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徜徉书海,体会不同情感。“① ,② ”(《木兰诗》)是木兰替父从军的责任担当;“③ ,④ ”(《约客》)是赵师秀约客未至、百般无聊的怅惘心绪;“⑤ ,⑥ ”(《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闻笛声而发的思乡之情。
(2)登高望远,引人思绪万千。杜甫用“⑦ ,⑧ ”(《望岳》)抒发了自己必登泰山绝顶的雄心壮志;王安石用“⑨ ,⑩ ”(《登飞来峰》)表现了自己敢于冲破一切阻挠的勇气和决心。
2.(13分)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xuán转之中,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 ,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乙】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 。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慢慢地再把这个扩大一点,借了还是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lài。初一上来,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 宽限;这样还不成,他会去再借二毛钱,剩下五分先喝了酒再说。
(1)(4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敷衍
要债
xuán 转
无lài
(2)(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在
满意
哀求
B.自由
中意
央求
C.自由
满意
央求
D.自在
中意
哀求
(3)(2分)语段中的“他”是 ,这是作家 塑造的一个经典文学形象。(均填人名)
(4)(4分)从【甲】文段到【乙】文段,“他”的形象特点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述。
3.(12分)2023年五四青年节,学校开展“致敬青春,不负韶华”综合性学习活动
(1)(3分)【我宣传】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3分)【我推荐】校团委打算挑选一张海报,如图是你推荐的一张海报,请结合图片内容说说你推荐它的理由。
(3)(6分)【我主持】小语同学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以下是他此次活动的结束语,请你帮他修改。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勇于担当、敢于奋斗。【甲】只有度过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度过了顽强拼搏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无悔的青春回忆。【乙】希望我们都能在自身的学习中提高知识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追求远大理想。【丙】我们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历史的华彩篇章。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二、阅读(55分)
(一)(21分)
穿树叶儿
魏青梅
①霜降过后,风也倔强了许多。树易招风,最无辜的当然是叶子,被毫无征兆地胡乱扯碎,丢在大街小巷、陌上田间。小时候的我们
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人家,都是土灶铁锅支撑着一大家子的饮食温饱,树叶虽然不抗烧,既让孩子们名正言顺地去野外撒了野,又让他们帮家里采集回了灶下草一举两得。
③穿树叶儿是要有工具的。天冷了,秋叶儿黄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灶前的蒲团上盘腿儿坐下。姥姥是个爱干净的老太太,身上那件浅灰色大襟袄和黑色裤子总是一尘不染。她解下腰间被洗得发白的围裙,姥姥坐在柔和的暖阳里,脑后的发髻闪着银光,小心翼翼地削筷子,细碎的木屑一蹦一跳地落在围裙上,几根竹筷一点一点变成了尖锐的竹签。姥姥把竹签上端刻进去一圈,系上一条长长的麻线,麻线的末端用一截很短的小树枝来固定如此,穿树叶儿的工具就算做好了。我和姐姐每人搬一个小板凳,目不转睛地看着姥姥做完这一切
④于是,我天天掰着手指盼周日,好跟随姐姐去穿树叶儿。姐姐总会在周日下午做完作业以后,这我知道,不过,只能很不情愿地妥协。我便把她们支出去在门外等,不想让姐姐看见我究竟把竹签藏在哪个墙角旮旯。姥姥靠着门框晒太阳,抿嘴笑着骂我:“鬼心眼儿真多。”
⑤终于能和姐姐一起去穿树叶了。树叶在夕阳里闪着光,树干上的疤痕,像大大小小的眼睛朝我挤眉弄眼我没时间跟树聊天,厚厚的落叶铺满了小路,姐姐们已经欢呼雀跃地行动起来了。
⑥我学着姐姐们的样子,把长长的麻线潇洒地甩出老远,用尖锐的竹签飞快地扎起一片落叶,再把它们撸到麻线的最末端。我们比风扫落叶还要利索,所经之处片叶不留。
⑦七八个小女孩儿正是拾梦的年纪,叽叽喳喳有说有笑,把无忧无虑的时光穿在一串一串绿绿的叶子里。那时候,我尚不知汽车为何物,顶多有一架老牛车驮着夕阳余晖,慢悠悠地驶向不远的村庄。
⑧回到家,姥姥正坐在灶前的蒲团上烧火做饭,听见我们拖着树叶进门的声音,在她老人家顺耳的赞扬声中,我和姐姐喜滋滋地把树叶从麻线上撸下来,居然占了半个院落。
⑨立冬前后,树叶基本落得差不多了,穿树叶儿的秋天无声地宣布结束。姥姥辛苦削好的竹筷子,而那长长的麻线却穿着童年的许多乐趣,牢牢地拴在记忆的长廊。
⑩现在,村里接通了天然气,用大灶烧火做饭成了偶尔为之的事,它会像一片干枯的落叶,消逝在时间的褶皱里,它也不容置疑地刻在了历史的章节里,也成为我们人生长歌里的一个小小音符,短暂而悠扬。
(选自《烟台晚报》2022年11月15日,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穿树叶儿”既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B.第②段中的“一举两得”指孩子们可以去野外撒野,又可以帮家里采回落叶做引火草。
C.第③段画线句子用“刻、系、固定”等动词,表现了姥姥制作穿树叶儿的工具时的麻利。
D.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姥姥笑骂“我”“鬼心眼儿真多”,表明了姥姥对“我”藏竹签行为的责备和不满。
(2)(4分)文章围绕“穿树叶儿”依次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4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树叶在夕阳里闪着光,树干上的疤痕,像大大小小的眼睛朝我挤眉弄眼
(4)(6分)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5)(4分)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二)(18分)
少年的最后一课
程则尔
