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起到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 )
A. 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B. 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C. 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D. 不同人体内的DNA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每个DNA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具有特异性,可用于DNA指纹鉴定。
【详解】A、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都是A、T、G、C四种,A错误;
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都是脱氧核糖)和磷酸都相同,B错误;
C、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不同人体内的DNA存在特异性,C正确;
D、不同人体内的DNA空间结构均为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C。
2.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
B. 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③过程中细胞的含水量减少,代谢速率降低,对于任何生物,细胞衰老都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D. ④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该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产生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细胞,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须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衰老的细胞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是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②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体收缩、染色加深;③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④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⑤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详解】A、动物细胞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
B、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即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细胞衰老时细胞的含水量减少,代谢速率降低,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C错误;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在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该过程完成的,D正确。
故选C。
3.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观遗传现象是因为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 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C.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D. 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NA分子的碱基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蛋白质,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导致了性状的改变。
【详解】A、表观遗传不会导致DNA中碱基排列顺序改变,因此遗传信息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D、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该基因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抑制了基因的转录,最终抑制基因的表达,B正确;
C、表观遗传除了包含DNA的甲基化,还包括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这些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C正确;
D、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是由于基因表达不同导致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变化,即该现象的发生与表观遗传有关,D正确。
故选A。
4. 某RNA的局部序列为5′−AUGCAC−3′,则转录出该RNA的DNA模板链上相应的局部序列为( )
A. 5′−GTGCAT−3′ B. 5′−GUCAU−3′ C. 5′−ATGAC−3′ D. 5′−TACGTG−3′
【答案】A
【解析】
【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用核糖核苷酸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转录过程中DNA模板连和RNA碱基互补配对,且方向相反。RNA的局部序列为5′−AUGCAC−3′,通过RNA局部序列书写转录出该RNA的DNA模板链上相应的局部序列时,方向从右往左,互补方式为A-T、U-A、G-C、C-G,结果为5′−GTGCAT−3′,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研究发现在某类真核生物中,某些密码子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编码的氨基酸不同,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若序列相同的两个DNA分子在细胞核和线粒体表达后,可能会出现下列哪些差异( )
密码子
细胞核
线粒体
AUA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UGA
终止密码子
色氨酸
①转录产生的RNA的碱基序列不同②表达出的蛋白质的结构不同③翻译过程中消耗的氨基酸数量不同④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①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②翻译: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的参与和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多肽链。
【详解】①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因此序列相同的两个DNA分子转录产生的RNA的碱基序列相同,①错误;因为相同密码子在细胞核和线粒体编码的氨基酸不同,因此即便转录得到相同的mRNA,但表达出的蛋白质的结构不同,②正确;③UGA在细胞核表达为终止密码子,在线粒体表达为色氨酸,终止密码子会导致翻译结束,因此两者在翻译过程中消耗的氨基酸数量不同,③正确;④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均为A-U、U-A、C-G、G-C,④错误。故②③正确。
故选A。
6. 鹅膏蕈碱是一种来自毒蘑菇的环状八肽毒素,但一定浓度的鹅膏蕈碱对脑胶质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鹅膏蕈碱可与RNA聚合酶Ⅱ、RNA聚合酶Ⅲ形成复合物,抑制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Ⅰ对其不敏感。RNA聚合酶Ⅰ、Ⅱ、Ⅲ参与转录的产物分别是rRNA、mRNA、tR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鹅膏蕈碱含有七个肽键且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羧基
B. 人体细胞中三种RNA聚合酶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细胞核
C. 鹅膏蕈碱不会影响人体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
D. 鹅膏蕈碱可以作为RNA合成抑制剂用于治疗脑胶质瘤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鹅膏蕈碱可以抑制mRNA、tRNA的转录过程,但对rRNA的转录无影响。
【详解】A、鹅膏蕈碱是环状八肽,含有八个肽键,除R基外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A错误;
B、人体细胞除了细胞核,线粒体中也能转录,三种RNA聚合酶发挥作用场所不一定是细胞核,B错误;
C、鹅膏蕈碱虽然不影响rRNA的转录,但影响mRNA、tRNA的转录会影响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D、鹅膏蕈碱对脑胶质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从其抑制转录的性质推测是作为RNA合成抑制剂,D正确。
故选D。
7. 性染色体为3条XYY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举止异常,性格多变,容易冲动,这种病是因为( )
A. 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 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C. 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D. 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题干可知,该患者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患者的性染色体为XYY,因为有含两个Y染色体,可以得出是由于其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造成的,B正确。
故选B。
