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 《家乡文化生活·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精美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家乡文化生活·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精美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10.1《劝学》(精美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10.2《师说》(精美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件 0 次下载
- 10.1《劝学》(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备课(分层练习+精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1 次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秀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秀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必备知识,访谈的基本要求,访谈的提问技巧,注意事项,熟悉访谈记录表,历史建筑登记表,拟订访谈提纲,风物采访提纲样板,历史名人采访提纲样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长于家乡的你们,在这里有着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那我们了解家乡吗?今天我们一起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请让我们走进《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1、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2、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3、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 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
1.什么是访谈和访谈录?
访谈之前要做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以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采访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
2. 访谈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消除被访者的拘谨和戒备心理。主体:要善于倾听,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有时还要进行追问,揭示问题的根源与实质。结尾:适当地总结,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访谈对象的配合。(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结合不同的访谈进程,要灵活运用趣问、直问、推问等提问方式。(1)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2)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4)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5)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6)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7)对比: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5.设计访谈问题的特点
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点:(1)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2)每个问题明确单一;(3)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语调和句式;(4)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①不要只按访谈提纲的顺序进行提问,适时根据被访者的回答来调整访谈提纲顺序。②不要批判被访者的观点、想法和意见。同时,也不要诱导被访者。③不要代替被访者说话,或抢先发表观点。(即使你知道被访者会怎么回答/怎么做)④不要打断被访者,尽量在被访者描述完一件事情后,再进行提问,可以适当地记录被访者的回答内容。如果被访者讨论的内容与主题无关,可打断。⑤注意倾听和观察,并适时地回应。注意被访者的表情、用词、语气、动作、停顿等(往往需要通过这些来判断被访者的态度),适当通过肢体语言互动(如对视的目光交流、微笑、点头等),或者简单的语气词回应(如嗯、真的、是这样等)。
⑥不要出现专业名词,当无法避免一定会出现时,需要加上说明和解释。⑦不要用是否题,多问为什么。(即使你知道被访者会怎么做)⑧一次问一个问题,不要问一连串的问题。⑨适当追问,但要避免穷追猛打。追问问题或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想法,与核心目的不相关的问题,不要追问。⑩让被访者讲故事,而不仅仅只是在回答问题。
7. 制定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
历史建筑登记表填写示例
