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筛选整合 遣词造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言文字运用Ⅱ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 ① ,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 ② ,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 ③ 。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作仍会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吉林省Best友好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醋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品,有人吃饭顿顿不离醋,有的人甚至还能直接喝。人类祖先因发现了植物的汁液中有会发酵的乙酸,从而制作出醋。到19世纪就有了一种或多种含淀粉、糖等物料经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形成乙酸制作醋的方法。过程是利用食用酒精的发酵,使淀粉得到分解而糖化再转化成乙醇,再在特选菌种——醋酸菌的作用下,A________,从而得到这一风味繁复的液体酸性调味品。生活中有部分人群把醋视为保健品来追捧,但食物中含有大量食醋,会对口腔的黏膜、食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炎症和溃疡,也会改变胃液的pH值,对胃粘膜造成损伤,从而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引发急性胃炎。而限制高钠饮食的患者摄入大量食醋,会导致钠的摄入过量,对控制血压十分不利。由此可见,顿顿“醋味十足”确实对身心健康有害。吃醋时,我们要看清酸度、钠、糖等成分,B________:如陈醋色浓酸味重,一般适合做酸辣汤、醋烧鱼等;香醋酸度适中,适合当吃螃蟹、虾时的蘸料;白醋通常是用食用酒精发酵而成,非常适合凉拌食物和西餐……另外,食醋中含有钠,加醋的食物烹饪,一定要减少食盐的量。有些醋还会加糖,同样需要注意。20. 请针对上述各段内容,各写一个疑问句,并使这三个疑问句在内容上形成递进结构,每句不超过12个字。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肉里都长刺了,不得疼死啊?“肉中刺”真的能除之而后快吗?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看,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也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解释,这个部位极易生出“骨刺”,堪称是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目前除了施行关节置换术,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把所谓的“骨刺”去掉,并且也没有去除的必要。只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控制炎症, ① ,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骨质增生不一定弊大于利。在中医中尚无骨质增生的命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髓,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等。辩证来看, ② ;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自身“维稳”的表现形式;“骨刺”的生成既是一种寻常的疾病,同时也是机体为了稳固关节,恢复新的受力平衡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树立后,关节持续磨损被叫停,骨质增生自然会被悄悄地停止。同样道理, ③ ,骨质增生将再次开启和履行其修复功能,寻找新的平衡和稳定基础。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① ② ③ 18.“肉中刺”因为骨头生长骨刺,引起人体的疼痛,而“眼中砂”与此类似。请简述“眼中砂”的含义及其比喻义。(2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 ① ,就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在一月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月相也在不断变化。 ② ,且不透明,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出现不同的月相。如日月黄经差为90°时,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被我们看到,称之为“上弦月”。上弦月和下弦月,蛾眉月和残月(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残月”), ③ ,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蛾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每29.53天完成一次从新月到残月的变化周期,也叫一个朔望月周期。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下列对文中“月相变化规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形成的。B.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月”是“蛾眉月”。C.我们可以利用日月黄经差来判断月相,当黄金差为180º时称为“满月”。D.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看到月球,这时的月相称为“新月”。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①__________,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要辨识媒介信息,②__________。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除了辨识信息真伪,③__________。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2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次区里开会的时候,我非常荣幸认识了你校王老师。B. 小朋友们玩着相互追逐的游戏,你追我赶,满头大汗。C. 高中三年,他渊博的才学让同桌的你佩服得五体投地。D. 当你大笑时,神经会产生相应激素,引发一连串消除压力的反应。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Ⅱ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 ① ,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 ② ,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 ③ 。