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生态系统章末测评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34316/0-16948731082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生态系统章末测评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34316/0-16948731082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生态系统章末测评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34316/0-16948731082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分层作业试试题(24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生态系统章末测评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生态系统章末测评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20页。
第三章 章末测评(用时: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2022·江苏泰州中学期初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B. 食物网中生物的种间关系都为捕食C. 食物网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一成不变的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 [2023·云南楚雄高二统考期末]枯枝落叶等的分解离不开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下图表示①②③④ 4个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的分解情况,其中最可能表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 [2022·江苏盐城期末质检]右图表示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6条捕食食物链B. 线虫、海螺、细菌、食草虫属于初级消费者C. 若大米草因某种原因大量死亡,一段时间内,沼蟹数量增加,蜘蛛数量基本不变D. 污染物微塑料(直径小于 的塑料碎片和颗粒),难降解,在沼蟹、蜘蛛体内含量较高4. [2023·江苏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期末质检]右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存在4条食物链, 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 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D. 和 的总和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占其能量的5. [2022·江苏苏州期中质检]植食性的田鼠是猫头鹰的食物之一,某森林中田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而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对猫头鹰种群结构造成了影响,使幼年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田鼠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减少B. 该病毒对田鼠种群有选择作用,存活的田鼠抗该病毒能力强C. 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属于影响田鼠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D. 当田鼠大量减少时,田鼠到猫头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会变大6. [2023·江西赣州高二兴国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昆虫学家法布尔把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风雨交加,仍然有许多雄蛾赶来交配。为了探究雌蛾是通过分泌某种物质还是通过声波来向雄蛾传递信息的,法布尔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雌蛾吸引雄蛾的信息及其种类分别是( )A. 分泌的物质,化学信息 B. 分泌的物质,物理信息C. 发出的声波,化学信息 D. 发出的声波,物理信息7. [2022·江苏宿迁期末质检]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螺蛳位于食物链的第三、四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C. 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 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8. [2023·湖南统考一模]“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集农业生产、旅游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下列关于“美丽乡村”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美丽乡村”能量金字塔不会呈倒金字塔形B. “美丽乡村”的生物多样性肯定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C. “美丽乡村”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D. “美丽乡村”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9. [2022·江苏徐州期末质检]2020年9月,我国政府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大气 浓度的升高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B.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大气 的重要来源C. 自养生物同化大气中 的同时需吸收光能D.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10. [2022·江苏盐城中学阶段检测]下图甲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卷叶螟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是摄入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A. 图甲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B. 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图乙中的 表示C. 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图乙中的 表示D.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者之间没有联系11. 实验者将海水、泥沙装满玻璃瓶,加入几根水草,密封一年后,发现里面不仅出现小鱼、小虾,还出现了海星和小型螃蟹,泥沙中还有不少鱼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玻璃瓶应放置在光线良好的环境B. 瓶中新出现的生物可能来自海水或者泥沙C. 该玻璃瓶内的物质可以长期实现自给自足D. 通过该实验可推测出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2. [2023·江苏徐州期末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根本来源于大气中 中的碳C.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 信息传递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13. [2022·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期中质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规律总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B. “菜花黄,蜂闹房”体现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C.