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牟平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牟平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中华文明进入夏、商、周有朝代的历史时期时,虽然经历不同朝代更替,但文明社会的核心内涵却一脉相承,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王权社会”。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夏商周,还是秦汉至元明清,都是以“王”为中心。从夏王、商王、周王这些帝王,到秦代以来的高度集权的皇帝,王权都是社会统治的核心。后代都会追认甚至祭祀前代帝王以求获得政权的正统性,后世都城中的历代帝王庙就说明了这一点。第二是礼乐文明或者礼制社会。规范现实社会中各阶层行为、身份、仪礼等社会关系或言礼序人伦的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的独特统治模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特质。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讲礼仪、重礼节,还在说我们是“礼仪之邦”。第三是文字或者汉字。文字是文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尤其作为中国文字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一直传承到今天。山西陶寺遗址还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这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与甲骨文属于一个体系。总之,传承几千年的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明证和繁衍发展的记录。
(摘编自高江涛《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五千年”》)
材料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经过百余年的持续努力,考古工作者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礼仪与礼制文明的形成。特定的礼器与礼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贾湖遗址证实,中国早在距今9000年时已有礼制活动。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礼器并形成相应礼制。龙山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更成体系的礼制并使用成套的礼器。二里头文化时期,礼制发展更加完备,出现了“礼”“乐”的实物体现,礼制作为一种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自此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柱。中华文明早期礼制的出现,对商周的德治思想及后来儒家的敬天法祖、仁礼并举、忠孝节义等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礼制文明在稳定的礼器系统和完备的礼制建设中不断发展,并不断在世界范围燃亮中国礼仪之光。
文字的创制。中国象形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河南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提供了8000年前早期先民开始探索文字的线索。河南洪山庙、阎村遗址出土大量故事类彩陶图案,揭示了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存在一个“文字画”时代。山西陶寺、浙江良渚、山东丁公等遗址发现了龙山时代少量的文字资料。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商晚期部分器物上的铭文字形与同时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字形存在明显差异,而是取象于二里头文化的礼器,表明它们的创制年代应该是在二里头时期,这为夏代已进入文字时代提供了重要佐证。从龙山时代、二里头文化到二里岗文化,再到殷墟,勾勒出早期中国文字连贯有序的演进序列:夏代的文字在商朝早期延续下来,并在商朝后期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象形文字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对亚洲国家的文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和粟作农业的发明与传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明,也是世界人民眼中古老东方文明的一个表征。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这表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育蚕制丝。同时,仰韶文化的丝绸工艺还传播到周边,甚至影响到长江下游等地区。粟黍农作最早驯化后,在仰韶文化时期迅速传播至整个黄河流域。此后,在距今5000年左右,粟作农业向西传播至河西走廊、新疆和中亚等地。与此同时,西亚起源的小麦、大麦经河西走廊传播到黄河流域。西渐的粟黍作物和东传的麦类作物对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人类生业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史前时代东西方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礼制的定型、文字的创制,还是丝绸和粟作农业的发明与传播,都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历史脉络以及史前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关键线索与代表物证。在这一过程中,村落渐为邦国,线条终成文字,祭祀催生礼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断、兼收并蓄的特质和格局逐步确立,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石就此筑牢。