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作仍会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 ①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②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③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21. 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③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说明了一种现象,后文提到“前几年流行一时”,说明这类现象早已经发生,故可填“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第二空,根据“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可知,通过对比说明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具备这一特点,故可填“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第三空,根据“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说明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前句“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此处应用“也”承接,且内容要强调它们不能取代人类的写作。故可填“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从“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可知,提取句子的主干:文化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再将“精神生产”之前的三大定语改写成三个单句,依次为:“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最后整理顺序并适当增删词语,故改后的句子为: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吉林省Best友好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醋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品,有人吃饭顿顿不离醋,有的人甚至还能直接喝。人类祖先因发现了植物的汁液中有会发酵的乙酸,从而制作出醋。到19世纪就有了一种或多种含淀粉、糖等物料经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形成乙酸制作醋的方法。过程是利用食用酒精的发酵,使淀粉得到分解而糖化再转化成乙醇,再在特选菌种——醋酸菌的作用下,A________,从而得到这一风味繁复的液体酸性调味品。生活中有部分人群把醋视为保健品来追捧,但食物中含有大量食醋,会对口腔的黏膜、食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炎症和溃疡,也会改变胃液的pH值,对胃粘膜造成损伤,从而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引发急性胃炎。而限制高钠饮食的患者摄入大量食醋,会导致钠的摄入过量,对控制血压十分不利。由此可见,顿顿“醋味十足”确实对身心健康有害。吃醋时,我们要看清酸度、钠、糖等成分,B________:如陈醋色浓酸味重,一般适合做酸辣汤、醋烧鱼等;香醋酸度适中,适合当吃螃蟹、虾时的蘸料;白醋通常是用食用酒精发酵而成,非常适合凉拌食物和西餐……另外,食醋中含有钠,加醋的食物烹饪,一定要减少食盐的量。有些醋还会加糖,同样需要注意。20. 请针对上述各段内容,各写一个疑问句,并使这三个疑问句在内容上形成递进结构,每句不超过12个字。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0. 醋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醋喝多了有坏处吗?怎样正确吃醋? 21. A将乙醇转化成乙酸B根据口味各取所需【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一段,根据原文主体部分中的“人类祖先因发现了植物的汁液中有会发酵的乙酸……过程是利用食用酒精的发酵……从而得到这一风味繁复的液体酸性调味品”可知,这段话重点描述醋的起源与制作过程。因此,用疑问句表述,可以填“醋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第二段,根据原文内容与最后一句总结语句“由此可见,顿顿‘醋味十足’确实对身心健康有害”可知,该段重在说明食醋要适当,喝多了会有坏处。因此,用疑问句加以表述可以是“醋喝多了有坏处吗?”第三段说明食醋过量的坏处,因此,在第三段,作者就通过“吃醋时,我们要看清酸度、钠、糖等成分”“加醋的食物烹饪,一定要减少食盐的量”“有些醋还会加糖,同样需要注意”等进一步说明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吃醋。因此,转换成疑问句应当是“怎样正确吃醋?”【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人类祖先因发现了植物的汁液中有会发酵的乙酸,从而制作出醋”可知,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而填空处前文讲的是“使淀粉得到分解而糖化再转化成乙醇”,并未出现乙酸,故此处缺失的应是乙醇转化成乙酸的过程,故可填“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第二空,前文点出“我们要看清酸度、钠、糖等成分”,而后文的例子中“陈醋色浓酸味重”“香醋酸度适中”“白醋通常是用食用酒精发酵而成”展现的正是它们在成分上的区别。此外,“一般适合做酸辣汤、醋烧鱼等”“适合当吃螃蟹、虾时的蘸料”“非常适合凉拌食物和西餐”介绍的则是各种不同食醋在烹调食用目的上的区别,故可填“根据口味各取所需”。 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肉里都长刺了,不得疼死啊?“肉中刺”真的能除之而后快吗?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看,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也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解释,这个部位极易生出“骨刺”,堪称是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目前除了施行关节置换术,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把所谓的“骨刺”去掉,并且也没有去除的必要。只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控制炎症, ① ,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骨质增生不一定弊大于利。在中医中尚无骨质增生的命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髓,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等。辩证来看, ② ;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自身“维稳”的表现形式;“骨刺”的生成既是一种寻常的疾病,同时也是机体为了稳固关节,恢复新的受力平衡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树立后,关节持续磨损被叫停,骨质增生自然会被悄悄地停止。同样道理, ③ ,骨质增生将再次开启和履行其修复功能,寻找新的平衡和稳定基础。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① ② ③ 18.“肉中刺”因为骨头生长骨刺,引起人体的疼痛,而“眼中砂”与此类似。请简述“眼中砂”的含义及其比喻义。(2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7.①就能够减轻疼痛
