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2 专题五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2 专题五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第1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2 专题五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第2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2 专题五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2 专题五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2 专题五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2  专题五  文化与生活 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张力一家春节期间去东南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张力一家去东南亚旅游最不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A.雨伞 B.御寒衣物 C.照相机 D.地图2.下面是张力旅游时的所见所闻,其中不可信的是(     A.午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B.当地人们以米饭为主食C.很多国家建有大量的教堂 D.泰国有着繁荣的水上市场【答案】1B  2C【解析】1.东南亚地区主要属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高温多雨,赴东南亚观光旅游不需要携带御寒衣物,雨伞、照相机和地图都有必要携带,根据题意。ACD排除,故选B2.东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很多地方每天午后两三点钟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多对流雨,故A可信。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稻米是主要的食物,故B可信。东南亚多数国家信仰佛教,其次信仰伊斯兰教的较多,很少信仰基督教,很难见到教堂,故C不可信。泰国有着繁荣的水上市场,尤其曼谷的更是享誉世界,故D可信。根据题意,故选C下图所示民居出现在中东某半岛上的热带地区,这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墙厚”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窗小”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判断图示民居出现在下面的哪个半岛上(     A.印度半岛 B.中南半岛C.阿拉伯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4.判断该半岛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答案】3C  4D【解析】3.从民居图看出为碉堡屋;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故选C4.图中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阿拉伯半岛上的居民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故选D如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的民居茅草屋,分布广泛。以树枝、茅草为材料,易于搭建,能遮阴、避雨。据图完成下面小题。5.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环境特点,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寒冷干燥C.全年温和湿润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6.下列四幅图能反映该气候类型的是( )AA BB CC DD【答案】5D  6C【解析】5.根据图示景观及对文字材料分析可知,茅草屋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民居,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故选D6.由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ABCD所示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故选C某地居民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他们的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物。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某地最有可能指(     A.中东地区 B.撒哈拉以南非洲C.欧洲西部 D.亚洲东南部8.与当地饮食结构联系密切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人口密集,经济发达B.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牧草多汁C.劳动力丰富D.沙漠广布,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答案】7C  8B【解析】7.由题目可知,当地居民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他们的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说明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指欧洲西部,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当地人的食品以牛羊肉、奶酪等为主,故选C8.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欧洲西部,该地区以平原为主,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深深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高度发达,故选B9.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服装风格在日本经常可以见到,这反映出日本文化(     A.与中国文化毫不相关 B.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C.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 D.只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答案】C【解析】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近现代日本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具有东西方文化兼容的特点。除借鉴别国文化以外,也发展了本国文化,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20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受此影响第32届东京夏季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7月23日~8月8日举行。读“日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东京(     A.海运便利,利于世界各地运动员乘船参赛 B.地势平坦,利于建造众多体育场馆C.地处热带,适合举办夏季奥运会 D.远离地震带,避免地震带来的危害11.奥运会也是展示举办国文化的有利契机,以下能体现日本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0B  11A【解析】10.运动员乘船参加比赛不符合实际情况,基本都是坐飞机去的,A错误。东京位于关东平原上,地势较平坦,利于建造众多体育场馆,B正确。日本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分布,C错误。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多火山和地震,D错误。故选B11.图片是日本食品寿司,是日本传统服饰和服,图片是日本最盛行的柔道,图片是西班牙流行的斗牛,能体现日本文化特征的是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据报道,印度疫情近日形势严峻,4月30日该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38.6万例,与前几日连续几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0万相比,数量再创新高,增速惊人。自2月中旬以来,印度新增病例数持续增加,医疗系统面临极大压力。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印度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多达30万,原因之一在于该国人口众多。以下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与印度相似的是(     A.南非 B.美国 C.澳大利亚 D.德国13.印度疫情持续恶化的原因之一还与民众放松警惕,不断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有关。