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阅】7年级 赏析能力1:修辞手法课件PPT
展开老师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可惜得了0分,然后我让这位同学读了他自己的文章,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来看看他的作文出了什么问题。我的爸爸身材魁梧,好像一根竹竿子;他非常有学问,戴着一副眼镜,好像“四眼狗”;他说话的声音非常洪亮,像打雷似的;非常俭朴,总爱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看起来就像一个乞丐。我的爸爸非常喜欢看书,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到深夜,像夜猫子似的,我也深深地受到他这个好习惯的影响,特别喜欢看书。只要一看到书,我就像游戏迷玩网络游戏一样,不能自拔。平时爸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就像警察看管犯人一样。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我的学习成绩就像老太太爬楼梯——级级高。我爱我的爸爸,就像老鼠爱大米。
本讲是现代文阅读部分第3讲,核心是“赏析题”中该如何灵活应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记叙文常考的题型,属于赏析类试题考查范畴。而赏析题在中考中十年考查了六次,且18-20近三年全部都考到了赏析题,其中两次考到了修辞,一次为表达方式。我们收集了北京24所重点中学的2020年期中、期末和月考的考卷,其中21所学校考查了赏析题,占比高达87%以上。基础运用、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三个板块都涉及到了赏析题,可见其重要性。(详情见考查形式) 赏析题一般分为三种:1.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2.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3.从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修辞题型分值一般为2-4分,比重适中,难度波动性强。首先要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其次也要培养学生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另外一方面还需推敲重要词句、修辞手法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本讲重点讲解赏析题的基础思路,解决技法难点,深入梳理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和主旨理解。本讲选取了三篇阅读真题作为训练,分别为: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一模《黄河口的威风锣鼓》、2020-2021学年北京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邂逅白洋淀》、2020-2021学年北京四中七年级上期中试卷《天马雄风》。最后以2020-2021学年北京顺义区九年级二模《带着风声的花》为课堂巩固练习。通过这些带有赏析类真题的文章学习修辞手法的答题思路与技巧。
1.了解中学记叙文阅读赏析类试题的相关考情;2.掌握记叙文阅读赏析题的答题技巧;3.结合七年级上学期阅读重难点进行赏析题型训练。
考查形式一:【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里,油蛉能低唱,蟋蟀会弹琴。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除了赋予动物以人的动作行为,还有一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2分) 考查形式二:【2019-2020学年北京三帆中学第一学期期中】 对下列选项中语句的修辞手法及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文段是?(2分) 考查形式三:【2020-2021学年北京景山学校七年级期中】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赏析题解答思路可以分为“赏”和“析”。其中“赏”是分析这个词语或者句子好不好;“析”是说明它为什么好,哪里好。1.赏(这一环节也要分成两步,先找到可赏析的手法,然后说出效果) 手法: ①修辞手法:比比问问反对夸人(比喻 排比 设问 反问 反复 对偶 夸张 拟人) 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效果: 不同的手法会有不同的效果(本节课主要讲的是修辞手法赏析)
2.析 ①内容:联系上下文 ②特点:写人——人物形象; 写物——事物特点; 写景——环境特点; 写事——事件特点。 ③主旨:爱、思、纪、模3.答题公式 文章中……运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在做……事的特点/事物……的特点/景色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理状态。
修辞手法及作用讲解(比比问问反对夸人) 1.比喻 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 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①明喻:甲像乙,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本 体和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举例:天上的云朵好像一个个棉花糖。 ②暗喻:甲是乙,喻词由“是”“成为”替换,本体和喻体都出现。 举例: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
