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常德市一中2023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生物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淡水水域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该现象称为水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磷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环境中缺乏也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B. 绿藻等浮游生物可利用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
C. 与绿藻相比,蓝细菌的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旺盛,有利于水体中其它生物的生存
【答案】C
【解析】
【分析】1、原核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水华是淡水水域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导致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进而抑制水体其他生物的生存。
【详解】A、氮、磷元素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环境中缺乏会导致细胞中氮和磷减少,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A错误;
B、叶绿素和藻蓝素存在于蓝细菌中,绿藻等浮游生物没有藻蓝素,B错误;
C、与绿藻这一真核生物相比,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
D、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旺盛,大量增殖,覆盖水面,遮挡阳光,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水体中其它生物的生存,D错误。
故选C。
2. 蛀牙是由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会催化蔗糖合成为葡聚糖(一种多糖),葡聚糖像胶水一样将唾液中的细菌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乳酸杆菌进行乳酸发酵;降低牙齿表面的pH,使牙釉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
B. 蔗糖为非还原糖,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 乳酸杆菌可吸收利用葡聚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漱口可使细菌吸水涨破,有效防止蛀牙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还原糖的检测用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详解】A、变形链球菌是细菌,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
B、斐林试剂能够鉴定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所以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正确;
C、乳酸杆菌不能吸收利用葡聚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细菌含有细胞壁,细胞壁能维持细胞的形状,因此细菌不能吸水涨破,D错误。
故选B。
3. 下图表示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一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一致
C.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ATP的水解无关
D. 小肠上皮细胞内外Na+浓度差的维持依赖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葡萄糖和钠离子通过相同的载体,利用钠离子形成的电位差,把葡萄糖主动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与此同时,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从小肠上皮细胞出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同一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故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一致,B正确;
C、葡萄糖在小肠上皮中主要是靠主动运输的方式来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跟钠离子出现结合,出现协同运输的结局,由钠离子将葡萄糖分子主动运送到上皮细胞之内,而钠离子运出需要AT P的水解,故C错误;
D、小肠上皮细胞维持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是依靠主动运输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条件的一组是空白对照组
B.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组
C.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气泡的释放速率表示
D. 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是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
(2)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
(3)无关变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的统称,也称为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其它的可能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
【详解】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对比试验(有氧和无氧情况下相互对比),无空白对照,A错误;
B、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属于自身前后对照,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组,B正确;
C、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气泡的释放速率或气泡的多少、大小来表示反应速率,C正确;
D、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而CO2浓度、温度是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A
5. 向试管中加入10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将该试管置于37℃水浴箱中,t1时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肝脏研磨液后氧气生成速率加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 若t1时加入的是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a点对应的值不变
C. 若t2时再滴加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a点对应的值将上移
D. 过氧化氢酶通过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加入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后氧气生成速率加快,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酶具有高效性需要与无机催化剂相比,A错误;
B、a点表示氧气最终的生成量,与过氧化氢的浓度和数量有关,与催化剂的种类无关,所以若t1时加入的是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a点对应的值不变,B正确;
C、a点表示氧气最终的生成量,与过氧化氢的浓度和数量有关,所以若t2时再滴加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a点对应的值将不变,C错误;
D、过氧化氢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D错误。
故选B。
6. 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某一阶段出现异常时,细胞会通过调控排除故障,或中断细胞周期处于静息状态。如缺少某种氨基酸时,细胞会终止间期蛋白质合成,变成静息状态,补充营养后,则重新启动合成。下列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进入静息状态可以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B. 进入分裂期,中心粒倍增,并在移向细胞两极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蛋白质合成中断后,重新启动的过程受基因调控
