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习作:变形记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5七律 长征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2 次下载
- 6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2 次下载
- 7开国大典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 2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共9页。
教学要求 1.以《草原》和《丁香结》为例,交流由阅读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重点) 3.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重点)教学课时 一课时。 1.以《草原》和《丁香结》为例,交流由阅读内容想开去的方法。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3.朗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课件。一 联想阅读教学1.人们在读书时,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作“联想”。阅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能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草原》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从文章中你能联想到什么。(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我能联想到自己与朋友相聚和惜别的情景)2.展示《济南的冬天》节选内容,阅读交流。(出示课件2)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教师:读一读这段美文,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联想到什么?学生交流:阅读时善于想开去,对于阅读乃至于学习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加深对“想开去”这一阅读方法的理解。3.教师小结。想开去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还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要不断运用。(板书:联想阅读)二 排比教学1.观察句式,深入感知。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出示课件3~5)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教师指导: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了花的作用之大。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教师指导: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教师指导:这段话连用了三个“……了,就像……”的句式,形象地描写了花、鸟、虫子的开、飞、叫的状态。教师小结:这三组的句子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每组不少于三句;二是每个句子的结构相似,甚至字数都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三是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关。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句式,再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谈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2.认识排比,明白作用。(1)教师讲解。(出示课件6)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作排比。 我们刚才读过的三段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板书:排比)(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的作用。(3)教师评价总结。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板书: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讲解排比的作用,使学生对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三 分号教学1.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出示课件7、8)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b.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a句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分号前后分别写了花的摇曳和花的呼吸。b句两个分句间也都是并列关系,即分别写了“我微睡时”和“我醒来时”天空的情形。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教师指导:这段话是讲不同地区因为吸收热量的不同而形成风,第一句话的两个分句讲了两种相反的情况。设计意图:自读自悟环节可使学生感知分号用在什么地方合适,虽然学生的理解不一定全面合理,但这种粗浅的认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正确使用分号提供极大的帮助。2.想一想,了解分号的作用。(1)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2)教师指导讲解。(出示课件9) 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板书:分号用于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等的两个分句之间)四 拼写规则教学1.观察两种不同的路牌,自由拼读,拼出地名。(1)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两种路牌。(蓝色表示普通道路,绿色表示高速公路)(2)引导学生交流地名的拼音拼写规则。(都是大写字母;有的拼音中间分开,有的连在一起)(3)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各种路牌的图片,学生观察后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10) a.路牌的图片b.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对于特指某一地方的(即专名),如“顾榭、北凫”,要作为词语连写;对于一些通用的名称,如“山、河、湖、路”,要单独写。 2.引导学生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1)教师介绍姓名的拼写规则。(出示课件11) 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字名,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 (2)举例介绍,引导学生练习用拼音拼写自己及同桌的名字。五 学习《过故人庄》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该怎样读这首诗。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1)节奏划分。(出示课件12) 过/ 故 人 庄[唐]孟浩然(2)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设计意图:展示古诗《过故人庄》正确的节奏划分,使学生知道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这对学生以后学习、理解和积累古诗都是很有意义的。3.按照节奏,练习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注意“还”的读音为huán。4.创作背景(出示课件13) 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受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他与好友饮酒畅谈,目睹美丽的田园风光,心旷神怡,创作出这首诗。5.赏析指导第1、2句诗。(出示课件14) 《过故人庄》第1、2句诗,插图及诗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让学生读诗句,理解词语。故人:老朋友。鸡黍:指鸡肉和黄米饭,这里指丰盛的酒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6.赏析指导第3、4句诗。(出示课件15) 《过故人庄》第3、4句诗,插图及诗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指名让学生读诗句,理解生字。“合”指环绕。“郭”指城墙。(2)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环绕着村子,青山在村外横卧。(3)引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诗。7.赏析指导第5、6句诗。(出示课件16) 《过故人庄》第5、6句诗,插图及诗意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让学生读。(2)说说你的体会。(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3)教师相机指导“场圃”“桑麻”。(“场圃”指谷场、菜园等种菜和收打作物的地方。“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农事)(4)看一看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设计意图:借用插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象自己进入了古诗描述的情境中,按照角色身份来与老朋友交谈,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容。(5)学生交流、讨论。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盛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今年有可能是个丰收年……) 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就在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了。8.赏析指导第7、8句诗。(出示课件17) 《过故人庄》第7、8句诗,插图及诗意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让学生读诗句,理解词语。(“就菊花”就是来赏菊的意思)(2)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些什么呢?(4)学生交流、讨论。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诗人向往,因此诗人和友人相约重阳日再来赏菊花。9.再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1)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2)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鸡在喔喔地叫,鸭在嘎嘎地叫,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3)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4)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激情)(板书: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的激情)(4)总结: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感受去想象诗人的经历,就会体会出诗的意境。设计意图:透过全诗来品味古诗的意境,对帮助学生赏析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很有好处。10.学生练习背诵古诗。六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思路,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接着我们学习了一种句式——排比句,一种标点符号——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及作用;然后我们还大致了解了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及姓名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学习了《过故人庄》,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加以运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交流平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词句段运用之一,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