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3:物态变化(含答案)
展开中考物理强化训练3
——物态变化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
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
3. 备考重点: 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
1.(山东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2. (·抚顺)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B C D
A.初春,晨雾弥漫 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 D.严冬,霜打枝头
3. (·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4. (·常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1.(·株洲)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
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D.在t2时刻正放热
2.(·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
3.(·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4.(·潍坊)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B.升华C.凝华D.液化
5.(·达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6.(·衡阳)“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黄石)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要上升
C.水在任何情况下沸点都是100℃
D.升华就是迅速先熔化再汽化的过程
8.(·北京)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9.(·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 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 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10.(·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11.(·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
12. (·烟台)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凝固现象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升华现象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液化现象
D.洁白的雪”的形是成是吸热过程,是凝华现象
13.(·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
14.(•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15.(•重庆B卷)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可怜九月初三夜,解似珍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6.(·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17.(·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18.(·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止常体温约为42゜C B.人的止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D.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N
19.(·邵阳)邵阳新宁崀山是国家5A级景区,年春节期间,崀山八角寨风景区山顶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20.(·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21.(·达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22.(·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
23.(·贵港)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24.(·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27.(·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28.(·湘西州)如图所示为温度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29.(·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0.(·玉林)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31.(·连云港)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2.(·河南)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33.(·东营)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34.(·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福建)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c
(2) 图内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_放出的热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 \乙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选填 “b”“c”或“d”)。
36.(·河南)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还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7.(·荆州)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3)如图丙中 (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38.(湖北省荆州市)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 ____m2(选填“>”、“<”或“=”).
39.(湖北荆门)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40.(·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熔化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液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从下往上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1.(·恩施)如图甲为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甲 乙
(1)实验不久,某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水面上部分出现许多水珠,这是 形成的。
(2)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如图乙是根据两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两次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所用水的 不同。
参考答案:
真题呈现,挑战中考
1.C 2.B 3.C 4.C
回眸中考,强化训练
1.D 2.B 3.A 4.D 5.A 6.A 7.A 8.A 9.C 10.B 11.B 12.C 13.D 14.C 15.C 16.B 17.B 18.B 19.C 20.B 21.A 22.D 23.C 24.B 27.A
28【答案】36.9。
29【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
30.【答案】升华;吸收。
31【答案】熔化;保持不变。
32【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33【答案】凝华;放热。
34【答案】(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
35【答案】(1)46;(2)BC;48;大于(3)c。
36【答案】(1)A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37【答案】(1)从下至上;(2)﹣4; (3)A;4;(4)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38【答案】(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低于;<。
39【答案】(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28
40【答案】(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
41.【答案】(1)液化 (2)91 (3)质量(或体积)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真题强化训练专题3 物态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真题强化训练专题3 物态变化(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3:物态变化(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3:物态变化(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查热点, 考查题型, 备考重点,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物态变化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物态变化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温度的测量,熔化与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