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述的是捕食关系,“呦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D.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14. [2023·湖北襄阳第一中学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藻类固定的太阳能B. 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C. 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 等无机盐离子D. 图示过程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 [2022·江苏淮安阶段检测]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农作物长势整齐,说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B. 输入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 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提高生态系统能量利用效率D. 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更需加强管理16. [2022·江苏南通期末质检]在人肠道中约有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鞭毛虫)、病毒等,其中部分菌群是中性的,对人体既无害也无益。肠道中的微生物通过自身活动诱导肠道免疫系统成熟,与宿主达成平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肠道中的微生物含有多个种群,种群中的变异是常见现象B. 某些菌群可与有害细菌竞争资源,防止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C. 肠道中各种各样的生物相互关联构成了肠道生态系统D. 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改变人的肠道环境,扰乱有益细菌和营养素水平17. [2022·江苏南京溧水高级中学月考检测]下列对古诗文、谚语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理解正确的是( )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正其行,通其风”的原理是确保通风透光,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C.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现了菊花在种间竞争中的优势D. “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8. [2022·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期末质检]下图是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示意图,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为主,通过引进河水、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可有效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其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折水涧为阶梯式进水道,河水由此引入该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富营养化水体中 、 等元素含量较高B. A区域中挺水植物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C. B、C区域中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所固定的太阳能19. [2022·江苏宿迁阶段检测]右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海域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三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B. 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 鱼鹰鹗等的捕食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三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20. [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10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 图1中的营养结构包括。大型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成分,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2) 图2中的B属于的能量,C为的能量。(3) 假设蜘蛛所获得的能量中,来自跳虫,来自蝗虫。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则和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4)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原的退化,这说明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5) 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调节。人们把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1. [2023·江苏徐州高三期末](9分)科研人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试验Ⅰ(单作稻)、Ⅱ(稻—蟹)和Ⅲ(稻—蟹—泥鳅)3种生态系统,研究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的效益。Ⅱ、Ⅲ生态系统放入蟹、鳅种后,每天投喂1次饵料,每次按Ⅱ生态系统河蟹体重的(随河蟹体重增加而增加)投喂,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蟹粪、残饵。相关试验数据如下图所示:图1图2(1) 在Ⅲ生态系统中,水稻为蟹、泥鳅提供,蟹和泥鳅的种间关系是。(2) 水稻、蟹和泥鳅都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这有利于充分利用,体现了群落的结构。(3) 图1结果表明Ⅱ、Ⅲ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比单作稻田,其原因是。(4) 图2结果表明Ⅱ、Ⅲ生态系统水稻产量均高于Ⅰ生态系统,从种间关系分析其原因是。(5) 图2结果表明Ⅲ生态系统输出较多的泥鳅,经济效益明显比Ⅱ生态系统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其原因是。22. [2023·江苏连云港高二统考期末](14分)Ⅰ:近年来,烟台地区苹果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下图一:图一图二(1)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2) 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或振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来看,上述信息分别属于。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防治。(3) 该生态系统中,鸡鸭等家禽的存在既有助于消除杂草,控制虫害,又可以为果树提供粪肥,假设家禽的能量来自杂草,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4) 上图二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5)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生态果园能实现生态系统内等优点。Ⅱ:“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推进“碳中和”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6) 图中的途径①④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丙、丁分别为。(7) 有同学说,人们要维持生活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你是如何理解“零排放”的?。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碳中和”(至少列举2项)?。