(摘编自袁广阔《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夏商周等有朝代的历史时期后,虽然朝代在更替变化,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却前后继承,未曾改变。
B. 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蕴含着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力量,对全世界华人也起着精神纽带的作用。
C. 礼制不仅支撑着中国早期文明社会的秩序,也对商周的德治思想及后来儒家的敬天法祖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D. 距今5000年左右,起源于中国的粟作农业向西传播远至中亚地区,起源于西亚的麦子则向东传播至黄河流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像汉字这样能从几千年开始一直传承到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应是十分少见的。
B. 目前已知中国在夏代已经进入文字时代,但文字最早起源于何时还不能断言。
C. 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对蚕的生理特性非常了解,开始养蚕制造丝织品。
D. 中华文明有着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等特质,这对当代文明的发展很有启示意义。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年代问题看似是时间或者文化内涵问题,但实际上始终具有政治意义。
B. 百年考古研究表明,海纳百川与务实创新特质是中华文明延绵发展的思想灵魂。
C. 中国人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尊崇与祭祀为不同时代各个王朝所认同。
D. 甲骨文又称为契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
4. 材料二最后一段在原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 上述两则材料都与考古密切相关,考古对今人有哪些重要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A 2. C 3. C
4. ①在内容上,强调了礼制定型、文字创制、丝绸和粟作农业的发明与传播对中华文明及人类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②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首段,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5. ①理清遗址和文物背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今人解读、还原和传承中华文化;
②探索远古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今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中华文明”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当中华文明进入夏、商、周有朝代的历史时期时,虽然经历不同朝代更替,但文明社会的核心内涵却一脉相承”可知,应为“中华文明社会”。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对蚕的生理特性非常了解”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二第四段只有“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这表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育蚕制丝”的信息,“对蚕的生理特性非常了解”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中华文明社会核心内涵一脉相承”,
A.重点说中华文明年代问题具有政治意义,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B.重点说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内在原因,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C.重点说各个朝代对黄帝的尊崇,与材料一“王权社会”相符,符合题意;
D.是对甲骨文命名及时代的介绍,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分析段落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内容上,根据“在这一过程中,村落渐为邦国,线条终成文字,祭祀催生礼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断、兼收并蓄的特质和格局逐步确立,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石就此筑牢”可知,强调了礼制定型、文字创制、丝绸和粟作农业的发明与传播对中华文明及人类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结构上,结尾段再次从礼制的定型、文字的创制,还是丝绸和粟作农业的发明与传播的发明与传播三个方面总结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历史脉络以及史前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关键线索与代表物证,与首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文字是文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尤其作为中国文字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一直传承到今天。山西陶寺遗址还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这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与甲骨文属于一个体系”和材料二第三段“从龙山时代、二里头文化到二里岗文化,再到殷墟,勾勒出早期中国文字连贯有序的演进序列:夏代的文字在商朝早期延续下来,并在商朝后期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象形文字传统”可得出,考古要理清遗址和文物背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今人解读、还原和传承中华文化。
