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6月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6月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6月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6月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6月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6月第二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6月第二阶段性检测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果蝇的缺刻翅和卷翅 B. 男孩的短发和女孩的长发
    C. 果蝇的花斑眼和正常眼 D. 小麦的有芒和水稻的无芒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果蝇的缺刻翅和卷翅不符合“同一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男孩和女孩属于不同的性别,男孩的短发和女孩的长发并非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果蝇的花斑眼和正常眼符合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小麦和水稻属于不同的物种,小麦的有芒和水稻的无芒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2. 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B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并非只有基因,B错误;
    C、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
    D、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B。
    3. 孟德尔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入手,获得了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孟德尔也可以选用有许多容易区分相对性状的山柳菊为实验材料
    B. 孟德尔仅选取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并统计足够多的后代
    C. 含有双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D. 基因型为AA、Aa、aa个体花的颜色分别表现为红色、粉红、白色属于融合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不适宜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A错误;
    B、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选取了7对相对性状一一进行实验,B错误;
    C、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纯合的个体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即含有双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C正确;
    D、基因型为AA、Aa、aa个体花的颜色分别表现为红色、粉红、白色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D错误。
    故选C。
    4. 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时,某同学分别从甲、乙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操作100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 该实验也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C. 该同学重复100次操作,得到AB组合的概率约为1/4
    D. 每次抓取后均需将抓取的小球重新放回原来小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乙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该实验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详解】A、甲、乙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正确;
    B、若甲、乙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A、a,则可以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错误;
    CD、该同学每次分别从甲、乙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2×1/2=1/4,CD正确。
    故选B。
    5.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观察现象并发现问题是假说-演绎法前提
    B.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属于假说的内容
    C. 统计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属于实验验证
    D.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并没有证明控制茎高度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环节,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是假说-演绎法的前提,A正确;
    B、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的内容,并没有基因概念的出现,B错误;
    C、测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的内容,C正确;
    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摩尔根证明的,孟德尔并没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6. 甲、乙、丙三个精原细胞中,甲为正常细胞,乙、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丙细胞中染色体1的部分片段转移到了染色体3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自由组合,则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B. 乙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配子,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
    C. 乙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 乙细胞和丙细胞的变异类型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若为倒位则观察不到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乙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丙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甲只是一个细胞,正常减数分裂,不考虑其他变异,最终产生4个2种基因型的配子,即RA、ra或Ra、rA,A错误;
    B、乙细胞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配子,即RAa、ra或Raa、rA或RA、raa或Ra、rAa,不论哪一种配子组合,都是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B正确;
    C、乙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
    D、乙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倒位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也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故选B。
    7. 某植物花色的红花(D)对自花(d)为显性,基因型为Dd的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和测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自交后代中红花:粉花:白花=1:2:1,说明花色遗传不遵循遗传定律
    B. 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不育,则测交实验的正反交后代中白花的比例相等
    C. 若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与表型比例相同,则可能是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致死
    D. 若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有1/4感病,子代花色表型比一定为4:3
    【答案】C
    【解析】
    【分析】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Dd的植株进行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为DD:Dd:dd=1:2:1,表现型为红花比白花=3:1,测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均为1:1.
