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性必修2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同步训练题
展开2.2.3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同步练习-沪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5种有机物①正戊烷 ②2-甲基丁烷 ③2-戊醇 ④丙烯 ⑤己酸, 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①>②>④ B.⑤>①>③>④>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③>②>①> ④
2.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和C的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
B.KNO3和K2S中含有的化学键种类相同
C.等物质的量N2和CO2中含有的π键数目相同
D.液态H2S与液氨中都存在分子间氢键
3.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证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不能在食品中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B.北京冬奥会上,礼仪服饰采用高科技石墨烯发热材料,石墨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为水分子内存在氢键
D.“绿色奥运”是本届奥运会的理念之一,采用风能和太阳能为奥运服务体现了这一理念
4.离子液体是一种由离子构成的液体,在低温下也能以液态存在,是一种很有研究价值的溶剂。研究显示最常见的离子液体主要由如图所示正离子和负离子构成,图中正离子有令人惊奇的稳定性,它的电子在其环外结构中高度离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负离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B.该化合物中存在配位键和氢键
C.离子液体可用作溶剂,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图中正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
5.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N2H4的结构式:
B.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C.HCO的电离方程式:HCO+H2OH3O++CO
D.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6.下列关于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羟基苯甲醛的熔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熔点高
B.碘易溶于浓碘化钾溶液,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C.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导致三氟乙酸的酸性大于三氯乙酸的酸性
D.冠醚利用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进行“分子识别”
7.“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下列类推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和都只含极性键,是极性分子,故也是极性分子
B.和都为正四面体形,中键角也为60°,中键角也为60°
C.根据对角线规则,元素Li和Mg的某些性质相似,则元素B和Si的某些性质也相似
D.氢化物沸点是:;则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也是:
8.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分子的极性: B.常温下密度:Na<K
C.物质的沸点:HF<HCl D.在甲苯中的溶解度:
9.下列关于O、F、S、Cl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S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B.原子半径: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10.下列化合物的沸点,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A.乙醇与二氯甲烷
B.C3F8(全氟丙烷)与C3H8
C.对羟基苯甲醛与邻羟基苯甲醛
D.邻羟基苯甲酸( )与对羟基苯甲酸( )
二、填空题
11.H与O可以形成和两种化合物。请回答:
(1)可与形成,的空间构型名称为 。根据的成键特点,画出与下图中分子直接相连的所有氢键 (用O—H…O表示)。
(2)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中相等的角是 ,是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晶体中有4种作用力:①键、②键、③范德华力、④氢键,这4种作用力由强到弱依次为: 。
(3)哈勃-韦斯(Haber-Weiss)原理表明,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原因是:其次外层未排满的d轨道可以存取电子,降低活化能,使分解反应容易发生。根据以上原理,下列金属离子不能催化双氧水分解的是
A. B. C. D. E.
(4)实验测得,25℃时的小于的,原因是 (运用物质结构原理解释)。
12.的沸点低于,其原因是 。
13.甲醇的沸点()介于水()和甲硫醇(,)之间,其原因是 。
14.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Cl原子激发态的电子排布式有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C、N、O、F都是第二周期的典型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第一电离能:C<N<O<F
B.原子半径:C>N>O>F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N<O<F
D.元素的最高正价:C<N<O<F
(3)固态氟化氢中存在形式,画出的链状结构 。
(4)配制碘水时,加入浓KI溶液可以增大碘的溶解性,原理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5.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3,则n= ;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 电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
(2)硝酸和尿素( )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但常温下硝酸为挥发性液体,尿素为固体,请解释原因: 。
(3)N、O、S的第一电离能(I1)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原因是 。
1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