8.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类型。雌性非芦花鸡和雄性芦花鸡交配,F1均为芦花鸡。F1个体互相交配,F2的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一半是芦花鸡、一半是非芦花鸡。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芦花鸡羽毛的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 B. 该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C. F1、F2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 D. 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该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B、雄性芦花鸡和雌性非芦花鸡杂交所生的F1均为芦花鸡,说明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相应的基因型可用B、b表示),F1中雌雄性个体交配产性的F2中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中有一半为非芦花鸡,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Z上,AB正确;
CD、结合AB选项分析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F1的基因型为ZBZb、ZBW,F2的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可见F1、F2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均为ZBW,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不同,C正确,D错误。
故选D。
9.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和⑤⑥过程在人体所有的细胞中均能发生
B. 基因1和基因2不可能出现在同一细胞中
C. ⑤⑥⑦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D.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⑤⑥过程不能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途径有2条,一是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即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二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图中⑤⑥⑦。
【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①②和⑤⑥过程只能发生在人体特定的细胞中,A错误;
B、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都含有人体全部的基因,因此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同一细胞中,B错误;
C、⑤⑥⑦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而不是⑤⑥过程不能完成,D错误。
故选C。
10. 某兴趣小组以肺炎链球菌为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B. 第②-④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对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
C. 混合培养后4组的平板培养基上均会有表面粗糙的菌落
D. 该实验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和DNA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研究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在转化中的作用。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A正确;
B、第②~④组利用酶的专一性蛋白酶、RNA酶和DNA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观察转化情况,B正确;
C、R型菌菌落表面粗糙,混合培养后4组的平板培养基上均会有R型菌,C正确;
D、该实验可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11. 如图为肺炎链球菌不同品系间的转化,在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致死的S型菌DNA氢键被破坏,因而断裂为多个较短的DNA片段
B. 由R型菌转化得到的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C. S型菌中的caps进入R型菌,使R型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D. caps基因控制多糖类荚膜的形成体现了基因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氢键被破坏不会导致DNA链断裂,磷酸二酯键被破坏导致DNA链断裂,A错误;
B、由R型菌转化得到的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错误;
C、转化产生的S型菌中的capS是S型菌中的capS进入R型细菌并与R型细菌的DNA重组导致的,C正确;
D、capS基因控制多糖类荚膜的形成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C。
12. 下图表示某生物DNA分子上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录过程形成的R环,可能会使过程①停止
B. tRNA的3'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参与过程③
C. 过程②的酶C从3'→5'方向阅读模板链,催化RNA沿5'→3'方向延伸
D. 进行过程①时,需通过核孔向细胞核内运入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酶A表示DNA聚合酶,酶B表示解旋酶,酶C表示RNA聚合酶;过程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
【详解】A、真核细胞中mRNA可能和DNA的模板链稳定结合,而非模板链游离,三者共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R环结构,转录过程形成的R环,可能会使过程①(DNA复制)停止,A正确;
B、过程③表示翻译,tRNA的3'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参与翻译过程,B正确;
C、过程②表示转录,酶C(RNA聚合酶)从3'→5'方向阅读模板链,催化RNA沿5'→3'方向延伸,C正确;
D、该生物DNA复制、转录、翻译同时进行,说明为原核生物,不存在核膜,也不存在核孔,D错误。
故选D。
13. 在含有 BrdU 的培养液中进行 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 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 1/2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 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 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一个细胞周期,DNA复制后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第二个细胞周期,每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不含放射性,则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放射性;同理可知,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有的染色体不含放射性,有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放射性。对于细胞分裂中标记DNA从而标记染色体类问题应画图解决。
【详解】A、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 的培养液中,在第一个细胞周期间期时,DNA半保留复制,子代DNA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在第二个细胞周期间期,DNA半保留复制,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各有一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一条链没有标记,另一条链被标记,另一个DNA两条链都被标记,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时,据题意,每条染色体的一条单体无明亮荧光,另一条单体有明亮荧光,A错误;
B、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时,据题意,每条染色体的一条单体无明亮荧光,另一条单体有明亮荧光,1/2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B正确;
C、第二个细胞周期间期,DNA半保留复制,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各有一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一条链没有标记,另一条链被标记,另一个DNA两条链都被标记,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C正确;
D、第二个细胞周期间期,DNA半保留复制,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各有一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一条链没有标记,另一条链被标记,另一个DNA两条链都被标记,每条染色体的标记情况相同,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D正确。
故选A。
14. 基因编辑是指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到细胞染色体特定位点或删除基因内部的片段,定点改造基因,获得预期的生物体基因序列发生遗传改变的技术。如图是对某生物B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可指引Cas9酶(一种能切割DNA的酶)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gRNA是合成Cas9酶的模板
B. 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碱基序列能够全部互补
C. Cas9酶可在特定切割位点断裂核苷酸之间连接的键
D. B基因被编辑后因不能转录而无法表达相关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sgRNA和Cas9蛋白组成的系统中sgRNA的碱基序列可以人为任意设计,当其与靶DNA上某序列发生局部互补结合时,Cas9蛋白就可以像“剪刀”一样切断此处的DNA序列。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SgRNA可指引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不是合成Cas9酶的模板,A错误;
