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1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3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5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6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第8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热点微专题3教学课件,共53页。
    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热点•微专题热点1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背景材料]2021年8月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监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1.2 ℃,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2020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年至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6 ℃,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报告显示,1901年至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1951年至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6 ℃/10年,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15 ℃/10年)。[试题演练](2021年浙江宁波月考)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的最高点),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图示意1960—2021年全球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1.图示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直接后果是 (  )A.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B.大量吸收地面辐射C.适量反射太阳辐射 D.适量反射地面辐射2.我国依次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有 (  )①用火电替代煤炭 ②发展城市廊道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采用集中供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图示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导致气温升高,B项正确。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波段有少量吸收,但太阳电磁光谱中,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所以并不会导致太阳辐射被大量吸收。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影响不大。第2题,火电本身就是以煤炭为原料,发电过程中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①错误。城市廊道类型较多,发展城市绿道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大碳吸收,而构建如河流廊道等对实现“碳中和”影响不大,②错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可有效降低碳排放,③正确。集中供暖可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可降低碳排放,④正确。气温距平是某时段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为1901—2016年中国地表气温距平统计图。据此完成第3~5题。3.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变化特征为 (  )A.持续降低 B.持续升高C.波动升高 D.波动降低4.该气温变化情况可能导致我国 (  )A.水稻种植界线北移 B.北方地区冬季消失C.各种农作物产量下降 D.固态淡水资源增多5.为减缓这种气温变化趋势,下列措施正确的有 (  )①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③私家车出行 ④增加绿地面积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④【答案】3.C 4.A 5.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变化特征为波动升高,故C项正确。第4题,水稻喜高温多雨,其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气温波动升高会导致我国水稻种植界线北移,A项正确。我国北方四季的产生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图中百年气温波动上升2 ℃左右,不会导致北方地区冬季消失。温度升高可延长全年生长期,对无限生长习性或多年生作物以及热量条件不足的地区有利,而相对生育期短的栽培作物来说又是不利的,因为温度高会使作物的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单产下降。温度升高会加速冰川融化,导致固态淡水资源减少。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类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森林等植被破坏导致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量减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增加绿地面积可减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②④正确。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私家车出行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①③错误。热点2 日本核废水进入北冰洋[背景材料]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有关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排放在2023年年后开始。2021年12月10日,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为了检测排放出的核污染水中放射性元素氚的浓度,开始建设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前的专门储水设施,以便于对该储水设施中的核污染水进行检测。据日本媒体消息,在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约10年后,北冰洋首次检出了放射性物质铯134,虽然目前检测到的水平还只是微量,但研究推测,放射性物质铯134目前正继续向北冰洋中心区域蔓延,与此同时,放射性物质铯137同样也已经流入北冰洋。[试题演练](2022年江西上饶期末)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电站事故处置产生的核废水排入到大海中,截至目前日本储存的核废水总量达125万吨之巨,预计到2023年3月前后,核废水总量将会达到137百万吨的水箱容量极限。这些核废水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持续冷却核电站堆芯而注入的水,以及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这些核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是依旧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元素。据此完成第1~2题。1.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使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引起恐慌,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①距离较近 ②受波浪、潮汐、沿岸流影响,向四周扩散 ③日本无鱼类洄游入东海、黄海 ④核废水危害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日本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低纬度,温度适宜B.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C.大陆架宽广,浅海海域广大D.火山喷发物中含有营养物质【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可知,排放地福岛在日本沿岸,距离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较近,受其影响较大,①正确;波浪、潮汐、沿岸流能够使污染物向四周扩散,影响周边国家,②正确;日本有鱼类洄游进入东海、黄海,会带来污染物,③错误;核废水含有多种放射性核元素,危害大,④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附近海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引起海水剧烈扰动,导致营养盐类上升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B项正确;该海域地处中纬度,A项错误;日本东海岸海域较深,C项错误;火山喷发物中的营养物质对鱼类资源丰富影响较小,D项错误。(2021年山东济宁期中)2011年3月11日,日本北部发生9.0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灾难性辐射泄漏,目前有上百万立方米的核污水一直储存在核电站内。2021年4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据此完成第3~4题。3.影响排入太平洋核污水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C.河流 D.国际贸易4.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后 (  )A.我国沿海地区首当其冲B.海洋渔业不受影响C.海洋生态系统会迅速失去平衡D.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洋流分布为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洋流将会扩散日本排入太平洋的核污水,A项正确。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与水运动关系不大,B项错误。河流是陆上水排入海洋的途径,与核污水扩散无关,C项错误。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与核污水扩散无关,D项错误。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需要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一旦福岛核泄漏造成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核污水中挟带的有害物质将会影响海洋生态平衡,但海洋生态系统不会因此而迅速失去平衡,C项错误。我国沿海地区虽然在太平洋沿岸,但日本本地最先受到核污水影响,A项错误。核污水会影响海洋生物,会对渔业造成影响,B项错误。由于洋流的存在,核污水将影响到自然的生态环境,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D项正确。微专题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知识链接]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背景:三江源指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它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2)特点:中国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三江源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生物多样性集中,生态系统敏感。(3)问题: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干旱气候增加,过度放牧,滥挖药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剧烈发展;境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严重影响了三江源地区和中下游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意义:对保护“世界屋脊”区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促进三江源头和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分析(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的地区,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6)饵料。