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3节产业转移国际合作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3节产业转移国际合作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产业转移,国际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产业转移 国际合作一、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2)组成:包括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3)类型(4)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2.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劳动力、市场、政策。(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3.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时间产业转移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纺织等工业逐渐转移到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东亚、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将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转移21世纪以来产业转移承接地有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4.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①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②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出国(地区)减少国内(地区)的就业机会,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承接国(地区)缓解就业压力二、国际合作1.经济全球化(1)本质: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2)主要表现: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3)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4)影响①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新的劳动地域分工。②世界经济从相对简明的“二元结构”转变为高度复杂的“三元结构”。2.国际合作(1)背景: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劳动分工格局,很少有国家可以离开其他国家而独自生存。(2)意义: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3.“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1)地理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贸易增长缓慢,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经济全球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2)考点一 产业转移(2020·全国卷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甲、乙两国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②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零部件生产厂家、组装厂在生产环节中价值不同;③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调动和运用知识甲国和乙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汽车产业的生产特点及汽车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学科素养区域认知汽车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综合思维经济发达地区汽车市场需求量大;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低;产业布局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我的解答】(1)D (2)C (3)A 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如下图:(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如下图: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因素影响转移规律劳动力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劳动力充足、素质高、工资低廉的地区成为转移目的地,降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经济较发达地区转移至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国内市场饱和或满足不了壮大的需要,到其他地区开辟市场或建立工厂向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的地区转移政策政府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干预产业转移向改革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政策优势明显的地区转移国际经济形势、交通国际经济形势、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产业转移好的形势降低企业转移风险,促进转移;企业向交通便利地区转移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可以吸引企业转移向土地价格低的地区转移原材料原材料丰富,对于原料导向型企业产生影响向原材料丰富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出区和产业转入区在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考向1 产业转移的原因“上海制造”是中国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向“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转变。下图示意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读图,完成1~2题。1.促使上海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的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开拓外省的市场C.节省运输成本 D.利用外省原料2.与转移前相比,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后,这些企业的( )A.销售市场拓宽 B.生产环节减少C.产品种类增多 D.运输成本增加1.A 2.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轮胎、服饰、铅笔的生产环节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比大,上海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时,这些产业就会向外转移,故选A。第2题,根据题中上海的生产模式,营销环节在上海,当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后,产品返回上海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故选D。考向2 产业转移的影响美国某公司首席执行官出访印度时曾表示,考虑把其手机“全部”的生产线由中国转移到这个人口大国中。之前该公司就宣布了将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建立全新的IOS(手机操作系统)应用设计与开发加速器生产基地。下图为该公司拟建工厂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公司将IOS(手机操作系统)应用设计与开发加速器生产基地选址在班加罗尔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劳动力 B.市场C.交通 D.技术4.该公司手机生产线转移到印度,使当地( )A.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B.失业人员增多C.减缓了城镇化进程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D 4.D 解析:第3题,IOS(手机操作系统)应用设计与开发加速器是该公司手机的核心部件,对技术水平要求高,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的“硅谷”,软件制造技术水平较高,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第4题,该公司手机生产线转移到印度,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还会推动当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考点二 国际合作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的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该港口位于鄂毕河入海口附近;②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③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的模块的建造;④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调动和运用知识亚马尔半岛周边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该地理特征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港口建设的地理意义,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等学科素养区域认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在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都有大量原料和产品需要运入、运出;该地区纬度高,自然条件恶劣;相同质量产品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其价格的竞争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港口建设的意义;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模块化生产的意义;交通运输对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作用;俄罗斯的资源和技术,中国的市场需求、资金、运输等方面在中俄合作中的各自作用【我的解答】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4)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意义(1)寻找最优区位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2)世界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3)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 共建“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要素影响资源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配置,保障我国的资源、能源安全交通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亚、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工业我国和沿线众多国家的产业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共赢机制农业我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各个国家,促进农业发展商贸文化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扩大交流合作考向 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想愿景。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如下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处于该价值链的中间节点位置,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1~2题。1.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同,其决定性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经济总量C.科技水平 D.开放程度 2.中国在该价值链中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其中一个体现是( )A.向欧美国家输送高端产品B.与发展中国家开展能源合作C.向拉美地区出口初级产品D.将非核心制造业外包给欧盟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发达经济体处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位置,中国处于中低端制造位置,发展中经济体处于资源输出位置,由此可推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该价值链中所处位置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水平。故选C。第2题,在“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主要向发达经济体输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间产品,向拉美等地区输出中低端技术及相关产品,并不向其出口初级产品,A、C错误。欧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先进,我国将非核心制造业外包给欧盟不太现实,D错误。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我国可与其开展能源合作,B正确。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2020·山东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第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据此完成(1)~(2)题。(1)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研发水平 B.满足生产需要C.带动当地就业 D.提高生产效率(2)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命题视角】以上汽集团的扩张为背景,考查汽车产业转移及布局的特点、原因。【我的解答】(1)B (2)A解析:第(1)题,上汽集团是我国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集团成立之初,国内的产业基础落后,配套企业不完善。上汽集团第一阶段在实施“本地多样化”战略,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以“满足生产需要”。第(2)题,据图可知,三个阶段N全在上海市且在上汽集团,可推知为总部;K一直处于上海市围绕着N,应该属于上汽不同阶段的研发环节;第二阶段上汽集团扩张到江苏南京市,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发展,城市等级相对较低的南京市,地价较低,劳动力相对廉价,适合布局制造中心,故P环节主要是为上汽集团分工制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到第三阶段南京市也成为汽车主要的销售市场,V为销售环节。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1)分析转入区和转出区的地区差异:要明确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属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或者一个是发达地区,一个是欠发达地区。地区差异不同,则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角度不同。(2)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和便宜的地价占领市场。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技术、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注意分析产业转移原因时要结合转出区、转入区、工业本身特点三方面去分析。(3)把握转移方向规律①资源密集型(如钢铁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②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少,数量较多的地区;③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2022·徐州模拟)休斯敦是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自1901年发现大规模油气资源以来,油气产业一直是休斯敦的主要支柱产业。休斯敦陆上交通便利,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下图)。20世纪80年代中期,休斯敦石化产业开始转型发展,多采取与所在国合作的形式向海外转移。据此完成1~2题。1.推测休斯敦石化工业多布局在( )A.公路沿线和机场附近B.河流沿线及交汇处C.铁路沿线和火车站附近D.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线2.休斯敦石化工业向外转移的主要目的,除利用所在国廉价资源外,还包括( )A.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B.寻求替代油气的新兴产业C.提供资金技术而获取利润D.提升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 1.D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休斯敦是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休斯敦陆上交通便利,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可知,休斯敦石化工业多布局在港口附近和航道沿线,交通便利,并且与墨西哥湾的油气资源分布区邻近,D正确;石化工业运输一般不用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运量小,运费高,A错误;河运相比海运,运量小,铁路运输比海运运费高,因此主要以海洋运输为主,B、C错误。第2题,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不是企业向外转移的目的,A错误;石化工业向外转移与新兴产业无关,新兴产业不需要向外转移,B错误;休斯敦石化产业转型,多采取与所在国合作的形式向海外转移,除利用所在国廉价资源外,还包括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帮助其生产,从中获取利润,C正确;提升当地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不是企业向外转移的目的,D错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3讲 国际合作(含解析),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2讲 产业转移(含解析),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东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3部分 第4章 课时68 国际合作(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