(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属于酯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请用笔在图中将酯基圈出来。 。
(2)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流程如图:
研究团队经历了使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的探究过程,实验结果如表:
溶剂 | 水 | 乙醇 | 乙醚 |
沸点/℃ | 100 | 78 | 35 |
提取效率 | 几乎为0 | 35% | 95% |
①用水作溶剂,提取无效的原因是 。
②研究发现,青蒿素分子中的某个基团对热不稳定,据此分析用乙醚作溶剂,提取效率高于乙醇的原因是 。
(3)研究还发现,将青蒿素通过下面反应转化为水溶性增强的双氢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角度推测双氢青蒿素疗效更好的原因 。
(4)提取并转化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中,应考虑物质的 、 等性质。
17.2020年6月,比亚迪正式发布刀片电池,大幅度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媒体称其可媲美特斯拉。刀片电池主要材料为磷酸铁锂技术,文献表明磷酸铁锂可采用、、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回答下列各题:
①元素周期表中,和性质最相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②试比较 。(填“>”、“<”或“=”)
(2)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沸点()高于甲苯的沸点(),原因是 。
(3)结合核外电子排布分析,基态与中更稳定的是,原因是 。
(4)回答下列各题:
①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 ;P的 杂化轨道与O的轨道形成 键。
②和,属于简单磷酸盐,而直链的多磷酸盐则是一种复杂磷酸盐,如:焦磷酸钠、三磷酸钠等。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如图所示:
这类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表示为 (用n代表P原子数)。
18.比大小(填“>”、“<”或“=”)
①沸点:
②酸性:
③键角:气态分子 离子
19.常用作制冷剂,原因是 。
20.酞菁的铜、锌配合物在光电传感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酞菁分子结构如下图,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所有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均采取 杂化。邻苯二甲酸酐( )和邻苯二甲酰亚胺( )都是合成菁的原料,后者熔点高于前者,主要原因是 。
三、实验题
21.苯胺(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并纯化苯胺。查阅资件可知:
① (易溶于水);
②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 | 熔点/°C | 沸点/°C | 溶解性 | 密度/g·cm-3 |
苯胺 | 93 | 6.3 | 184 |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 | 1.02 |
硝基苯 | 123 | 5.7 | 210.9 |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 | 1.23 |
乙醚 | 74 | -116.2 . | 34.5 | 难溶于水 | 0.714 |
实验步骤
Ⅰ.将锡38. 0g和硝基苯10. 0mL加入500mL三颈瓶中,装上冷凝管。在滴液漏斗中装入约60mL浓盐酸,并将浓盐酸缓慢加入三颈瓶中。将三颈瓶置于水浴中加热30分钟,使反应趋于完全。
Ⅱ.停止加热,向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50%NaOH溶液,到溶液呈碱性。
Ⅲ.将装置改为如图所示的“水蒸气蒸馏”装置。加热装置A产生水蒸气。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把B中苯胺逐渐蒸出,在烧瓶C中收集到苯胺与水的混合物;分离混合物得到粗苯胺和水溶液甲。
Ⅳ.向所得水溶液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至饱和,再用有机溶剂x萃取,得到萃取液。
Ⅴ.合并粗苯胺和萃取液,用NaOH固体干燥,蒸馏后得到苯胺3.75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选用的冷凝管是 冷凝管(填“直形”或“球形”),判断反应已经完成的现象是 。
(2)步骤Ⅱ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 。
(4)步骤Ⅲ在苯胺蒸出完毕后,应进行的操作是 。采用水蒸气蒸馏提纯的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是 (写出一条即可)。
(5)步骤Ⅳ加入NaCl的目的是 ,有机溶剂x是 。
(6)苯胺的产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苯胺的沸点 甲苯(填“高于”或“低于”),其原因是 。
22.硝基苯酚是一种应用较广的酸碱指示剂和分析试剂,是合成染料、医药和高能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原料。已知几种有机物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物质 | 颜色 | 熔点/°C | 沸点/°C | 溶解性 | 其他 |
苯酚 | 无色 | 40.9 | 181.8 | 常温下易溶于乙醇、甘油、氯仿及乙醚,稍溶于水,65 °C以上能与水混溶。 |
|
邻硝基苯酚 | 浅黄色 | 44.5 | 216 | 溶于乙醇、乙醚、苯、二硫化碳、苛性碱和热水中,微溶于冷水。 | 能与水蒸气,一同挥发 |
对硝基苯酚 | 浅黄色 | 113.4 | 279 | 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及乙醚,可溶于碱液。 | 不与水蒸气,一同挥发 |
以苯酚为原料制备硝基苯酚的反应如下:
+
实验步骤如下:
(Ⅰ)向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试剂[包括: a.6.00g NaNO3 (0.07 mol);b.4 mL浓H2SO4;c.一定体积的乙醚与水],完全溶解后,将烧瓶置于冰水浴冷却至15~20°C。
(Ⅱ)将4.70g苯酚(0.05 mol)完全溶于5 mL温水后, 转入滴液漏斗。
(Ⅲ)在搅拌下,将苯酚水溶液滴至三口烧瓶中,用冰水浴将反应温度维持在20°C左右。
(Ⅳ)苯酚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2 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转入分液漏斗,进行一系列分离处理即可得到对硝基苯酚和邻硝基苯酚两种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可知,对硝基苯酚的熔、沸点均明显高于邻硝基苯酚,为什么 ?
(2)若发现苯酚原料呈粉红色,其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处理 ?
(3)步骤(Ⅰ)中应按什么顺序加入试剂 ?(用字母表示)
(4)步骤(Ⅲ)中,为什么要将反应温度维持在20°C左右 ?