    【详解】A、若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粉花:白花=1:2:1,说明其形成两种配子,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说明花色遗传遵循遗传定律,A错误;
    B、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不育,Dd做父本时产生的配子比为D:d=1:2,测交的结果为1:2,白花占2/3;而Dd做母本时,产生的配子比为D:d=1:1,测交后代也为1:1,白花占1/2,则测交实验的正反交后代中白花的比例不相等,B错误;
    C、正常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DD:Dd:dd=1:2:1,表现型为红花比白花=3:1,若DD个体致死,基因型与表型比例都是2:1,C正确;
    D、若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有1/4感病,对白花的表现型没有影响,子代花色表型比为1:1,D错误。
    故选C。
    8.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应该观察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则应选用①和④为亲本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均变为蓝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花粉粒形状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能区分,非糯性和糯性能根据染色情况能区分,而抗病和易感病需长成植株才能区分,因此花粉必须来自于杂合子(Aa或Dd),所以可选择的亲本可以是①×②或①×④或②×③或③×④,A错误;
    B、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得到AaDd的子代,故可选择②和④杂交,而①和②杂交后的基因型为AATtDd,抗病与染病通过花粉鉴定法不能鉴定,B错误;
    C、若培育糯性抗病(aaTT)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得到AaTtdd的子一代,然后让子一代杂交获得糯性抗病的个体,并通过连续自交来筛选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C正确;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 (AattDd)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蓝色,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棕色,D错误。
    故选C。
    9. 如图表示某自花传粉的植物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假设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a,B、b和D、d三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图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8种配子
    C. 仅考虑A/a,B/b基因的遗传,图中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比例为3:1
    D. 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1:1:1:1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与A、a和B、b之间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题图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可知,A、a,B、b和D、d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因A、B基因连锁,a、b基因连锁,故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4种配子(ABD、ABd、abD、abd),B错误;
    C、由于A/a,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出现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C正确;
    D、因为A/a,D/d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自由组合,则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的基因型有AaDd、aaDd、Aadd、aadd,其对应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B。
    10.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5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最可能在减数分裂Ⅰ时未分离
    B. 性染色体最可能在减数分裂Ⅱ时未分离
    C. 5号染色体最可能在减数分裂Ⅱ时未分离
    D. 5号染色体最可能在减数分裂Ⅰ时未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B、对于性染色体,由于该配子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同源的一对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末分离,两条性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就不含性染色体,产生的精子中也不含性染色体;当然也可能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后,两条性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另外一个精细胞也就没有性染色体,AB错误;
    CD、对于5号染色体,两个a基因原本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开,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若含有a基因的两条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则会出现aa型配子,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 如图所示为精原细胞(2N)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4个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细胞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 b细胞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含有1条X染色体
    C. c细胞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含有4条Y染色体
    D. d细胞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据图可知,a细胞染色体条数N,核DNA是2N,说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b细胞染色体和核DNA数均为2N,由于该精原细胞是2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故b细胞不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应为N),B错误;
    C、c细胞染色体染色体是2N,核DNA是4n,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含有1条Y染色体,C错误;
    D、d细胞染色体和核DNA数均为4N,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由于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数目加倍,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12. 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确定显隐性 B. 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灰体为显性
    C. 若黄体为显性,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 D. 若灰体为显性,基因一定只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假设控制果蝇灰体与黄体的基因用B、b表示,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亲本是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子代雌蝇中灰体︰黄体=1︰1,雄蝇中灰体︰黄体=1︰1,无论灰体和黄体谁是显性性状,均可以出现此结果,故无法判断显隐性,A正确;
    B、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灰体为显性,子代雄蝇中灰体︰黄体=1︰1,则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两者杂交后代♀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B正确;
    C、若黄体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后代雌性均为黄体,雄性均为灰体,不符合题意,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则后代可以出现♀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所以若黄体为显性,则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