D. 观察细胞分裂时,应选择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因此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容易找到分裂期细胞,相对来说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越大,就越容易找到分裂期细胞(尤其是中期)。
【详解】A、细胞进入静息状态,停止分裂,减少利用物质和能量,A正确;
B、中心粒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而不是分裂期,B错误;
C、细胞分裂的进程受基因调控,故C正确;
D、选择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这样比较容易观察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故D正确。
故选B。
7. 有研究表明,低卡路里饮食会缓解灵长类动物和小鼠衰老的进程,因为低卡路里饮食能使得小鼠衰老的干细胞恢复到和年轻干细胞功能相似的状态,从而延缓衰老。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 衰老个体内的干细胞分裂的速率可能会变缓
C. 细胞的衰老和个体衰老不同步,但衰老个体中的细胞普遍衰老
D.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错误;
B、衰老个体内的干细胞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其分裂的速度可能会变缓,B正确;
C、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个体衰老不同步,但衰老个体中的细胞普遍衰老,C正确;
D、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
故选A。
8.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经减数分裂I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
B. 图乙中的ab段和图丙中的gh段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C.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jk段形成都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
D. 图乙中的bc段可对应于图甲或图丙中的fg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步,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fg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hj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gh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jk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凹陷形成子细胞。
【详解】A、图甲中一条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图乙中的ab段处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丙中的gh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错误;
C、图乙中的cd段形成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图丙中的jk段形成与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有关,C错误;
D、图乙中的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处于G2期、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以及减数分裂Ⅱ的前、中期,图甲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图丙中的fg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D正确。
故选D。
9. 下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将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 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C. 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分布于上清液、沉淀物中
D. 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原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中,并表达了S型细菌的遗传性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搅拌的目的是让侵染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B错误;
C、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分布于沉淀物、上清液中,C错误;
D、若用无放射性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错误。
故选A。
10. 鸡羽毛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且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为白色羽。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芦花羽、全色羽和白色羽鸡,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
A. TtZBZb×TtZbW B. TTZBZb×TtZbW
C. TtZBZB×TtZbW D. TtZBZb×TTZbW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
【详解】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鸡的性染色体是ZZ,雌鸡的性染色体是ZW,依题意可知杂交的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T_ZBZ-,全色雌鸡的基因型为T_ZbW,子代中出现了白色羽鸡,则白色羽鸡的基因型为tt_ _。因此可确定杂交的两只鸡的常染色体基因型都是Tt、Tt,又因为子代中出现了全色鸡,那么全色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bZb或ZbW,其中ZbW中的Zb来自亲本中的雄鸡,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雄鸡TtZBZb,雌鸡TtZbW,所以A正确。
【点睛】解遗传题的思路是首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来推算子代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如果不能直接写出亲本的基因型,那么要先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性,再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写出亲本的基因型,然后再进行相关的问题的计算。
11. DNA甲基化是DNA上胞嘧啶的碳原子和甲基基团间的共价结合,甲基化会导致相关基因表达活性提高或降低。在肿瘤发生时,某些基因组区域的甲基化水平会明显降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含量越高,DNA的稳定性越高
B. 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催化可造成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C. 甲基化水平降低的区域表达出的蛋白质种类发生改变
D. 肿瘤发生会使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从而使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1、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详解】A、DNA分子中,C与G之间有3个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C和G含量越高,DNA的稳定性越高,A正确;
B、甲基化是胞嘧啶的碳原子和甲基基团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解旋酶催化双链DNA 的解旋,是催化氢键的断裂,不是催化共价键的断裂,B错误;
C、甲基化并没有改变DNA上碱基的种类,不会造成遗传信息改变,因此表达出的蛋白质种类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肿瘤发生会使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错误。
故选A。