B、sgRNA可指引Cas9酶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 该过程中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
C、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as9可在特定切割位点进行切割,使相应部位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断裂,C正确;
D、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被编辑后的B基因仍能进行转录,转录出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进而表达相关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5. 家兔的毛色受和B,b和H,h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灰兔和白兔杂交,F1均为灰兔,F2中灰兔:黑兔:白兔=12:3:1,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 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
B. F2中黑兔的基因型有两种,灰兔基因型有6种
C. 基因B、b和H、h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F2中的黑兔与白兔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意知,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灰兔∶黑兔∶白兔=12∶3∶1,是9∶3∶3∶1的变式,因此家兔的毛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Hh,亲本灰兔的基因型是BBHH,白兔的基因型是bbhh,黑兔的基因型为bbHH、bbHh或BBhh、Bbhh(以下只以黑兔基因型为BbbHh、bbHH的一种情况分析),A不符合题意;
B、F2中黑兔的基因型有两种(bbHh、bbHH),灰兔的基因型有6种(BBHH、BbHH、BBHh、BbHh、BBhh、Bbhh),B不符合题意;
C、基因B、b和H、h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不符合题意;
D、F2中黑兔的基因型有两种(2/3bbHh、1/3bbHH),与白兔杂交后代黑兔比例为1/3+2/3×1/2=2/3,白兔比例为1/3,性状分离比为2:1,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以下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叙述,说法正确的共有几项( )
①演绎推理是指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预测
②在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抽样
③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④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⑤一个双链DNA分子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拟核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⑥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⑦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到了差速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庭中进行,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进行。
【详解】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中演绎推理是指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预测,①正确;
②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庭中进行,故在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不应随机抽样,②错误;
③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但基因不是全部位于染色体上,比如线粒体中含有少量基因,但不位于染色体上,③错误;
④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包括mRNA、tRNA和rRNA,其中只有mRNA才能编码多肽,④错误;
⑤一个双链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拟核DNA(环状)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⑤错误;
⑥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⑥错误;
⑦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到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没有用到差速离心法,⑦错误。
故选A。
17.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于是他和其同事设计了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下列有关杂交实验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1中红眼雌果蝇和F2中白眼雄果蝇交配,可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B. 无论第几代果蝇,只要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如果出现白眼果蝇,则该果蝇一定为雄性
C. 图示果蝇杂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
D. 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通过该实验现象能够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遗传规律时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详解】A、摩尔根设计的果蝇杂交实验,F1中红眼雌果蝇XBXb和F2中白眼雄果蝇(XbY)交配,后代雌雄个体中都有红眼和白眼,所以不能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只要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说明雄性基因型为XBY,则后代雌性一定是红眼,所以若后代出现白眼果蝇,则该果蝇一定为雄性,B正确;
C、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这属于实验现象,观察分析的内容,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方法来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说,C错误;
D、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同,可以说明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B。
18.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3个精子可能为XB、AaY、Y
B. 基因组成为AAXBXB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若产生的精子有4种则可能是因为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若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了基因组成为AAaaXBXB和YY的次级精母细胞,进而产生4个基因组成为AaXB、AaXB、Y、Y的精子,A错误;
B、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AXBXB和aaYY的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最终会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精子,如果4个精子互不相同,应该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互换的结果,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着丝粒不分裂,染色体数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为2N,D错误。
故选B。
19. 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图是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Ⅱ-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B. 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Ⅱ-2和Ⅱ-3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2
C. 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 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2和Ⅱ-3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4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的I-1和I-2正常,但生有患病的儿子II-2,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
【详解】A、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基因型是aa,I-1和I-2均为Aa,Ⅱ-1基因型及概率是1/3AA、2/3Aa,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A错误;
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和III-1基因型是aa,II-3基因型是Aa,Ⅱ-2和Ⅱ-3再生一个患病aa女孩的概率=1/2×1/2=1/4,B错误;
C、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隐形遗传病,其中II-2基因型是XaY,I-1和I-2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Ⅱ-1基因型是1/2XAXA、1/2XAXa,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C错误;
D、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为伴X隐形遗传病,II-2基因型是XaY,II-3基因型是XAXa,Ⅱ-2和Ⅱ-3再生一个患病XaXa女孩的概率是1/4,D正确。
