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南岳镇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南岳镇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满分4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
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点燃酒精灯 B. B.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C.称量氢氧化钠 D. D.收集氧气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均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B.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C.氧化钙、消石灰、CaO
D.水、干冰、H2O
6.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氯气可作自来水生产的消毒剂
D.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7.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H2O2H2↑+O2↑ B.H2O2H2O+O2↑
C.2H2O22H2O+O2 D.2H2O22H2O+O2↑
8.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 B.牛奶 C.苹果 D.玉米粥
9.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物质( )
A.只含氮元素
B.一定含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氮、氧、氢元素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10.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11.在硫酸根离子SO42﹣中S的化合价是( )
A.+4 B.+6 C.+2 D.﹣2
1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它的主要特点有( )
①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到下了一下,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A.CO(NH2)2 B.KCl C.Ca3(PO4)2 D.KNO3
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用符号表示为N
B.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
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油锅中火焰
②不慎将浓硫酸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
③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④冬天在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⑤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测定稀盐酸的pH时,应先润湿pH试纸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浓硫酸,后缓缓加水并搅拌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8.某溶液中存在着SO42﹣、K+、Na+、H+、Cl﹣,则溶于水的盐至少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9.白酒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B.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C.酒精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酒精是由2个碳原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0.如表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aO (CaCO3)
高温煅烧
B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
D
CO2(HCl)
先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2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A.A B.B C.C D.D
22.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小华同学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组成作出如下判断: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无色溶液;②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铁和铜;③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硝酸铜,可能是硝酸银;④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⑤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只有银;⑥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加入铁粉的质量大,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23.某可燃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A.C2H4 B.C12H22O11 C.C2H6 D.C2H5OH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56分)
24.(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氖气: ;②五个铵根离子: ;
③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25.(4分)在碳酸氢铵、纯碱、碳酸钙、活性炭四种物质中,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洗涤剂的是 ;(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是 ;
(3)可用做化肥的是 ;(4)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 。
26.(4分)(1)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时,物质x与物质z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x中含有少量y时,应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x;
③t3℃时将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④t3℃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在粗盐提纯时通常需要①溶解 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NaOH溶液、Na2 CO3 浴液③过滤④加入足量稀盐酸⑤蒸发结晶等操作来除去粗盐中的Na2SO4、MgC12、Ca C12杂质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a.上述步骤①③⑤中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b,提纯的上述操作中共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27.(4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 。
(2)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3)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有经验的农民都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 。
28.(6分)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C为单质;B、D、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8;F、G、H由三种元素组成,H可用于含铅蓄电池中.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E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3)写出H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干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他是一种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运行成本低,能实现 (填“光﹣电”或“光﹣热”)转换.
(2)燃烧含硫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 (填“大于”或“小于”)5.6,形成酸雨.
(3)在实验室里,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xH2O═K2SO4+2MnSO4+2H2SO4.其中x的值为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符号).
(4)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通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又遇到静稳天气,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硫 B.氢氧化物 C.一氧化碳 D.PM2.5
(5)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 (填“A”或“B”).A.贫血 B.甲状腺疾病.
30.(13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有一处需要改进,其目的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收集氧气可用D装置的原因是 。还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请简述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 。采用这种集气法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双氧水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可将B装置中的 (填仪器名称)换成 (填仪器名称).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则氧气应从 端通入。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同加热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序号),收集装置可选 ,理由是 。
31.(9分)吃饭时,小红见爸爸在红酒中加了两瓶柠檬片,于是她向自己的苏打水(含碳酸氢钠)中也加了两片,发现自己的柠檬片上产生了许多气泡,这是为什么呢?她感到很好奇.