③借喻:甲代乙,没有喻词,本体不出现,喻体出现。 举例: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效果: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 一起。 举例:大地像是一位巨人,绵延的山丘是他的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 是他的头发和胡须,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 效果: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长于抒情。
3.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态度。 举例: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效果: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4.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举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效果: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的则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5.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①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举例: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效果: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②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举例: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6.对偶定义: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举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音韵和谐,互为映衬,互为补充,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夸张定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①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效果、程度等加以夸大。举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②缩小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效果、程度等加以缩小。举例: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③超前夸张举例: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效果: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8.拟人定义:把物当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举例: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效果:把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夸张和比喻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比喻: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能否找到喻体。*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直接对主体本身进行描写。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王剑冰[1]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一)阅读《黄河口的威风锣鼓》,完成下列小题。
[2]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3]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4]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5]不敢想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①,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
[6]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7]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黄河沿岸十九个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以及富有特色的养殖基地、蔬菜基地,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8]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奶奶,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9]一个小女孩在大堤上跑,完全不知道大堤曾经的险情。她的脚跳跃着,就像一双鼓槌。黄浪衬托了她愉悦的身影。[10]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内心清空,五脏通透,唯有豪情在体内汹涌。所有的话语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11]30岁的宁宁欢喜地加入了队伍,手举铜镲使足劲儿舞,手酸、耳鸣、腰背疼,对她的欢喜不起作用。93岁的李清云看着,笑着,“好,好——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好啊……”[12]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河口人带来的福利,当一切都平安遂愿,这个福利将恒久地传递。[13]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蓝猛然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14]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15]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13]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有删改)
1.文章首先描写了震撼人心的锣鼓表演场面,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再次描绘威风锣鼓热烈场景。
【答案】示例:①黄河口人代代与决堤黄河抗争的历史 ②利津彻底整治后黄河口人的幸福欢乐 ③黄河口的美丽景象与令人振奋的建设前景
2.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威风锣鼓”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答案】作者用“红上衣、红裤子、耀眼炫红,甩、拍”写出鼓者的热烈奔放,用“雷、闪、雷闪”写出了锣鼓的起伏和力量,突出了锣鼓表演的壮阔火烈场面和鼓者的豪情释放。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解析】第一处,“红上衣、红裤子、耀眼炫红”颜色给人以视觉冲击,有热烈之感,“甩、拍”动作给人以奔放之感,由此看出表演者的热情豪放;“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写出了铜镲和大鼓相互配合的韵律,也表现了声音起伏有力,让人想到表演场面的壮阔。
【解析】第二处,“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往左边歪”“往右边歪”是对表演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他们动作的豪放有力;“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表演的气势磅礴,表现了黄河口人因洪水得到治理内心的欢快。
3.文章第③段作者这样写道:“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为什么作者认为黄河口“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请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几代滩区人曾把时间、精力和财力用在应对黄河防汛、决堤险情上,深受其苦;如今利津彻底整治,家园平安,黄河成为河口人的福利,人们欢喜愉悦,用威风锣鼓来发泄倾诉心中的欢乐豪情,同时也表达对整治后的黄河不可割舍的热爱之情。因此,“威风锣鼓”才显得“这般动情”。
邂逅白洋淀须一瓜 [1]很多南方人,从小对北方就有积极的想象。但后来我们发现,除了北京,我们心目中的北方,实际是一张模糊的远景,辽远迷蒙。雪啊,面食啊,大平原啊,其实都模模糊糊,想也想不真切。而这积极的想象,源自对陌生的向往。上个月,千里北飞,落地河北,我们直接走进了葱茏的白洋淀,触摸了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的水温。北方,鲜活了。
(二)阅读文章《邂逅白洋淀》,完成下列小题。(10分)
[2]猛一看,白洋淀是南方景色的亲戚。水波潋滟,荷花绽红,碧绿连天长。但是,纵深游走下去,你就知道这不是南国西子,这是真正的北方水域,壮阔浩瀚。白洋淀的“淀”是什么意思?进入白洋淀,当看到浩瀚连天的芦苇荡,我们就大致明白了。淀,就是浅湖泊。这是一个三四百平方公里的浅湖泊。这是什么概念?北京整个海淀区有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白洋淀之大,可想而知了。 [3]这就是传说中荆轲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告别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那个易水啊。《战国策•燕策》中记载,太子和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流着泪,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上,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然后荆轲就慨然上车离开,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4] 【甲】船慢慢开进白洋淀深处,两边都是绿色的芦苇,只看到绿墙风动。远方水色天光,看不清轮廓边际。恍惚之间,不知道是走在水的岸边,还是走在陆地的沟边。仔细聆听,能听到清脆密集的鸟鸣,但你别妄想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只能在碧波绿苇的摇曳中,猜想它的轻灵与娇俏。白洋淀人说,这是一种叫“呱呱鸡”的鸟,爱叫,小小的,很灵活,学名他们也不知道。它们是这里数量庞大的居民。白洋淀内大量的水生生物,河、湖、港、汊及荷塘苇丛,为鸟类提供了美好的栖息场所。我们是夏天进淀,看到的是“呱呱鸡”。在春天,这里百鸟翔集,鸣翠颂雅,有大雁、鸪顶、灰褐、灰燕、鸳鸯,据说还有
美丽的天鹅与戴胜鸟。有一种可爱的小野鸭子,在芦苇的边缘出没。【乙】一不留神,一个小毛球一样的身影就滚游出来,像一个小台球滚出偌大的台球桌,小身子稍纵即逝,光留下“叽叽叽叽”的稚嫩叫声。再盯着,又一个稚拙的小鸭子从芦苇丛中蹿了出来,好像从课堂里溜出来的小孩子。
