生态系统中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360 g/(m2·年),而异养呼吸消耗量为390 g/(m2·年),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任务1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举例
    任务2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判断信息种类的两种方法及辨析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进行交流。 
    考向一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应用分析1.[2023·思南中学高三一模]一种蛾类害虫(具有趋光性)以蔬菜的叶片为食,成虫(蛾)夜晚活跃、交配产卵,白天藏匿于隐蔽处。该蛾类在交配季节会释放大量性外激素,人们通过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这种蛾类的密度,以进行监测和防治B.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防治,会引起环境污染C.性外激素属于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D.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解析:用黑光灯诱捕害虫时,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某种趋光性害虫的数量来调查该种趋光性害虫的密度,以对害虫进行监测和防治,A正确;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生物防治,不会引起环境污染,B错误;性外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是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C正确;在交配季节,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来干扰蛾类的雌雄交配,使其繁殖力下降,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正确。
    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解析: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而不是调节种间关系,B错误。
    考向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比较3.[2023·江苏省淮安一中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
    考向三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及功能的综合考查4.[海南卷]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1)植物释放的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蜘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属于物理信息。(3)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减少,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任务1 生态系统稳定性两种类型的比较
    任务2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
    任务3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_,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的协调。
    任务4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完善调节实例①河流②森林(2)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______ 调节,该种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任务5 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1.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4个易错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2)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4)负反馈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2.巧辨反馈调节的种类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B.湖水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弱,但由于温度极低,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A错误;湖水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适当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2.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考向二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分析 3.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若乙生态系统受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考向三 生态缸稳定性的判断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生态缸、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缸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缸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缸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缸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缸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甲缸中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植食性小鱼)过多,所以应保持各组分的比例合适,方能使生态缸维持较长时间。
    考向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应用的考查5.[经典高考]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 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保护。
    解析:(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说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B、C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Nt+1>Nt、Nt+1=Nt,所以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Nt小于a时,甲曲线中Nt+1Nt,所以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因此,当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生物种类贫乏时,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大,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采取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长句应答必备]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2.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3.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
    [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3·浙江1月]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解析: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CO2,加剧全球变暖,A符合题意。
    2.[2023·浙江1月]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
    解析:将荒漠改造为枸杞园后,枸杞树可以作为生产者,相应的消费者也会发生变化,食物链和食物网会发生改变,B错误。
    3.[2022·海南卷]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珊瑚虫和体内虫黄藻互惠互利,属于共生关系,A正确;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错误;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属于人类过度使用生态系统的资源,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正确;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因此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4.[2022·湖南卷]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有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传递,B正确;捕食关系是指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属于同一物种,两者之间的摄食关系不属于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5.[2022·河北卷]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该模式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真菌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渠道依然是经过生物群落(食物链,食物网)和非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解作用),B错误;该模式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增加了消费者的生存空间,从而使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6.[2021·浙江1月]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
    解析: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强,A正确;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
    [国考真题研规律]7.[2020·全国卷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相关课件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3人与环境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3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生产资源,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活方式,全球生态环境,出生率和增长率,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水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非生物环境,生物圈,人工生态系统,腐生细菌和真菌,物质循环,营养结构,食物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2群落及其演替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群落的种间关系,课堂互动探究案,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彻底消灭,土壤条件,人类活动,弃耕农田,地形和环境情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