①那一年,得知家族里一位远亲在同城的另一所小学当班主任,父亲立即惊喜地为我办理了转学。
②在新学校门口,我见到了那位我从前称呼“王阿姨”,此后称呼“王老师”的人。她握住我的手,一定是个优秀的好孩子。”作为中等生,我不曾听过这样的好评
③随后,王老师热情地把我介绍给全班同学,并把我安排在光线明亮的靠窗座位。来自新集体的温暖
④在稚嫩的年纪,一朵小红花便能激发无限动力。为了能对得起王老师的厚爱,我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许多,积极举手回答提问,经常去办公室与老师互动
⑤新小学在城乡接合部,同学们基本上都是附近农民、菜贩的子女,对田野很熟悉,我来自中心城区,见识略微多一点。当我彻底融入班级,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
⑥在期末考试中,我的语文、数学双双获得满分。王老师笑得合不拢嘴,趁势让我担任班长。就此
⑦在王老师的关照下,我度过了堪称人生高光的一年,至今回味,管理班级秩序,主持元旦晚会,还竞选了学校少先队大队长,获得诸多同龄人不曾有过的体验。
⑧少年时光如水流,转眼间,六年级到来了。开学时,表示准备让其他同学担任班长,让人人都有锻炼机会。没有征兆的“下岗”让我很诧异
⑨但是,在毕业前最后的一年,我发现王老师对我的态度真的变了,如今只有两句简洁的评语;国旗下发言、队伍前领操等亮相的机会;组织各类班级活动,我也不再是她第一时间寻找的“小智囊”……
⑩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道无形的壁垒。
⑪我对尽职尽责的王老师挑不出任何毛病,她对我也没什么不公平的针对。只是当一个享受惯了热情关照的少年,一夕之间被剥夺了所有的特权,那种高位落差足以在稚嫩的内心触发一场地震。整个六年级,冷遇没有转暖,跌撞学习,独立行走。在那不断反思自己的一年中,也安静了许多,终究沿着按部就班的成长路线
⑫多年后的一场宴席上,我与王老师再度重逢。惊觉时光摧折之力,更叹服岁月疗伤之效,让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还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彼此
⑬趁着气氛融洽,我直截了当地开口,渴望解开年少时的疑团。桃李满天下的王老师回想许久才恍然,我回想起了那些仗着优等生身份与老师偏爱而恃宠生娇的画面:想要努力的后进生向我请教习题,被我嘲笑装模作样,我狠狠一脚踢在对方的课桌上;我故意不带画笔
⑭“能得到大家青睐,是你刻苦努力、积极上进的必然结果,但若因优秀而不群,却是我不愿意见到的。”王老师和盘托出那些被掩藏的初衷,“故意冷落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是否合适,但我仍决定磨一磨你的利刺,让你在挫折中学会谦虚和稳重,你终究要独自面对漫长的人生……”
⑮王老师继续说下去,和煦的笑容一如当年:“我认为,这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人生一课。”
(选自《知识窗》2022年第9期,有删改)
(1(4分)阅读全文,按照提示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王老师的言行
“我”的表现
笑容和煦,夸赞“我”
①
②
成绩稳步提升,成为班上的风云人物
③
④
(2)(43分)文章以“少年的最后一课”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3)(6分)阅读下面的句子,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当我彻底融入班级,不再有作为新同学的拘谨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
②那种高位落差足以在稚嫩的内心触发一场地震。
(4)(4分)你是否赞同文中的王老师故意冷落“我”的做法?说说你的看法。
(三)(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②其枝,缚其节③,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④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⑤岫岭⑥之间,干⑦青云,凌碧霄,矫矫⑧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⑨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节选自王蹲《松喻》)
【注释】①盆盎:花盆一类的盛器。②屈:使……弯曲。③节:末节旁枝。④偃(yǎn)盖:车盖或伞盖。⑤夫(fú):代词(xiù)岭:山峰。⑦干:冲。⑧矫矫:威武的样子。⑨去:距离,差距。
(1)(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②宜乎众矣
③置之华屋之内
④亦犹是尔
(2)(6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3)(6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写作(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失去、不断告别的过程。告别不一定都是可怕的,告别懒惰、自卑、懦弱、浮躁……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你的成长路上,有过怎样的告别?又带给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请以“成长,是一场告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3)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徜徉书海,体会不同情感。“① 愿为市鞍马 ,② 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是木兰替父从军的责任担当;“③ 有约不来过夜半 ,④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是赵师秀约客未至、百般无聊的怅惘心绪;“⑤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闻笛声而发的思乡之情。
(2)登高望远,引人思绪万千。杜甫用“⑦ 会当凌绝顶 ,⑧ 一览众山小 ”(《望岳》)抒发了自己必登泰山绝顶的雄心壮志;王安石用“⑨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⑩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表现了自己敢于冲破一切阻挠的勇气和决心。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①愿为市鞍马(重点字:鞍)
②从此替爷征
③有约不来过夜半
④闲敲棋子落灯花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⑥何人不起故园情
⑦会当凌绝顶(重点字:凌)
⑧一览众山小
⑨不畏浮云遮望眼
⑩自缘身在最高层