根据材料一“总之,传承几千年的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明证和繁衍发展的记录”和材料二“礼制文明在稳定的礼器系统和完备的礼制建设中不断发展,并不断在世界范围燃亮中国礼仪之光”“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对亚洲国家的文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渐的粟黍作物和东传的麦类作物对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人类生业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史前时代东西方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得出,考古要探索远古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今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的翠屏山
冯伟山
我和老卢是亲密的战友,不光是一个连队的,还是一个班的。那年我俩都是20岁,都是农村兵,还是一个县的,是乘坐同一列绿皮火车到了东北的小兴安岭,都成了消防兵。
老卢细高个儿,白白嫩嫩的,就像一棵绿豆芽儿。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在训练场上却毫不含糊,摸爬滚打样样争第一。当兵第二年,驻军附近的一座山林着了火,风大火急,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消防大队全部出动,奋战大半天才将火扑灭。队伍集合时,却发现少了老卢,最后在火场最里边的一棵烧枯了的大树旁找到了他。送到医院抢救后,老卢命算是保住了,左腿却被烧坏锯去了一大截。22岁的老卢揣着一张二等功证书回到了家乡。那时我俩一直通着书信,知道他去了一家工厂的保卫科,领导照顾他,让他在传达室值白班,可老卢不甘寂寞,休班也不闲着,还拄着单拐抓过进厂偷东西的人,他可真是一个好兵!后来知道他结婚了,还生了个胖小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再后来,我从部队复员留在了当地,组建了家庭,因琐事缠身,和老卢的联系就逐渐断了。眨眼的工夫,40年过去了,直到战友群里闪出老卢的名字,才一下勾起了很多往事。
老卢在群里发了不少图片,一片葱绿的山林,有花有果,也有小动物。他说这是自己承包的一座山,名叫翠屏山,欢迎战友们来山上一聚,体验神仙的日子。大家都竖大拇指,夸他不简单,这才是大老板的生活状态呢。羡慕的同时,少不了有战友问他是怎么获取财富的,竟然能承包一座山?老卢一字不答。
我加了老卢的好友,并要了他的电话,说想约几名战友去他的山上看看,叙叙旧,散散心,老卢听了,一个劲儿地说好。
等我们来到他承包的大山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在山口刚要给老卢打电话,迎面走来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她见我吸着烟,二话不说上来就把烟头拨拉到地上用脚踩碎了。我刚要发火,她把手一伸,说你一个老爷们儿不懂进山的规矩啊?把香烟和打火机都拿出来!我被噎了一下,但想想也是,就照办了,她又对我的同伴说,你们几个如果也带着火柴和打火机就拿出来,我代为保管,走时再归还你们。同伴们笑笑,也照办了。她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方便袋,说这个你们捎着,进山途中喝的矿泉水瓶和吃的食品包装袋都放在里面,见到垃圾桶再放进去。她说话嘎嘣脆,不容你有丝毫的犹豫,这个女人真不简单!我心里边嘀咕边抬头打量她,中等身材,黑红脸,一身工作服,外面穿着一件橘红色的马甲,上面有“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白色字样,脚蹬黄胶鞋,手里提着一个编织袋。
你是这里的护林员?你认识承包这座山的卢总吧?我问。
她点点头,一笑说,就是那个少了半条腿的老卢吧。你们把车停在前面的小停车场,顺着盘山路一直朝前走,等走到山后的两间石头屋就见到他了,说完,提着编织袋朝通往后山的一条小道走去。
真是好大的一座山,虽不算高,但绵绵延延一眼望不到边。山上植被丰茂,绿意盈人,小鸟啁啾,蜂蝶起舞,清洌的山泉从山顶蜿蜒而下,潺潺有声,真乃世外桃源也。
我们几个完全被大山的美景陶醉了,大口吸着新鲜的空气,早就忘记了来时的疲惫。等转到山后的石头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男子正朝着我们招手。老卢!我们喊着跑过去紧紧抱在了一起。聊得正欢,那个穿橘红色马甲的女人提着编织袋过来了,里面有几个矿泉水瓶子和装牛奶的空纸盒。
老卢说,这是我老伴儿。他指着我们刚要介绍,女人一笑,说我知道,都是你的战友嘛,你都说过无数遍了,他们今天进山来看你。
我吃了一惊,堂堂的卢总夫人怎么能当护林员呢?既然知道我们的身份,干吗在山口还那么不给面子呢?
女人看出了我的疑惑,说带火种进山我和老卢向来都是零容忍,不管是谁。何况你们还是消防兵出身,怎么就没这点儿常识呢?老卢的腿你们也都知道,我们要杜绝无谓的牺牲啊!
老卢嫂子的刀子嘴让我们无地自容。
我红着脸问老卢,你成了大老板,不去城里享福,怎么会想到要承包一座山呢?
老卢眉头一皱,说这山原是一座荒山,上来玩的人多,火灾隐患也大,乱得实在不成样子。
我看在眼里,觉得退休后也没事可做,就和当地政府签协议承包这座山,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和治理。可谈何容易啊,几十年来,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春天就在空地上栽树苗,再有空就修路,不仅没了收入,而且这些年的积蓄也花光了。好在这山也没辜负我们的付出,现在有点儿模样。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辈子不会离开一步。
我问:你儿子呢?他在城里上班?
老卢用手朝南边一指,儿子也在山上呢。他长大参了军,也成了一名消防员,后来在一次山林大火中牺牲了,我们把他的骨灰接回来葬在了山的南面。每天清晨和下午,我和老伴儿都会从这里出发巡山,她向西走,我向东走,两个小时后在山南儿子的坟前碰头。每次我们一家人都会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儿子就不会寂寞。老卢说着,眼晴就湿了。
好一座翠屏山!