    D、若灰体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两者杂交后代♀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杂交后代可以出现♀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所以若灰体为显性,基因无论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均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D。
    13. 如图为某欧洲皇室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3的妻子,和Ⅱ﹣5的丈夫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且该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种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若Ⅲ﹣5和Ⅲ﹣6近亲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24
    C. Ⅲ﹣1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202
    D. Ⅰ﹣1、Ⅰ﹣2、Ⅲ﹣1、Ⅲ﹣2﹣定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Ⅰ-1号Ⅰ-2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Ⅱ-2,并且是女儿患病,父亲表现正常,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因此由Ⅰ-1、Ⅰ-2、II-2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Ⅰ-1号、Ⅰ-2均为Aa,因此表现型正常的Ⅱ-3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又由于“Ⅱ-4和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因此Ⅲ-5和Ⅲ-6的基因型均为2/3AA、1/3Aa,若Ⅲ-5和Ⅲ-6近亲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3×1/3×1/4=1/36,B错误;
    C、该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00,a的基因频率为a=1/100,A的基因频率A=99/1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99×99)/10000,Aa=2×1/100×99/100=198/10000,正常人群中AA∶Aa=99∶2;即正常人群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2/101,Ⅲ-1(Aa)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2/101×1/4=1/202,C正确;
    D、由于II-2为患者,Ⅰ-1、Ⅰ-2、Ⅲ-1、Ⅲ-2均不患病,故它们—定是杂合子Aa,D正确。
    故选B。
    14. 控制鸡的羽毛为芦花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杂交,其后代羽毛的性状是(  )
    A. 公鸡和母鸡都有芦花和非芦花
    B. 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
    C. 公鸡和母鸡全为芦花
    D. 公鸡全为芦花,母鸡全为非芦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B(芦花基因)和b(非芦花基因)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亲本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杂交,其基因型为ZBW和ZbZb,则后代基因型为ZBZb和ZbW,表现型为芦花公鸡和非芦花母鸡,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A错误;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
    D、人体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时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艾弗里进行的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对自变量进行控制
    D.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定律,摩尔根研究基因的位置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
    B、格里菲思通过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是人为的去除某种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减法原理”,C正确;
    D、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搭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增殖
    B. 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C. 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
    D. 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T2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寄生具有专一性,T2噬菌体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在肺炎链球菌中增殖,A错误;
    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
    C、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
    D、该实验中证明了噬菌体DNA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有关科学家探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肺炎链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 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和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
    D. 格里菲思、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共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结论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但转化因子的本质并未确定,A 错误;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即S 型细菌的DNA 片段转移到R型细菌的DNA 上,B 正确:
    C、在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C 错误;
    D、格里菲思的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并且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B. 将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
    C.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患花叶病,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D.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DNA为遗传物质,病毒含有DNA或RNA,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
    【详解】A、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遗传物质为DNA或RNA,A错误;
    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六种物质,分别是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患花叶病,据此可说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其中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错误。
    故选C。
    20. 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摩尔根等人依据果蝇杂交、测交等实验的结果,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不同
    C.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
    D.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杂交、测交等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实质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两者化学本质相同,B错误;
    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酶解法去掉DNA或者蛋白质,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区分DNA和蛋白质,两者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C正确;
    D、DNA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D正确。
    故选B。
    21. 某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翅型有长翅、短翅和残翅三种类型,同时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含有基因B的个体翅型均为长翅,含基因A不含B的个体翅型均为短翅,其余基因类型的个体翅型为残翅。现有若干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与若干基因型相同的短翅个体做亲本杂交,F1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残翅雄性个体占1/16,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翅型相关的基因型中长翅类型的基因型有9种
