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
展开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基础巩固
1.若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那么a、b分别属于( )
A.个体、物种
B.个体、种群
C.种群、群落
D.种群、物种
答案:B
解析:个体的特征主要有出生、死亡、性别和年龄等;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
2.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大肠杆菌
B.菜园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D.某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答案:A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大肠杆菌是一个种群;菜园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含有多个不同的种群;一个池塘中的鱼有多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某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虽然是同一物种,但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内所有个体。
3.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被标记的兔有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 )
A.46只 B.125只
C.88只 D.96只
答案:D
解析:根据种群的总数量=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数量,可知该种群的总数量=(46×25)/12≈96(只)。
4.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种群数量还能持续增长十几年。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B
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下列种群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D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6.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 )
A.种群数量增加 B.种内竞争加剧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增长
答案:C
解析:根据坐标中种群年龄结构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种内竞争会逐渐减弱。
7.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 )
A.某地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07∶1
B.近年来,某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克隆羊多莉已经死亡
D.由于薇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克隆羊多莉死亡,属于个体的特征,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8.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野生马铃薯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B.需要多次取样
C.对获得的数据取其平均值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答案:A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9.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见下表。
年龄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个体 | 92 | 187 | 121 | 70 | 69 | 62 | 63 | 72 | 64 | 55 | 42 | 39 | 264 |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 。
(2)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3)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2)1∶1∶1 保持稳定
(3)活动能力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1∶1∶1,即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相当,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3)标记重捕法常用于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10.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图A、图B和图C所示的三种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 。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应为图 所示类型。
(3)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 所示类型。
(4)假如图C代表的种群是某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 (年龄段)个体。
答案:(1)图A、图B、图C
(2)A
(3)C
(4)幼年和成年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1)甲中老年个体较少,幼年个体较多,与图A相符;乙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基本相同,与图B相符;丙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与图C相符。(2)渔业生产中,既要保持产量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加大对幼鱼的保护,使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A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中,干扰害虫交尾能降低幼虫的数量,使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C所示类型。(4)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应该保护好幼年和成年个体,使种群的数量可持续发展。
能力提升
1.下列哪项表述与种群数量特征无关?( )
A.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B.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
C.2040年,某国家将进入超老龄社会
D.某镇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 000人
答案:B
解析: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属于种群的性别比例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某森林中杨树可能有很多种,不是一个种群,B项符合题意;2040年,某国家将进入超老龄社会,说明了种群的年龄结构,C项不符合题意;某镇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000人,说明了种群的出生率,D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叙述是( )
A.1 hm2水稻的年产量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立方米水中鲫鱼的数量
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量
答案:C
解析:1hm2水稻的年产量不是1hm2水稻的个体数,不符合种群密度概念;杂草包括多种草本植物,不属于同一物种;某湖泊每立方米水中鲫鱼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量不是单位面积上该种群的个体数量,不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B.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答案:A
解析: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会导致重捕时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估算所得到的种群密度值偏大,A项正确;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被标记的个体与未被标记的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B项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种群密度的估算值,C项错误;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D项错误。
4.下图表示的是4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B项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大;C项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密度可能会增大;D项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适中,数目接近,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保持稳定。
5.农业上为有效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施放性引诱剂可达到的目的是( )
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
B.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C.降低蝗虫的死亡率
D.改变蝗虫的年龄结构
答案:B
解析:性引诱剂通过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种群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
答案:C
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有关;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期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7.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 k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以下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然后计算种群密度
B.设置1个面积为1 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C.随机设置面积为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然后求平均值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面积为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C
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统计该草地上全部个体数难度较大;只选取1个样方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随机设置面积为1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然后求平均值。
8.(不定项选择题)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
答案:ABCD
解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A项正确;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项正确;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期,C项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D项正确。
9.(不定项选择题)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
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的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
答案:ABD
解析:岛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因此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项正确;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B项正确;由图可知,在9~11月份,社鼠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C项错误;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的性别比例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D项正确。
10.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它具有相关的特征。
(1)请完成下面的概念图(直接填在空框内)。
(2)调查草原上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 ,调查森林中某种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 。
(3)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请举出两个实例: 。
答案:(1)①出生率 ②迁出率 ③年龄结构 ④性别比例
(2)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3)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解析:(1)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会影响种群密度。(2)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记重捕法。(3)种群密度的调查对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 d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
初次捕获并 标记个体数(M) | 重捕个 体数(n) | 重捕个体中被 标记个体数(m) |
32 | 36 | 4 |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2)下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对双子叶草本植物苣荬菜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某班级8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苣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2 | 3 | 3 | 4 | 4 | 2 | 3 | 3 |
答案:(1)144 大 (2)计数样方内部和任意相邻两边上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如下图所示:
(3)3 株/m2
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N,初次捕获数为32,第二次捕获数为36,其中标记数为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数)=初次捕获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可得出N=288只。该样方面积为2hm2,所以种群密度=288/2=144(只/hm2)。(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上的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注意将图中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①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草本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②给出了8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块地中苣荬菜的种群密度,即(2+3+3+4+4+2+3+3)÷8=3(株/m2)。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练习,共7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用样方法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