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5(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4(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2(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1(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0(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3(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3(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如图所示装置不可达到的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 40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注入一股文化清流。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B
【解析】A、炉火照天地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风雨、花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江枫渔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B中含有三种分子,是混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3.二氧化氮是棕红色刺鼻气体,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的排放等,是酸雨的成因之一。下列有关二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氮由一个氮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氮分子中质子与电子数目均为3
C.每个二氧化氮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氮由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分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
B.每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3个质子和电子,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二氧化氮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D.二氧化氮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说法错误。
4.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原因
A
将带有残留液的胶头滴管倒持
会使残留液倒流,腐蚀胶头
B
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会污染胶头滴管
C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采用左码右物
会使所称药品质量偏大
D
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仰视刻度
会导致读数偏小
【答案】C
【解析】A、将带有残留液的胶头滴管倒持,会使残留液倒流进入胶头,腐蚀胶头,故A说法正确;
B、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会污染滴管从而污染试剂,故B说法正确;
C、左码右物称量时,药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结果偏小,故C说法错误;
D、量筒的使用方法: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多,故D说法正确。
5.“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施用大量农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
B.实时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
C.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D.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
【答案】A
【解析】A.施用大量农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施用大量农药会污染环境,不符合这一理念,故A正确;
B.实时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防止空气污染,符合这一理念,故B错误;
C.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这一目标;故C错误;
D.推广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符合这一目标;故D错误。
6.如图所示装置不可达到的目的是( )
A.除去泥沙 B.使有色水颜色变浅
C.除去臭味 D.使海水变为淡水
【答案】D
【解析】A、净化水装置的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等能除去不可溶性的杂质,能除去泥沙,故A不符合题意;
B、净化水装置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能使有色水颜色变浅,故B不符合题意;
C、净化水装置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能除去臭味,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净水装置不能减少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的含量,不能使海水变为淡水,故D符合题意。
7.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
D.可燃物在有限空间燃烧能发生爆炸,面粉粉尘在仓库内遇明火也可能爆炸
【答案】D
【解析】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例如氮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臭氧的混合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D、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的燃烧引起的,面粉粉尘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8.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3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说明酸完全反应,因为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提供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因此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则天平最后保持平衡,故选项为:B。
9.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答案】A
【解析】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是正确的,因为距离短,有逃生的时间,所以此做法正确;
B、当火灾发生时,如果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火势更加厉害,所以此做法错误;
C、煤气泄漏时,如果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可能会因电火花发生爆炸,所以此做法错误;
D、发现有人触电时,用手把触电者拉开,因人体是导体,可能会使施救者间接触电,所以此做法错误;
10.铝热焊是铁轨焊接的常用方法,其化学原理是: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从物质分类上来看,Al和Fe属于单质,Fe2O3和Al2O3属于化合物,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11.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以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12.小明家种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据此,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
A.NH4H2PO4 B.K2SO4 C.CO(NH2)2 D.Ca3(PO4)2
【答案】B
【解析】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应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
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CuO
鉴别
加入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检验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检验
通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KNO3固体(NH4HCO3)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CaCO3、CaCl2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答案】B
【解析】A、C不能与硫酸反应,而CuO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的蓝色溶液,故加入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鉴别两者;
B、CO2通入石蕊试液会生成碳酸导致溶液变红,HCl气体也能使溶液变红,故通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无法鉴别两者;
C、KNO3固体加热不分解,NH4HCO3加热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会全部逸散到空气中,故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可以除掉杂质;
D、CaCO3、CaCl2固体中CaCO3不溶于水,CaCl2可以溶于水,故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可以分离两者;
故选:B。
14.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答案】D
【解析】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因此有催化剂时反应时间短一些,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等质量碳酸钙中,粉末状的表面积>颗粒状的表面积>块状的表面积,因此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时间最短,块状的反应时间最长,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完全溶解后温度开始上升,直至上升到室温,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2KNO32KNO2+O2↑,
202 170 32
由以上质量关系和图中质量关系可知,202份质量的硝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170份质量的亚硝酸钾和32份质量的氧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15.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图中“→”表示“反应生成”,其它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下表所列A﹣D四组物质中,不能完全实现图示转化的一组是( )
甲
乙
丙
A
过氢化氢
水
氧气
B
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C
甲烷
二氧化碳
水
D
碳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能实现图示转化,故选项错误。
B、氯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氧气,不能实现图示转化,故选项正确。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实现图示转化,故选项错误。
D、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实现图示转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6.(7分)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A
12Mg
24.3
13Al
铝
26.8
14Si
硅
28.9
15P
磷
30.97
B
C
D
(1)请写出12号元素的名称 。
(2)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16号元素为 元素(“金属”或“非金属”)
(4)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
(5)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
(6)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如图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值为 ,溴元素应与表中A﹣D元素中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1)镁元素;(1分)
