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1课《短歌行》课件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1页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2页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3页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4页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5页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6页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7页
    第7.1课《短歌行》课件第8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优秀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短歌行,知人论世,识英雄其人,读出诗情,体悟情感,读出诗情体悟情感,读懂诗意,铜雀聚贤,一统天下,再读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狡猾、善耍权谋是他;枉杀一千,不放一个,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是他;
    生民百遗,念之断肠,心系苍生,胸怀社稷是他;统一北方,征讨孙刘,雄才大略,志向高远是他;东临碣石,横槊赋诗,建安风骨,才华横溢亦是他。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1.知人论世,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析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4.体会曹操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强大愿望。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精兵法,善诗文,“内兴文学”,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大致分为两类:
    反映当时动乱的现实,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代表作有《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胸怀抱负。代表作有《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等。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54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发余此《短歌行》。 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汉乐府是汉武帝时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曲调)的长短而言,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歌”和“行”可以合在一起,如本篇《短歌行》;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歌”和“行”分开都可以看做是“乐府”的别称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长恨歌》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琵琶行》 此外“乐府”的别称还有: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指建安至魏初这一段时间的文学。建安时期,五言诗繁盛,这时期的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诗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具有“雄健深沉”“慷慨悲凉” 的独特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预习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2)何以解忧(3)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_(4)何时可掇(5)越陌度阡高头----_________(6)契阔谈(7)枉用相存-______(8)山不厌高
    (1)当:对着。(2)何以:是“以何”,用什么。(3)但:只。(4)掇:拾取,摘取。(5)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6)契阔:久别重逢;:同“宴”,宴会。(7)枉:枉驾;用:以;存:问候,探望。(8)厌:满足。
    1.解释下列标红的词语。(1)对酒当歌_________ (2)何以解忧_________ (3)但为君故_________ (4)何时可掇_________ (5)越陌度阡_________ (6)契阔谈䜩_________ (7)枉用相存_________ (8)山不厌高_________
    全诗当中反复出现“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这些“忧”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
    【翻译】(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星空中银盘高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翻译】年轻的贤才呀,我长久地思念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思念倾慕到如今。鹿儿呦呦鸣叫,它们在呼唤同伴采食田野里的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热烈欢迎。
    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难道)不嗣音?”原写姑娘的相思之情,这里比喻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引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写君王宴请群臣时和谐而又热闹的氛围,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定义: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作用:用典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定义:宋代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诗经》民歌中借以起兴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兴的妙处在于借以起兴的物象和下文之间有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关联,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用:托物引喻,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欲写所思之女,先言雎鸠起兴。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是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河边采荇之女。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翻译】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于内心,久久难以排遣。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①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以“明月”之可望而不可即,比喻贤才之难得。②想象。“越陌度阡”四句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多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
    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①用典1。《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达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用典2。“周公吐哺”借此典故表示自己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②比兴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本为环境描写这里指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比兴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贤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说明诗人以开阔的胸襟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忧人生短暂,借酒浇愁那么整首诗的情调是不是低沉的、消极的?
    明确:不是。此诗气格高远,不是消极无奈的低沉情绪,而是深沉激越的慷慨高歌。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 。3.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 。4.《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5.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 。6.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 ,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曹操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于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 , ?8.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来抒写诗人求才若渴的句子是: , 。 ,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出诗人渴求贤才的博大胸襟。你能写出几句这样的名言警句么?试试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 故天下归心。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4、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但比天空更为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注①: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时,他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② 威加:威,威望、权威; 加,施加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②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步骤1:运用比兴手法。步骤二:用大风起兮云飞扬来表现刘邦扫除群雄,建立霸业的不凡历史步骤三:表现诗人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气概和为巩固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迫切心情。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曹操曹操就到,学习目标,关于曹操,背景介绍,情感把握,分析“忧”情,用典比兴,课堂练笔,感谢聆听,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作者明背景,明手法析情志,悲凉苍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才学大家,而有志,归顺于曹,知遇之才,全诗着眼点,全诗落脚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