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四川 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和体重 B. 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
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人的身高和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2.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关键,下列不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
A.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B. 豌豆存在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C. 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 D. 豌豆的体细胞中所含基因的数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A正确;
B、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B正确;
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C正确;
D、豌豆的体细胞中所含基因的数量比较多,D错误。
故选D。
3.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交配方式
B. “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1)提出问题→为什么F2中总是出现3:1的比例?
(2)提出假说→提出遗传因子控制相对性状等假说。
(3)演绎推理→F1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应为1:1。
(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
(5)总结规律→通过实验验证,假说成立,总结遗传定律。
【详解】A、孟德尔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豌豆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发现了分离现象或自由组合现象,进而提出相应问题,A正确;
B、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
C、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方法。
4. 在不知道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哪项可判断显隐性关系( )
A. 黑色×黑色 → 全是黑色
B. 白色×白色→全是白色
C. 黑色×黑色→3黑色:1白色
D. 黑色×白色→100黑色:102白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判断显隐性状的常用方法:
(1)无中生有:亲代无、子代有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
(2)定义法:两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A、黑色×黑色→全是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性状,也可能为隐性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
B、白色×白色→全是白色色,未出现性状分离,白色可能为显性性状,也可能为隐性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B错误;
C、黑色×黑色→3黑色:1白色,出现性状分离,故黑色是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C正确;
D、黑色×白色→100黑色:102白色,后代表现型与亲代一致,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某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鉴别一只动物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和检验杂种基因型,都采用测交法;农业生产中通过不断自交来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在一对相性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
【详解】①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
②用杂交法可以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③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体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体,并淘汰隐性个体;
④用测交法检验某个体的基因型时,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所以采用的最适宜方法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故选C。
6. 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A、B过程分别表示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B. C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为8
C. b、c、d、e的细胞核具有相同的基因
D. 若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增殖增加了细胞的数目,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而且在细胞分化的前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改变。2、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能够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发育成为一个完整植株。
【详解】A、A过程表示细胞数的增多,B过程表示细胞种类的变化,所以A、B过程分别表示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A正确;
B、C细胞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8条染色体,但染色单体数目为0,B错误;
C、经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种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仍然相同,C正确;
D、d为分化了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7. 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 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 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
D. 图丙到图丁的过程中,出现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分析丙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丁图: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
【详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4条染色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染色体,A错误;
B、染色单体会出现和消失,因此b为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或2个DNA分子,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错误;
C、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时,细胞中央不会出现细胞板,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和细胞核的体积都不断变小
B. 根据自由基学说理论,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可延缓细胞衰老
C. 同一个体的红细胞和肌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D. 所有高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细胞的分化、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错误;
B、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因此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可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
C、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细胞的形成原因是细胞的分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细胞分化、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而且细胞分化、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因此,所有高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细胞的分化、凋亡,D正确。
故选A。
9. 如图表示某生物几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段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仅bc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 e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
D. 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a-b表示间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e表示受精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e-h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e-f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f-g表示有丝分裂后期,g-h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ab段可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bd段可表示次级精(卵)母细胞,de可表示精(卵)细胞,均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
C、e表示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C错误;
D、fg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D正确。
故选D。
10. 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
B. 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3
C. 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D. 图2所示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相应变化可发生在图1中的a点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含量由2n变成n;图2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A错误;