[5]白洋淀是鸟的天堂,也是鱼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记载说水里的鱼类有三十多种,鲤鱼特别多。说到鱼,又想起了鸬鹚。那艘载满鱼鹰的小船和我们邂逅过。鸬鹚也叫“鱼鹰”。叫“鱼鹰”更贴合鸬鹚的英气。它像鸭子,但比鸭子威猛,站在那里肩羽刚硬,更有鹰的悍然霸气。船上的十来只鱼鹰,都是黑色的,下巴一抹白。一个渔人在划双桨。鸬鹚沉默着,随时扎猛子扑进水里。据说,三只鱼鹰可养活一家人,可见鱼鹰的武功强大。
[6]我们在白洋淀一座荷叶环绕的水上人家吃饭,上了很多条鱼。其中一条鱼和大白菜一样粗,比大白菜还长一半,跟小乳猪似的。我想鱼鹰肯定抓不住它,但有人说,碰到大鱼,鱼鹰会合作抓捕并抬鱼出水。那只小乳猪一样的大鱼,上桌时非常壮观,可惜非常咸。整桌的白洋淀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腾不出嘴说话。他们喜欢用玉米饼子之类,蘸着鱼汤浓汁吃。他们还坚持说,鱼就要咸,白洋淀人讲究个咸鱼淡肉。有一道菜,是用最嫩的荷叶切丝凉拌。嫩叶碧绿,卷曲,脆爽;麻油很香。卷巴巴的小荷叶,入口极为美妙。但吃到第三口,就觉得咸得无法坚持了。嫩荷叶确实诱人,请求人家再来盘淡点的。人家送了一盆,结果,矫枉过正,完全没了滋味。看来啊,淀上的人怎么煮,你就怎么吃吧。千万别调整他们的调味剂量,要不,可能你吃不到那里的真滋味。
[7]水路沟壕四通八达,荷叶荡漾。浓厚的绿意上,有零星的粉白色荷花开放。导游说那是野荷花,花瓣大都是单瓣的。我们也分辨不出野生和家养,总之放眼绿多红少,接天绿色。不过,即使满淀数百公里荷花铺天盖地,我想我可能还是为白洋淀的芦苇愣神。夏天的芦苇绿得纯粹,浩浩荡荡,合着天风绿水的节拍,合着鸟鸣声声的律动,起伏跌宕。导游说,如果是秋天,满淀的芦苇一湖金色,芦花飘荡,那才是热烈;到冬天,湖面芦苇地都坦荡无垠,直到来年生发,小芦芽细芦苇一排嫩绿紫光。
[8]据说全国其他地区的芦苇都在退化,只有白洋淀12万亩的芦苇依然保持远古的强健风骨。毕竟慷慨悲歌豪侠之士的故乡,谁能给英魂这样莽荡浩瀚、与天地同呼吸的历史大背景?我觉得白洋淀的独特魅力,首先归功于芦苇。白洋淀养育了芦苇,芦苇扶持白洋淀鲜活的生命。莽莽芦苇,不仅用四季轮回的大色块,在天地之间,大手笔地书写着生命,还为整个白洋淀的植物动物,提供了恢弘的生命互动的舞台,为这些生命彼此的交相辉映,提供了最辽阔的空间。
[9]在陆地上,可能再也没有其他淡水湖,像白洋淀这么具有生命力地喧腾,四季不息:这么张扬,深厚,富有动感,无论天空、地面和水下。 [10]我愿意,再次邂逅白洋淀。(有删改)
1.白洋淀之行让作者印象深刻。阅读文章第②-⑦段的内容,填写表格。(4分)
2.第③段中作者讲述了荆轲的故事,请你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①点明白洋淀是豪侠之士的故乡;②突出白洋淀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白洋淀的历史悠久)③渲染慷慨悲凉的气氛;④与后文说白洋淀是“慷慨豪侠之士的故乡”遥相呼应。(答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
3.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第④段【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3分)
示例1:【甲】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绿色的芦苇比作“绿墙”,写出了白洋淀深处芦苇的茂密、广阔,表达作者对白洋淀芦苇的赞赏。示例2:【甲】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一方面突出芦苇随风摇摆的动态,一方面描绘水天融合无边无际的静态,写出了白洋淀的广阔,表达作者徜徉白洋淀深处的惬意。
示例3:【乙】处运用比喻手法,将小野鸭子从芦苇丛中滚游出来的状态比作小台球滚出台球桌,表现了小野鸭子在芦苇中活动的有趣情态,突出作者见到此景时的惊喜。示例4:【乙】处运用“滚游”这个动词,表现小野鸭子稚拙顽皮的动态,运用“稍纵即逝”表现小野鸭子身子小,灵动的状态,突出白洋淀充满生机与活力。
赏:①手法:【甲】处运用比喻;【乙】处运用比喻;【乙】处运用“滚游”这个动词;②效果:生动形象析:①内容:联系上下文;②特点:【甲】——人物形象;写物——事物特点;写景——环境特点;写事——事件特点③主旨:爱、思、记、模(赏析角度(词语、修辞、描写、写法等)、景物特点、作者情感,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在文末提到“我愿意,再次邂逅白洋淀”。(3分)
【答案】白洋淀壮阔浩瀚,芦苇丛生,鸟飞鱼跃,一年四季都有美好的景色;白洋淀是豪侠之士的故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白洋淀物资丰饶,美味诱人;白洋淀人热情率真,民风朴厚。作者对白洋淀充满了深挚的热爱,愿意再来到白洋淀体会其独特魅力。(3分。从自然景色、历史底蕴、美食人情等任意两个方面概括白洋淀的独特魅力2分,点明作者对白洋淀的情感1分。意思相近即可。)
天马雄风周涛 [1]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击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甲】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
(三)阅读文章《天马雄风》,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湖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嚷的大河。 [2]【乙】雄浑的马蹄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都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3]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丙】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4]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5]过去我只认为,只有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笔下的《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6]牛从挽犁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7]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丁】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