有风从脸颊拂过,凉爽中夹杂着青草的气息,让浮躁的心一下子静了。
这时,老卢嫂子在厨房里喊了一声:快进屋啊,美味出锅了!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反复交代我与老卢的关系,主要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让老卢形象更感人。
B. “编织袋”前后出现三次,这些细节暗示女人身份、生活境况,塑造了老卢妻子的形象。
C. “大老板”“卢总”“卢总夫人”这些称谓印证了我们确实有一颗“浮躁的心”。
D. 从“美丽的翠屏山”写到“好一座翠屏山”,写出老卢一家的人格跟高山一样。
7. 关于文中跟老卢妻子在山口见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次遇见老卢妻子,我们不清楚她的身份,她却是知道我们身份和此行的目的。
B. “拨拉烟头、收香烟和打火机、拿出方便袋”可以看作女人日常护林的一个缩影。
C. 这是老卢妻子的第一次出场,先声夺人,印象鲜明,跟后文刀子嘴部分的形象高度一致。
D. “这个女人真不简单!”道出了此时此刻我对眼前这个女人的敬佩,刚才的不悦之情一扫而空。
8. 老卢欢迎战友到翠屏山体验神仙的日子,他把在翠屏山的生活说成神仙的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9. 小说通过制造假象为反转蓄势,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6. A 7. D
8. ①他邀请战友来翠屏山体验神仙的日子,首先说明翠屏山生态环境如同仙境。
②老卢在翠屏山的真实生活境况是吃住在山上来治理保护荒山,没有收入花光积蓄,这样的生活,老卢从心里觉得满意快活。
③刻画出老卢高尚的品德和超越普通人的人格。
9. ①制造假象:大家夸赞消防兵老卢过上了大老板的生活;面对我的问题“你认识承包这座山的卢总吧”,老卢妻子回答说“就是那个少了半条腿的老卢吧”。
②反转:不大老板,没有发财,没了收入,积蓄花光;老卢儿子当消防兵牺牲了葬在翠屏山。
③这些假象让读者心里原有的期待一下子打碎,反转后的情节更有力量,更能打动人,使老卢一家的故事有曲折,让老卢一家的形象更深刻,更具有感化意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主要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让老卢形象更感人”错误,反复交代我与老卢的关系,主要是强调二人的亲密关系,为后文写两个人进一步的交往埋下了伏笔。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D.“道出了此时此刻我对眼前这个女人的敬佩,刚才的不悦之情一扫而空”错误。从“她见我吸着烟,二话不说上来就把烟头拨拉到地上用脚踩碎了……她说话嘎嘣脆,不容你有丝毫的犹豫,这个女人真不简单!我心里边嘀咕边抬头打量她……”可知,此时“我”对这个女人感受更多的是敬畏和不自在。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从“老卢在群里发了不少图片,一片葱绿的山林,有花有果,也有小动物”“真是好大的一座山,虽不算高,但绵绵延延一眼望不到边。山上植被丰茂,绿意盈人,小鸟啁啾,蜂蝶起舞,清洌的山泉从山顶蜿蜒而下,潺潺有声,真乃世外桃源也”可知,他邀请战友来翠屏山体验神仙的日子,首先说明翠屏山生态环境如同仙境。
从“他说这是自己承包的一座山,名叫翠屏山,欢迎战友们来山上一聚,体验神仙的日子”“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春天就在空地上栽树苗,再有空就修路,不仅没了收入,而且这些年的积蓄也花光了。好在这山也没辜负我们的付出,现在有点儿模样。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辈子不会离开一步”可知,老卢在翠屏山的真实生活境况是吃住在山上来治理保护荒山,没有收入花光积蓄,这样的生活,老卢从心里觉得满意快活。
从“和当地政府签协议承包这座山,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和治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辈子不会离开一步”“儿子也在山上呢。他长大参了军,也成了一名消防员,后来在一次山林大火中牺牲了,我们把他的骨灰接回来葬在了山的南面……每次我们一家人都会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儿子就不会寂寞”可知,刻画出老卢高尚的品德和超越普通人的人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小说中制造的“假象”:从“大家都竖大拇指,夸他不简单,这才是大老板的生活状态呢”可知,大家夸赞消防兵老卢过上了大老板的生活;面对我的问题“你认识承包这座山的卢总吧”,老卢妻子回答说“就是那个少了半条腿的老卢吧”,好像他们并不是夫妻关系一样,也为下文表现老卢的真实生活状态做了铺垫。
