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评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5章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 只有1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吊兰根在单侧光照射下会背光弯曲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单侧光影响吊兰根背光弯曲生长需Ca2+参与。为验证该发现,不需要对吊兰根进行的处理是( )
A.单侧光照射
B.单侧光照射并用Ca2+处理
C.单侧光照射并用钙通道阻断剂处理
D.无光条件下用Ca2+处理
答案:D
解析: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需要在单侧光照射下,分组进行实验,即单侧光照射并用Ca2+处理和单侧光照射并用钙通道阻断剂处理,两组实验可形成对照,D项处理不需要。
2.科学家做过如下图所示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另一个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使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收块甲和乙的成分变化是(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生长素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生长素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生长素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左边图示是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因为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一段时间后,生长素就被运输到了接收块甲中;右边图示是把这一段胚芽鞘倒转过来,使形态学的下端朝上,然后做同样的实验,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到接收块乙中,所以接收块乙不含生长素。
3.植物根部有向背光侧生长的特性。为验证这一特性,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装置如上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植物的茎向光生长,而根背光生长,又由于根和茎均受重力影响,在重力作用下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综合分析可知,根斜向下生长,茎斜向上生长。
4.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处是红藻。直接影响海洋中不同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海水含盐量
C.温度 D.海水含氧量
答案:A
5.金链花(毒豆)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下列有关分析及推测错误的是( )
A.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
B.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C.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定是一种植物激素
D.生产上解除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答案:C
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产生的,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植物体内不一定含有。生产上解除顶端优势可以使侧枝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6.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调节剂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甲最可能代表乙烯
B.激素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
C.激素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激素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答案:A
解析:由题图信息可知,甲能够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物生长,可能是脱落酸;丙很可能是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其运输方式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生长素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时对茎切段的伸长有协同作用
B.图乙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丙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一定在F点
D.图丁中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在B点
答案:C
解析:题图甲实验结果显示,生长素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时茎切段平均伸长量最高,二者具有协同作用,A项正确。据题图乙分析,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杀死单子叶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小麦为单子叶植物,即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B项正确。题图丙中若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位于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大于E点,C项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故题图丁中顶芽a所含生长素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不一定在B点,D项正确。
8.下图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胚芽鞘分别是( )
A.④和③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②
答案:B
解析:①胚芽鞘无尖端,也无放过尖端的琼脂块,②胚芽鞘上的琼脂块无生长素,二者都不能产生生长素,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且③中左右两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③直立生长;④上的琼脂块放置在右侧,一段时间后,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左弯曲生长。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发挥作用时,会与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
D.过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答案:C
解析: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
10.下列有关生长素与生长素类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理效应
B.二者都是由人工合成的
C.前者比后者的作用效果更稳定
D.二者的作用时间都比较长
答案:A
解析:生长素类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作用效果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是植物体自身合成的。
11.图甲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乙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大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乙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低促高抑”的特点
答案:A
解析:当生长素的浓度为b时,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α具有最小值,A项错误。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大多为蛋白质
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根、幼芽和成熟的种子
D.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调控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植物激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高效的有机化合物,A项错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B项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C项错误。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D项错误。
13.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下列说法与科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
A.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温特的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答案:A
解析:达尔文没有证明引起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物质是生长素,A项符合题意。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从而促进下部生长,B项不符合题意。拜尔的实验需在黑暗中进行,以防止光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项不符合题意。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项不符合题意。
14.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一组是 ( )
A.赤霉素与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与乙烯
C.生长素与乙烯
D.生长素与脱落酸
答案:A
解析: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另外赤霉素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叶、花和果实发育等;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其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赤霉素与生长素。
15.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可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时可抑制生长,因此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作为除草剂。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使植株增高。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乙烯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B.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C.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D.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答案:AD
解析: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植物没有特定的内分泌腺。激素是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由专门的器官分泌
B.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均能直接参与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
D.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答案:ABC
解析: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某些部位产生,A项错误。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动物激素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均不一定是蛋白质,B项错误。激素都不能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而是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项错误。
18.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科研小组探究了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葡萄茎段侧芽生长量
B.a、b、c三种浓度中,NAA浓度最高的是c
C.为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选用的葡萄茎段不应带顶芽
D.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在b、c浓度之间
答案:AB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和时间,而葡萄茎段侧芽生长量是实验的因变量。NAA的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特点,通过a、b、c三种浓度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的比较可看出,对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b、c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浓度,因此a浓度最高。为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选用的葡萄茎段不应带顶芽。根据曲线特点,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可能在b、c浓度之间,也可能在b、c浓度之外,因为题图没有给出更多的实验组。
