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课题: 1 草原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揣摩描写草原的优美语句,把握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情感,想象草原美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草原美景的优美语句,想象画面,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学会表达和运用。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视频)学生预习要求搜集作者老舍和蒙古大草原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小节 四、结语。 1.播放歌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滚动播放草原图片。师: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眼里、心目中,草原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随老舍的文字领略一番。 1.初读课文,巩固预习成果。学生自主朗读:①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①出示生字,点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提形。 ②重点强调字音字形。(毯 裳 腐 羞 涩 微) ③出示词语,点名认读。重点朗读“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等。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洒脱”:潇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衬托出草原的广阔无边。“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翠色欲流”:“欲”:将要。词语意思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突出了草原的绿。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3.感受草原魅力,概括总体印象。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的印象。(草原广阔、美丽,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 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交流、展示: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作者来到草原,他都看到了什么?(天空 一碧千里 平地 小丘 羊群 骏马 大牛)2.自读第一小节,体会作者老师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进行描写的?(对比 感受 动态 静态 比喻 动物的感受)交流汇报:①一人汇报全员听;②第二人评价、补充、质疑、说观点;③第三人再度循环或总结。3.齐读、个别感情朗读。4.即兴背诵。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老舍笔下的草原美景,那么,在老舍先生的心中,蒙古族人民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眼中的、心中的、脑中的草原 学生按要求开展学习活动 提取文本信息 体会描写方法 建立对“草原”的美好印象,形成参照物,为进一步理解老师笔下的“草原”做铺垫。 巩固生字词 整体感知草原的人文美景 学习运用作者的描写方法 板书 设计 1 草原 天空 “对比” 感受 草原 一碧千里(绿的范围) (小丘) 翠色欲流(绿的程度) ——静态 “中国画”—— “比喻” 羊群 “大花”——动态 骏马 大牛 ——动物的感受作业 设计课内:1.感情朗读课文;2.背诵第一自然段。课外:1.抄写词语。2.查找资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学习课文2-5小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草原一等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结论,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