小说中的“反转”,揭示了真相:从“几十年来,我俩就吃住在山上,宣传防火和环保,巡山制止偷砍偷伐,春天就在空地上栽树苗,再有空就修路,不仅没了收入,而且这些年的积蓄也花光了”“儿子也在山上呢。他长大参了军,也成了一名消防员,后来在一次山林大火中牺牲了,我们把他的骨灰接回来葬在了山的南面”可知,老卢并不是大老板,没有发财,没了收入,积蓄花光;老卢儿子当消防兵牺牲了葬在翠屏山。
艺术效果:综上所述,反转手法的本质是通过形成意外制造悬念,目的是增加情节推进的戏剧化程度。这些假象打破了读者的心理期待,使情节朝着读者心理期待的相反方向发展,从而使反转后的真实情况更有力量,更能打动人,使老卢一家的故事有曲折,让老卢一家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更深刻,更具有感化意义,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佛肸以中牟叛,置鼎于庭,致士大夫曰:“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大夫皆从之。至于田卑,曰:“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褰衣将就鼎,佛肸脱屦而止之。赵氏闻其叛也,攻而取之。闻田卑不肯与也,求而赏之。田卑曰:“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辞赏徒处曰:“以行临人,不道,吾去矣。”遂南之楚。
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胜怨楚逐其父,将弑惠王及子西,欲得易甲,陈士勒兵以示易甲曰:“与我,无患不富贵;不吾与,则此是也。”易甲笑曰:“尝言吾义矣,吾子忘之乎?立得天下,不义,吾不取也;威吾以兵,不义,吾不从也。今子将弑子之君,而使我从子,非吾前义也。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子行子之威,则吾亦得明吾义也。逆子以兵,争也;应子以声,鄙也。吾闻士立义不争,行死不鄙。”拱而待兵,颜色不变也。
芊尹文者,荆之欧鹿彘者也。司马子期猎于云梦,载旗之长拽地。芊尹文拔剑齐诸轸而断之,贰车抽弓于韔,援矢于筩,引而未发也。司马子期伏轼而问曰:“吾有罪于夫子乎?”对曰:“臣以君旗拽地故也。臣闻之,王者之旗拽于地,国君之旗齐于轸,大夫之旗齐于轼。今子荆国有名大夫而减三等,文之断也,不亦可乎?”子期悦,载之王所,王曰:“吾闻有断子之旗者,其人安在?吾将杀之。”子期以文之言告,王悦,使为江南令而大治。
(节选自《新序·义勇》)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B. 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C. 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D. 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地位低于“卿”“士”,后世成为一般任职者的称谓。
B. “褰衣将就鼎”与“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两句中“就”字含义相同
C. “惠王”的“惠”为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D. “引而未发也”与“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引”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肸占据中牟发动叛乱,在中庭放置大鼎,对士大夫说,不听者驱离,听从者将从鼎中分一杯羹。别人纷纷听从,只有田卑不为所动。
B. 赵氏平息了佛肸的叛乱,听闻田卑没有参与谋反,于是便寻找他想予以封赏。田卑认为如果接受了封赏则不合道义,所以推辞并移居别处。
C. 司马子期在云梦之地狩猎时,他车载的旗帜拖拽于地,芊尹文看到后当即拔剑将旗帜斩断,并指出不同身份的人车旗应当有不同的规制。
D. 楚王本来准备杀掉芊尹文,但在听闻子期的禀告后转怒为喜,并让原先地位卑贱的芊尹文管理江南区域,使得该地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
(2)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
14. 面对白公胜的威逼利诱,易甲是怎么应对的?为什么?
