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摆放,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总结了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一些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摆放,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所涉及知识点多,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知识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应用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情境导入
活动 请同学们用纸制作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摆图形,并把摆好的图形画在草稿纸上,标上图形序号,写上制作者的姓名。
要求 摆出的图形中,两个直角三角形必须有一条公共边。
探究1:在图10中,若Rt∆ABC≌Rt∆BAD,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根据图形自己编一道题吗?(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写出解答的过程)
探究2
在图10中,若 Rt∆ABC ≌ ∆BAD ,延长AC、BD交于点M,(如图11),你还能在图11中找到哪几对全等的三角形?为什么?你能判定△ABM的形状吗?
深入探究
问题1:已知在∆MAB中,AD,BC是高,且AD=BC,求证:MA=MB
把问题1中的条件和结论交换得到
问题2:
已知在∆MAB中,AD,BC是高,且MA=MB,
求证:AD=BC(请同学们证明问题3的真假)
通过验证问题2,你能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什么性质?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你对等腰三角形还能做什么猜想?
问题3:已知在∆MAB中,AD,BC是中线,
且MA=MB,求证:AD=BC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问题4:已知在∆MAB中,AD,BC是两底角平分线,且MA=MB,求证:AD=BC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探究3:
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
DEAB,DFAC,
垂足分别为E,F 求证:DE=DF
变式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
DEAB,DFAC, CMAB
垂足分别为E,F ,M.试猜想线段DE,DF,CM
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2
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任意的一点,DEAB,DFAC, CMAB
垂足分别为E,F ,M.变式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直接写出新的数量关系。
变式3
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延长线上任意的一点DEAB,DFAC, CMAB,垂足分别为E,F ,M.变式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直接写出新的数量关系
探究4
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摆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能否说明理由。
小结
1.通过对一对全等三角形的摆放,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总结了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一些方法。
3.有关垂直线段的数量关系问题可用面积法。
布置作业
创新探究
1.用一副(含30˚和45˚)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通过观察,分析,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
2.你能在图中改变一个条件,提出一个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
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知,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共7页。
初中人教版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情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