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8]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选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记述了伊犁草原暴雨后“我”看到的一次万马奔腾的奇景,“我”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收获极大;由此,“我”改变了过去_________________的片面认知,发现中国马自有其精神品质与价值;最后,“我”由中国马的历史传说,联想到马的精神与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紧密联系。(2分)
【答案】只有西方文化中的马才具有马的精神品格(或“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1分);我们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品格或精神)(1分)
2.文章①②段描写了夏日伊犁草原上暴雨的场面,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一场面描写的作用。(3分)
【答案】这一段描写了雨势凶猛、暴雨大作的紧张场面(概括场面1分),烘托除了马群的奔放有力与雄浑壮丽(烘托效果1分),为下文写马的进取崇高、力与美相结合的品质做铺垫(结构1分)。
3.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划线句子语言特色及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马比作山洪奔泻,写出了马群奔腾的力量感和壮观的场面。B.乙句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嘶鸣”“叫喊”“碰撞”“飞溅”“扭住”“缠住”等,写出了马蹄、雷雨等多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轰鸣,进而表达出这个场面给“我”的震撼。
3.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划线句子语言特色及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C.丙句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将马群奇景比作“雕塑群”“油画长卷”,写出了马群气势磅的静态美;排比增强了语势,一唱三叹,流露出作者无尽赞美。D.丁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发现纵观马的历史,处处都与中国文化有着内在关联,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发现的无限感叹。
4.文章的标题叫“天马雄风”,其中“雄风”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雄风”的多重内涵。(3分)
【答案】“雄风”有三重内涵:一是对伊犁夏日暴雨中的雄壮的奔马景象的赞叹;二是对于马“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的品质的赞叹;三是对于中国历史中流传下的龙马精神、骏马与英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的马文化的感叹。(共3分,伊犁场景1分,马的精神品质1分,中国马文化或者龙马精神1分。)
带着风声的花刘成章 [1]山丹丹是我们陕北一种极好看的野花。我越长大就越感到惊异,惊异于在我们陕北那么穷苦荒凉的土地上,居然能生出如此高雅如此绮丽如此奢华的花!
阅读《带着风声的花》,完成下列小题。(共9分)
[2]有一年炎热的夏天,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娃娃,终于大着胆子结伴上山了。山上放眼看去好壮阔呀!虽然山上山下不足十里的路程,但我们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片一片的云,一湾一湾的水,糜谷风带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哧溜溜地吹过重重山梁,我们的衣裳和头发也被吹得就像活了。我们在欢笑打闹中爬上跳下。跑了好久,到了一道不长庄稼的荒草坡,那儿烈日照不上,我们就坐下乘阴凉。忽然,我们中的一个娃娃大声喊叫:山丹丹!应着喊声,我们一双双眼睛倏忽一亮。啊,真的是山丹丹!在不远处的畔上,好红好红!我们就一起跑过去,看了又看。我们还一齐趴在那里,伸出各自的小黑爪子,拱成一个花盆儿,而山丹丹就像栽到里边了,在花盆里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
[3]后来,有个同伴提议:咱们把这山丹丹挖回去栽上。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捡了几块小石头当工具,把它连根儿挖了出来。我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根,它的根就像一疙瘩大蒜头。回家后,我们就把它栽到村前的一个石崖下了,并且浇了不少水。我们都心想,这下,山丹丹真的能在那儿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了。 [4]但在我幼时的那些日子、那个石崖下,隔了几天再去看时,我们栽下的山丹丹早已枯死了。山丹丹虽然死了,我们的心却不死。以后好多天,我们都会上山去挖山丹丹,挖来就栽,以至于一些大人都说,你们这几个小鬼真有恒心啊!这当然是赞美的话。也有人看见我们就说,咳!这些娃娃哈,真是喝了迷魂汤啦!
