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生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Word版答案docx、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生物Word版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沈阳二中24届高三上暑假阶段验收测试生物学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I卷(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硝化细菌和根瘤菌的相同之处是( )
A. 单独培养时培养基中都不需要添加有机碳源
B. 都有拟核和核糖体
C. 都能进行固氮作用
D. 都可以通过无丝分裂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2、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具有多种细胞器。
【详解】A、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可以不添加有机碳源,根瘤菌属于异养生物,需要添加有机碳源,A错误;
B、硝化细菌和根瘤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有拟核和核糖体,B正确;
C、根瘤菌可以进行固氮作用,硝化细菌不能,C错误;
D、硝化细菌和根瘤菌属于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增殖,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属于原核细胞
B. 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但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C. 缺Fe2+可导致红细胞血浆蛋白减少,进而导致运输氧气不足,出现酸中毒现象
D. 科学家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化学测定,得知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详解】A、成熟红细胞属于真核细胞,A错误;
B、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缺Fe2+可导致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进而导致运输氧气不足,出现酸中毒现象,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便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动物细胞膜上还含有胆固醇,因此经过化学测定,得知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D正确。
故选D。
3. Cd2+对植物细胞的核仁有毒害作用,而Ca2+则有缓解Cd2+毒害的作用。Ca2+竞争细胞膜Cd2+的转运蛋白并通过稳定膜结构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Ca2+还可以通过Ca结合蛋白调节靶细胞的活动,如影响DNA合成、修复及转录等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a结合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Ca2+和Cd2+一定不是通过细胞膜上同一转运蛋白进入细胞中的
C.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D. Cd2+进入植物根尖细胞后可能影响核糖体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1、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2、细胞核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Ca2+通过Ca结合蛋白可调节靶细胞的活动如影响DNA合成、修复及转录等,说明Ca结合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发挥作用,A正确;
B、由题意知,Ca2+可能通过竞争细胞膜上Cd2+的吸收位点,抑制Cd2+的吸收,因此Ca2+和Cd2+可能通过细胞膜上同一通道进入细胞中,B错误;
C、由Ga2+的作用可以推测,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d2+破坏核仁,因此可能影响核糖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B。
4. 研究发现,在培养动物的脂肪细胞时,即使没有向培养基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脂肪酸的长链上每个碳原子都是饱和的,那么这样的脂肪酸形成的脂肪在室温下一般呈固态
B. 脂肪属于脂溶性物质,在小肠内可通过自由扩散直接被细胞吸收
C. 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出现的油滴可能是由糖类转化而来的
D. 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如果脂肪酸的长链上每个碳原子都是饱和的,那么这样的脂肪酸是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一般呈固态,A正确;
B、脂肪属于脂溶性物质,但小肠中的脂肪需要经过消化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才能被细胞吸收,B错误;
C、脂肪和糖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出现的油滴可能是由糖类转化而来的,C正确;
D、与糖类相比,脂肪中H多O少,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更多,D正确。
故选B。
5. 蛋白质在行使功能的时候往往会与某些物质或结构相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水分子结合,可以协助水分子进出细胞
B. 与DNA分子结合,可以催化合成核糖核苷酸长链
C. 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可以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
D. 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有:构成生物体的结构,运输、防御、信息传递、催化。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协助,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通道蛋白转运水时,不与水分子结合,A错误,
B、RNA聚合酶的本质时蛋白质,与与DNA分子结合,可以催化合成核糖核苷酸长链,B正确;
C、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促甲状腺激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C正确;
D、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抗体可以与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D正确。
故选A。
6. 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B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囊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个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与另一种细胞器膜融合,囊泡与细胞器膜的结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详解】A、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A正确;
B、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产生囊泡,B错误;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囊泡只能在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中相互转化,并不能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酸结构多样性体现在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B. 只有在细胞核中合成的核酸才能携带遗传信息
C. 细胞核中的核酸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 核酸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A、核酸结构是指核酸分子(DNA和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和由此形成的空间结构,A错误;
B、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酸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错误;
C、细胞核中的mRNA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错误;
D、核酸控制蛋白质生物合成,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8. 为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一定范围内,蔗糖溶液浓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越短
B. 细胞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越长,在清水中复原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C. 若蔗糖溶液浓度继续增大,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可能不再复原
