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第2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学案
展开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2.生态退化的影响
影响 | 功能类型的变化 | 具体表现 |
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 调节服务功能降低 | 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
供给服务功能降低 | 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 |
支撑服务下降 | 造成栖息地丧失、环境变化、物质循环紊乱等 |
3.生态退化的危害: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的定义: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生态修复的分类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保护要求及功能区划分
保护对象 | 自然生态系统 |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 |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 |
保护要求 | 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
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 |
功能区划分 | 按照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
3.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具有调节功能 | 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 |
发挥重要作用 | 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 |
(2)
(3)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和宣传教育平台。
四、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
2.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3.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化石燃料的使用,森林砍伐和焚烧、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的变化,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五、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而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减缓措施 | 主要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两个方面 |
适应措施 | 以趋利避害为目标,根据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通过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 |
国际合作 | 各国都要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 |
通过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 |
各国需要通过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
考点一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2021·全国甲卷)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 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生物防火: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可以防止枯草落叶自燃而发生火灾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①火灾起因: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尤其夏季气温高,林草区容易发生火灾,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②牛粪的作用:牛粪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覆盖物少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 ③生态破坏问题的治理:治本在于恢复生态,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比如封育保护;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生物防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综合思维 | 放牛式生物防火是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消除火灾产生的物质条件,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可从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草类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
【我的解答】
答案: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 主要 分布区 | 自然 原因 | 人为 原因 | 防治 措施 |
森林减少 | 东北、西南、东南林区 | 森林火灾等 | 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
草原退化 |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
湿地萎缩 |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 沉积物充满湖沼 |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
生物 多样 性锐 减 |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
土壤侵蚀 |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
荒漠化 |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 降水少,气候干旱 | 过度放牧 |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水,严禁乱砍滥伐 |
生态修复的方法
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1)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种植等高植物篱等。
(2)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可分别为8年以上、5—8年、3—5年。
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由于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
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到1∶1左右。
4.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意义 | 内容 |
保护自然本底 |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利用、改造自然应遵循的途径 |
贮备物种 | 生物物种的储备库,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地 |
保护生物 多样性 | 有效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
提供生态服务 | 提供食物、原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外部效益明显 |
其他意义 | 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和物种生态特性,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基地,是开展旅游、公众环保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 |
考向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19年1月,西安市政府在发布的《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中指出:针对秦岭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综合治理要求,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并增强秦岭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读秦岭北侧部分地区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秦岭北麓西安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减少—偷伐林木
B.水土流失—滥采乱挖
C.水质恶化—人畜污染
D.土壤盐碱化—过度灌溉
2.方案中还提出“有序退出禁止开发区内的中小水电站”,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明显改善水环境的质量
B.提高对洪水的调蓄作用,能有效抑制洪涝的发生
C.以恢复河流生态为目标,对河道实施生态化修复
D.开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
1.D 2.C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秦岭的生态环境现状是“山不青、水不净、坡不绿”,应该与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有关。秦岭北麓西安段为湿润、半湿润区的山地,多年来重开发(土地开发、矿产开采等)、轻保护,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谷断流、水质恶化等,生态危机四起;该区域降水较多,且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第2题,“有序退出禁止开发区内的中小水电站”是要修复河流及其两岸的生态,C项正确。水电站退出该区域有助于提高河水的流速,提高自净能力,但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的无序排放,A错;拆除水电站,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无法有效抑制洪涝灾害发生,B错;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提出的,D错。
考向2 实施生态修复
(2021·杭州联考)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库是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又称基因库。某资源集团综合近30年保护、引种、驯化、开发沙漠种质资源的基础,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支持下,2015年在库布齐沙漠地区建成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据此完成3~4题。
3.库布齐种质资源库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是( )
A.濒危沙生植物
B.耐寒植物
C.沙生乔木
D.水生植物
4.库布齐种质资源库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生态技术输出。其生态技术输出的重点地区可能是( )
A.新疆塔里木生态修复工程
B.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工程
C.吉林长白山生态修复工程
D.贵州喀斯特生态修复工程
3.A 4.A 解析:第3题,库布齐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濒危沙生植物是其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A正确。库布齐沙漠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耐寒植物应该是气候更加寒冷地区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B错误。濒危沙生植物濒临灭绝,比普通的沙生乔木更应该重点保护,C错误。水生植物应该是湿润地区应该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D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库布齐种质资源库主要是研究“保护、引种、驯化、开发沙漠种质资源”的相关技术,塔里木盆地为干旱沙漠地区,库布齐种质资源的技术研究可以为其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黄河三角洲、吉林长白山、贵州喀斯特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库布齐种质资源库的科研成果不能为这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考向3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区,南面紧接长江,北面和东面为长江故道环绕,西面是防洪堤,堤内为农业区,是典型的江河泛滥湿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不同,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不是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为了把野外早已灭绝的麋鹿的人工种群重新引进到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并重建自然种群。据此完成5~6题。
5.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物种
C.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D.麋鹿的人工种群
6.天鹅洲故道湿地成为麋鹿保护区是因为( )
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
②地势低平,水质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③土壤肥沃,湿地植被发育良好,牧草丰富
④远离人类密集区,人类活动干扰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D 6.A 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是为了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为了把野外早已灭绝的麋鹿的人工种群重新引进到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因此保护的对象是麋鹿的人工种群。第6题,天鹅洲故道湿地位于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加上位于长江故道,草类茂盛,为麋鹿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①②③正确。但该地区并非远离人类密集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大,④错。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1·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他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①冰川的作用: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 ②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 ③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疏勒河流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分散分布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①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温度、降水、地形; ②冰川对气温的影响: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缓解气候变暖; ③影响冰川服务价值减幅的因素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结合图中信息,认知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
综合思维 |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冰川的服务价值,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
【我的解答】
答案:(1)疏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 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 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应对方法
考向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碳中性国家”指不给地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国家。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的目标。据此完成1~2题。
1.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2.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D.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1.B 2.A 解析:第1题,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机械化耕作过程中,农机具会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属于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第2题,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成为“碳中性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全球变暖的速度减缓,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考向2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下图为西伯利亚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处空气中CO2含量变化的观测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观测数据曲线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原因是( )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
B.夏季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呼出CO2多
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
4.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
A.扩大热带作物的种植面积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高山的林带上限位置下移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北退缩
3.A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夏季低,冬季高,主要因为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A正确。第4题,据图中长期趋势曲线可知,CO2在增加,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B正确,D 错误;该纬度即使温度有所上升也不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A错误;高山的林带上限位置上升,C错误。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75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75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含解析),共11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76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76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含解析),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环境安全问题,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