在印度,大部分人口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答案】12A  13D【解析】12.由题目可知,此次疫情导致印度每天新增病例多达30多万,主要是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以上四个国家中,南非的人口增长状况与印度相似,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尤其是德国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负增长,故选A13.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把印度教当成国教的国家,所以此次印度疫情严重,也与印度不断举行宗教活动有关,故选D14.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传统节日或民俗搭配正确的是(     A.蒙古族火把节 B.彝族泼水节 C.高山族摔跤 D.壮族三月三【答案】D【解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蒙古族的摔跤、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高山族的丰收节、壮族的三月三等,故选D我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民俗、节日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以上文化特色习俗与其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A①—壮族泼水节 B②—彝族的火把节C③—苗族的古尔邦节 D④—藏族的歌舞节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问题表述错误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要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的共同进步C.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要尊重和保护D.各民族文化传统差异多,严重影响我国团结统一应该给于取缔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国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 B.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藏袍是藏民族的传统服饰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答案】15B  16D  17A【解析】15.火把节是彝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对应正确,B项符合题意;泼水节是傣族的习俗、是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歌舞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排除ACD项。故选B16.我们应该尊重保护民族传统节日习俗,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其并不影响民族团结统一,取缔的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各民族相处中要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的共同进步;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要尊重和保护,才能推动各民族和谐相处,排除ABC项。故选D17.我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A说法错误,A项符合题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2010年统计数据达1600多万;藏袍是藏民族的传统服饰,是藏族传统的服饰;少数民族居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排除BCD项。故选A下面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部分代表性景观照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分别多见于图丙中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②19.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风情,不符合实际的是(     A.民间体育——南骑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20.暑假期间,小明参加夏令营,乘火车从哈尔滨出发,沿京哈京广线去广州,沿途见闻不可信的是(     A.依次经过的大平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沿途气温差异巨大,越向南气温越高C.沿途作物的熟制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一年三熟D.沿途耕地利用类型由旱地逐渐过渡到水田21.下列地理环境的特点,属于地区的有(     气候温暖湿润耕地以水田为主河网密集,水运便利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8C  19A  20B  21A【解析】18.从丙图中可知,图中是西北地区,是青藏地区,是南方地区,是北方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的景观,这里草原辽阔,牛羊成群,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族的传统民居为蒙古包;乙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江南水乡的景观,这里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所以,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分别多见于图丙中的。故选C19.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国在民间体育方面为南赛船北滑雪,在饮食习惯方面为南米饭北面食,在民居风格方面为南尖顶北平顶,在传统交通方面为南乘船北骑马。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从哈尔滨出发,沿京哈京广线去广州,从北向南依次经过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A不符合题意;暑假期间正值我国夏季,此时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因此沿途气温差异不大,B符合题意;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自北向南热量越来越丰富,因此沿途作物的熟制也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一年三熟,C不符合题意;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所以沿途耕地利用类型由旱地逐渐过渡到水田,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从丙图中可知,图中的是位于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耕地以水田为主,河网密布水运便利,为了排水方便和利于通风散热,民居屋脊坡度较大、墙体较薄。所以,①②③正确,错误。故选A22.自然环境对民族服饰、饮食、民居等地域文化影响深刻。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A.藏族聚居在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服B.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盛产小麦,面食为主C.南方山区民居紧凑、院落小,北方平原地区民居形态规整,院落大D.南方民居墙体厚,窗户小;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答案】D【解析】自然环境对民族服饰、饮食、民居等地域文化影响深刻。藏族聚居在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服,A正确;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盛产小麦,面食为主,B正确;南方山区平原面积小,民居紧凑、院落小,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开阔,民居形态规整,院落大,C正确;南方民居墙体高,窗户大,便于通风散热;北方民居墙体厚,窗户小,有利于防寒、保温。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D有1600多年历史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一百多个地坑式窑洞(如下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23.有关窑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找不到盖房子的地方 B.防止水土流失C.就地取材,窑洞冬暖夏凉 D.没有盖房子的建材24.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C.黑土深厚,肥沃黏重 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25.