故选D。
20. 已知控制某种生物的四对不同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 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型为AaEe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而可验证基因A/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测交,由于D和d为等位基因,因而可验证基因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a和D、d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而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基因型为AaEe的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均等,因而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C。
21.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B.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在减数分裂I后期朱红眼基因cn和辰砂眼基因v会发生基因的分离
D. 在减数分裂II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①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②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A正确;
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
C、因为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因此不是等位基因,不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级,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C。
22. 结合图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旋转酶(DNA旋转酶可促进DNA形成负超螺旋,以利于双链打开)的活性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 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②
B. 红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细菌基因的表达
C. 大肠杆菌的③和④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 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RNA复制,⑤是逆转录,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发生在RNA病毒中,具细胞结构的生物正常细胞中没有此过程。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青霉素的抑制作用与DNA复制无关;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进而抑制细菌的①、②过程;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利福平抑制的是转录过程。
【详解】A、环丙沙星抑制是细菌DNA的解旋过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或转录,即图中的①和②;红霉素与核糖体结合,影响翻译过程,即图中的③,A错误;
B、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③翻译过程,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即红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细菌基因的表达,B正确;
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型的细胞核,其③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但是不会发生④RNA复制,C错误;
D、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不会出现④RNA复制和⑤逆转录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3. 下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过程Ⅰ、Ⅱ的名称:Ⅰ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 。
(2)过程Ⅰ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该过程进行的方向: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3)若过程Ⅱ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①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_________,图中的生理过程共同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
(4)在进行过程Ⅱ时,物质②上往往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
(5)写出甲,丙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转录 ②. 翻译
(2) ①. 细胞核 ②. 从右到左
(3) ①. AGA CTT ②. 密码子 ③.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少量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5) ①. RNA聚合酶 ②.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解析】
【分析】1、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
2、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
3、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
【小问1详解】
Ⅰ是转录,是以D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Ⅱ是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小问2详解】
真核细胞内,过程Ⅰ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内;由于②端为已合成好的RNA,而①端正在配对,故转录的方向为从右到左。
【小问3详解】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说明mRNA上密码子分别为UCU、GAA,物质①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图Ⅰ中存在DNA模板链与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图Ⅱ中存在mRNA与t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共同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小问4详解】
少量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独立完成多肽链的合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
【小问5详解】
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因此甲为RNA聚合酶,②为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②上的丙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24. 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18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应用了____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3)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为DdXaY,该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种精子;图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可写为____。
(4)若只考虑长翅和残翅这一对相对性状,则该对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果蝇中残翅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
(5)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子代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
【答案】(1) ①. 5##五 ②. 假说演绎
(2) ①. 常 ②. X
(3) ①. 4##四 ②. DdXAXa
(4)1/4 (5)3/4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左侧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属于雌果蝇,且其基因型为DdXAXa;右侧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属于雄果蝇,其基因型为DdXaY。
小问1详解】
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故对其基因组测序只需测3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和Y)共5条染色体。美国科学家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结合题意,分析题图可知,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Y,该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DXa、DY、dXa、dY共4种精子;根据图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知图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Xa。
【小问4详解】
若只考虑长翅和残翅这一对相对性状,则该对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Dd,二者交配产生的子代果蝇中残翅(dd)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4。
【小问5详解】