D. 图示细胞质壁分离后置于清水中复原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由图可知,蔗糖溶液浓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越短,A正确;
B、由最后两组可知,0、15g/ml蔗糖溶液中比0、20g/ml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长,但在清水中复原所需的时间相同,B错误;
C、若蔗糖溶液浓度继续增大,细胞可能失水过多导致死亡,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可能不再复原,C正确;
D、细胞质壁分离后置于清水中,细胞会吸水复原,这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正确。
故选B。
9. 生物体内的酶具有催化作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这也是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B. 酶分子与底物的结合与其空间结构有关,体现酶的专一性
C. 设计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选择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更好
D.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加酶→底物→混匀→调pH→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A、酶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能够使反应加快,这也是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A正确;
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分子与底物的结合与其空间结构有关,体现酶的专一性,B正确;
C、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因此不适宜“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使用,C错误;
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为:加底物,设置一系列pH梯度,调节底物溶液pH,保证加入酶制剂后一开始就在预设pH下反应,充分摇匀观察,D错误。
故选B。
10. 科学家已弄清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如下图所示)。根据该原理设计的ATP快速荧光检测仪(其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可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细胞中储存大量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萤火虫发光需要荧光素酶的催化,它可以催化荧光素转化为荧光素酰腺苷酸
C. 荧光素酶的合成和催化底物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D. 无论是需氧型生物还是厌氧型生物均可用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检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1、ATP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在生物体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
【详解】A、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由图可知,萤火虫发光需要荧光素酶的催化,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酰腺苷酸转化为氧合荧光素,B错误;
C、由图可知,荧光素酰腺苷酸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无论是需氧型生物还是厌氧型生物均可用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检测,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实验材料选择或实验方法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行质壁分离观察时,多次采用引流法可使表皮细胞充分浸润于蔗糖溶液中
B. 进行蛋白质鉴定时,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待测组织样液摇匀后立即出现蓝色反应
C.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研究CO2转变成糖类的过程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观察部分植物细胞含有细胞核而总结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不完全归纳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进行质壁分离观察时,多次采用引流法可使表皮细胞充分浸润于蔗糖溶液中,使细胞失水,A正确;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先加入时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摇匀后观察到出现紫色反应,B错误;
C、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C正确;
D、根据部分植物细胞含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
故选B。
12. 有丝分裂的核心事件是染色体分离,需满足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两个条件之一是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蛋白降解。当“黏连”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如图所示)。研究发现,PATRONUS蛋白是分离酶抑制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PATRONUS蛋白突变体中,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黏连蛋白可能提前降解
B. 秋水仙素和PATRONUS蛋白的作用机理相似,都能使分裂的细胞停留在特定时期
C. 分离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II后期
D. 姐妹染色单体在黏连蛋白“黏连”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染色体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被黏连蛋白“黏连”在一起,在有丝分裂后期,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详解】A、由“PATRONUS蛋白是分离酶抑制剂”可知,PATRONUS蛋白突变体的分离酶活性将无法受到抑制,因此PATRONUS蛋白突变体中,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黏连蛋白可能提前降解,A正确;
B、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PATRONUS蛋白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关,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B错误;
C、由题目信息可知,分离酶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C正确;
D、姐妹染色单体在黏连蛋白“黏连”阶段,即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D正确。
故选B。
13. 被誉为“富贵之花”的君子兰,喜欢半阴、通风的环境,具有发达的肉质根,需要选用疏松肥沃的酸性有机质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君子兰有发达的肉质根,因而不需要太多水分
B. 施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要做到“薄肥多施”,避免烧苗
C. 君子兰在5℃以下就开始休眠,停止生长,因温度过低细胞代谢停止
D. 夏天施肥首选腐熟好的有机肥,腐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肥料腐熟过程发热伤根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详解】A、君子兰的根系是肉质根,本身就含有较多的水分,在土壤中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如土壤中的水分稍多一点,就会导致根部腐烂,A正确;
B、君子兰喜肥,但也要做到“薄肥多施”,避免施肥过多导致烧苗,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B正确;
C、君子兰在5℃以下就开始休眠停止生长,因为温度过低抑制酶活性,但细胞代谢不会停止,C错误;
D、有机肥腐熟的目的主要是杀灭有害病虫,防止肥料腐熟过程发热伤根,使用有机肥可以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D正确。
故选C。
14.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肿瘤干细胞分裂能力强,所以不具有分化、衰老等生命历程
B. 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均属于抑癌基因
C. 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
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
(1)能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
【详解】A、肿瘤干细胞分裂能力强,有分化能力,A错误;