    B. 杂交实验中长翅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C. F1产生的全部配子中,基因型为AXB的雌配子与基因型为AXB的雄配子所占比例相等
    D. F2中短翅个体占25/64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X_、A_XBY、aaXBX_、aaXBY,表现为短翅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Xb、A_XbY,残翅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现有若干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与若干基因型相同的短翅个体做亲本杂交,F1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残翅雄性个体占1/16,根据残翅雄性个体的比例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详解】A、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X_、A_XBY、aaXBX_、aaXBY,与翅型相关的基因型中长翅类型的基因型有4+2+2+1=9种,A正确;
    B、根据子代中残翅雄性个体占1/16=1/4×1/4,可推测亲本关于A的基因型均为Aa,结合翅形分析,关于B的基因型只能是XBXb、XbY,因此杂交实验中长翅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B正确;
    C、由亲本的基因型可知,F1的基因型为3A_(XBXb、XbXb、XBY、XbY)、aa(XBXb、XbXb、XBY、XbY),该群体产生的全部配子中,基因型为AXB的雌配子所占的比例为1/2×1/4=1/8,同理基因型为AXB的雄配子所占比例为1/2×1/4=1/8,可见二者比例相等,C正确;
    D、根据C项中F1的基因型可知,F2中短翅(A_XbXb、A_XbY)个体所占比例为3/4×9/16=27/64,D错误。
    故选D。
    22. 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正交和反交获得F1代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
    B. 分别从F1代群体I和II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
    C. 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代群体I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
    D. F2代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育种的目标是获得目标性状为卷羽矮小鸡(基因型为FFZdW和FFZdZd的个体)。
    【详解】A、由于控制体型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用♀卷羽正常(FFZDW)与♂片羽矮小(ffZdZd)杂交,F1代是♂FfZDZd和♀FfZdW,子代都是半卷羽;用♀片羽矮小(ffZdW)与♂卷羽正常(FFZDZD)杂交,F1代是♂FfZDZd和♀FfZDW,子代仍然是半卷羽,正交和反交都与亲本表型不同,A正确;
    B、F1代群体I和II杂交不是近亲繁殖,可以避免近交衰退,B正确;
    CD、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代群体I中选择母本(基因型为FfZdW),从F1代群体II中选择父本(基因型为FfZDZd),可以快速获得基因型为FFZdW和FFZdZd的个体,即在F2代中可获得目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C错误,D正确。
    故选C。
    23. 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科研小组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且表型为黄毛弯曲尾的雄鼠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3:3:1:1:5:2。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毛和正常尾均为显性性状
    B. 毛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C. F1中异常分离比产生的原因是AXB雌配子致死
    D. F1中致死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答案】D
    【解析】
    【分析】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基因型相同的黄毛弯曲尾的雌鼠与基因型相同的黄毛弯曲尾的雄鼠杂交,F1中出现灰毛和正常尾,说明黄毛对灰毛是显性,弯曲尾对正常尾是显性,A错误;
    B、F1中雄鼠弯曲尾∶正常尾=1∶1,雌鼠都是弯曲尾,尾形性状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鼠和雄鼠都有黄毛和灰毛,说明控制毛色的黄与灰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Aa,B错误;
    CD、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亲代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中雄鼠黄毛∶灰毛=3∶1,雌鼠由于致死效应,出现黄毛∶灰毛=5∶2的异常比例,具体分析可知F1中黄毛弯曲尾(♀)基因型应为1AAXBXB、1AAXBXb、2AaXBXB、2AaXBXB,由于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的个体致死,而出现异常的分离比,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单体中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A_×A_),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详解】设相关基因是A/a,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患病孩子,则丈夫基因型为Aa,A、a这两个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丈夫的基因型为Aa,其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含有2个白化病基因,且这两个白化病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 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 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DNA分子,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DNA分子 ,B错误;
    C、甲细胞分裂后产生AAXBY或AaXBY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26. 进行有性生殖的某哺乳动物的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这两对基因可能发生如图2所示的分裂过程:

    (1)若两对基因按分裂方式①进行分裂,则其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裂方式②产生Ab和aB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I前期______。若有两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一个按过程①进行分裂,另一个按过程②进行分裂,最终共形成______个精细胞,这些精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2)已知果蝇的两对等位基因E(灰体)、e(黑体)和F(红眼)、f(紫眼)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且E和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EeFf的灰体红眼雌果蝇与基因型为eeff的黑体紫眼雄果蝇杂交,产生配子时按分裂方式①进行分裂,则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答案】(1) ①. 不遵循 ②.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③. 8 ④. AB∶Ab∶aB∶ab=3∶1∶1∶3
    (2)灰体紫眼∶黑体红眼=1∶1
    【解析】
    【分析】两对基因按分裂方式①进行分裂,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分裂方式②两对基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小问1详解】
    由于A/a、B/b两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若两对基因按分裂方式①进行分裂,这两对基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裂方式②减数分裂I前期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则会产生Ab和aB配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所以两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8个精细胞。经过过程①形成的4个精细胞为2AB、2ab,经过过程②形成的4个精细胞为1AB、1Ab、1aB、1ab,则这些精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3∶1∶1∶3。
    【小问2详解】
    E和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e和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通过过程①形成的配子为Ef∶eF=1∶1,EeFf的灰体红眼雌果蝇与基因型为eeff的黑体紫眼雄杂交,后代基因型为Eeff∶eeFf,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紫眼∶黑体红眼=1∶1。