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为46→92→46,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46,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C错误;
D、图2过程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则b的染色体数为n,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图2相应变化对应于图1中的a点时,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对于与减数分裂有关的几个核心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C.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D. 任意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均可能发生缠绕,并交叉互换一部分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叫同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如X、Y,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错误;
C、联会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才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C。
【点睛】
12.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结果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3∶1∶3∶1。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亲代的基因型是DDRR和ddrr,F1的基因是DdRr,由于F1和丙杂交,子代中高秆∶矮秆=1∶1,则上一代杂交基因型是Dd和dd,抗病∶感病=3∶1,上一代杂交基因型是Rr和rr,因此丙的基因型是ddRr。
故选C。
【点睛】
13.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aabb产生的配子是ab,又因为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由此可见亲本基因型应为AABb。
14. 香2710088143306752 豆的花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Р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化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 F2白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7
C. 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 F1测交后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白花的基因型是C_pp或ccP_或ccpp。F1开紫花(C_P_),其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9:7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定律
【详解】A、由题可推出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而且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化为紫花:白花=9:7,得到F1的基因型是CcPp,而亲本都是纯合白花,故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A正确;
B、F2中纯合子白花(CCpp+ccPP+ccpp)的比例=1/16+1/16+1/16=3/16,而F2中白花的比例=7/16,因此F2白花中纯合子比例为3/7,故杂合子的比例为4/7,B正确;
C、F2紫花纯合子基因型为的基因型CCPP,占所有后代的1/16,紫花占所有后代的9/16,故F2紫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C正确;
D、已知F1的基因型是CcPp,其与ccpp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及比例为CcPp(紫花): Ccpp(白花): ccPp(白花): ccpp(白花)=1:1:1:1,则紫花:白花=1:3,D错误。
故选D。
15. 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正常(A)对白化(a)为显性,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表现正常的概率分别是( )
A. 1/2、3/8 B. 3/4、3/8
C. 1/4、1/8 D. 3/4、1/8
【答案】A
【解析】
【分析】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T、t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多指父亲的基因型为A_T_,正常母亲的基因型为A_tt,患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tt,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Tt×Aatt。
【详解】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Tt×Aatt,求子代的患病概率可将问题转化为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分别计算:Aa×Aa→3Aa(正常):1aa(白化病);Tt×tt→1Tt(多指):1tt(正常);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只患白患病的概率:1/4aa×1/2tt=1/8;只患多指病的概率:3/4A_×1/2Tt=3/8;所以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8+3/8=1/2。表现正常的概率是3/4A_×1/2tt=3/8,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睛】
16.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B正确;
C、大多数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少数位于细胞质中,故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
B. 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存在其等位基因
C.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叫做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不确定时,常常用假设法分析。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ZW型的生物,其雄性生物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性是ZW。XY型的生物,其雄性生物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是XX。
【详解】A、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是雌性,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 ,A正确;
B、X、Y两条性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XY型雄性动物的体细胞中有X、Y染色体,位于Y染色体上的和X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其等位基因 ,B错误;
C、XY型性别决定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短小 ,但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C错误;
D、XX、XY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错误。
故选A。
18.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现已查明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
B. Ⅱ-2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C. 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
D. Ⅲ-1的致病基因的获得途径是:Ⅰ-1 → Ⅱ-2 → Ⅲ-1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解答方法: (1)先分析人类遗传系谱图,确定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图中Ⅱ-2和Ⅱ-3不患病却生了患病的儿子Ⅲ-1,且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用字母A/a表示;(2)再根据遗传系谱图中个体的表现型写出可能的基因型;(3)然后根据后代或亲本等相关个体的表现型确定个体的基因型,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即可。
【详解】A、Ⅱ-2和Ⅱ-3不患病却生了患病的儿子Ⅲ-1,且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用字母A/a表示,I-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都是XAXa,A正确;
B、Ⅱ-2的基因型是XAXa,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B正确;
C、Ⅱ-2和II-3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XA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XAXa,均表现正常,即Ⅱ-2和II-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0,C错误;
D、Ⅲ-1的致病基因来源是:Ⅰ-1 → Ⅱ-2 → Ⅲ-1,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以遗传系谱图的形式,考察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19.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下图)。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I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B. 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患病率与性别无关
C. Ⅱ片段的存在,决定了X、Y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时的联会行为
D. 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3)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详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果是显性控制的遗传病,则男性患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也患病,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后代患病率也可能与性别有关,B错误;
C、已知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联会,所以X、Y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时有联会行为,C正确;