【提出问题】苏打水与柠檬片中的什么物质反应产生了气泡?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柠檬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猜想二: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
【实验探究】
(1)验证猜想一:小红测得柠檬汁的pH=3,证明柠檬中含有酸性物质.用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是 ;
(2)验证猜想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得出结论】经过实验探究,小红得知柠檬中确实含有一种叫做柠檬酸的物质,柠檬酸和盐酸一样可以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
【扩展应用】
(1)不能用不锈钢杯存放柠檬汁的原因是 ;
(2)不能过多引用苏打水,否则会影响胃酸浓度,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2.(6分)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南岳镇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满分4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
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壶烧水后出现水垢,是因为加热后水中溶解的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一些新的难溶性固体物质即水垢,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是由于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新物质的缘故,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是由于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水蒸气和水雾是水这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点燃酒精灯 B. B.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C.称量氢氧化钠 D. D.收集氧气
【分析】A、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分析;
B、据块状药品取用的方法分析;
C、据称量固体药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D、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解:A、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这样容易引发火灾,故错误;
B、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是“一横二放三慢竖”,不应将固体直接投入试管中,这样会砸破试管底部,故错误;
C、称量固体药品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且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D、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把微粒的性质和宏观现象联系起来,利用粒子的体积和质量小,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等性质来解释宏观事实。
【解答】解:A、新装修的房间中有异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装饰材料中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正确;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气体的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均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B.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C.氧化钙、消石灰、CaO
D.水、干冰、H2O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不属于同一种物质。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均属于同一种物质。
C、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不属于同一种物质。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其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不属于同一种物质。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氯气可作自来水生产的消毒剂
D.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分析】A、根据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分析;
D、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A、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故A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故B说法正确;
C、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可作自来水生产的消毒剂,故C说法正确;
D、过滤质可除去水中不可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础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H2O2H2↑+O2↑ B.H2O2H2O+O2↑
C.2H2O22H2O+O2 D.2H2O22H2O+O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不是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
8.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 B.牛奶 C.苹果 D.玉米粥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解: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苹果的pH小于7,并且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物质( )
A.只含氮元素
B.一定含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氮、氧、氢元素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氧化氮中的氮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该物质,因反应有氧气参加,所以该物质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
故选:D。
【点评】本题只能定性地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没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法确定氧元素是否存在.
10.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分析】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1.在硫酸根离子SO42﹣中S的化合价是( )
A.+4 B.+6 C.+2 D.﹣2
【分析】根据离子符号与价标符号的异同确定出化合价,再根据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确定出某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由硫酸根离子符号SO42﹣可知硫酸根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则x+(﹣2)×4=﹣2,x=+6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化合价与离子符号表示方法上的异同,能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确定出某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0,而是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
1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它的主要特点有( )
①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观点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100%,从源头消除污染的角度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绿色化学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尽可能地把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化学,故①正确;
②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故②正确;
③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使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达到100%,故③正确;
④绿色化学并不是有严格定义的,是一种理念,绿色化学是指无污染、无公害的化学,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故④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绿色化学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尽可能实现“零现放”的化学.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
13.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到下了一下,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A.CO(NH2)2 B.KCl C.Ca3(PO4)2 D.KNO3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用符号表示为N
B.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
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
【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B、根据等质量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即原子质量最小;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即是原子个数最多的物质.
C、根据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解答;
D、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来分析.
【解答】解:
A、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故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氧>氮>碳,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三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碳>氮>氧。故正确;
C、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都是2个电子层,故错误;
D、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周期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油锅中火焰
②不慎将浓硫酸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
③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④冬天在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⑤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分析】①根据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分析;
③小苏打可以用作食品的膨松剂;
④根据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分析;
⑤根据亚硝酸钠有毒分析.
【解答】解:①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漂浮在水的上面,所以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是错误的;
②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不慎将浓硫酸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
③小苏打可以用作食品的膨松剂,所以正确;
④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所以冬天在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是错误的;
⑤亚硝酸钠有毒,不能腌制食品,故错误。
所以错误的是①②④⑤。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测定稀盐酸的pH时,应先润湿pH试纸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浓硫酸,后缓缓加水并搅拌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考虑;B、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考虑;C、根据测pH值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放在玻璃器皿中,故A错;
B、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
C、测pH值的注意事项不能用水润湿,用水润湿相当于与水混合,会使测得的数据不准确,故C错;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在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和危险.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析】根据已有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根据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解答.