所谓采访提纲就是记者在实施采访之前所拟定的有关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即采访问题)的书面内容。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①采访计划,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②二是调查纲目。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
听说家乡有一批汉代古墓,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采访计划:进行现场观察;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调查纲目(问题):①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②汉墓的具体年代?墓主是谁?什么身份?③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有什么价值?④和其他地方的汉墓相比,有什么异同?⑤家乡汉墓的出土有什么意义?⑥其他补充性的考古专业知识。
在报刊杂志看到有关某某人物的事迹介绍,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采访计划:进行现场环境观察;采访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调查纲目(问题):①您知道他的生平资料?②他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哪几个?③您觉得他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之处?④您觉得他对家乡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⑤您认为我们后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
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易,在记叙中自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人物志: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 风物志: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
参考示例天下无桥长此桥 ——家乡风物志 我家乡安海有一座宋代修建的石桥,安海人都称它“安平桥”或“五里西桥”。安海俗称“三里街五里桥”,即南北直贯镇境的小街长三里,而街尾的石桥长五里,这当然是约数,不过世代相传都是这样的叫法。 五里桥在小镇最南端,对岸是南安市水头镇,两镇相隔的水道未淤积前只有船只来往。安海曾为全国对外通商重要口岸,晋江和南安两边的货物和百姓要来往两地,从水路走费时易发生事故,风浪险恶,因此才有修桥之议。
安平五里桥的详细资料,很多安海人都未必知道。据说是南宋绍兴八年安海财主黄护和僧人智渊带头捐资,由僧人祖派主持,开始修建五里桥。中间修修停停,至绍兴二十一年才完工,以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工程技术来看,称得上空前绝后。有一种说法:安平五里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安平五里桥与泉州洛阳由宋代蔡襄主持修建的洛阳桥互相辉映,现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修于北宋,在安平五里桥之前,但洛阳桥不如五里桥长。 五里桥桥长二千多米,宽三至三点八米,共有疏水道三百六十二孔,现存桥墩三百三十一个。桥墩用石板交叠搭成,部分桥墩面水两侧修成船头形状,以减少水流压力。桥面石板长五至十一米,宽与厚均约零点五至一米,横切面大致为正方形。每块石板约重三吨,据说修桥的石板当年都沿水路远从金门采运而来。
每块石板约重三吨,在当时的工程和运输条件下,开采与搬运都极其艰难。在金门码头装载上船,然后一路风浪颠簸运到安海,然后运到工地,然后架上桥墩。五里长的桥,要费多少工夫才能一块块搭起来?之前要根据水文和地质条件先做工程设计,再之前要四处募捐,筹措建桥费用,再之前是动念起议,要有那种疯狂的胆识,也要有那种准备遭遇千难万险的毅力…… 我读书的年代,五里桥已经部分倾圮,桥两边早就淤积成陆地,只有桥中水心亭一带见到一点水道。桥上所有的护栏都消失了,有些桥面石板断裂,斜架在桥墩上,过桥时可见到桥底的泥地。这些断裂的石板隔几个桥墩就有一处,就像五里桥经历岁月风霜留下来的伤疤。
桥头有两座石翁仲,约与成年人齐高,人们经过时,都会习惯性地在他们旁边站一站、摸一摸,遥想千年前的匠人,如何一锤一凿,雕成这两个不辞风雨看守长桥的石将军?偶尔有人在桥上垂钓,有人在桥下淤泥中捉螃蜞。我们经过时在那里歇脚,桥上风来,暑气略消,放眼周遭的旷地,茅草在风里摇曳,更远处的水头和安海,民居灰蒙蒙一片。人间沧桑变迁,天地运转不停,其中有某种神秘感,我们永远都无法破解。那时不免又想起南宋年间的先祖们,一样从桥上过,一样在这里歇脚,一样赞叹修桥人不朽的功德,一代又一代安海人,呼吸同一片空气,在这里繁衍生息。 五里桥两边多年淤积的旷地,有些被开发作盐埕晒盐,有些被开垦出来种番薯。我们读中学时,不时要到旷地上去挑沙。旷地地质偏盐碱,要用沙土去中和,一众男女同学每人一担畚箕,将从沙滩上运来的沙挑到盐碱地里,沙与泥混合后再经雨水漂洗,勉强可以种番薯。至于后来究竟有没有收成,收成后的番薯又是谁拿去果腹,那就不是我们可以闻问的了。
人世沧桑,这都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 近年五里桥经过几番整修,据说已经面貌一新,坍塌的桥板补齐了,桥面两侧加建了围栏,更重要的是桥下引了水来,使桥因水而更名正言顺。桥头的白塔、水心亭也都翻修整治,长桥虹影,白塔斜阳,与五里桥互相辉映。五里桥现在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看来有机会回乡,也可去做一番游览了。 然则,新桥已无复旧桥风味,那已不是我心目中的五里桥,那座负载了千年历史、负载故乡文化的伤痕累累的旧桥,也只有从旧梦中去追寻了。