2.(13分)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xuán转之中,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 ,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乙】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 。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慢慢地再把这个扩大一点,借了还是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lài。初一上来,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 宽限;这样还不成,他会去再借二毛钱,剩下五分先喝了酒再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敷衍 yǎn
要债 zhài
xuán 旋 转
无lài 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自在
满意
哀求
B.自由
中意
央求
C.自由
满意
央求
D.自在
中意
哀求
(3)语段中的“他”是 祥子 ,这是作家 老舍 塑造的一个经典文学形象。(均填人名)
(4)从【甲】文段到【乙】文段,“他”的形象特点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述。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敷衍”中的“衍”读作“yǎn”,“要债”中的“债”读作“zhài”,“xuán转”写作“旋转”,“无lài”写作“无赖”。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有了自己的车,就不受盘剥,更自由,第一空选“自由”;祥子堕落了,好吃懒做,好占便宜,第二空应该选“满意”;祥子欠了钱,别人来要账,祥子央告,求情,选“央求”恰当。
故选:C。
(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选文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他”是祥子。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悲剧原因的探究。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他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祥子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彻底地堕落了。祥子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是社会中的人,而且所面对的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才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祥子自身性格的双重性、堕落性、劣根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对他的人生悲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解答】答案:
(1)yǎn zhài 赖
(2)C
(3)祥子 老舍
(4)形象:从一个老实、健壮、自尊要强的“骆驼”,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是他个性弱点造成的。
3.(12分)2023年五四青年节,学校开展“致敬青春,不负韶华”综合性学习活动
(1)【我宣传】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我推荐】校团委打算挑选一张海报,如图是你推荐的一张海报,请结合图片内容说说你推荐它的理由。
(3)【我主持】小语同学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以下是他此次活动的结束语,请你帮他修改。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勇于担当、敢于奋斗。【甲】只有度过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度过了顽强拼搏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无悔的青春回忆。【乙】希望我们都能在自身的学习中提高知识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追求远大理想。【丙】我们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历史的华彩篇章。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扣住活动的主题“致敬青春,不负韶华”来拟写宣传标语,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本题考查图文转化。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正中部分为数字“5”和“4”,突出海报主题——五四青年节;数字上有三个正在奋力奔跑的人,海报下方是一行小字“正青春一起拼”,人物与文字相呼应,突出年轻人正值大好青春,应努力拼搏,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之意。这与活动主题“致敬青春,不负韶华”相吻合。据此作答即可。
(3)①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甲】处画线句中“只有度过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度过了顽强拼搏的青春”是语意连贯的小分句,它们之间的顿号应为逗号。
②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乙】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长”。
③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解答时,在“我们”前面加上“让”,在句末加上“吧”,将句号改为感叹号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青春因奋斗而闪光,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2)示例:图片正中的数字“5”和“4”扣住海报主题“五四青年节”,数字上三个奋力奔跑的人与海报下方的文字“正青春一起拼”相呼应,不负韶华”。
(3)①将“只有度过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②应将“提高”改为“增长”。
③让我们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历史的华彩篇章吧!