【解答】解: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发生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与氢气结合的是化合态的氧,错误;
B、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
D、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还可能是离子,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的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结合关键词进行.
18.某溶液中存在着SO42﹣、K+、Na+、H+、Cl﹣,则溶于水的盐至少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离子进行分析,硫酸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能结合形成六种盐,包括硫酸钾、硫酸钠、氯化钾、氯化钠、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钾,要含有此五种离子,至少含有其中的两种盐。
【解答】解:硫酸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以及氢离子能结合形成六种盐,要含有此五种离子,至少含有其中的两种盐,可以是硫酸氢钾和氯化钠,观察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在水中的电离进行。
19.白酒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B.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C.酒精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D.酒精是由2个碳原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乙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12×2):(1×6):(16×1)=12:3:8,故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酒精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D.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如表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aO (CaCO3)
高温煅烧
B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
D
CO2(HCl)
先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过程分析;
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化学方程式计算氢气的质量分析;
C、根据溶液的pH变化分析;
D、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及反应速率的快慢分析。
【解答】解: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不断产生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故A图象正确;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度比锌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产生氢气比锌多,故B图象正确;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的pH大于7,起始点应大于7,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pH逐渐减小,故C图象错误;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取决于碳酸钙的质量,因此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但由于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则反应的速率快,故D图象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结合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注意坐标的起点、拐点及变化趋势。
22.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小华同学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组成作出如下判断: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无色溶液;②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铁和铜;③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硝酸铜,可能是硝酸银;④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⑤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只有银;⑥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加入铁粉的质量大,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铁>铜>银,金属活动性越差,被置换出来的可能性越大,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①当铁粉少量,硝酸铜没有反应完时,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
②铁粉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然后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因此滤渣中一定有银,当置换完硝酸银中的银后,若仍有铁粉,再置换硝酸铜中的铜,若硝酸铜反应完后,仍有铁粉,则滤渣中三种金属都有,故正确;
③滤液中一定有生成的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错误;
④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则说明铁粉过量,硝酸铜、硝酸银全反应,因此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故正确;
⑤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银,也就是说铁粉连硝酸银都没有反应完就没有了,因此滤渣中只有银,故正确;
⑥无论是铁粉与硝酸银反应,还是铁粉与硝酸铜反应,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都小于生成的银、铜的质量,因此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加入铁粉的质量大,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应用,只有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某可燃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A.C2H4 B.C12H22O11 C.C2H6 D.C2H5OH
【分析】本题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比较得出答案,也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计算,后者更为简便.
【解答】解: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可计算出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9×)=6: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氢元素均来自该化合物,所以其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2,观察选项只有A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2;其它均不符合两者的个数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及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56分)
24.(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氖气: Ne ;②五个铵根离子: 5NH4+ ;
③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O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氖气的化学式为Ne,故填:Ne;
②五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5,故填:5NH4+;
③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就是在二氧化碳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CO2;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 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5.(4分)在碳酸氢铵、纯碱、碳酸钙、活性炭四种物质中,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洗涤剂的是 Na2CO3 ;(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是 CaCO3 ;
(3)可用做化肥的是 NH4HCO3 ;(4)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 C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用作洗涤剂,故填:Na2CO3;
(2)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故填:CaCO3;