23. [2023·北京高三期末](10分)自然界中物种间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在生态系统中得以相互制衡。(1) 绒茧蜂将卵产在粉蝶幼虫体内,产卵时会将自身携带的病毒也同时注入。病毒抑制粉蝶幼虫的免疫反应,保证绒茧蜂幼虫的正常发育。绒茧蜂幼虫从粉蝶幼虫体内钻出并化蛹前,粉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并促进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据此分析,上述物种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2) 为研究被粉蝶幼虫摄食的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在吸引姬蜂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在下表装置中形管的左臂和右臂中放入等量新鲜植物叶片,再分别放入不同处理的粉蝶幼虫,摄食叶片,观察姬蜂的气味偏好。① 被粉蝶幼虫摄食的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是一种化学信息,这一信息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作用。② 实验结果为,从而说明被粉蝶幼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与病毒注入粉蝶幼虫有关,而非由于绒茧蜂虫卵本身。(3) 已知病毒是靶向唾液腺的病毒。为此,研究人员用上述装置及方法进一步实验,结果如下图。本实验不同处理组的差异包括植物是否被粉蝶幼虫寄生、。本实验获得支持“病毒引起的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改变与唾液腺有关”的结论,需要保留的最少的组别是(选填图中字母)。(4) 请结合上述种间关系,分析粉蝶幼虫保持种群数量稳定的机制。。24. [2023·江苏苏州高二常熟中学统考期末](14分)凤眼莲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等元素,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但生长非常迅速。某研究团队在夏季室外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鱼类对凤眼莲生长的抑制能力以及对水体中、含量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该研究团队设计的部分实验过程及目的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成下表:实验材料:模拟湖水,敞口透明塑料水箱,凤眼莲,鳊鱼,鲫鱼,草鱼,,,蒸馏水,温度计,电子天平等相关实验仪器。实验过程:(2) 下图是实验结束时不同处理组凤眼莲根须、茎叶以及鱼的生物量。据图可知,组中凤眼莲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组,分析原因最可能是。(3) 模拟实验的数据进一步表明:在人工水体中养殖鱼类既能抑制凤眼莲生长,又不影响凤眼莲对水体中、的吸收。自然水体中养殖鱼是否有同样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这是因为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两大类,而且这些影响往往具性。第三章 章末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D2. A3. D4. C5. D6. A7. C[解析]螺蛳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等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项错误;植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粪便中的有机物,植物吸收的是无机营养,项错误;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使生物数量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易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项正确;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属于同一种群,它们分布在不同水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项错误。8. C[解析]“美丽乡村”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呈现倒置状况,项错误;“美丽乡村”是人工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不一定比正常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的高,项错误;“美丽乡村”为人工生态系统,人为干预不改变能量传递效率,只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其不能循环利用,项错误。9. C10.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不包括分解者,项错误;图乙中的指的是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同化量呼吸量,项正确;图乙中卷叶螟的同化量为,代表卷叶螟提供给下一个营养级的摄入量,而能量传递效率表示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根据图中的数据无法算出青蛙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卷叶螟和青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项错误;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项错误。11. C12. C[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项正确;人从同化作用角度考虑是异养型生物,其体内的碳元素直接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而食物中的有机物归根结底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项错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项错误。13. C14. A[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来自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项错误;段由于污水排入河流,带入大量有机物,细菌获得有机物后大量繁殖,需氧型细菌分解有机物时消耗大量氧气;段藻类数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减少,项正确;段污水中有机物被细菌大量分解,产生等无机盐离子,这些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繁殖,项正确;由图可知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到污染前水平,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 AB[解析]农田中长势整齐的作物一般是同一种作物,属于种群不属于群落,没有垂直结构,项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仅仅有农作物,还存在杂草等其他绿色植物,同时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一般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项错误;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项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更需加强管理,项正确。16. BD[解析]肠道中的细菌不止一种生物,是多个种群,结合题意“肠道中的微生物通过自身活动诱导肠道免疫系统成熟,与宿主达成平衡”可知,种群相对稳定,变异不常发生,项错误;由于肠道的空间有限,故某些菌群可与有害细菌竞争资源,防止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疾病,项正确;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故肠道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项错误;某些食品添加剂含有多种成分,可能会改变人的肠道环境,扰乱有益细菌和营养素水平,故不应大量摄入含有添加剂的食品,项正确。