(2)30.97;(1分)
(3)非金属;(1分)
(4)18;(1分)
(5)3;(1分)
(6)7;(1分) C(1分)
【解析】(1)12号元素是Mg,名称是镁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3)16号元素为硫元素,带“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
(4)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为稳定状态,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8;
(5)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
(6)由于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5=2+8+18+x,x=7;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溴元素应与表中A﹣D元素中C的化学性质相似。
17.(8分)我国科学象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Au)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为氢能经济的推广以及氢气纯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 种元素。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对H2O起吸附催化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须注明反应条件),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反应中有 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4)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 C3H6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3H6+9O26CO2十6H2O ;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
【答案】(1)5;(1分)
(2)①没有;(1分)
②Mo2C;(1分)
(3) CO+H2OCO2+H2(2分);不是(1分);2(1分)。
(4)前者丙烯分子种类不变,后者丙烯分子种类发生改变(1分)。
【解析】(1)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微观模型中,有碳、氧、氢、金、钼5种元素;故填:5;
(2)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变化,故填:没有;
②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中碳化钼对CO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故填:Mo2C;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前后,碳元素由+2价升高为+4价,氢元素由+1价降低为0价;故填:CO+H2OCO2+H2;不是;2。
(4)丙烯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丙烯液化是丙烯分子间隔变小,分子种类没有改变,而丙烯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填:前者丙烯分子种类不变,后者丙烯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18.(11分)请结合如图1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好时,应先 (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 不用F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 。
(4)实验室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来制取CO2(同时得到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此法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装置序号)。
(5)收集一瓶O2,插入绕成螺旋状的光亮铁片(如图2,铁片上涂有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的混合物)。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铁片上出现红棕色物质 B.食盐是铁锈蚀的催化剂 C.在O2中进行是为加快铁的锈蚀
【答案】(1)铁架台(1分);长颈漏斗(1分)。
(2)2KClO32KCl+3O2↑(1分);从水中取出导气管(1分)。
(3)CaCO3+2HCl═CaCl2+H2O+CO2↑(1分);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1分)。
(4)2NaHCO3Na2CO3+CO2↑+H2O(2分); A(1分)。
(5)AC(1分)。
【解析】(1)仪器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故填:铁架台;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若选E装置收集,气体收集好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故填:2KClO32KCl+3O2↑;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相对于B,C中的有孔隔板和活塞的控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用F装置收集CO2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4)实验室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来制取CO2(同时得到碳酸钠和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用此法制取CO2,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故填:2NaHCO3Na2CO3+CO2↑+H2O; A。
(5)A.在此条件下帖会生锈,故会观察到铁片上出现红棕色物质,正确;
B.食盐不是铁锈蚀的催化剂,错误;
C.在O2中进行,能个增大氧气的浓度,是为加快铁的锈蚀,正确;
故填:AC。
19.(9分)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沦】(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白色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
猜想一正确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答案】(1)BaCl2 (1分) Na2CO3 (1分) BaCO3+2HCl=BaCl2+H2O+CO2↑ (2分);
(2)NaCl(1分)
【探究与结论】
A.有白色沉淀生成 (1分),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1分);
B. 无色酚酞试液 (1分) 无色变红色 (1分)
【解析】【初步结论】(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白色固体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M;白色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部是碳酸钡,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CO3,一定没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2)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变红,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NaCl;
【探究与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0.(10分)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
(l)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 ;Ⅱ.Mg(OH)2和BaSO4;Ⅲ.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①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它现象;猜想Ⅰ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若 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 ,猜想Ⅲ成立。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 ;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 。
【答案】
(1)Ba(OH)2+Na2CO3═BaCO3↓+2NaOH;(2分)
(2)镁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1分)
(3)【提出猜想】Mg(OH)2;(1分)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①Mg(OH)2+2HCl=MgCl2+2H2O。(2分)
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无气体产生(1分)
③且有气体产生立。(1分)
【拓展与思考】滴加的碳酸钠过量;(1分)甲反应后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1分)
【解析】
(1)甲实验中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
(2)金属活动性顺序,镁可以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镁,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镁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
【提出猜想】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乙中硫酸镁与甲中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镁沉淀或硫酸钡沉淀;
如果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则硫酸镁与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白色沉淀为:Ⅰ.Mg(OH)2;
如果氢氧化钡有剩余,则白色沉淀为:Ⅱ.Mg(OH)2和BaSO4;
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白色沉淀为:Ⅲ.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根据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①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它现象;猜想Ⅰ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②若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且有气体产生,猜想Ⅲ成立。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滴加的碳酸钠过量,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甲反应后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1.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化学兴趣小组探究该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0片药剂制成粉末,加入稀盐酸(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图2所示:
(1)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 g;
(2)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若某人需补充0.6 g钙元素,则需服用这种补钙剂 片。
【答案】(1)4.4;(1分)(2)50%;(7分)(3)3(2分)。
【解析】(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80﹣95.6g=4.4g;
(2)设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20g×x 4.4g
解得:x=50%
答: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3)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0%=20%
每天需服用这种补钙剂的质量==3g。则需服用这种补钙剂=3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24(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下表中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3(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12(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