B、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抑癌基因,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故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B. 衰老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
C. 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消失后也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 若在细胞中发现血红蛋白基因,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学说:
(1)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于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2)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详解】A、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其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A错误;
B、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细胞就走向衰老,因此,衰老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B正确;
C、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C错误;
D、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血红蛋白基因,D错误。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1分,错选得0分)
16.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 生物膜将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保证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
C. 溶酶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功能存在差异
D. 大肠杆菌的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快速进行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生物膜系统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不仅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还在细胞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同时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点,这样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可以同时、高效、有序的进行。
【详解】A、细胞膜、核膜与细胞器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小肠黏膜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B正确;
C、溶酶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其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功能存在差异,C正确;
D、大肠杆菌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D。
17.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离子通道是一种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离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借助离子泵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离子浓度趋于相等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运输是逆浓度梯度且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 动物CO中毒会明显降低离子通道运输离子的速率
D. 通过离子泵的运输对物质具有选择性,离子通道无选择性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说明通过离子泵运输的离子为主动运输,故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出现浓度差,A错误;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属于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动物CO中毒,机体运输氧的能力下降,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减少,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但不能降低离子通道运输离子的速率,C错误;
D、通过离子泵的运输和离子通道的运输都有选择性,D错误。
故选ACD。
18. 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CytC可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合成ATP的过程不一定都需要CytC
B. 在相对缺氧条件下,外源性CytC进入线粒体参与产生CO2的反应
C. CytC参与NADP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D. CytC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
【答案】AD
【解析】
【分析】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与O2在酶的催化下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等也可以合成ATP,因此细胞内合成ATP的过程不一定都需要CytC,A正确;
B、补充外源性CytC可提高氧的利用率,但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与O2在酶的催化下生成水,不能产生CO2,B错误;
C、CytC参与NAD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C错误;
D、补充外源性CytC可提高氧的利用率,故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D正确。
故选AD。
19. 某实验小组将叶绿体和相关化学物质在抽去空气的溶液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叶绿体类型
加入的物质
条件
溶液中的物质及颜色
甲组
完整叶绿体
NADP+溶液
适宜温度和光照等条件
微量O2
乙组
叶绿体膜破裂的匀浆
NADP+溶液
微量O2和NADPH
丙组
完整叶绿体
DCPIP溶液
微量O2,溶液蓝紫色
丁组
叶绿体膜破裂的匀浆
DCPIP溶液
微量O2,溶液变为无色
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氧化态为蓝紫色,被还原后为无色
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全部来源于H2O
B. 向实验后的甲组通入CO2并黑暗处理,可证明光反应和暗反应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C. 对比丙组和丁组实验,说明DCPIP不能穿过叶绿体的双层膜
D. 向实验后的乙组通入CO2并黑暗处理,检测NADPH的含量可证明其参与暗反应
【答案】AB
【解析】
【分析】题表分析: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比如二氯酚吲哚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状态的DCPIP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该原理显示离体的叶绿体在有光的条件下产生了氢,同时也能说明在光下离体的叶绿体中能产生NADPH,同时产生氧气。
【详解】A、该实验在抽去空气的溶液中发生,说明水的光解产生了氧气,但没有直接研究氧元素的路径,无法直接证明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来源于H2O,而不来源于CO2,A错误;
B、向实验后的甲组通入CO2并黑暗处理,由于没有NADPH,不发生暗反应,不可证明光反应和暗反应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B错误;
C、实验利用完整的叶绿体进行实验无还原态DCPIP生成,最可能的原因是DCPIP不能穿过完整的叶绿体双层膜参与O2产生(光反应)的过程,C正确;
D、向实验后的乙组通入CO2并黑暗处理,检测NADPH的含量,若因消耗而减少可证明其参与暗反应,D正确。
故选AB。
20. 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两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以及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核DNA数都不相同
C. 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 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核DNA分子,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核DNA分子 ,B错误;
C、甲细胞分裂后产生AAXBY或AaXBY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错误。
故选BD。
第II卷(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图表示高等植物保卫细胞和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⑦表示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序号,上填文字):