二、阅读(55分)
4.(21分)阅读回答问题。
穿树叶儿
魏青梅
①霜降过后,风也倔强了许多。树易招风,最无辜的当然是叶子,被毫无征兆地胡乱扯碎,丢在大街小巷、陌上田间。小时候的我们
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人家,都是土灶铁锅支撑着一大家子的饮食温饱,树叶虽然不抗烧,既让孩子们名正言顺地去野外撒了野,又让他们帮家里采集回了灶下草一举两得。
③穿树叶儿是要有工具的。天冷了,秋叶儿黄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灶前的蒲团上盘腿儿坐下。姥姥是个爱干净的老太太,身上那件浅灰色大襟袄和黑色裤子总是一尘不染。她解下腰间被洗得发白的围裙,姥姥坐在柔和的暖阳里,脑后的发髻闪着银光,小心翼翼地削筷子,细碎的木屑一蹦一跳地落在围裙上,几根竹筷一点一点变成了尖锐的竹签。姥姥把竹签上端刻进去一圈,系上一条长长的麻线,麻线的末端用一截很短的小树枝来固定如此,穿树叶儿的工具就算做好了。我和姐姐每人搬一个小板凳,目不转睛地看着姥姥做完这一切
④于是,我天天掰着手指盼周日,好跟随姐姐去穿树叶儿。姐姐总会在周日下午做完作业以后,这我知道,不过,只能很不情愿地妥协。我便把她们支出去在门外等,不想让姐姐看见我究竟把竹签藏在哪个墙角旮旯。姥姥靠着门框晒太阳,抿嘴笑着骂我:“鬼心眼儿真多。”
⑤终于能和姐姐一起去穿树叶了。树叶在夕阳里闪着光,树干上的疤痕,像大大小小的眼睛朝我挤眉弄眼我没时间跟树聊天,厚厚的落叶铺满了小路,姐姐们已经欢呼雀跃地行动起来了。
⑥我学着姐姐们的样子,把长长的麻线潇洒地甩出老远,用尖锐的竹签飞快地扎起一片落叶,再把它们撸到麻线的最末端。我们比风扫落叶还要利索,所经之处片叶不留。
⑦七八个小女孩儿正是拾梦的年纪,叽叽喳喳有说有笑,把无忧无虑的时光穿在一串一串绿绿的叶子里。那时候,我尚不知汽车为何物,顶多有一架老牛车驮着夕阳余晖,慢悠悠地驶向不远的村庄。
⑧回到家,姥姥正坐在灶前的蒲团上烧火做饭,听见我们拖着树叶进门的声音,在她老人家顺耳的赞扬声中,我和姐姐喜滋滋地把树叶从麻线上撸下来,居然占了半个院落。
⑨立冬前后,树叶基本落得差不多了,穿树叶儿的秋天无声地宣布结束。姥姥辛苦削好的竹筷子,而那长长的麻线却穿着童年的许多乐趣,牢牢地拴在记忆的长廊。
⑩现在,村里接通了天然气,用大灶烧火做饭成了偶尔为之的事,它会像一片干枯的落叶,消逝在时间的褶皱里,它也不容置疑地刻在了历史的章节里,也成为我们人生长歌里的一个小小音符,短暂而悠扬。
(选自《烟台晚报》2022年11月1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标题“穿树叶儿”既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B.第②段中的“一举两得”指孩子们可以去野外撒野,又可以帮家里采回落叶做引火草。
C.第③段画线句子用“刻、系、固定”等动词,表现了姥姥制作穿树叶儿的工具时的麻利。
D.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姥姥笑骂“我”“鬼心眼儿真多”,表明了姥姥对“我”藏竹签行为的责备和不满。
(2)文章围绕“穿树叶儿”依次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树叶在夕阳里闪着光,树干上的疤痕,像大大小小的眼睛朝我挤眉弄眼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5)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1)D
(2)树叶做引火草把竹筷藏起来;看姥姥削竹筷;和姐姐穿树叶;和姐姐晒树叶;穿树叶儿消逝。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杆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
(4)爱干净、做事细心、善于表扬
(5)收束全文,巧妙点题。点明文章主旨,表达童年穿树叶趣事的怀念。
【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小时候树叶做引火草把竹筷藏起来;看姥姥削竹筷;和姐姐穿树叶;和姐姐晒树叶;穿树叶儿消逝,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姥姥的想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姥姥笑骂“我”“鬼心眼儿真多”。
故选:D。
(2)本题考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树叶虽然不抗烧,姥姥翻出几根舍不得扔的旧竹筷子、一把锋利的刀,把长长的麻线潇洒地甩出老远,等竹签上穿了满满的一摞,摊在院子里晾晒着”“或许将来,消逝在时间的褶皱里”可以概括出:树叶做引火草把竹筷藏起来;和姐姐穿树叶;穿树叶儿消逝。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从“像大大小小的眼睛朝我挤眉弄眼,可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姥姥的衣服总是一尘不染;结合姥姥削筷子时小心翼翼;结合姥姥毫不吝啬夸奖“我”和姐姐。
(5)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结合“或许将来,消逝在时间的褶皱里”可知文段收束全文;“成为我们人生长歌里的一个小小音符,短暂而悠扬”,表达童年穿树叶趣事的怀念。
答案:
(1)D
(2)树叶做引火草把竹筷藏起来;看姥姥削竹筷;和姐姐晒树叶。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杆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