【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
(2)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叫胜的儿子流亡在外,子西召见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
14. ①易甲采取了拱手待兵,泰然赴死的应对方式。②因为他认为士应遵循不屈于“利”和“威”的道义,无论是武力反抗或者发声应和,这都与“立义”的宗旨相矛盾。(意思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可以。褒扬一人而使万人低头,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肯做的事;封赏一人而使万人惭愧,这是秉持道义的人不肯获取的事。我如果接受封赏,会使中牟的士人怀有羞耻,这是不道义的。
“一人举”和“万夫俯首”之间是因果关系,意思紧密,可不断开,排除AC;
“不义”是对“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一事的判断,应单独成句,排除A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地位低于……‘士’”错,“大夫”地位低于“卿”高于“士”。
B.正确。两个“就”都是靠近、前往之意。句意:牵起衣服准备走近锅鼎。/刀剑等金属制品放在磨刀石磨过就会变得锋利。
C.正确。
D.正确,“引”字含义不同。第一个“引”是动词,拉开(弓)之意;第二个“引”是拿来之意。句意:拉开弓弦而没有发出。/拿过酒壶自斟自饮。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不听者驱离,听从者将从鼎中分一杯羹”错误,原文为“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意为“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义死”“义穷”为动用法,为道义而死,为道义而困苦;“无义”,不讲道义;“不仁”,不讲仁德;“烹”表被动。
(2)“以”,因为;“谮”,诬陷;“见”,表被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拱而待兵,颜色不变也”可知,易甲采取了拱手待兵,泰然赴死的应对方式。
结合“立得天下,不义,吾不取也;威吾以兵,不义,吾不从也。今子将弑子之君,而使我从子,非吾前义也。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吾闻士立义不争,行死不鄙”,因为他认为士应遵循不屈于“利”和“威”的道义,无论是武力反抗或者发声应和,这都与“立义”的宗旨相矛盾。
参考译文:
佛肸占据中牟发动叛乱,在中庭放置锅鼎,招致士大夫并说道:“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大夫们都顺从听命于他。到了田卑,他却说道:“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说着就牵起衣服准备走近锅鼎,佛肸急忙加以阻拦,让他活了下来。赵氏听闻中牟发生叛乱,攻占夺取了该地。听说田卑不肯附从佛肸,寻求田卑并想要封赏他。田卑说道:“不可以。褒扬一人而使万人低头,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肯做的事;封赏一人而使万人惭愧,这是秉持道义的人不肯获取的事。我如果接受封赏,会使中牟的士人怀有羞耻,这是不道义的。”田卑辞去封赏迁徙他处说道:“因为德行而凌驾他人之上,这是不道义的行为,我还是离开吧。”于是南行来到楚国。
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叫胜的儿子流亡在外,子西召见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胜怨恨楚国放逐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杀掉楚惠王和子西,并想获得易甲的支持,率领兵众威吓道:“服从我,不愁没有富贵;不服从我,这就是你的下场。”易甲笑道:“我曾经说过什么是道义,您忘了吗?立即获取天下,如果不合道义,我不会获取;用武力威吓我,如果不合道义,我也不会服从。现在您将要屠弑您的君王,却让我听从于您,这不符合我先前所说的道义。即使您用厚利诱劝我,用武力威吓我,我也不会屈从内心做这样的事。您施行您的威势,我也彰显我的道义。领兵反击您,这是争斗;如果发声迎合您,这是令人鄙夷的,我听说士坚持道义不争斗,慷慨赴死也不做令人鄙夷之事。”于是拱手等待兵众,脸色一点也没改变。
芊尹文是楚国放牧饲养鹿、猪等动物的人。司马子期到云梦之地狩猎,车载的旗帜因过长而拖拽于地。芊尹文拔出宝剑齐轸斩断了旗帜,子期的副车随从张弓搭箭,拉开弓弦而没有发出。司马子期伏在车轼上问道:“我有什么地方得罪您了吗?”芊尹文回答道:“我是因为您的旗帜拖拽于地才这样做的。我听说天子的旗帜拖拽于地,国君的旗帜拖拽于车轸之上,大夫的旗帜拖拽于车轼之上。现今您是楚国有名的大夫,车旗理应降低为第三等级,我斩断它,不是可以的吗?”子期听后很高兴,用车将他载到楚王处所,楚王说道:“我听闻有人斩断你的车旗,这个人在哪里?我将杀掉他。”子期把芊尹文的话禀告给楚王,楚王十分高兴,让他管理江南之地,使得当地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游凤凰台
刘一止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①,风云气象通寥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②。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注】①“二水”两句化用自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②从:听任。教:使。却:助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开头两句由远景入题,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在凤凰台上所看到的金陵景象。
B. “风云气象”紧承上句,其中“寥廓”一词为旷远辽阔之意,是词人对所见之景的感受。
C. 下片前两句极写六朝古都金陵过去无比繁华,与下句“从教雨打风吹却”形成对比。
D. 首尾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先从大处着眼,境界宏大,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