1.确定访谈主题。如家乡民居、家乡文化、家乡的变化等,围绕这一主题,可以化大为小,分解为多个小的访谈主题。 2.确定访谈对象。对采写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要有所了解。还要依据访谈主题的不同确定访谈的对象,如关于家乡街道的变化,某一历史建筑的演变,要多向当地老人请教。应征得对方同意,再做专题采访。 3.拟制访谈记录表。
4.预设提问提纲。设计问题要循序渐进,列好提问提纲顺序。示例:(1)二十年前咱们的村庄给您留下的最深刻记忆是什么?(2)您觉得咱们的村庄哪些建筑值得保护?哪些人物事迹值得纪念?哪些事件值得铭记?(3)您觉得咱们的村庄哪些风俗值得弘扬?哪些需要摒弃?(4)为了我们的村庄文化更好地发展,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什么?5.合理分组分工。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分头采访,各有侧重。6.留存调查材料。尝试进行野外调查、入户调查,拍摄照片,做好录音,做好记录。保留材料,以备查考。7.补充相关材料。查阅地方志,对所需材料进行知识补充。8.准备必要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笔记本等。
1.访谈主题: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访谈问题思考你的家乡典型的民居、节日习俗、地方服饰、民间工艺、特色饮食、人情世故有哪些,哪些是需要保护、发展或弘扬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还要思考你在访谈时,重点要询问哪个方面的问题。提示:(1)家乡的环境与外观的变化;(2)家乡的古迹遗存与风土民俗;(3)家乡居民对过往的记忆与现实的变化状况,以及对未来的设想;(4)家乡的文化名人和文化教育的关系。
3.活动内容(1)写前准备这里重点说明列入风物名录的原则:①本地著名的自然景物、建筑、物产、风俗;②具有本地特色,可以作为本地标志;③有历史积淀或反映本地最新变化的事物;④表现文化底蕴、家园情怀。(2)风物志主要内容①该风物的特点;②该风物历史沿革、传说故事;③该风物名称的内涵;④家乡风物体现的乡土情感和在新时代下它的生命张力。(3)写作原则①以说明性文字为主;②语言力求简明;③考虑到不熟悉本地区的人的阅读需要;④全文结尾处要有对被访谈者的感谢。
4.活动形式形式一 “我的家乡志”写作结构表
形式二 人物访谈记录表
依据上面的活动内容,根据采访记录,结合收集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选择家乡的一种风物,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突出家乡特色,内容具体;(2)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3)在叙述和说明中,渗透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4)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家乡风物最能体现家乡特色,可以是家乡的风景、建筑、特产、美食,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所以,要想写好此类题材的作文,内容上关键一点就是要抓住家乡风物的特点,写出其独特的风格,并把对家乡的热爱融注于对风物的描绘之中。通过作文中对风物的介绍,让读者不仅能明白这一风物的特殊之处,而且能透过对风物的描绘探寻到家乡这一方“独特水土”的特殊味道。 写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如果是介绍家乡的风景点,可用风景点名称加相应的修饰性词语为题,如“如梦似幻的温泉”“美丽神奇的九寨沟”,也可以“朋友,请随我来游……”“……的遐想”等为题;如果是介绍家乡的特产,可直接以“家乡的……”“我爱家乡的……”或“夸夸家乡的……”为题;另外,也可根据具体的写作内容拟一些具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如“家乡春韵”“红城之冬”“清幽幽的山,暖融融的水”等。
[温馨提示] 介绍家乡风物,不要力求面面俱到,由于篇幅限制,面面俱到很容易使介绍的风物不够详细具体,家乡风物的特点也就不突出,所以写作时切入点要小,可以只选一件风物来写,但是具体介绍过程中角度要多,甚至可以运用想象或联想把搜集来的传说、诗词穿插进去。此外,还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尤其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这样会使要表达的风物更具有艺术魅力。另外,要有读者意识。若写给外地游客、政府部门,其写作内容和情感表达也是不同的。
[选材指导] 可以从如下几个板块入手:自然环境:有小桥流水人家,屋前屋后栽满了桃树柳树,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城市写真:沿河公园、人民广场、夜排档一条街、高层建筑、风情街。人文景观:高楼名塔、特色大桥、博物馆、名人故居、科技馆。家乡特产:拉面、煎饼、烤玉米、炸串、海鲜、麻辣火锅。
[技法指导]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根据所写的风物采用恰当的写作顺序或文章结构是关键。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思路:1.以自己的游踪为序移步换景介绍家乡风景点2.按时间顺序介绍家乡风物的变化情况如:“旧社会—改革开放后—现在”或者是“春—夏—秋—冬”。3.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家乡特产如:开头先介绍特产的名称,然后抓住特产的具体特点(如外形、作用等)来描写,结尾可抒发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美一下所写的特产。4.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表现景物在写景时可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如俯、仰、平、近、远等角度,从而可以从各个方面写出景物的特点。