(4)爱干净、做事细心
(5)收束全文,巧妙点题,表达童年穿树叶趣事的怀念。
5.(18分)阅读回答问题。
少年的最后一课
程则尔
①那一年,得知家族里一位远亲在同城的另一所小学当班主任,父亲立即惊喜地为我办理了转学。
②在新学校门口,我见到了那位我从前称呼“王阿姨”,此后称呼“王老师”的人。她握住我的手,一定是个优秀的好孩子。”作为中等生,我不曾听过这样的好评
③随后,王老师热情地把我介绍给全班同学,并把我安排在光线明亮的靠窗座位。来自新集体的温暖
④在稚嫩的年纪,一朵小红花便能激发无限动力。为了能对得起王老师的厚爱,我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许多,积极举手回答提问,经常去办公室与老师互动
⑤新小学在城乡接合部,同学们基本上都是附近农民、菜贩的子女,对田野很熟悉,我来自中心城区,见识略微多一点。当我彻底融入班级,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
⑥在期末考试中,我的语文、数学双双获得满分。王老师笑得合不拢嘴,趁势让我担任班长。就此
⑦在王老师的关照下,我度过了堪称人生高光的一年,至今回味,管理班级秩序,主持元旦晚会,还竞选了学校少先队大队长,获得诸多同龄人不曾有过的体验。
⑧少年时光如水流,转眼间,六年级到来了。开学时,表示准备让其他同学担任班长,让人人都有锻炼机会。没有征兆的“下岗”让我很诧异
⑨但是,在毕业前最后的一年,我发现王老师对我的态度真的变了,如今只有两句简洁的评语;国旗下发言、队伍前领操等亮相的机会;组织各类班级活动,我也不再是她第一时间寻找的“小智囊”……
⑩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道无形的壁垒。
⑪我对尽职尽责的王老师挑不出任何毛病,她对我也没什么不公平的针对。只是当一个享受惯了热情关照的少年,一夕之间被剥夺了所有的特权,那种高位落差足以在稚嫩的内心触发一场地震。整个六年级,冷遇没有转暖,跌撞学习,独立行走。在那不断反思自己的一年中,也安静了许多,终究沿着按部就班的成长路线
⑫多年后的一场宴席上,我与王老师再度重逢。惊觉时光摧折之力,更叹服岁月疗伤之效,让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还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彼此
⑬趁着气氛融洽,我直截了当地开口,渴望解开年少时的疑团。桃李满天下的王老师回想许久才恍然,我回想起了那些仗着优等生身份与老师偏爱而恃宠生娇的画面:想要努力的后进生向我请教习题,被我嘲笑装模作样,我狠狠一脚踢在对方的课桌上;我故意不带画笔
⑭“能得到大家青睐,是你刻苦努力、积极上进的必然结果,但若因优秀而不群,却是我不愿意见到的。”王老师和盘托出那些被掩藏的初衷,“故意冷落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是否合适,但我仍决定磨一磨你的利刺,让你在挫折中学会谦虚和稳重,你终究要独自面对漫长的人生……”
⑮王老师继续说下去,和煦的笑容一如当年:“我认为,这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人生一课。”
(选自《知识窗》2022年第9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按照提示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王老师的言行
“我”的表现
笑容和煦,夸赞“我”
① 当场红了脸
② 厚爱、关照“我”
成绩稳步提升,成为班上的风云人物
③ 转变态度,冷落“我”
④ 反思自己,如愿考取理想初中
(2)文章以“少年的最后一课”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句子,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当我彻底融入班级,不再有作为新同学的拘谨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
②那种高位落差足以在稚嫩的内心触发一场地震。
(4)你是否赞同文中的王老师故意冷落“我”的做法?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①当场红了脸;②厚爱、关照“我”;③转变态度,冷落“我”;④反思自己,如愿考取理想初中
(2)以此为题,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王老师给少年时代的“我”上了一节人生之课。
(3)①“鹤立鸡群”的本义是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这里用来形容“我”融入班级后的感受,表现出“我”恃宠生娇、看轻同学的优越感。
②“地震”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这里用来形容“我”受到王老师冷落后的强烈感受,突出了王老师的冷落对年少的“我”打击巨大。
(4)示例一:赞同。文中的“我”由于受到老师的偏爱和关照,便看轻一切,傲比天高,这样的心理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王老师用冷落“我”的做法让“我”反思自己,收敛性格,学会了谦虚和稳重,最终得以成长。
示例二:不赞同。王老师对“我”“突然的冷落,虽然初衷是想帮助“我”学会谦虚和稳重,但是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打击“我”的自信心,导致“我”自我放弃,最终不利于“我”的健康成长。