(1)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乙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细胞甲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这主要与细胞膜上膜蛋白的种类有关。膜蛋白A具有_____功能,膜蛋白C可以水解细胞膜表面的二糖,说明膜蛋白C具有_______功能。膜蛋白合成后要依次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才能成为具有生物活性或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细胞乙膜上的H+-ATPase可以被蓝光激活,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内的H+通过_____的方式转移出保卫细胞,此时内向K+离子通道开启,K+和其他相关离子进入保卫细胞,使保卫细胞内的渗透压____,细胞_____,使气孔张开。
(4)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相对独立的叶绿体。请你根据二者结构和成分比较,列举支持这一推测的证据: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①. ③ ②. 细胞核 ③. ⑤ ④. 叶绿体 ⑤. ⑥ ⑥. 液泡
(2) ①. 运输 ②. 催化 ③. ② ④. 内质网 ⑤. ① ⑥. 高尔基体
(3) ①. 主动运输 ②. 升高 ③. 吸水
(4)蓝细菌和叶绿体都含有光合色素;都含有DNA和RNA;都含有核糖体等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结构①为高尔基体、结构②为内质网、结构③为细胞核、结构④为线粒体、结构⑥为叶绿体、结构⑥为液泡、结构⑦为囊泡。
【小问1详解】
③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与细胞甲(动物细胞)相比,细胞乙(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分别对应图中的⑤和⑥。
【小问2详解】
膜蛋白A具有运输功能,能将葡萄糖运输进入细胞。膜蛋白C可以水解细胞膜表面的二糖,体现了膜蛋白的催化功能。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移至②内质网和①高尔基体中被加工成具有生物活性或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小问3详解】
H+通过H+-ATPase运输,需要消耗ATP释放的能量,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K+和其他相关离子进入保卫细胞,使保卫细胞内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吸水,使气孔张开。
【小问4详解】
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相对独立的叶绿体。从结构上看蓝细菌和叶绿体都含有光合色素;都含有DNA和RNA;都含有核糖体等,能支持上述事实。
22.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1)胰脂肪酶可以通过催化作用将食物中的脂肪水解为______。
(2)为研究板栗壳黄酮的作用及机制,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检测了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
①图1曲线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测量________(指标)来体现。
②据图1分析,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________作用。
(3)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铜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
②由图2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的pH值约为______。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____。
③若要探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影响的最适温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
(4)图3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为酶的作用具有_____性。图3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的两种推测的机理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______(选填“B”或“C”)。
【答案】(1)甘油和脂肪酸
(2) ①. 单位时间内甘油、脂肪酸的生成量 ②. 抑制
(3) ①. pH、板栗壳黄酮 ②. 7.4 ③. 大 ④. 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4) ①. 专一 ②. B
【解析】
【分析】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和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来表示
【小问1详解】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因此胰脂肪酶可以通过催化作用将食物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小问2详解】
①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和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来表示,故图1曲线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甘油、脂肪酸的生成量来体现。
②据图1分析,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促反应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pH、板栗壳黄酮。
②据图分析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效率最高的pH值约为7.4,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大了,由7.4变成了7.7。
③若要探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影响的最适温度,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酶促反应速率,因此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小问4详解】
图3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这说明酶促反应的发生需要酶与底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图3中的B的作用机理显示板栗壳黄酮与酶结合后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脂肪无法与脂肪酶发生结合,从而实现了对酶促反应速率的抑制,该抑制作用会导致脂肪的分解终止,此种抑制不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缓解;C图显示的作用机理为板栗壳黄酮和脂肪竞争胰脂肪酶上的活性位点,从而减少了脂肪与胰脂肪酶的结合几率,进而是酶促反应速率下降,此种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缓解。据图1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促反应速率低于对照组,且增加脂肪浓度,反应速率依然比对照组低,因此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B。
23. 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容易发芽或腐烂,因此储存的条件非常重要。某兴趣小组做了相关实验,研究马铃薯块茎呼吸速率与O2浓度、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______有关。图1中,A点块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此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的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的O2量;______(填字母)点对应的O2浓度储存马铃薯块茎最佳,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研究表明,马铃薯块茎储藏环境的温度以3-5℃为宜。从图2可知当马铃薯块茎从20℃移到0℃后,CO2的释放速率下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移回到20℃环境中,与之前20℃环境相比,CO2释放速率明显升高。有人推测可能与“低温使马铃薯块茎中淀粉酶含量增加有关”,若推测成立,CO2释放速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乳酸 ②. 等于 ③. B ④. B点有氧呼吸很弱,且氧气浓度较高抑制细胞无氧呼吸,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很弱
(2) ①. 温度降低导致酶的活性下降,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减少 ②. 在0℃环境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增加,为之后20℃条件下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呼吸作用较之前20℃时强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小问1详解】