(5)写出步骤(Ⅳ)中分离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
(6)溶剂乙醚与水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总结其规律 。
实验 序号 | 溶剂体积/mL | 产物质量及比例 | 总产率 1% | |||
水 | 乙醚 | 邻硝基苯酚质量/g | 对硝基苯酚质量/g | 邻对比 | ||
1 | 10 | 10 | 2.05 | 1.36 | 1.51:1 | 49.1 |
2 | 20 | 10 | 2.41 | 1.18 | 2.04:1 | 51.7 |
3 | 30 | 10 | 2.25 | 1.37 | 1.64:1 | 52.1 |
4 | 20 | 20 | 2.91 | 1.96. | 1.48:1 | 70.1 |
5 | 30 | 30 | 1.79 | 1.19 | 1.50:1 | 42.9 |
6 | 40 | 40 | 1.18 | 0.79 | 1.49:1 | 28.3 |
7 | 50 | 50 | 0.90 | 0.62 | 1.45:1 | 21.9 |
23.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乙醚浸取法,主要工艺流程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Ⅰ中,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 。
(2)操作Ⅱ先经过 操作,既可以回收乙醚,又可以使提取液浓缩、结晶,再经过滤可得到青蒿素粗品。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包括 (填序号)。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实验式的方法如下:将一定质量的青蒿素样品放在硬质玻璃管C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再充分燃烧,精确测定装置D和E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
①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F的作用是 。
②装置D、E中盛放的物质是分别是 。
a.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b.无水氯化钙、碱石灰
c.浓硫酸、碱石灰
(4)科学家在青蒿素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一定条件下可把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
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元素分析与质谱法可确定其分子式
b.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酯基和醚键
c.青蒿素是芳香族化合物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d.古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利用的是萃取原理
②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水溶性更好,因而疗效更好。从结构与性质关系角度推测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C
6.B
7.C
8.A
9.A
10.D
11.(1) 三角锥形
(2) 极性分子 ②①④③
(3)AB
(4)羟基(写成“氧原子”也给分)吸电子效应大于氢原子,导致电离程度大于
12.两者都是分子晶体,由于水存在分子间氢键,沸点高
13.甲硫醇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水和甲醇均能形成氢键,且水比甲醇形成的氢键多
14.(1)AC
(2)AD
(3)
(4)
15.(1) 2 2p
(2)尿素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其熔沸点升高,而硝酸分子内存在氢键,使其熔沸点降低
(3) N>O>S 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N元素位于周期表第ⅤA族,核外电子处于轨道的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O元素,因此第一电离能:N>O;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少,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就越大,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O>S
16.(1)
(2) 青蒿素难溶于水 由于乙醚沸点比较低,蒸馏提取所需温度较低,可保护—O—O—键不被破坏
(3)双氢青蒿素分子内有羟基,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水溶性增强,疗效更好
(4) 溶解性 热稳定性、沸点
17.(1) Mg <
(2)苯胺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甲苯分子间没有氢键
(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5,处于半满状态,较稳定
(4) O sp3 σ (PnO3n+1)(n+2)-
18. < > >
19.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高,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20. sp2 两者均为分子晶体,后者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更高
21.(1) 球形 油状液体消失(或溶液不分层,合理均可)
(2)
(3)安全管(或平衡压强、防止气压过大等)
(4) 打开止水夹d,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凝水 加热条件下不与水反应(或难溶于水或在100 °C左右有一定的蒸气压等,合理均可)
(5) 减小苯胺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乙醚
(6)40.3%
(7) 高于 苯胺存在分子间氢键
22.(1)因为对硝基苯酚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可形成分子间氢键,而邻硝基苯酚则相反,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减少了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故其熔沸点明显低于前者
(2)苯酚长期存放或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成粉红色。应将苯酚进行蒸馏,收集沸点为182°C左右的馏分
(3)c、b、a
(4)温度过高,一元硝基酚可能进一步硝化、苯酚的氧化反应加剧;温度偏低,反应速率将减缓
(5)将反应混合物转入分液漏斗,静置后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有机层。水层用乙醚萃取,将萃取液与有机层合并,用水洗至中性。水浴蒸去乙醚后进行水蒸气蒸馏,将邻硝基苯酚蒸出,直至无黄色油状物馏出为止。馏出液冷却结晶、抽滤得到邻硝基苯酚粗产物。将水蒸气蒸馏后的残余物用冰水浴冷却结晶、抽滤(滤液可进行浓缩再收回部分对硝基苯酚)得到对硝基苯酚粗产物。分别用乙醇-水混合溶剂、2%盐酸重结晶得到纯品
(6)比较1~3号实验可知,乙醚的体积一定时,水的用量对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影响邻对比(或者答,随着水的用量增加,总产率略微增加,而邻对比变化较大);比较1、4~7号实验可知,水与乙醚的体积比一定时,其总体积对邻对比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影响总产率,总体积为40mL时总产率最高
23.(1)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 蒸馏 b
(3) 除去CO2 吸收生成的CO2 b
(4) abd 分子中羰基转变为羟基,分子极性增强,导致双氢青蒿素水溶性增强、疗效更好
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达标测试,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技版(2020)选择性必修2第2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2.2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沪科技版(2020)选择性必修2第2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2.2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一课一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