【分析】本文记叙了王老师笑容和煦,夸赞“我”,“我”当场红了脸;王老师厚爱、关照“我”,“我”成绩稳步提升,成为班上的风云人物;王老师转变态度,冷落“我”,“我”反思自己,如愿考取理想初中。文章表示了“我”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我不曾听过这样的好评;第二空,一朵小红花便能激发无限动力,我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许多,积极举手回答提问,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在王老师的关照下;第三空,冷遇没有转暖,跌撞学习,冷落“我”,结合“整个六年级,我像一只失去搀扶的斗败小鸡,独立行走,我性格收敛了许多,终究沿着按部就班的成长路线,如愿考取理想初中。
(2)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结合“少年的最后一课”可知?为什么是最后一课,激发阅读兴趣,和煦的笑容一如当年:‘我认为,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①鹤立鸡群: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不再有作为新同学的拘谨后,“鹤立鸡群”一词,突出了“我”恃宠而骄。
②地震: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弓|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句中大词小用,突出了王老师的冷落对年少的“我”打击之大。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可以结合“整个六年级,我像一只失去搀扶的斗败小鸡,独立行走,我性格收敛了许多,终究沿着按部就班的成长路线,王老师用冷落“我”的做法让“我”反思自己,学会了谦虚和稳重。如不赞同,我的内心也曾有过挣扎”的内容来谈,导致“我”自暴自弃。
答案:
(1)①当场红了脸;②厚爱;③转变态度;④反思自己
(2)以此为题,设置了悬念;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①“鹤立鸡群”的本义是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这里用来形容“我”融入班级后的感受、看轻同学的优越感。
②“地震”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这里用来形容“我”受到王老师冷落后的强烈感受。
(4)示例一:赞同。文中的“我”由于受到老师的偏爱和关照,傲比天高。王老师用冷落“我”的做法让“我”反思自己,学会了谦虚和稳重。
示例二:不赞同。王老师对“我”“突然的冷落,但是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打击“我”的自信心,最终不利于“我”的健康成长。
6.(16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②其枝,缚其节③,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④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⑤岫岭⑥之间,干⑦青云,凌碧霄,矫矫⑧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⑨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节选自王蹲《松喻》)
【注释】①盆盎:花盆一类的盛器。②屈:使……弯曲。③节:末节旁枝。④偃(yǎn)盖:车盖或伞盖。⑤夫(fú):代词(xiù)岭:山峰。⑦干:冲。⑧矫矫:威武的样子。⑨去:距离,差距。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②宜乎众矣 应当
③置之华屋之内 放
④亦犹是尔 也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①多;
②应当;
③放;
④也。
(2)①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②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可顶也是直直的。
(3)【甲】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牡丹进行反衬,菊花进行陪衬来突出莲高洁的形象。【乙】文运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托物言志。通过歌颂松树来赞美君子的正直的品格。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
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可顶也是直直的。有人将它移栽到盆中,放它到华美的屋内,弯曲它的枝杆,绑缚它的关节,施肥灌溉,形状好像撑开的伞,这样子并非不招人喜欢。但是看那些山谷山岭之间,直插青天,凌驾蓝天,茂盛葱郁(地生长)在严霜积雪的松树,相差多少啊!
唉!贤士君子委身于人,也如同这松树一样。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句意: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宜:应当。
③句意:放它到华美的屋内。置:放。