[试题演练]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形象比喻三江源地区生态的重要性。右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B.图中长江流程长,河源区面积最大C.人口少,民族众多,影响经济发展D.距海远,深居内陆,致使该区以荒漠和草原景观为主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④⑥ D.④⑤⑥【答案】1.A 2.C[解析]第1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A项正确;长江流程长,其河源为沱沱河,河源区面积小,B项错误;三江源地区人口稀少,以藏族人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限制经济开发,C项错误;三江源地区气候高寒,湿地广布,植被以草甸和草原为主,D项错误。第2题,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这里天然草场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的溪流已经消失了。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故选C项。3.(2022年海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国家划分了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中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一个。(1)近年来三江源河流流量有所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2)说出我国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及保护措施。【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川后退,河流补给量减少;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导致草原草甸涵养水源能力下降。(2)主体功能:提供生态产品(或涵养水源)。保护措施:封育草原,恢复湿地植被;减少载畜量,防治草场退化;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保护并修复湿地;实施生态移民。热点3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背景材料】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5个国家公园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这些国家公园的设立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的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多少的影响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的地区,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试题演练】(2022年河南驻马店月考)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在2018年进行国家公园试点时,北京长城、云南香格里拉、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等试点单位并未入选。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园与社区居民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自然保护理念的不一致,野生动物袭击人类和牲畜,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居民与国家公园管委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冲突等问题。高度重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行稳致远。据此完成第1~3题。1.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生态保护 B.发展旅游C.游憩休闲 D.文化传播2.北京长城、云南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最终无缘名单最可能是 (  )A.自然景观单一 B.文化内涵浅薄C.人类活动频繁 D.服务功能丧失3.针对国家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的是 (  )①坚持生态优先,杜绝开发,把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代传承的无价遗产 ②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赢,以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和改善民生为要务 ③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安全预警机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国家公园管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 2.C 3.D[解析]第1题,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A项正确。第2题,国家公园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主,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持原貌,香格里拉、长城等地区开发度高,人类活动频繁,最终无缘名单,C项正确。北京长城、云南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自然景观较多、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功能没有丧失, A、B、D项错误。第3题,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但不是杜绝开发,①错误;建设国家公园,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原住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有获得感,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统一,②正确;基于生命至上原则,国家公园应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使用摄像机、卫星影像等设备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通过安全预警系统传播信息给居民,降低动物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伤害,③正确;从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入手,让社区居民得到组织引领,广泛参与到国家公园的管理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原住民“主人翁意识”,④正确。4.(2021年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国家公园是指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活动而遭到根本性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2021年10月12日,我国政府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设立,充分体现了“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理念。分析我国设立国家公园的意义。【答案】面积较大,能更好地保护较大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国家代表性,可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修复和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体系,保护物种栖息地的连通性;展示中国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为公民提供优质的休憩、科普场所,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热点4 能耗双控【背景材料】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在双控背景下,一些地方上演限电举措,云南、江苏、青海、宁夏、广西、广东、四川、河南、重庆、内蒙古、河南等多地开始对能耗双控目标开展限电控能耗举措。能源双控是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控制。《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项重要措施,既能节约能源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降低能耗强度,控制能耗总量,有利于扭转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对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的势头,缓解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增长的依赖程度,对减轻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鼓励节能提高能效,保障合理用能、限制过度用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试题演练】(2022年江苏泰兴开学考试)2021年9月下旬以来,受电力供给紧张、双控(能耗强度和总量)与国际煤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多地相继推出拉闸限电措施。下图为我国2015年与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 (  )A.煤炭使用量在减少 B.新能源比重均在增长C.可再生能源量增加 D.风力发电增速最快2.下列省区中,可能最先拉闸限电的是 (  )A.内蒙古 B.江苏C.贵州 D.湖北3.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是 (  )A.发展水力发电 B.推行日夜错峰用电C.关停高耗能产业 D.加快产业升级【答案】1.C 2.B 3.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虽然煤炭的占比下降,但总消费量不一定下降,A项错误;风电和光伏新能源占比增加,但核电和水电比例减少,B项错误;由图可知,常规能源占比下降,可再生能源占比普遍上升,从而可知可再生能源量增加,C项正确;增速最快为光伏,D项错误。第2题,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量大,用电紧张,四个省区中,江苏经济最发达,且当地的能源缺乏,B项正确。第3题,发展水力发电是“开源”,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日夜错峰用电不能起到节能,只是保障电力供应正常的途径,B项错误;关停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实际,C项错误;加快产业升级,降低能耗,减少排放,D项正确。(2021年贵州贵阳模拟)2009年联合国发布了题为《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提出了“蓝碳”这一概念,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据此完成第4~6题。4.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主要是 (  )A.岳桦林 B.冷杉林C.胡杨林 D.红树林5.“蓝碳”形成有利于 (  )A.减轻沙尘暴 B.缓解温室效应C.增加粮食产量 D.减轻酸雨污染6.“蓝碳”的主要优势有 (  )①储存时间长 ②存储空间广 ③储存容量大 ④储存效率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4.D 5.B 6.D[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主要为沿海生态系统,红树林属于沿海生态系统。第5题,“蓝碳”为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固定下来,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第6题,由材料“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可知,“蓝碳”储存时间长、储存容量大、储存效率高,①③④正确;而沿海生态系统面积小,故“蓝碳”存储空间小,②错误。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