D、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区域,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B.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均以小鼠的生存状况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C. 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元素有C、H、O、N、P、S
D.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单链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了噬菌体中的核酸(DNA)和蛋白质,通过观察沉淀物和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以及子代噬菌体是否具有放射性来得出实验结论。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为沃森和克里克提供了高质量的DNA衍射图谱,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该照片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查哥夫为沃森和克里克提供重要信息:在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沃森克里克最终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是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A错误;
B、格里菲斯的实验是以小鼠的生存状况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但是艾弗里的实验是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类型来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B错误;
C、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C、H、O、N、S,DNA的化学元素有C、H、O、N、P,因此T2噬菌体的化学元素有C、H、O、N、P、S,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没有证明DNA是单链结构,D错误。
故选C。
21. 发现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又将目光转向部分不含DNA的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斑。下图为相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本实验能够证明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 图中用X溶液处理TMV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
C. 组成R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
D. 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含有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本实验只能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为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需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分别研究两者的作用,即用溶液处理TMV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与蛋白质分离,B正确;
C、组成R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C正确;
D、蛋白质不能使烟叶被感染,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22. 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比例的46%,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比例的为28%,那么另一条链中胞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 )
A. 26% B. 28% C. 18% D. 5%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
【详解】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的A+T占全部碱基比例与每一条单链中的该比值相等,如果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则G+C占54%,单链中的G+C占单链的54%,又知一条链中胞嘧啶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则鸟嘌呤G占54%-28%=26%,则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C与该单链的鸟嘌呤G相等,占26%,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23. 如图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 b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 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C. 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 a链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示表示DNA分子片段复制的情况,其中a和d表示模板链,b和c表示新合成的子链,其中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母链a和子链b、母链d和子链c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可见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a和d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A正确;
B、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错误;
C、因为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链中(A+T)/(G+C)的比值与b中的比值相同,C正确;
D、因为a与c的碱基序列相同,所以a链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
故选B。
24.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 不需要酶参与
C. 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 D. DNA分子完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
条件: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昔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DNA复制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子链的延伸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也需要解旋酶将DNA双链解开作为模板延伸子链,B错误;
C、DNA复制以DNA分子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C正确;
D、DNA复制的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D错误。
故选C。
25.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B.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方式:半保留复制。
(4)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特点:边解旋边复制、DNA半保留复制。
(6)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原核细胞的复制,主要在拟核处。
【详解】A、DNA复制4次,结果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 ,A正确;
B、用15N标记该DNA分子,复制4次后,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2/16=1/8 ,B正确;
C、由于A+C=1/2总碱基数,即A+60=100,该DNA中腺嘌呤40个,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是40×(24-1)=600个,C正确;
D、DNA是半保留复制,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含有14N的DNA分子有16个,占100% ,D错误。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如图甲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出现的螺旋化和解螺旋的周期性变化,图乙是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图,图丙为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 丁 为某生物细胞周期各时期图像(未排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是因为细胞体积越大,_____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请用图 丁 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_____。图 丁 中结构 1 的名称是_____。
(3)图乙与图丁所示生物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分裂期的区别表现在_____期。
(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
A.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C. 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D.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某一器官中细胞分裂的三个示意图。图2为该动物体内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5)该高等动物体内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条染色体,其性别是_____(雌或雄)性。
(6)丙细胞中_____(有/无)同源染色体,其所处时期是_____,其名称是_____。
(7)甲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可用图2中_____(填序号)表示。
【答案】(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或相对表面积
(2) ①. C→E→D→A→B→F ②. 细胞板
(3)前期和末期 (4)D
(5) ①. 4 ②. 雌
(6) ①. 无 ②.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 (第一)极体