1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 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 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 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分析出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_、A_bb,A错误。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分别由基因B中的链1、链2转录,由于链1、链2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其过程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当抑制基因B表达后,其形成的RNA会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通过抑制翻译过程减少酶b的量,使PEP形成油脂,提高产油率,C正确。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13.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下列现象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①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②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激增
③群居生活的蚂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④在某一时期,恐龙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⑤自然选择对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有利,同样也对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有利
A. ①⑤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①所述内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①正确;
②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这种情况由于鹿群没有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导致鹿群退化,不属于共同进化,②错误;
③所述内容体现的是种内关系,③错误;
④所述内容不属于进化,④错误;
⑤所述内容属于不 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⑤正确;
其中①⑤正确;
故选A。
14. 雕鹗(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鹗与黄色无纹雕鹗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叙述错误的()
A. 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
B. F1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的后代致死基因型有3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1/4
C. 让F2中黄色无纹的个体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的几率为1/9
D. 让F2中绿色无纹的个体分别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比例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雕鹗的体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据此可判断绿色无纹为显性性状,子代中部分绿色个体死亡。
【详解】A. 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根据分析可知,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A正确;
B.F1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的后代致死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3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4/16=1/4,B正确;
C. F2中黄色无纹个体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它们彼此交配,出现黄色条纹个体的几率为(2/3)×(2/3)×(1/4)=1/9,C正确;
D.F2中绿色无纹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aabb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比例1∶1,D错误。
故选D。
15. 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 | TT | Tt | tt |
对维生素E依赖性 | 高度 | 中度 | 无 |
对灭鼠强的抗性 | 抗性 | 抗性 | 敏感 |
A. 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 抗性个体TT:Tt=1:l
C. 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l00%
D. 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TT基因型的个体对维生素E具有高度依赖性,不能存活,基因型为tt的个体对灭鼠强的抗性敏感,也不能活,只有Tt能存活,所以T和t基因频率始终相等,即T=t=1/2,基因库不会发生显著变化,C正确。
【考点定位】分离规律
【名师点睛】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符合题意的选项数目不固定,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遗传物质由四种核苷酸组成,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B.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C. 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会得到5种小分子物质
D. 细胞中的DNA和RNA都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AC
【解析】
【分析】1、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2、核酸、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哺乳动物都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其中所含碱基不同分为4种核苷酸,DNA除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A错误;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但成千上万个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可储存大量遗传信息,B正确;
C、支原体为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DNA,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一共6种小分子物质,C错误;
D、DNA和RNA等有机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
故选AC。
17. 高血压治疗药物硝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跨膜钙离子内流,能引起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产生降压作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苯地平抑制了Ca2+主动运输进入平滑肌和心肌细胞
B. “钙通道”是选择性通过钙离子的通道,其他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
C Ca2+与“钙通道”结合后被转运进细胞内
D. 膜内外Ca2+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Ca2+运输的速率
【答案】BD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
【详解】A、由于钙离子内流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借助钙通道蛋白,故硝苯地平抑制的是Ca2+协助扩散进入平滑肌和心肌细胞,A错误;
B、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钙通道”是选择性通过钙离子的通道,其他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B正确;
C、Ca2+不需要与“钙通道”结合,再被转运进细胞内,C错误;
D、由于钙离子内流是被动运输,故膜内外Ca2+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Ca2+运输的速率,D正确。
故选BD。
18. 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N点时,该器官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时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B. M点是储藏该器官的最适O2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 该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 L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N点之前(除N点以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植物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详解】A、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不只有糖类,因此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虽然相等,但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M点器官释放CO2最少,呼吸强度最低,但无氧呼吸强度不是最低,B错误;