[技法指导] 示例: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飞红滴翠记黄山》)简析:由“向上攀登”到“回首身后”,角度转换自然,充分描写出天都峰高与险的特点。 5.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表现的内容间接材料,就是从他人那里得来,并非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如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诗词文赋等。间接材料运用得好,可以丰富作品内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示例:《画山绣水》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时,借船家之口讲述了“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新娘)岩”四个传说。简析:在写江上景色中穿插相应的传说,让我们更易想见山岩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比具体描述要好。
范文示例:槐花 有人说,槐也是怀。 仔细想想,确实不错。相伴四纪的老妻罹难,梁实秋悲伤不已,六万多字的《槐园梦忆》一蹴而就。满纸“槐园”都是怀园,阅者无不为其痴情动容。还有四川的那首旧民歌,叫《我望槐花几时开》,歌词: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扶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么?我望槐花几时开。“槐”系少女心事,一树槐花就是一树洁白的诗!四句话,传诵了百年,千年,当至于不朽。 事实上,槐树其貌不扬,根不可雕,茎不成材,曲奇的树身和枝杈上还生满尖刺。那些刺儿,我们叫圪针,槐树因此得了个俗名“圪针树”。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它却赢取了众多乡亲们的喜爱。小小的心思里能够想到的就是,花草半年粮的时光中,丑陋的槐树开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生的希望。杜甫有这样的诗句:“青青高槐树,采掇付中厨。”高高一树槐,自唐朝迄于我幼时,一千多年,芬芳了一代又一代的口腹。
我从小生长在乡下。记忆中,村里人家的屋前屋后、田边地头都凌乱地站满槐树,高高低低的。每到春末夏初的四五月份,不经意之间,槐树就顶满白色的花冠。很少有像槐花那么不遗余力地开放的。花朵小,但百朵千朵攒在一处,把整个村庄都包围了;花香淡,但千缕万缕缠在一起,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 槐花好吃,但采撷很有些讲究。槐树满身荆棘,自然不宜弃履脱袜(其实也无袜可脱的,小时都要到霜落时才舍得穿鞋子),攀缘而上。一般要备一根长竿,低头站在树下一阵猛扫,花落如飞雪。或者在竿的一端绑上镰刀,把槐花连枝折下。这法子有些残忍,树若如人,白花儿一定血淋淋的了。最简单的是在早上去捡,夜来风过,地上槐花铺了薄薄的一层,归拢来一堆,可是已经不新鲜了。
每次我去采花,总要把粉嫩的花朵先捋下一团,放到口中,慢慢咀嚼。甜哪!真的很甜。但要真正成为美味佳肴,还须经过母亲的巧手加工。水烧开了,倒入槐花,放入调好的面糊,等凉了以后,满庭院香气扑鼻,吃过后整天觉得花香在口。这是槐花汤。炒着吃也很好,把槐花放进开水里过一遍,抓一小把玉米面拌在一起,放到锅里炒,加入一点盐和醋,倒进碟子里,像一盘碎玉,放在嘴里,更是余味无穷。吃不了的槐花被人们精心地氽过晾干,用布袋悬于檐下,看它在风里摇荡,嘴里便有津液滋生,有些望梅止渴的意思,实在止不住了就拿出一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用开水浸泡槐叶作为药茶常饮有养生保健的功效。但是村民只想着辘辘饥肠,哪有这份奢侈的心情呢? 不需用花草充饥的时候,村里的那些槐树身价猛跌。它们一棵棵少了起来,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现在想来,却似乎是一夜间的事情。我家屋西头的那棵槐树也未能幸免,它花开花落了十几年,父亲只用半天的时间就砍倒了。后来不久,在它生长的地方重新顶出一株小苗,慢慢地长成一棵碗口粗细的槐树。它可能是我们村上唯一的一棵了。
每到夏初回家的时候,我总要在树下站一站,望着那些开得正盛的槐花,默诵着一个无名诗人的《午夜,一座槐花的城》,心头不由涌上一种异样的滋味。诗是这样写的:风吹过,带走了槐花的梦/我是一朵没有梦的槐花/我躺在槐树的乳房上哭泣/我是一朵哭不出泪的槐花……(有删改)名师点评 本文作者以槐花为线索,从文人趣事入手,激发阅读兴趣,写出了槐花的生长特性、槐花的特点和用途,充满对槐树的无限深情,最后一段写出了槐树的现状,表达了对槐树命运的深深思考。全文文笔流畅,感情真挚,引用大量古诗文名句,富有文化气息,体现了家乡风物的突出特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秀备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必备知识,访谈的基本要求,访谈的提问技巧,注意事项,熟悉访谈记录表,历史建筑登记表,拟订访谈提纲,风物采访提纲样板,历史名人采访提纲样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优质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背景,了解韩愈,韩愈的文学理论和主张,了解“古文运动”,写作背景,文本研读,研读第一段,研读第二段,研读第三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一等奖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佳句赏析,用比喻论证反复设喻,文言知识归纳,苏秦刺股,孙康映雪,江郎才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