(7)Ⅱ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图甲中c表示间期、d表示前期、e表示中期、a表示后期、b表示末期(或间期)。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规律,O→f或f→l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丁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其中A是后期,B和F都是末期,该时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染色体消失;C是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出现染色单体;D是细胞分裂中期,此时期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E是细胞分裂前期。其中1是细胞板,2是核仁,3是纺锤丝,4是染色体,5是细胞壁。
2、分析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2:染色单体只在某些时期出现,因此b表示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1或1:2,因此a是染色体、c是核DNA。I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的相等,可能为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I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过程。III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V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得到生殖细胞。
【小问1详解】
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或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小问2详解】
图丁中A是后期,B和F都是末期,C是细胞分裂间期,D是细胞分裂中期,E是细胞分裂前期,C→E→D→A→B→F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丁中结构1是细胞板。
【小问3详解】
图乙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图丁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前期和末期。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中细胞两级形成纺锤丝,动物细胞是由细胞两级中心体释放的星射线形成的;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继而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为两个。
【小问4详解】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小问5详解】
分析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则该高等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由于甲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
【小问6详解】
图1中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图甲已知该动物为雌性,且丙图均等分裂,故丙细胞的名称为是第一极体。
【小问7详解】
据⑤分析可知,图1中的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内含2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可用图2中的II来表示。
27. 看图回答有关DNA分子的相关问题:
(1)DNA分子具有_____结构(空间结构),其基本骨架是_____,图一④表示的是_____。
(2)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____碱基对的比例越高,其稳定性越高,其中碱基对之间通过_____连接。
(3)若已知DNA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5’-ATGCCAT-3’,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_;若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G)/(T+C)=0.8时,在整个DNA分子中(A+G)/(T+C)=_____。
(4)图二所示DNA的复制,该过程发生在_____期,需要的酶有_____。
【答案】(1) ①. 双螺旋 ②.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③.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2) ①. G与C ②. 氢键
(3) ①. 3’-TACGGTA-5’ ②. 1
(4) ①.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②.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解析】
【分析】DNA结构: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②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③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DNA复制是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小问1详解】
DNA分子由两条链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图一④是由磷酸、脱氧核糖、碱基形成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小问2详解】
GC碱基对含有3个氢键,AT碱基对含有2个氢键,G与C碱基对比例越高,氢键数目越多,稳定性越高,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小问3详解】
DNA两条链反向平行,且碱基互补配对,互补链的碱基组成是3’-TACGGTA-5’。整个DNA分子中A=T,G=C,则整个DNA分子中(A+G)/(T+C)=1。
【小问4详解】
图二所示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催化使DNA解旋,然后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
28. 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让F2中全部棕毛个体与白毛个体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4 ②. AAbb和aaBB ③. 红毛∶棕毛∶白毛=1∶2∶1 ④. 4 ⑤. 2/3 ⑥. 棕毛∶白毛=2∶1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
(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
②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
③F2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和aaBB,因此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有AAbb和AAbb、aaBB和aaBB、AAbb和aabb、aaBB和aabb,共4种。
④F2中棕色个体基因和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2∶2,因此杂合子为2/3,全部棕毛个体与白毛个体交配可以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1∶1∶1,白毛个体只能产生ab的配子,所以子代基因型Aabb∶aaBb∶aabb=1∶1∶1, 棕毛∶白毛=2∶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9∶3∶3∶1变型的应用,解答本题(2)小题关键要确定表格中表现型对应基因型种类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
29. 20 世纪中叶,科学家针对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展开激烈争论。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为该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下图表示随着搅拌时间延长,35S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变化情况和被侵染的细菌存活率情况,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由_____组成。
(2)如何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_____
(3)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的部位是氨基酸的_____(填基团名字)
(4)若用32P标记的某一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后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含31P有_____个,含32P有_____个。
(5)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上清液中35S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增大,其原因是_____。
(6)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否则32P组上清液放射性会_____(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DNA
(2)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3)R基(侧链基团)
(4) ①. 100 ②. 2
(5)随着搅拌时间延长,亲代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分离越彻底
(6) ①.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 ②. 增强
【解析】
【分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小问1详解】
(1)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包括具有结构简单、繁殖快等优点,且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小问2详解】
(2)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繁殖后代,因此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小问3详解】
(3)蛋白质中的S元素主要存在于R基中,故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的部位是氨基酸的R基。
【小问4详解】
(4)32P标记一个噬菌体的DNA,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未被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DNA,最后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中,100个子代噬菌体DNA均含有31P,含32P的有2个。
【小问5详解】
(5)随着搅拌时间延长,亲代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分离越彻底,故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上清液中35S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增大。
【小问6详解】
(6)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来,否则32P标记的是DNA,若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则上清液32P放射性会增强。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