C、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N点前细胞呼吸底物不能确定只有糖类,有非糖物质的分解,C正确;
D、L点没有氧气,该器官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BD。
19. 如图是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且已知Ⅱ-4无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Ⅰ-1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D. 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3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Ⅱ-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I-1、I-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Ⅱ-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错误;
B、I-1、I-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假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Ⅲ-1不患甲病为aa,则Ⅱ-2患两病的基因型为AaXbY,故表现正常的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Ⅱ-2患两病的基因型为AaXbY,则表现正常的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Ⅰ-1的基因型和Ⅲ-1的基因型相同,C错误;
D、Ⅲ-2的基因型AaXBY,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是AaXBXb(1/2)或AaXBXB(1/2),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3/4,正常的概率为1/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正常的概率为7/8,因此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7/8=7/32,D正确。
故选D。
20. 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B. 异常配子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相同
C. ②过程如果发生异花传粉,则可能产生三倍体植物
D. 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异常形成的异常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自花传粉形成受精卵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发育形成四倍体。
【详解】A、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移向同一极,A正确;
B、异常配子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B错误;
C、②过程如果发生异花传粉(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则可能产生三倍体植物,C正确;
D、上述过程形成的四倍体植物与原来的二倍体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说明该四倍体植株是新物种,但其形成并没有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因此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染隔离,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21. 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 1),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合成小窝蛋白的原料是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合成的场所是_____,合成后由_____(填两种细胞器名称)加工,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
(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3)小窝蛋白中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1(82~101 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可知,_____。
(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__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答案】(1) ①. 脂质(磷脂) ②. 氨基酸 ③. ④. 核糖体 ⑤. 内质网、高尔基体
(2)疏水性 (3)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
(4)空间
【解析】
【分析】分析图2可知,肽段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肽段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2比,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小问1详解】
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还连接了一个氢和一个R基,结构式是: ;
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成为细胞膜上的小窝蛋白。
【小问2详解】
由题图可知,小窝分为三段,中间段位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所以是由疏水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小问3详解】
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与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此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
【小问4详解】
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蛋白结构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小窝结合的胆固醇过少,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22.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如图所示),旗叶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请回答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依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
(2)为指导田间管理和育种,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
不同时期旗叶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
抽穗期 | 开花期 | 灌浆前期 | 灌浆中期 | 灌浆后期 | 灌浆末期 | |
气孔导度* | 0.30 | 0.37 | 0.70 | 0.63 | 0.35 | 0.11 |
胞间CO2浓度 | 0.33 | 0.33 | 0.60 | 0.57 | 0.30 | 0.22 |
叶绿素含量 | 0.22 | 0.27 | 0.33 | 0.34 | 0.48 | 0.45 |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_____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若在此时期因干旱导致气孔导度下降,籽粒产量会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有效的增产措施是_____。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旗叶中有机物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_____(填“上升”或“下降”),推测其原因是_____。
②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最好选择以旗叶为材料来进行,原因是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_____结构的数量明显增多。该实验操作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
【答案】(1)ADP、Pi、NADP+
(2) ①. 灌浆前 ②. 气孔导度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 ③. 合理灌溉(及时浇水) ④. 下降 ⑤. 旗叶中有机物积累限制了光合作用 ⑥. 基粒(或类囊体) ⑦. 防止色素(叶绿素)被破坏
【解析】
