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试讲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安徽醉翁亭,中国四大名亭,山间朝暮四季景色,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第三部分3,第四部分4,虚词归纳,减慢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被贬滁州任知州,山中寺庙(今琅琊寺)僧人智仙为便于欧阳修在山中游乐、饮酒、赋诗、办理政务修建此亭。时年,欧阳修年仅四十却自号“醉翁”,故命名此亭为“醉翁亭”,并写下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宋代朱弁撰《曲洧(wěi)旧闻》载:“《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
环滁( ) 林壑( ) 辄醉( ) 阴翳( ) 酒洌( ) 野蔌( )觥筹( ) 伛偻( ) 射者中( ) 弈者胜( )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表并列,相当于“和”“与”
“……者,……也”,表判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表承接,可译为“然后”“就”或不译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用于一段话的开头,相当于“说到……”,可不译出。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总结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表并列 相当于“和”“与”表修饰 “地”或不译
表转折 “但是”“却”
表递进 “而且”或不译
表承接 “就”“然后”或不译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你知道本文叙事写景的顺序吗?本文多处提到“乐”,你知道本文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呢?结合全文,你觉得“醉翁”具有怎样的形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1 醉翁亭记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1醉翁亭记pptx、《醉翁亭记》mp3音频朗诵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 醉翁亭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意趣情趣,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背着东西的人,在树下休息的人,野味野菜,陈列摆开,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苍老的容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醉翁亭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2醉翁亭记,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知识链接,环绕着滁州城,意趣情趣,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背着东西的人,在树下休息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