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大蒜,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芒果,可促进其成熟
D.用赤霉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多倍体西瓜
答案:ABD
解析: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项错误。生长素类调节剂会促进植物的生长,不利于储存,B项错误。乙烯利能促进果实的成熟,C项正确。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但不能用于诱导多倍体的形成,D项错误。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起协同作用
B.利用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玉米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答案:BC
解析: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的作用相抗衡,A项错误。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高浓度的2,4-D可抑制玉米田中双子叶杂草的生长,B项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因此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植物,可使植株增高,C项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D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0分)下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对比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 。
(2)图2和图3对比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 。
(3)图4和图5对比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 。
(4)图6和图7对比可以证明 能够产生某种 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
(5)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了它的化学本质是 。
答案:(1)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向光性)
(2)胚芽鞘尖端
(3)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面的一段
(4)胚芽鞘尖端 促进生长
(5)吲哚乙酸
解析:(1)图1、图2的单一变量为单侧光,有光时向光弯曲生长,而无光时直立生长,说明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向光性)。(2)图2与图3相比,单一变量为有无胚芽鞘尖端,图3去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图2有尖端,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3)图4与图5相比,图5未遮住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弯曲生长,图4遮住尖端,直立生长,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4)图6与图7相比,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不会使胚芽鞘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可产生促进其生长的物质。(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22.(10分)当盆栽植物平放时,根会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与茎生长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若生长素浓度为a和b时(a<b),对茎生长的促进效果相同,现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b,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为 。
(2)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 的特点。现有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新鲜植物插条若干、生根粉(生长素类调节剂)及蒸馏水,请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插条生根的数目验证生长素的该生理作用特性(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结果,对施加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方法不作要求)。
答案:(1)根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茎) 0~a
(2)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实验设计思路:将生根粉溶于蒸馏水得到高、低浓度的两种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将新鲜的植物插条均分为3组,第1、2组分别施加等量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第3组施加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培养相同时间后观察插条生根的数量。(或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必须有高、低浓度及对照组,合理即可)
预测结果:高浓度组生根的数量少于对照组,低浓度组生根的数量多于对照组。
23.(9分)为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菊花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对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 d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下表。
测定项目 | 生长素浓度/(10-6mol·L-1) | ||||
0 | 50 | 100 | 150 | 200 | |
主根长度(相对值) | 1 | 0.9 | 0.7 | 0.5 | 0.3 |
侧根数目/条 | 4 | 6 | 8 | 6 | 3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 作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是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50×10-6 mol/L时, (填“促进”或“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 (填“促进”或“抑制”)主根伸长,由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对生长侧根的作用特点是 。
(3)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 (处理)后作用于插条,若 ,则生长素浓度为150×10-6 mol/L;若 ,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 mol/L。
答案:(1)调节 色氨酸 非极性
(2)促进 抑制 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3)适当稀释 生根数目大于6 生根数目小于6
解析:(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生长素浓度为50×10-6~150×10-6mol/L的实验组,其侧根数目均多于生长素浓度为0的对照组,但主根长度却都小于对照组,说明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时,促进生长侧根,但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抑制主根伸长。生长素浓度为200×10-6mol/L的实验组,其侧根数目少于对照组,说明此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侧根。综上所述,生长素对生长侧根的作用特点是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时抑制生长。(3)依据表中信息和题意,若要确定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的生长素溶液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该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插条,若插条生根数目大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若插条生根数目小于6,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
24.(10分)科学家用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K)和脱落酸(ABA)等依次做了下列8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
(1)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 调节的结果。
(2)由第3组和第6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综合8组实验结果,可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① 是种子萌发必需的激素;
②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 作用;
③CK对种子的萌发起到 的作用。
答案:(1)多种植物激素共同
(2)在CK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ABA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的条件下,不管有无GA都不能促进种子萌发(必须写出实验条件)
(3)GA 抑制 抵消ABA抑制效果(辅助)
解析:(1)由实验可知,第1、2、4组的实验结果是种子萌发,其他组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每一组的激素又处于不同的生理活性条件,所以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2)第3组和第6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GA。两组的CK都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ABA都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结果都是种子处于休眠状态,说明在此条件下,GA不能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3)根据第5、6、7、8组实验结果可知,不管CK和ABA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如果GA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再分别结合第1、2、3、4组实验结果可推断出ABA是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起抑制GA的作用,从而引起种子休眠;CK能抵消ABA的抑制作用,使因ABA而休眠的种子萌发。如果不存在ABA,则CK对萌发就成为不必要的激素。
25.(16分)下表是科研人员对黑暗中垂直生长的水稻根进行局部遮光和切除处理的结果。
实验组别 | 处理方式 | 根尖生长情况 |
1 | 黑暗(对照) | 继续垂直生长 |
2 | 单侧照光 | 负向光倾斜生长 |
3 | 对根冠2 mm以上部位遮光,即对根尖照光 | 负向光倾斜生长 |
4 | 对根尖2 mm以上部位照光,即对根尖遮光 | 继续垂直生长 |
5 | 完全剥除根冠,对根部照光 | 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 |
6 | 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对根部照光 | 约在1 d内失去负向光性,新根冠形成后仍负向光倾斜生长 |
7 | 切除根尖末端0.5 mm(即切除了根冠和分生区),对根部照光 | 有限地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 |
8 | 切除根尖2 mm(即切除了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对根部照光 | 根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 |
根据上页左下表内容和其他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达尔文通过实验研究指出,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上述实验证明,根的感光部位是 。
(2)上页左下表中1和2是一组对比实验,说明水稻的根尖有 性。
(3)根的生长是 和 的结果;根的负向光性倾斜生长是由于 和 。
(4)联系生长素的发现史,我们知道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稻根的负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说出你的思路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 。
答案:(1)尖端 根冠
(2)负向光
(3)分生区细胞分裂 伸长区细胞伸长 分生区向光侧细胞分裂速度大于背光侧 伸长区向光侧细胞伸长速度大于背光侧
(4)在水稻根尖的一侧贴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可以发现根向贴有琼脂块的一侧弯曲
解析:(1)达尔文通过实验研究指出,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实验3、4、5 对照说明根的感光部位是根冠。
(2)题表中1和2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因变量是根尖的生长情况,二者对照说明水稻的根有负向光性。
(3)根的生长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根的负向光性倾斜生长是由于分生区向光侧细胞分裂速度大于背光侧和伸长区向光侧细胞伸长速度大于背光侧。
(4)验证水稻根的负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引起的实验设计思路:在水稻根尖的一侧贴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可以发现根向贴有琼脂块的一侧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