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较平坦 B.山崖沟谷多C.高温多雨 D.植被茂密26.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     A.安全警示 B.美化环境C.夏季乘凉 D.冬季阻风27.这里的人们,本来彼此间的距离很近,却往往要绕道远行,其原因是(     A.被黄土高原上的千山万水阻隔 B.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C.黄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黄土高原上河湖星罗棋布【答案】23C  24A  25A  26C  27B【解析】23.黄土高原居民根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特有的一种居民形式,故C正确。当地盖房子的地方较多、窑洞不能防止水土流失,有建材,故排除ABD,故选C24.由题目可知,在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一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这里适合开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黄土层厚,直立性好,适合开挖,红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冻土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BCD错误,A正确。故选A25.与其余地区的窑洞相比,该地区多地坑式窑洞,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形较平坦,黄土层厚,直立性好,适合多地坑式窑洞,不适合依山而建,与山崖多沟谷、高温多雨和植被茂密无关,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26.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植树的习惯,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种树有利于乘凉。也能起安全警示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与美化环境关系不大,在地坑内,冬季阻风作用微弱,ABD不符合,故选C27.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所以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而行。依据题意。故选B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民居建筑。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四合院中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房屋合围形成“院”。正房坐北朝南。院门开在东南角。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屋前的池塘多为半月形,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28.围龙屋主要分布于(     A.黑、吉、辽 B.粤、闽、台C.沪、苏、皖 D.新、甘、陕29.我国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北方是旱地耕作,南方是水田耕作 B.地价和建筑材料的影响C.北方地广人稀,南方地狭人稠 D.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30.虽处地域不同,但两种民居形式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A.倾斜屋顶设计--终年高温多雨 B.选址靠近河流--便于居民取水C.为合围式建筑--抵御蛇蝎人侵 D.讲究中轴对称--传承传统审美【答案】28B  29D  30D【解析】28.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民居建筑。岭南是南岭以南的地区,包括广东(粤)、福建(闽)、台湾省(台)等地区,B正确。黑、吉、辽、沪、苏、皖、新、甘、陕都不位于岭南地区,ACD错误。故选B29.我国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主要是气候原因,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D正确。跟农业、地价和建筑材料、地广人稀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30.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岭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都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雨,倾斜屋顶设计利于雨水的排泄,A错误;图中的两种民居都没有体现选址靠近河流,便于居民取水,B错误;围龙屋有安全防御功能,北京四合院的设计适宜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与安全防御关系不大,C错误;两种民居形式讲究中轴对称,传承传统审美,D正确。故选D蒙古包是我国蒙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一种传统民居,能满足游牧需求,尤其能够对抗草原上严峻的自然灾害,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图是“蒙古包景观”,读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31.决定蒙古包呈尖顶天穹式的主导因素是(     A.通风散热 B.获得光照C.对抗风雪 D.防寒保暖32.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最能体现这一绝妙的是(     A.便于草场恢复 B.便于抵御进攻 C.便于形成美感 D.便于拆装搬迁【答案】31C  32A【解析】31.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主要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比较常见,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冬季多大风雪的恶劣天气,蒙古包呈尖顶天穹式可以对抗风雪,故C正确。故排除ABD,故选C32.蒙古包是牧区的传统民居,为了使畜群吃到充足鲜嫩的草,牧民会根据草场和季节变化,赶着畜群,携带房子,从一个草场转移到另外一个草场,便于草场恢复,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故A正确;便于抵御进攻及便于形成美感不是蒙古包的特点,故BC错误;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成了可移动的房子,但便于拆装搬迁不能体现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D错误。故选A33.某电视台播出的民族大家庭的节目,有是真是假的竞猜游戏,请根据四个真假少数民族同胞的叙述判断谁是真的(     A.壮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B.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植的甘蔗今年大丰收。C.维吾尔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D.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答案】D【解析】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周围省区,种植的水果主要是亚热带水果,苹果属于温带水果,故A错误。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甘蔗喜湿热,不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故B错误。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故C错误。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这里的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故D正确。故选D读图,回答下列题。34.《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地理环境下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 B地区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年糕C地区的手抓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 D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35.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某地理教师设计了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让学生描述区域景观。下列诗词不符合区域景观的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答案】34B  35B【解析】34.