(3)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NH4HCO3;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冰箱除臭剂,故填: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6.(4分)(1)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t2 ℃时,物质x与物质z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x中含有少量y时,应采用 降温结晶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x;
③t3℃时将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x<y<z ;
④t3℃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0% 。
(2)在粗盐提纯时通常需要①溶解 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NaOH溶液、Na2 CO3 浴液③过滤④加入足量稀盐酸⑤蒸发结晶等操作来除去粗盐中的Na2SO4、MgC12、Ca C12杂质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a.上述步骤①③⑤中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b,提纯的上述操作中共发生 6 个复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根据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确定三次用到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t2℃时,物质x与物质z的溶解度相等;
②x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x中含有少量y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③t3℃时,x物质的溶解度最大,y物质的溶解度次之,z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中,z中的溶剂最多,x中含有的溶剂最少,所以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x<y<z;
④t1℃时,x物质的溶解度是25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0%,所以t3℃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
(2)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把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其操作顺序应为溶解﹣过滤﹣蒸发。
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以加快粗盐的溶解的作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而使液体受热均匀的作用,所以上述步骤①③⑤中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提纯的上述操作中共发生6个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①t2;
②降温结晶;
③x<y<z;
④20%;
(2)玻璃棒;
6。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4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 导电性 。
(2)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
(3)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有经验的农民都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原因是 Fe+CuSO4=Cu+FeSO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 。
【分析】(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3)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4)根据喷漆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解答。
【解答】解:(1)生活中常用铜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故填:导电性。
(2)铝制品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故填: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故填:Fe+CuSO4=Cu+FeSO4。
(4)钢铁车身喷漆处理既美观又防锈,喷漆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故填: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或隔绝空气)。
【点评】本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有关金属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8.(6分)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C为单质;B、D、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8;F、G、H由三种元素组成,H可用于含铅蓄电池中.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E H2O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灭火 .
(3)写出H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4)写出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分析】根据“H可用于含铅蓄电池中”,则H为硫酸;根据“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8”,则E为水;根据“A、C为单质;B、D、E由两种元素组成”、“F、G、H由三种元素组成”,结合图框,因为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故推测:A为碳,B为二氧化碳,C为氧气,D为氧化铜,F为氢氧化钠,G为硫酸钠,代入检验.
【解答】解:根据“H可用于含铅蓄电池中”,则H为硫酸;根据“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8”,则E为水;根据“A、C为单质;B、D、E由两种元素组成”、“F、G、H由三种元素组成”,结合图框,因为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S、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故推测:A为碳,B为二氧化碳,C为氧气,D为氧化铜,F为氢氧化钠,G为硫酸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E为水,故化学式:H2O.
(2)根据分析,B物质为二氧化碳,其一种用途:灭火.
(3)H和D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4)E→C反应,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
(1)H2O; (2)灭火(化工原料、气体肥料等合理即可).(3)CuO+H2SO4=CuSO4+H2O.(4)2H2O2H2↑+O2↑.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29.(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是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干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高,他是一种将 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运行成本低,能实现 光﹣热 (填“光﹣电”或“光﹣热”)转换.
(2)燃烧含硫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S+O2SO2 .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5.6,形成酸雨.
(3)在实验室里,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现象是 溶液变为无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xH2O═K2SO4+2MnSO4+2H2SO4.其中x的值为 2 ;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SO42﹣ (填符号).
(4)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通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又遇到静稳天气,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D (填序号).
A.二氧化硫 B.氢氧化物 C.一氧化碳 D.PM2.5
(5)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O (填元素符号),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 B (填“A”或“B”).A.贫血 B.甲状腺疾病.
【分析】(1)根据能源的类别以及能源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酸雨的pH<5.6;
(3)据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值;
(4)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
(5)根据人体中元素的含量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解答.
