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4章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答案:D
2.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是( )
A.血红蛋白和细胞因子
B.抗体和ATP水解酶
C.抗利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B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浆细胞既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又能合成ATP水解酶。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3.下面关于免疫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免疫的对象只能来自外界环境
C.抗原没有个体特异性,但过敏原有个体特异性
D.过敏反应的特殊性在于把自身的正常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
答案:C
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
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答案:B
解析: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A项错误。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B项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不是都具有特异性,D项错误。
5.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粒蛋白,称为抗着丝粒抗体(ACA)。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
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粒蛋白发挥作用
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疾病
答案:D
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项正确。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粒,如果着丝粒被破坏,就会影响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B项正确。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项正确。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项错误。
6.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答案:A
解析:HIV侵入机体后其RNA要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因此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阻断此过程,用于治疗艾滋病,A项正确,C项错误。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项错误。HIV主要破坏辅助性T细胞,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由于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也起重要作用,所以体液免疫功能也大受影响,D项错误。
7.甲型流感康复者或甲型流感疫苗接种者的血浆中含有甲型流感抗体,甲型流感抗体可以有效减轻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一类能与外来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B.抗体最早在内质网中合成
C.抗体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D.经高温处理过的抗体仍能发挥免疫作用
答案:A
解析: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最终消灭抗原;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抗体在核糖体中合成。抗体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抗体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8.小明最近到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抗原呈阴性(-),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表示有,“-”表示没有)( )
A.你体内带有乙型肝炎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型肝炎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型肝炎病毒,但含有乙型肝炎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
C.你体内没有乙型肝炎病毒,但含有乙型肝炎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但痊愈了
D.你体内没有乙型肝炎病毒,但含有乙型肝炎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
答案:C
解析:乙型肝炎抗原呈阴性,说明体内没有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说明体内含有乙型肝炎抗体,可能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痊愈了。
9.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某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抗原并释放细胞因子
B.机体内的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
D.该种白茶多糖能诱导小鼠突变产生抑癌基因
答案:C
解析:该种白茶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故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
10.将由H7N9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
B.细胞毒性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C.B细胞受刺激分化成记忆细胞
D.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答案:B
解析:由于注入的是病毒的蛋白质,不是完整的病毒,不能侵入细胞内,只需要靠体液免疫就可以完成对抗原的处理,不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
11.下页左上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辅助性T细胞在分泌白细胞介素
B.b代表浆细胞在分泌抗体
C.①代表在呈递抗原的辅助性T细胞
D.c代表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答案:D
解析:a代表浆细胞在分泌抗体,b可代表辅助性T细胞在分泌细胞因子,①代表细胞毒性T细胞,c代表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12.有人吸入空气中的花粉以后,会引起鼻炎或哮喘。这是因为( )
A.此人免疫反应迟钝
B.花粉破坏了嗅神经
C.花粉使鼻黏膜损伤
D.此人免疫反应过于强烈
答案:D
解析:花粉引起鼻炎或哮喘属于过敏反应,而过敏反应属于人体的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即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
1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大面积烧伤后,易发生细菌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B.人体接种牛痘后能够抵抗天花病毒,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C.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的过程只发生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
D.唾液、组织液中的杀菌物质分别属于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答案:C
解析:大面积烧伤主要损伤的是皮肤,皮肤对病菌、病毒的阻挡不具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既可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也可发生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
14.下列关于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经新型冠状病毒刺激后的B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直接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D.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刺激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增强免疫效应,但不能与该病毒结合,A项错误。经新型冠状病毒刺激后的B细胞大部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B项错误。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C项错误。人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正确。
15.科研人员为研究脾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 处理方式 | 检测结果 |
实验组 |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
对照组 |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力的细胞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抗体
答案:D
解析:分析表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和检测结果可知,M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胸腺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对含有相同抗原的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力有促进作用。本实验无浆细胞和抗体产生。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中MHCⅡ分子是一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能与抗原(图中的a)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B.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C.MHCⅡ分子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D.有4种细胞器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
答案:BCD
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巨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所以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共有4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引发的免疫反应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C.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AD
解析: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巨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
18.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 4种细胞的判断,错误的是( )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能识别c的原因是c表面有处理后的抗原
答案:ABC
解析:a是抗原呈递细胞,b是细胞毒性T细胞,c是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d是能识别靶细胞的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不能识别特定的抗原。d才能让靶细胞裂解。c细胞的裂解、死亡是细胞免疫的结果。抗原呈递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表面都有处理后的抗原。
19.下列关于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流感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变异,因此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
B.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
C.一旦某种新型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记忆B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导致流感病毒裂解、死亡
答案:AB
解析:人体中没有针对新型流感病毒的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暴露出抗原后,抗体再与抗原结合。
20.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C.细胞毒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A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缺乏,B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C项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会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增多,会使该病病情加重,D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下图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为 ,其中的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该细胞吞噬并排出残体,说明细胞膜具有 。
(2)d细胞是 ,在机体中该细胞是由 增殖、分化来的。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则会对细胞免疫造成什么影响?
(4)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时,能否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
(5)为验证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过程,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鼷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相关实验,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鼷鼠体内。
对照组: 。
为使实验更加严谨,可以对实验组 。
答案:(1)抗原呈递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流动性
(2)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3)若c细胞被大量杀死,细胞免疫将丧失
(4)能,可同时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5)对鼷鼠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被排斥 再输入T淋巴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22.(12分)下面是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 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a、b、c、d中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
(4)一般情况下,a细胞发生图中②③过程还需要在活化的 细胞分泌的 的促进作用下才能进行。
答案:(1)体液 B淋巴细胞或记忆B
(2)a、c、d
(3)数量多、速度快
(4)辅助性T 细胞因子
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分别为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体液免疫中的B淋巴细胞还需要在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才会进行增殖和分化。
23.(11分)科学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下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 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 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进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 。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 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 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对癌症患者的治疗,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中的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产生的,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分子会 ,从而容易扩散和转移,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 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答案:(1)胞吞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2)识别 信息交流 巨噬细胞、B细胞
(3)细胞因子 B淋巴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减少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
24.(10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由题干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病毒甲)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依靠膜的流动性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25.(10分)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和免疫应答水平必须适应免疫防御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需要,这要通过精确的免疫调节来实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 细胞内 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 细胞,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但这些物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 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
(2)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对A组家兔注射抗原;
b.对B组家兔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 d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 (填“含同种抗原的血液”或“不含抗原的血液”)。
②实验结果与结论
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质量浓度,结果如下图。
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B细胞表面存在 ,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B细胞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人体内还有一种抗体调节的方式,当体内抗体浓度升高时,通过 结合,使得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减少,也导致抗体分泌量下降。
(3)通过抗原和抗体等的共同调节,免疫系统得以正常运作。如果调节异常,淋巴细胞可能会 ,从而导致淋巴瘤(一种恶性肿瘤)的发生。
答案:(1)免疫反应 抗原呈递 溶酶体 浆 浓度
(2)不含抗原的血液 抗体受体 反馈 抗体与抗原
(3)分裂失控(无限增殖)
解析:(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抗原呈递细胞内溶酶体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刺激相应的B细胞或T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浓度(数量)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2)据图可知,B组50d 后抗体的质量浓度降低,因此抽出部分血液后补充的是等量不含抗原的血液;之后B组抗体的质量浓度上升并高于A组,说明已存在的抗体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受体,当抗体浓度较高时,抗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抗体受体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因此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抗原减少是抗体与之结合的结果,抗原减少后B细胞受到的刺激减弱,因此抗体的分泌量也会下降。(3)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是导致恶性肿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