16. 有人评价,作金陵怀古词者,几乎没有不嗟叹南朝兴亡的,而本词独能超然其外。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上片词人自许少年新诗,明言不为伤春,舍弃了金陵怀古词悲时伤春等主题,表现了词人宽广博大的胸怀,体现出词人的意气风发;②下片词人虽遥怀六代繁华,但又笔锋一转,写自己与友人携酒欣赏月色,皓月凌空,辽阔天宇,更添超然之气。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错误,词的开头“二水中分,三山半落”与结尾“月明满地天无幕”的景物描写都是从大处着眼,并没有对细节的刻画。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词作上片先化用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以“一水中分,三山半落”的宏大视角写金陵白鹭洲使秦淮河分流、三山远在天外的壮阔景象,再以“风云气象通寥廓”展现旷远辽阔的意境,衬托出词人宽广的胸怀;然后以“少年”两句明确表明自己如今正值年少,意气风发,因此不写清愁伤春之作,彰显了与以往金陵怀古词不同的少年意气。
下片先以“六代豪华,一时燕乐”写出了金陵往昔的繁感,接着以“从教雨打风吹却”写过去的繁华已随历史的风雨消逝,尽显百般滋味;词的最后词人却笔锋一转,与友人倚栏杆对饮,眼前皓月盈辉洒满地面。夜空高旷没有遮挡,尽显超然旷达之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诗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谏往追来的感悟。
(2)《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3)诗词中诗人自问自答,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①. 悟已往之不谏 ②. 知来者之可追 ③. 事不目见耳闻 ④. 而臆断其有无 ⑤. 采之欲遗谁 ⑥. 所思在远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悟、谏、臆、遗、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正式启动2023年长安街春节景观布置工作。凌晨时分,三辆电力高车整齐地停在长安街东单路口的一基华灯旁,电力工作人员______①_____地安装、调试大红灯笼。据了解,2023年长安街眷节景观布置范围包括长安街东单至西单路段121基华灯共安装242套大红灯笼,东单至国贸桥、西单至新兴桥的431基铁杆灯安装862套中国结及北海大桥地区安装100套串灯。
为了适应北方气候特点,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是如何做的呢?红灯笼和中国结沿用PETG材质,耐受低温,牢固不易磨损;灯箱全部采用LED节能光源节能环保,使用寿命更长。为确保春节景观布置工作如期完成,该中心充分调集人手和车辆参与工作,照明中心华灯班今年也首次全程参与长安街春节景观布置的组织施工、日常运维等各项工作。
_____②_____过大年,首都掌灯人参与到春节景观布置这项工作中,扮靓神州第一街,守护_____③_____,让大家欢欢喜喜、亮亮堂堂过大年,这也是5代华灯人60多年坚守的初心。据悉,“年味儿”十足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将在小年夜提前点亮是为了给十里长街营造出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以及与首都市民一起迎接兔年的到来。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有条不紊 ②张灯结彩(悬灯结彩) ③万家灯火
19. 为了给十里长街营造出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为了与首都市民一起迎接兔年的到来,“年味儿”十足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将在小年夜提前点亮。
20. 画线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出对红灯笼、中国结和灯箱光源所用材质的介绍。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指电力工作人员有条理、有次序地安装、调试大红灯笼,可以用“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第二空,结合语境“首都掌灯人参与到春节景观布置这项工作中”可知人民张灯结彩过大年,可以用“张灯结彩”或“悬灯结彩”。“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第三空,语境指首都掌灯人 护城市夜晚,可以用“万家灯火”。“万家灯火”,意思是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可以将原来的长单句改成三个短句。
本题句子主干为:“年味儿”十足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将在小年夜提前点亮。
“为了给十里长街营造出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以及与首都市民一起迎接兔年的到来”可以改写为两个目的状语,如:为了给十里长街营造出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为了与首都市民一起迎接兔年的到来。
最后改写为:为了给十里长街营造出祥和喜庆的春节氛围,为了与首都市民一起迎接兔年的到来,“年味儿”十足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将在小年夜提前点亮。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是如何做的呢?红灯笼和中国结沿用PETG材质,耐受低温,牢固不易磨损;灯箱全部采用LED节能光源节能环保,使用寿命更长”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明确北京电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做法,引出对红灯笼、中国结和灯箱光源所用材质的介绍。这样比直接陈述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是人类始祖在原始丛林法则中与环境作斗争、适者生存进化而来的基本情绪。 ① :面对危机时,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大脑和肢体的警觉性和反应速度,帮助我们脱离险境。