[5]我们挖了栽,栽了死,死了再挖,再栽再死再挖。但我们终未能栽活一棵!这下我们灰心了。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两句歌谣:我是小八路,生来爱自由。我们便认为山丹丹就像小八路,是最爱自由的花儿,只能让它生长在山野里,挖到家里是根本无法养活的。
[6]上大学以后,每逢暑假回到陕北,我感到最幸运的事,就是能看到山丹丹。而暑假之时,山丹丹也正好刚刚开放,朵朵新鲜眩目。啊,你看这边的山沟里,好像地心的一滴岩浆溅出来了!你看那边的背洼上,好像仙女的一点胭脂落下来了!啊,好红好红的花,又有绿叶衬着;红有红的鲜嫩,绿有绿的脆甜。我曾看见一只山羊走近它,但山羊并没有啃它吃它,我想山羊一定是不忍吃或舍不得吃,山羊虽然没读过大学中文系,但它从小看窗花、听民歌,在陕北这浓郁的民间文化环境中,它一定也学会了一些审美。
[7]有一年在我乘车去榆林的路上,司机有事下车了,我坐在车里等着。不意间看见一个正在行走的农村婆姨猛然停了下来,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那儿是一棵开得红亮的山丹丹。我看见那婆姨站定仔细地观赏起来,而在观赏的过程中,她就像得到了一种神启,或者得到了一种提醒:女人就是要俊要美!尽管她的穿着打扮可谓漂亮整洁,她还是捋了捋头发,又把衣襟再往好里拽了拽,然后才又迈步上路。这山丹丹,给了陕北人多少爱美的情愫!
[8]犹记得二十余年前,我还相当年轻,在黄河畔上遇到过一个奇人,他对山丹丹具有特殊的感知能力。不管是坐在汽车中还是走在山路上,只要附近有一朵山丹丹,他就好像长了三只眼或四只眼,马上会看见它。假如他的眼睛忽略了,山丹丹别异的花香,他的鼻子也会闻到。有时候,即使山丹丹正在杂草间悄悄打苞,他居然也能发现,他的心好像能感应到山丹丹打苞时的稀有频率。我有次和他交谈,他说,山丹丹不避阴暗,不嫌低微,总是和杂草们混生在一起,往往越是苦焦的穷乡僻壤,越有它的身影。在往昔那漫漫的长夜里,它就像一杆红旗突然飘扬在高高的永宁山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我们陕北这块灾难频仍的土地,怎么能够撑持下来?
[9]他又说,请问你这个作家,你对山丹丹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10]我常想,一般的花儿,模样大体都是婉约的、娴静的、秀气的。而山丹丹其状大异,它们虽然不失花的温柔,却又好像带着一股刚健的风声。你看它们的六片花瓣都向后反卷着,像一只只飞着的、双翅并拢的鸟儿,或者朝前射去,或者向下俯冲,力量遒劲,气势凌厉,直逼人心!它们以凝聚在花瓣上的勇气汗气血气昭示人们,明白无误地昭示:最美丽的姿态,是奋飞起来! (本文有删改)
1.作者围绕山丹丹花讲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山丹丹花具有怎样的特点?阅读全文后完成下列表格。(3分)
2.本文以“带着风声的花”为题目有什么含义?(2分)
【答案】山丹丹花带着刚健的风声的姿态(外形):其状大异,花瓣向后反卷,力量遒劲,气势凌厉;含义:带给人们启示——最美丽的姿态,是奋飞起来!(本题2分,外形1分,含义1分)
3.文中划线的语句是对山丹丹花的描写,请结合此处具体内容,对这段描写进行赏析(4分)
【答案】示例一:浓丽的色彩,色彩的对比,山丹丹花开的艳丽茂盛、极富生命力,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示例二:亦雅亦俗的语言,整散结合的语言表现山丹丹的美。
【答案】示例三:修辞手法的综合使用,拟人。示例四:虚实结合:实写山丹丹的美,羊舍不得吃它,或不肯吃它,为虚写,表现山丹丹花的美。示例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本题共4分,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2】【阅】7年级 理解能力1:词语理解课件PPT: 这是一份【2】【阅】7年级 理解能力1:词语理解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考情分析,本课目标,考查形式,阅读能力,思考探究,本节练习题,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7年级 概括能力课件PPT: 这是一份【1】【阅】7年级 概括能力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考情分析,本课目标,考查形式,阅读能力,思考探究,本节练习题,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阅】8年级 文体2:说明文阅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3】【阅】8年级 文体2:说明文阅读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考情分析,本课目标,考查形式,阅读能力,思考探究,随堂练习,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引资料权威真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