④句意:也如同这松树一样。亦:也。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①重点词:鲜,少;闻,听说,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②重点词: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数,几。句意: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可顶也是直直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甲】文通过对菊、莲三种花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情感,菊花进行陪衬来突出莲的高洁的形象,周敦颐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乙】文运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托物言志。人要学会有精神追求,坚定自己的观念,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但在同时也要有自己心中的一片净土。
答案:
(1)①多;
②应当;
③放;
④也。
(2)①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②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
(3)【甲】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菊、莲三种花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情感,菊花进行陪衬来突出莲高洁的形象。通过歌颂松树来赞美君子的正直的品格。
三、写作(55分)
7.(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失去、不断告别的过程。告别不一定都是可怕的,告别懒惰、自卑、懦弱、浮躁……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你的成长路上,有过怎样的告别?又带给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请以“成长,是一场告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3)不少于60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成长,是一场告别”。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失去、不断告别的过程。人的一生中,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告别这个世界……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的恶习告别……这些告别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告别中见真情,告别中见哲思。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告别引发我们美好的祝福。我们可以定格一次难忘的告别场景,可以聚焦几个典型的告别镜头,可以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发生的动人的故事等,来表达自己对告别的思考。关于告别的话题很多,拣那些激荡你内心的、最有震撼力的材料,用诗意的文笔将它再现出来,你会获得一次作文成功的体验。
【解答】
成长,是一场告别
在这短暂而多彩的人生中。告别依赖、告别冲动、告别骄傲。成长。
进入初中的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也迎来了许多的变化。
告别小学进入初中,老师、教室,甚至我自己,在小学一向不爱找人搭话的我不知为何变得更为羞涩腼腆,对于老师的简单提问也一时语塞,却也不敢找人交朋友,因此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可是外面的世界总是令人向往,融入这个温暖的班集体,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中,在宿舍的硬邦邦的床上哭了出来。
同宿舍的舍友发现了我的异常,话语间透着关心和些许的着急,我装作不耐烦地让她走开。她倒也不在意,坐在我旁边给我讲笑话。我的心。
从那天起,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我对家、对过去的思念似乎逐渐变淡了,慢慢得以发掘出身边一点一滴的美丽,宁愿和同舍的同学在宿舍睡那被温情“软化”了的不再冰冷坚硬的床板、举动,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甚至想转学呢?
告别,而告别过去带来的改变也是惊人的,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住宿生,变成了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学生,成为一个开朗外向的好同学……像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
我告别了小学。而三年后
告别。因此,我一定会珍惜与你们度过的时光、未来的大路。
学会告别。
成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大关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文默写,名著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阅读《岳阳楼记》,回答后面小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