【分析】旗叶是禾谷类作物一生中抽出的最后一片叶,小麦旗叶因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数量多,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小麦的产量是用每株小麦的结的果实的数量和大小来衡量的,而小麦果实的发育成长主要由小麦的光合作用的强弱来决定。光合作用强,有机物产生的和积累的就多,产量也就大了。
【小问1详解】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依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
【小问2详解】
①由题意“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分析表格可知,在灌浆前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
若在此时期因干旱导致气孔导度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素养籽粒产量会明显降低,则有效的增产措施是及时浇水,使气孔导度增加,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由于旗叶中有机物运输到籽粒的减少,所以旗叶中有机物含量增加,由于旗叶中有机物积累会限制光合作用,故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下降。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或类囊体)结构的数量明显增多,故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最好选择以旗叶为材料来进行,该实验操作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叶绿素)被破坏。
23.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过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_____中。
(2)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_____。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_____次。
(3)已知某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
①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填“a”或“b”)链转录的。
②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则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的变化是_____(用碱基缩写和箭头表示)。
(4)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DNA复制、转录、翻译 ②. 线粒体、叶绿体
(2) ①. RNA聚合酶 ②. 1##一
(3) ①. b ②. T→C
(4)3H-TdR是DNA特有的合成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特有的合成情况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以DNA为模板合成DNA,表示DNA复制;乙以DNA为模板合成RNA,表示转录,丙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
【小问1详解】
甲以DNA为模板合成DNA,表示DNA复制;乙以DNA为模板合成RNA,表示转录,丙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小问2详解】
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二者结合后,启动转录。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转录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是DNA复制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一次。即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
【小问3详解】
多肽顺序是—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通过密码子表可知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_,所以判断模板是b链。对比两条链可知,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甘氨酸,查密码子表可知是由GAG→GGG,所以对应DNA分子中是由T→C。
【小问4详解】
3H-TdR是DNA特有的合成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特有的合成情况。
24. 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分别由基因A、B、D控制。现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得到了若干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分别为:甲黑体、乙残翅和丙焦刚毛,为探究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某兴趣小组用上述果蝇进行了一系列杂交试验,下表为部分杂交实验结果,三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 亲本 | F1表现型及比例 | ||
雌 | 雄 | 雌 | 雄 | |
一 | 甲 | 乙 | 灰体长翅直刚毛 | 灰体长翅直刚毛 |
二 | 乙 | 甲 | 灰体长翅直刚毛 | 灰体长翅直刚毛 |
三 | 甲 | 丙 | 灰体长翅直刚毛 | 灰体长翅直刚毛 |
四 | 丙 | 乙 | 灰体长翅直刚毛 | 灰体长翅焦刚毛 |
(1)根据组合(一)和(二),能否得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说明理由。_______。
(2)某同学进一步将组合一和组合二的F1各自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黑体长翅直刚毛:灰体长翅直刚毛:灰体残翅直刚毛=1:2:1,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基因A和基因B______(填“是”或“否”)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位上。
(3)焦刚毛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组合四中的F1基因型为_______,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长翅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残翅焦刚毛果蝇占_______。
(4)一只灰体直刚毛雌果蝇与一只黑体焦刚毛雄果蝇杂交,子代灰体直刚毛雌果蝇占1/8。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产生该雌果蝇的过程_______。(不考虑翅型基因)
【答案】(1)能,杂交组合(一)和(二)互为正反交,正反交结果雌雄表现一致,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①. 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 否
(3) ①. 伴X隐性遗传 ②. AABbXDXd、AABbXdY ③. 1/16
(4)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小问1详解】
甲为纯合体黑体长翅、乙为纯合体灰体残翅,杂交组合(一)和(二)互为正反交,正反交结果雌雄表现一致,说明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将组合一和组合二的F1各自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黑体长翅直刚毛:灰体长翅直刚毛:灰体残翅直刚毛=1:2:1,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说明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和基因B属于非等位基因,故不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基因座位上。
【小问3详解】
杂交组合(三)甲为直刚毛,丙为焦刚毛,F1都为直刚毛,说明焦刚毛为隐性,杂交组合(四)父本乙为直刚毛,母本丙为焦刚毛,F1雌性都为直刚毛,雄性都为焦刚毛,说明焦刚毛为伴X隐性遗传。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组合四中乙的基因型为AAbbXDY,丙的基因型为AABBXdXd,故F1基因型为AABbXDXd、AABbXdY,F2长翅果蝇中2/3Bb,1/3BB,B配子占2/3,b配子占1/3,故F2长翅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残翅占1/9,F2雌果蝇中有关刚毛的基因型为1/2XDXd,1/2XdXd,雄果蝇中1/2XDY,1/2XdY,即卵细胞中XD占1/4,Xd占3/4,精子中XD占1/4,Xd占1/4,Y占1/2,即F2随机交配后代中焦刚毛果蝇(XdXd、XdY)=3/4×1/4+3/4×1/2=9/16,故F2长翅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残翅焦刚毛果蝇占1/9×9/16=1/16。
【小问4详解】
一只灰体直刚毛雌果蝇与一只黑体焦刚毛雄果蝇aaXdY杂交,子代灰体直刚毛雌果蝇占1/8=1/2×1/4,说明亲本灰体直刚毛雌果蝇基因型为AaXDXd,故产生子代灰体直刚毛雌果蝇的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