这对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Xa、DdXaY,二者交配的后代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所以子代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1/4=3/4。
25. 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正确顺序:A→_______→E。赫尔希和蔡斯选用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它们具有_______(至少写一点)等优点。
(2)由图2实验结果分析,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____(填“35S”或“32P”),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______培养T2噬菌体。
(3)图2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有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若1个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有_____个,出现该数目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
【答案】(1) ①. A→C→B→D→E ②.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等
(2) ①. 32P ②. 4种脱氧核苷酸 ③. 标记的大肠杆菌
(3) ①. 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 ②. 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4) ①. 2 ②. 半保留复制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与标记后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标记后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小问1详解】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A吸附→C注入→B合成→D组装→E释放。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的材料的优点有: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繁殖快。
【小问2详解】
由于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是寄生在细菌中的,所以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①配制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此标记的细菌培养T2噬菌体。
【小问3详解】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图二实验中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的可能原因是: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小问4详解】
若1个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所以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有2个,出现该数目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6. 如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白)、染色单体(阴影)和核DNA(黑)数量的柱形图,图3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中的_____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2)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_____(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_____(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3中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段是_____,图中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_______(都相同/各不相同/不完全相同)。
(4)如图A是如图1丙细胞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可能与其一起产生的生殖细胞有______。若图A细胞内b为Y染色体,则a为______染色体。
【答案】(1) ①. 丙 ②. 次级精母细胞
(2) ①. Ⅱ→Ⅰ ②. Ⅲ→Ⅴ
(3) ①. CG ②. 不完全相同
(4) ①. ①③ ②. 常
【解析】
【分析】图1细胞甲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乙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丙有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图3中AG段代表减数分裂,HI段代表受精作用;IM段代表有丝分裂。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1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动物。
【小问2详解】
图1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前一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染色单体数目为8条,DNA数目为8个,从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变为0,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8条,DNA数目仍为8个,因此从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可对应图2中Ⅱ→Ⅰ。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染色单体为0条,DNA数目为4个,可对应图2中Ⅲ,其后一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为2条,无染色单体,DNA数目也为2个,可对应图2中Ⅴ,因此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Ⅲ→Ⅴ。
【小问3详解】
图3中BC段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DE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FG细胞一分为二,说明AG段代表减数分裂,其中CG段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分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因此其原因不完全相同。
【小问4详解】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所含染色体应该相同(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只有少部分不同),因此与图A细胞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图B中的③,①的两条染色体都是黑色的,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也是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图B中可与图A细胞来自同一个减数分裂过程的是①③。图A中细胞为精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若b为Y染色体,则a是常染色体。
27. 某植物茎的紫色对绿色为显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紫色高茎植株为亲本,自交产生的F1中紫色高茎: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5:3:3:1。请回答:
(1)以上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F1中紫色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
(3)①分析F1表型比例异常的原因,某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一: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两种受精卵或个体致死;
假设二:亲本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杂交实验对相关假设进行探究:
实验思路:选择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与F1中的绿色矮茎植株进行正交、反交实验,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部分实验结果分析:若正交实验以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为父本,子代中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___________;反交实验得到的子代中出现___________种表型,则假设二正确。
【答案】(1)两 (2) ①. AAbb和Aabb ②. 2/3
(3) ①. AABb ②. AaBB ③. 亲本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致死 ④. 1:1:1 ⑤. 4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可知,植物茎的紫色对绿色为显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等位基因B/b控制。根据紫色高茎自交的结果可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结果中出现5:3:3:1,可能是由于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者雄配子不具活性导致的。由此可知紫色高茎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根据F1的结果可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根据F1的结果可知,紫色高茎的基因型为AaBb,紫色对绿色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则F1中紫色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且AAbb:Aabb=1:2,其中杂合子占2/3。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