17. ABD18. AB[解析]富营养化水体中、等元素含量较高,可促进水生植物的快速生长,项正确;挺水植物和藻类为竞争关系,区域中挺水植物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从而抑制藻类生长,项正确;区域中以挺水植物为主,、区域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项错误;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流入的污水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和,项错误。19. BCD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20. (1)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 水平(2) 鼠同化; 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3) (4)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 自我调节; 负反馈; 结构和功能21. (1) 栖息和隐蔽场所; 竞争(2) 食物和空间资源; 垂直(3) 高; 一方面残饵、蟹粪(泥鳅粪)为稻田增加了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河蟹(泥鳅)在稻田寻食、爬行,翻动了土壤,搅动了田水,增加了表土层和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较多矿质营养(4) 蟹吃杂草、昆虫,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5) 泥鳅吃蟹粪、残饵,这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22. (1) 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分解者[解析]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产者能固定太阳能,所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食用菌属于真菌,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分解者。(2) 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寄生; 生物[解析]跳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振动翅膀发出嗡嗡声属于物理信息,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可推知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生物防治。(3) 18[解析]假设通过食物链:草 害虫 鸡、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则,,通过食物链:草 鸡、鸭,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则,,则。(4) [解析]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5)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果园能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6) 二氧化碳、有机物; 消费者、分解者[解析]途径①表示光合作用,所以途径①碳的传递形式是。途径④表示捕食关系,所以途径④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由双箭头及箭头指向可知,甲是大气中的,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7) “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排放与固定达到动态平衡;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新能源等[解析]人们要维持生活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所以“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排放与固定达到动态平衡;要实现“碳中和”可以采取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新能源等措施。23. (1) 捕食、寄生[解析]粉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属于捕食关系;绒茧蜂寄生在粉蝶幼虫体内,姬蜂幼虫寄生在绒茧蜂的蛹中,属于寄生关系。(2) ① 调节种间关系② 第2组姬蜂被吸引进入左臂的百分率和进入右臂的百分率接近,1、3、4组均为姬蜂被吸引进入右臂的百分率更高[解析]粉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从而控制寄生者的数量维持稳定,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若粉蝶幼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与病毒注入粉蝶幼虫有关,而非由于绒茧蜂虫卵本身,则第二组不含病毒左臂与右臂对姬蜂的吸引力相同;1、3、4组右臂均含有病毒,右臂对姬蜂的吸引力更大。(3) 粉蝶幼虫是否存在唾液腺;、[解析]读题可知另一变量是粉蝶幼虫是否存在唾液腺。需要支持与唾液腺有关,则至少应选择有病毒但无唾液腺与有病毒也有唾液腺的组别,即、组。(4) 绒茧蜂将卵产在粉蝶幼虫体内,同时粉蝶幼虫摄食植物并促进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抑制绒茧蜂的数量,从而保持粉蝶幼虫种群数量稳定[解析]由题分析,绒茧蜂将卵产在粉蝶幼虫体内,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从而控制寄生者的数量维持稳定。24. (1) 适应水箱培养环境; 不加鱼; 数量、质量和生长发育状况、空间结构及活化状态; 固定(同一); 蒸馏水; 蒸发和采样[解析]将新采集的凤眼莲放入盛有模拟湖水的透明水箱中,培养一周,该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凤眼莲,使其适应水箱培养环境,以减小后续实验误差。实验自变量为鱼的种类,3个实验组分别加入鳊鱼、鲫鱼和草鱼,则对照组的处理应为不加鱼。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故每组加入的鱼类应确保数量、质量和生长发育状况、空间结构及活化状态等基本相同。在培养过程中,每周在同一时间点进行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中由于水分不断蒸发,加上每次采样导致培养液中水分减少,故每次采样后应往每个水箱中加入等量蒸馏水。(2) 草鱼; 草鱼大量摄食凤眼莲的根须(部),导致凤眼莲的生长受抑制[解析]分析直方图可知,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草鱼组的凤眼莲的根须生物量最低,明显低于其他组,而茎叶和鱼的生物量与其他组相当,可能因为草鱼大量摄食凤眼莲的根须(部),导致凤眼莲的生长受抑制。(3)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综合[解析]该实验为模拟实验,其中的培养环境及加入的鱼受到人为控制,而自然界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而且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一般不是单一发挥作用,而是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自然水体中养殖鱼是否出现与模拟实验同样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组别处理方式是否有雄蛾前来交配A组雌蛾透气袋子有B组放置过雌蛾的滤纸透气袋子有C组雌蛾不透气袋子没有实验装置左臂放入的粉蝶幼虫右臂放入的粉蝶幼虫检测指标组别对粉蝶幼虫的处理未被寄生的粉蝶幼虫1组被绒茧蜂寄生姬蜂被吸引进入左臂的百分率和进入右臂的百分率2组未被绒茧蜂寄生+注入不含病毒的绒茧蜂虫卵3组未被绒茧蜂寄生注入病毒4组未被绒茧蜂寄生注入绒茧蜂虫卵和病毒实验步骤及目的主要操作过程初培养凤眼莲,使其①将新采集的凤眼莲放入盛有模拟湖水的透明水箱中,培养一周配制含一定浓度、的实验用湖水分别将和溶解在模拟湖水中,配制起始浓度为、的实验用湖水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减少无关变量带来的实验误差取12个水箱,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将凤眼莲和配制好的实验用湖水均分放入各水箱。3个实验组分别加入鳊鱼、鲫鱼和草鱼,对照组②。每组加入的鱼类应确保③等基本相同采样、测量相关实验指标每周在④时间采集样本,分别测量凤眼莲的长度和生物采样、测量相关实验量、水体、量等指标。每次采样后应往每个水箱中加入等量⑤,以补充水箱中因⑥而损失的水量数据处理、分析统计四周后终止实验,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统计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