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1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3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6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课件,共22页。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章末整合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向·链接高考考向1:粮食的安全问题[命题视角]主要考查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合理性,从保护粮食安全角度说明耕地保护的基本措施。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式、粮食转化程度、区域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在问题。粮食安全相关的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会出现。该类题主要以图文资料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主要考查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以及生态退耕问题等,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查,难度中等。[真题展示](2020年江苏高考地理)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答案】1.B 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北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项正确。华北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项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项错误。第2题,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项正确。考向2:矿产资源的开发[命题视角]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分析、矿产资源的生产消费状况以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等都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其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出现。试题主要以相关图示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较低。[真题展示](2022年辽宁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的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答案】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波动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镍矿。(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答案】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答案】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考向3:我国石油资源安全[命题视角]石油资源的供应影响国家安全。如何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如何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对能源安全供应保障的经验,是试题考查的重点。试题题型灵活,既可通过选择题考查对石油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判读、分析,也可通过综合题对能源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应对进行深层次考查。学科素养上,多基于对石油资源问题特点的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石油资源问题的成因,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应对能源问题。[真题展示](2021年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 B.生产量大幅提升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 D.生产量大幅减少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1.A 2.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图中显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消耗总量也是逐年上升,故可得出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攀升,A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反映的是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的关系,不能直接反映生产量的变化,更不能反映石油生产量大幅提升或者减少,B、D项错误。第2题,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就要减少石油净进口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少石油净进口量,②正确;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④正确;加强石油综合利用会加大对石油的需求量,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不能减少进口量,①③错误。故选C项。考向4:海洋空间资源[命题视角]海洋空间资源主要从海洋空间资源的分类、优缺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对国家安全的角度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会出现。该类题主要以图文资料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灵活分析作答。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真题展示](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现实和潜在影响。分析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答案】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水温高,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相对较少;夏季为长江汛期,河流流量大,入海口处盐度低,水体溶解氧相对较少;夏季微生物分解速度快,生物循环速率相对较快,水体溶解氧消耗快;夏季河流流量大,挟带营养盐类较多,且水温适宜,生物量较大,生物对水体氧气消耗大;近年来,长江水污染不断加剧,水中植物生长繁育受到影响,释放的氧气量逐渐减少,加剧溶解氧低值区的增加。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