    27. 纯种红花香豌豆和纯种白花香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全部为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0株,白花为210株。对于这个结果,甲同学认为香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性状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其余表现为白花:乙同学认为香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含某种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导致F2的分离比偏离了3:1,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同学的观点正确,则F2中的红花植株有_________种基因型,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2)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则含_________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该种雄配子的成活比例为_________。
    (3)若甲同学的观点正确,请用F1和亲本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4##四 ②. 3/7
    (2) ①. A ②. 1/7
    (3) ①. 选用F1与亲本白花植株进行测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②. 子代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3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若甲同学的观点正确,“香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性状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花,其余表现为白花”,即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由于F2中红花:白花=9:7(为9:3:3:1的变式),故F1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F2中的红花植株为A_B_,共有2×2=4种基因型;白花植株(A_bb、aaB_、aabb)中纯合子所占比例=(1/4×1/4+1/4×1/4+1/4×1/4)/(7/16)=3/7。
    【小问2详解】
    乙同学认为香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含某种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导致F2的分离比偏离了3:1,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A、a控制,且F1的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其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红花(AA+Aa):白花(aa)=9:7可知,则含A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雌配子为1/2A、1/2a,由于aa=7/16=1/2×7/8,故a基因的雄配子比例为7/8,则成活的A基因的雄配子比例为1/8,即含A基因的雄配子的致死率为6/7,成活比例=1-6/7=1/7。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甲同学的观点正确,即验证两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双杂和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方案:以F1为父本(AaBb),亲本白花植株为母本(aabb)进行测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子代中红花植株(AaBb):白花植株(Aabb+aaBb+aabb)=1:3。
    28. 某种哺乳动物的毛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该动物表现为红毛,不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毛,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棕毛。某农业基地让两头纯合棕毛个体杂交,下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6∶1。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B/b位于______(填“一对”或“两对”)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
    (2)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
    (3)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让F2中的某红毛个体和白毛个体交配,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1∶1,则F2中红毛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两对 ②.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6∶1,为9∶3∶3∶1的变式
    (2)AAbb×aaBB
    (3)红毛∶棕毛∶白毛=1∶2∶1
    (4)AABb或AaB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_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该动物表现为红毛,不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毛,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棕毛,A_ B_ 表现为红毛,A_ bb、aaB_表现为棕毛,aabb表现为白毛。
    【小问1详解】
    F2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 6:1,符合9:3:3:1的变式,所以基因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两头纯合棕毛个体杂交,下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9∶6∶1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和aaBB。
    【小问3详解】
    F1(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 1,所以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
    【小问4详解】
    若让F2中的某红毛个体基因型为A_ B_ ,和白毛aabb个体交配,所得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1:1,符合测交比,则F2中红毛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29. 在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史进程中,关于蛋白质和DNA到底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人们终于确定了DNA才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等人进行的离体转化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组为对照组,实验中甲是______,培养基中除了有R型细菌菌落,还有S型细菌菌落,这说明了______。第⑤组的实验结果是______,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的是______原理。
    (2)第②至第④组用蛋白酶(或RNA酶、酯酶)处理的目的是______。由第①至第⑤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1) ①.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 ②. 细胞提取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③. 只有R型细菌 ④. 减法
    (2) ①. 去除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或RNA、脂质) ②. 细胞提取物中的转化因子很可能是 DNA
    【解析】
    【分析】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
    【小问1详解】
    第①组为对照组,其实验处理是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因此甲是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培养基中除了有R型细菌菌落外,还有S型细菌菌落,这说明了细胞提取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提取物用DNA酶处理后失去转化活性,因此第⑤组的实验结果为只有R型细菌。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小问2详解】
    第②至第④组用蛋白酶(或RNA酶、酯酶)处理的目的是去除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或RNA、脂质)等物质,第①组培养基中除了有R型细菌菌落,还有S型细菌菌落,第②至第④组除了有R型细菌菌落,还有S型细菌菌落,第⑤组培养基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说明S型细菌中的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相关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