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1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1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1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21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25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28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30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825139/0-169456870033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大争之世,任务二梳理思路,扩充“四端”,正足以保四海,反不足以事父母,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探究本文的语言风格,问题何为“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孟子 公孙丑上》
孟子 姓名: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身份: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 政治上主张“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哲学上主张“性善论”。价值观上强调“舍生取义”。成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纂。内容: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260章。特点:先秦语录体说理散文。磅礴、苍健、雄辩滔滔,善用比喻和寓言是孟子文章气势的基本特征。地位:儒家经典著作,“四书” 之一。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孟子•滕文公下》“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 ——对内残酷剥,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扬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到过梁(即魏)、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国君。齐宣王、梁惠王尽管对他十分礼遇,但终因“迂阔而疏于事情”(不切实际)不为诸侯所用,“退而与万章之徒”著书论事。孟子一生主张“仁政”,主张实行“王道”,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而当时社会流行的却是“霸道”,即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怵惕(chù tì) 恻(cè) 内(nà)交 要(yā)誉羞恶(wù)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不忍人: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忍:狠心、残忍
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施行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所以……者,之所以……的
译文: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现在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用来和小孩的父母结交的,不是用来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的,也不是厌恶这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译文: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哀痛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以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就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如果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自读课文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分层)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举例论证(极端事例),创设情境,逐步排除
得出结论(性本善);深入拓展,得出四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比喻论证,点明“四端”的先天性
正反对比论证,点明“四端”的意义点明政治主张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政
恻隐---仁羞恶---义辞让---礼是非---智
行 仁 政
(1)举例论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特点:形象生动,易于接受。(2)正反对比论证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正面:足以保四海/反面:不足以事父母(3)比喻论证(“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1)语言气势雄健(气势浩然)——排比,精炼整齐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它在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李泽厚)(2)善譬巧喻——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3)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说理更加有力。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指人类的同情心。正是有了对同类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才有可能去爱人。
孔子的义:服从等级秩序的言行。孟子的义:敬长;君臣有义。即上下级之间的尊重爱护。把义和仁联系起来,提出了仁义的概念。社会以道德要求的形式向特定个人提出来的“应当”完成的使命。
孔子的礼:礼节仪式、周制、谦虚恭敬有礼貌孟子的礼: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主要指谦让、有礼貌和礼节仪式、源于人的恭敬之心,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
是非之心可以作为一种判别善恶的道德能力,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做还是不做,选择恰当的价值目标定向。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请梳理《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并说说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备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解读,探究拓展,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孟子及背景介绍,“亚圣”,“仁政”“王道”,价值观,人性观,研读文本,文题解读,扩而充之,论证思路与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