普通人面对像感染新冠病毒这类可能波及自身及家人身体健康的事件时,第一反应是焦虑,尤其是处于急性期时,焦虑的表现是多层次的,包括精神焦虑、躯体不安、认知偏差和“逃避”“偏激”行为等。大多数情况下, ② ,保证自身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但当人们无法自我调整压力,( ),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当我们发现自身焦虑到产生手脚冰凉、心跳加快等各种身体不适时, ③ 。其方法是先使肌肉紧张,保持5—7秒,注意肌肉紧张时的感觉,然后让肌肉彻底放松,再次体会放松时肌肉的感觉。每部分肌肉做两遍一张一弛训练,然后依照上述方法,对那些感觉未彻底放松的肌肉再次进行训练即可。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出现病理性焦虑时,焦虑的程度就会超过自身能够代偿的部分
B. 自身能够代偿部分就会被焦虑的程度超过,因此出现病理性焦虑
C. 焦虑的程度超过自身能够代偿的部分时,就可能出现病理性焦虑
D. 出现病理性焦虑时,自身能够代偿的部分被焦虑的程度超过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C 22. ①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人们可以自我调整压力
③可以尝试一下肌肉放松训练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空前句“当人们无法自我调整压力”可知,所填部分应先说明“当人们无法自我调整压力”的具体症状,排除AD;B项被动句有些啰嗦,另外B项中“因此”一词也使用不当,排除B。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冒号可知,此处总领下文,结合后文“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大脑和肢体的警觉性与灵敏性,帮助我们脱离险境”可知后面谈适度焦虑的积极作用,此处应填“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
②结合分号可知此处和后文为并列关系,对应“当人们无法自我调整压力时”可推知应填“人们可以自我调整压力”。
③此处是身体不适时的调整方法,结合后文“先使肌肉紧张,保持5—7秒,注意肌肉紧张时的感觉,然后让肌肉彻底放松,再次体会放松时肌肉的感觉”可推知应填“可以尝试一下肌肉放松训练”。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网友反映,某中学在寒假通知书中提到,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假期意识”。此事一经报道,就引发了广泛争议。事后,涉事中学发布情况说明称,假期安排有关表述用词不当、表达不精准,引起部分网民误解,在此深表歉意。已就此事向家长进行解释说明,希望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了某中学希望学生淡化甚至摒弃两个意识:一是春节意识,二是假期意识。此举引发了广泛争议。首先,我们应认识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还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祈望丰收等情感。“摒弃春节意识”伤害了中国人对春节的深厚感情。近年来,人们之所以感觉年味越来越淡,正缘于春节的情感性与仪式感的弱化。春节正是教育孩子传承与理解传统文化的契机,让孩子们在增进代际沟通、加强亲情联系中找回失落的传统。另外,需要认识到,孩子们的成长跑道,远不止于“寒假反超”的狭窄赛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劳逸结合,节假日时间可以用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可以出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这些都是同样有意义的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从学校最后的做法来看,面对广泛争议,学校发布情况说明并表达歉意,体现了教育中的知错就改、敢于自省的精神。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传统节假日的关系,节假日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实施教育的正确方法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我国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每逢暑假便为家中七个子女安排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的事例,于赤日炎炎时他安排子女躺在藤椅上读文学作品,阴凉天气时则组织孩子到近郊做户外活动,训练孩子做事灵活、仔细的作风,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七个子女都成为不同领域内的佼佼者,以此论证教育的正确方法。也可以引用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名言:“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以此论证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忽视传统节假日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唯分数论”“功利主义教育观”“熬书山、战题海”“填鸭式教学”等教育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深刻性。
立意:
1.正确认识节假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善用节假日,促进全面发展。
3.充实节假日,助力拔节成长。
4.知错就改,方能致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牟平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莱阳市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