【解答】解:(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实现的是光﹣热能量的转化,故填:不可再生;CH4;化学;光﹣热;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S+O2SO2.酸雨的pH<5.6,即小于正常的雨水;故填:S+O2SO2;小于;
(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故现象是溶液变为无色;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SO2+2KMnO4+xH2O═K2SO4+2MnSO4+2H2SO4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保持不变可以判断,反应前氢原子个数为2x个,反应后氢原子个数为4个,则x的值为2;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SO42﹣.故填:溶液变为无色;2;SO42﹣;
(4)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故选D;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食用加碘盐能预防甲状腺疾病,故填;O,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0.(13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有一处需要改进,其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氧气可用D装置的原因是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还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请简述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 气泡从瓶口往外逸 。采用这种集气法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集气瓶没装满水(或没等气泡连续而均匀冒出时就收集了) (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若用双氧水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序号). 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可将B装置中的 长颈漏斗 (填仪器名称)换成 分液漏斗 (填仪器名称).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则氧气应从 b 端通入。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同加热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选填装置序号),收集装置可选 C或E ,理由是 难溶于水或密度小于空气 。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写出文字表达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氧气的通入端;
(3)根据信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同加热制取甲烷。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1)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泡从瓶口往外逸,说明已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没装满水(或没等气泡连续而均匀冒出时就收集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此反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可用B作为发生装置;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可将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端通入;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则氧气应从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同加热制取甲烷,需要加热,所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所以能够用E或C收集气体。
故答案为:(1)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气泡从瓶口往外逸;集气瓶没装满水(或没等气泡连续而均匀冒出时就收集了)。
(2)过氧化氢水+氧气;B;长颈漏斗;分液漏斗;a;b。
(3)A;C或E;难溶于水或密度小于空气。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验满方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1.(9分)吃饭时,小红见爸爸在红酒中加了两瓶柠檬片,于是她向自己的苏打水(含碳酸氢钠)中也加了两片,发现自己的柠檬片上产生了许多气泡,这是为什么呢?她感到很好奇.
【提出问题】苏打水与柠檬片中的什么物质反应产生了气泡?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柠檬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猜想二: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二氧化碳 .
【实验探究】
(1)验证猜想一:小红测得柠檬汁的pH=3,证明柠檬中含有酸性物质.用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是 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将变色的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数值 ;
(2)验证猜想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的石灰水 中,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得出结论】经过实验探究,小红得知柠檬中确实含有一种叫做柠檬酸的物质,柠檬酸和盐酸一样可以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
【扩展应用】
(1)不能用不锈钢杯存放柠檬汁的原因是 柠檬汁能与铁反应 ;
(2)不能过多引用苏打水,否则会影响胃酸浓度,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HCO3+HCl═NaCl+H2O+CO2↑ .
【分析】【猜想假设】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此时产生了气体,结合标签上的物质溶于水应该呈酸性,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猜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
【实验探究】
(1)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解答;
(2)要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维生素C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并且维生素C泡腾片遇水能发生反应而变质,所以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
【扩展应用】
(1)根据铁能与酸反应解答;
(2)根据胃液中的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
【猜想假设】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此时产生了气体,结合标签上的物质溶于水应该呈酸性,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猜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1)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是: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将变色的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数值.
(2)要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扩展应用】
(1)柠檬汁中含有酸性物质,能与铁发生反应,不能用铁质容器盛放柠檬汁,故填:柠檬汁能与铁反应;
(2)胃液中的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答案:
【猜想假设】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1)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再将变色的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数值.
(2)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扩展应用】
(1)柠檬汁能与铁反应
(2)NaHCO3+HCl═NaCl+H2O+CO2↑.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考查了物质酸碱性的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和气体的检验等等,综合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32.(6分)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 7(填>、=、<)。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根据图示进行分析,当滴加稀盐酸到A点时,碳酸钠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钠,原来的固体混合物中也有氯化钠,根据所用氯化氢的质量可求出固体混合物中的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能求出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再加上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就是反应后溶质的质量,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所加所以物质的质量减去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A点时,物质完全反应,所以当滴加到B点时,盐酸过量,烧杯中溶液的PH<7;(2)设滴加稀盐酸到A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由题意可知,当滴加到A时,所用氯化氢的质量是73g×10%═7.3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Y 7.3g Z X
= Y═10.6g
Z═11.7g
X═4.4g
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20.4g﹣10.6g═21.5g
溶液的质量为:20.4g+73g﹣4.4g═89g
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2%
故答为:(1)<;(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2%。
【点评】本题在计算时,溶液质量的计算是关键,容易出错,应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固体混合质量+加入稀盐酸质量﹣放出气体质量。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镇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南岳镇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