区域饮食习惯不同:地区是北方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等面食,A说法正确;地区是南方地区,特色食品有汤圆、年糕等,主食以米饭为主,刀削面是北方地区的特色食品,B说法不正确;地区是西北地区,手抓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C说法正确;地区是青藏地区,当地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35.由上题分析可知,地区是南方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西北地区特征,不符合区域景观,B符合题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都是描述南方地区特征,ACD不合题意。故选B二、解答题36.【实践探究】背景:某中学某班的同学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自然环境对中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的探究学习。全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三大组,搜集中国典型地区的资料,以PPT的形式分享了学习成果,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服饰组】服饰组的同学分别从分布、组成、样式等方面介绍了惠安女服饰特点。◎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惠安县的一种独特的妇女服饰。由“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黑旷裤”组成;◎“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脸一封建;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民主;大筒裤的裤脚宽达40.4米—浪费;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节约。【饮食组】饮食组的同学从饮食的材料、口味、做法、菜品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川菜以麻辣为特色;◎主要调味品有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民居组】民居组的同学从建筑过程方面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坑院。◎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至7米,然后在四壁凿挖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探究:(1)从劳动的角度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推测惠安女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服饰特点的好处。(2)分析说出四川盆地地形、气候对麻辣味为特色的川菜形成的影响。(3)地坑院位置选择不当会造成坍塌,推测地坑院适合的位置。【答案】(1) “封建头”:戴斗笠围巾可以遮挡风沙,防日晒;节约衫、 民主肚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浪费裤”: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2)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气候潮湿。(3)选择在直立性好的地方。【解析】 (1)区域文化现象是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能够反映区域的自然环境.“封建头指头包裹的很严,反映出该地多风沙,日照强的气候特点;“节约衫、 民主肚反映该地气温高的气候特征,同时也便于劳作;“浪费裤反映出当地的沿海环境,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2)四川盆地因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四周高、中间低;加上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空气不容易扩散,湿气重,人们通过吃辣来驱除湿气。(3)地坑院要选择在直立性好的地区,选择在不易积水、易通风的地区。37.巴中市某中学的同学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的探究学习。全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交通组四大组,搜集我国典型地区的资料,以PPT的形式分享了学习成果。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服饰组】服饰组的同学分别从原料、样式、穿法等方面介绍了藏袍(见下图)。◇传统藏袍多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为原料◇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右襟◇穿法独特,白天气温高的时候,将长袖褪去系系于腰间。夜晚,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1)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通过藏袍的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____为主;藏袍独特的穿法适应了当地气温____的特点。【饮食组】饮食组的同学从饮食的材料、口味、做法、菜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见下图)。◇川菜以麻辣为特色◇主要调味品有辣椒,胡椒、花椒、豆腐酱等◇善用小炒、十煸、十烧和泡、烩等烹调法◇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2)四川盆地属于____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光照不足;由于地势特征是____,湿气易集中,难散发。为了驱湿,古人做菜加入辣椒,逐渐形成了以麻辣味为特色的川菜。【民居组】民居组的同学分别从民居的建筑材料、外形、结构等方面介绍了“干栏式”民居(见下图)。◇材料以竹、木为主◇屋顶出檐深远,既能遮挡阳光,又能防止雨水淋湿房屋的木架构◇竹楼的架构之间有很多的空隙利于排洪◇屋层架空不住人,可以较好地防止虫兽侵入室内伤人3)据图中信息判断干栏式民居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以适应当地____的气候特征。【交通组】交通组从民居的交通工具、方式、距离等方面介绍了传统交通工具之——骆驼(见下图)。◇很耐热,汗腺散热系统分布在皮肤上面◇有反嚼功能,背上的驼峰储存积攒了很多养分,可以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几天不用进食◇脚掌肥大,不容易在流沙中陷入4)据图四中信息判断骆驼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以适应当地____的气候特征。【答案】     畜牧业     昼夜温差大(日较差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周高中间低     南方地区     湿热     西北     炎热干燥【解析】1)读材料分析,根据材料中传统藏袍多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为原料可知,牦牛和藏绵羊的皮毛都属于畜产品,所以藏族主要分布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由白天气温高的时候,将长袖褪去系系于腰间。夜晚,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可知,藏袍独特的穿法适应了当地气温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2)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区,四面环山,周围高,中间低,气候湿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光照不足,湿气易集中,难散发。所以川菜的特色是麻辣,就是为了祛湿。反映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读材料可知,干栏式民居以竹木为原料,具有遮光防潮、通风散热等特点,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植物。说明该民居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应了当地气候湿热的气候特点。4)由材料可知,骆驼是沙漠中的传统交通工具,具有耐渴、耐热等特点,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骆驼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适应了当地气候炎热干燥的特点。
     

    相关试卷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1 专题四 经济(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31 专题四 经济(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28 专题一 地形(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28 专题一 地形(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22 黄土高原、北京(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过关练习专题22 黄土高原、北京(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