②骨刺未必是个坏东西
③当关节又一次失衡时 18.眼中进入砂子,令人痛苦,所以急需清理,“眼中砂”和“肉中刺”一样用来比喻那些令人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或东西。 19.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建立,关节持续磨损被叫停,骨质增生自然会悄悄地停止。【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按照医生的医嘱,控制炎症”是措施,“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是效果,此处也应是填关于效果的句子,再根据上文“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也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可知,要说到“减轻疼痛”一类的意思。第二处,此处强调辨证看待骨质增生,根据“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自身‘维稳’的表现形式……”可知,骨刺也有其利的一面,可填:骨刺未必是个坏东西。第三处,“同样道理”说明要依据上句的道理来填写此空,上文是“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树立,叫停关节持续磨损,骨质增生自然会被悄悄地停止”,后文是说“骨质增生将再次开启和履行其修复功能,寻找新的平衡和稳定基础”,可见,此处应和“相对平衡”相反,且强调“再次”,故可填:当关节又一次失衡时。【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效果的能力。依据“肉中刺”的解释,“眼中砂”的意思是眼中进入的砂子,让人眼睛无法睁开,感到痛苦,需要把砂子清理出来。“肉中刺”和“眼中砂”都是多余的会让人觉得疼痛或痛苦的东西,都需要去除或清理,用来比喻那些令人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或东西。【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两处:一是“力学相对平衡树立”搭配不当,应为“力学相对平衡建立”。二是 “骨质增生自然会被悄悄地停止”不合逻辑,此处不是被动,应改为“骨质增生自然会悄悄地停止”。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 ① ,就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在一月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月相也在不断变化。 ② ,且不透明,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出现不同的月相。如日月黄经差为90°时,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被我们看到,称之为“上弦月”。上弦月和下弦月,蛾眉月和残月(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残月”), ③ ,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蛾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每29.53天完成一次从新月到残月的变化周期,也叫一个朔望月周期。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下列对文中“月相变化规律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形成的。B.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月”是“蛾眉月”。C.我们可以利用日月黄经差来判断月相,当黄金差为180º时称为“满月”。D.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看到月球,这时的月相称为“新月”。【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要依据文体确定中心,理清层次确定类型,在进行筛选整合遣词造句,最后再读文段查漏补缺。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仔细阅读图标,然后选出答案。【解答】(1)第一空,结合上下文“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就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推断①处是提出对“月相”的阐述,可以填入“所谓的‘月相’”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下文提到的月球“不透明,靠反射太阳光发亮”的特征,推断②处是阐述月球自身不能发光的特点,可以填入“月球本身不发光”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下文“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推断③处和后文构成转折关系;再结合上文“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出现不同的月相。如……上弦月和下弦月,蛾眉月和残月”,推断③处是说“上弦月和下弦月,蛾眉月和残月”的形状差不多。可以填入“虽然它们的相貌差不多”之类的内容。
(2)A.“由于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形成的”错误。结合“月相变化规律图”和“在一月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月相也在不断变化”可知,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形成的。
故选A。
答案:
(1)①所谓的“月相”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虽然它们的相貌差不多
(2)A【点评】语句补写题解题方法:
1.依据文体 确定中心。
2.理清层次 确定类型。
3.筛选整合 遣词造句。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①__________,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要辨识媒介信息,②__________。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除了辨识信息真伪,③__________。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2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次区里开会的时候,我非常荣幸认识了你校王老师。B. 小朋友们玩着相互追逐的游戏,你追我赶,满头大汗。C. 高中三年,他渊博的才学让同桌的你佩服得五体投地。D. 当你大笑时,神经会产生相应激素,引发一连串消除压力的反应。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 D 22. ①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②就要选择能获取真实信息的信息源;③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好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