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是因为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关。图1中,A点块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由于马铃薯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释放,因此,此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的量“等于”消耗的O2量;与A点相比,图中B点有氧呼吸很弱,氧气浓度较高抑制细胞无氧呼吸,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很弱,因此该点对应的氧气浓度储存块茎最佳。
【小问2详解】
有研究表明,马铃薯块茎储藏环境的温度以3-5℃为宜。当马铃薯块茎从20℃移到0℃环境中,温度降低导致酶的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CO2减少,从而导致CO2的释放速率下降。当马铃薯块茎重新移回到20℃环境中,与之前20℃环境相比,CO2的释放速率明显升高。可能的原因是在0℃环境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增加,为之后20℃条件下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呼吸作用较之前20℃时强。
24. 图1是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甲品种大豆叶片1cm2质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质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含量。
(2)若将图1甲、乙两个品种大豆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钟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是______品种,判断依据是______。
(3)分析图2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mg·cm-2·h-1(用图中字母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mg·cm-2·h-1(用图中字母表示)。
(4)从图2分析,恒定在上述14℃下,维持10h光照,14h黑暗,该植物叶片100cm2增重了______mg。
【答案】(1)CO2 (2) ①. 甲 ②. 在低浓度CO2条件下,与乙相比,甲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甲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 ①. X ②. Y+2X
(4)2200
【解析】
【分析】玻璃罩内的豆苗同时进行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图示结果可知:在一定时间内,玻璃罩内CO2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说明大豆苗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O2;随着玻璃罩内的CO2被利用,CO2含量越来越低,光合作用越来越弱,O2释放速率越来越慢,这说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由图示还可看出:乙曲线与甲曲线相比,CO2含量下降得更快,这说明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强。当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时,玻璃罩内CO2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小问1详解】
0~25min期间,在密闭容器内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玻璃罩内CO2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小问2详解】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特性不同,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条件下,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能力弱,积累光产物少,随着玻璃钟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甲植物生长首先受影响,所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是甲植物。
【小问3详解】
图2无光时单位时间内叶片重量的减少量等于呼吸强度,故1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X,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而单位时间光照下叶片重量的增加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故光照一小时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M+Y-(M-X)+X=Y+2X。
【小问4详解】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14℃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每cm2叶片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2×2)×10-2×24=22mg,则100cm2叶片增重了22×100=2200mg。
25. 如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
(1)图2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填字母),图2_______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其中Ⅱ细胞内所表示的物质数量可对应图1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
(2)图1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____作用。
(3)马兰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园林绿化植物,下图是其体内花粉母细胞连续发生的减数分裂过程,正确排序是a→_____→f;
(4)若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XbXb的精子,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Ⅲ和Ⅳ ③. ①⑤
(2) ①. ① ②. ③⑥ ③. 受精
(3)d→b→g→c→e
(4) ①. A ②.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b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
分析图2: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核DNA;I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I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II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V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小问1详解】
图2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核DNA。图2的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Ⅰ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型前期和中期。图1的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的Ⅲ和Ⅳ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II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可对应图2中的①(减数第一次分裂)⑤(有丝分裂前期、中期)阶段。
【小问2详解】
分析图1: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对应图1中①。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⑥③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受精作用。
【小问3详解】
a图代表细胞分裂的间期,b 图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图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d 图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 图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f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g图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结合细胞图像及其特点可知上图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排序是a→d→b→g→c→e→f。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2023_2024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文件包含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pdf、高三生物答题卡pdf、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生物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生物含答案,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