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大小比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大小比较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正确地使用“>”或“<”号连接;3.初步会进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推理和书写.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 难点:1、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绝对值法则. 2、课本例题中两个负分数比较大小的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下面是一组图片,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10℃) 上海(0℃); 上海(0℃) 北京(-10℃); 武汉(5℃) 广州(10℃); 哈尔滨(-20℃) 武汉(5℃); 北京(-10℃) 哈尔滨(-20℃).同学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数学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点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把表示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结论:在数轴表示的数的位置与气温的高低有关.气温越高,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就越靠右.)一般地,我们有: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板书,学生记忆)例 1 在数轴上表示数5,0,-4,-1,并比较它们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师生合作完成)解:如图, 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1<0<5.我们知道:有理数可分为正数、负数和零三类,(教师提出问题)那么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哪几种情况呢?(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正一零;一负一零;两负;一正一负;两正.)结合例1,请同学们观察数轴思考一下:正数、零和负数三者的大小关系如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教师板书,学生记忆)那么,同号(同正或同负)的两数的大小关系又如何呢?(若学生有困难,则提示:求例1中同号(同正或同负)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说明它们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教师板书,学生记忆).例2 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1与-10; (2)-0.001与0;(3).解:(1)1>1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0.001<0(负数都小于零);(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例2的讲解思路:(1)(2)两题,要告诉学生,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可直接运用法则得出;对于第(3)题,先复习小学时所学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然后指出:要比较的是两个负数大小,应先比较什么?(他们的绝对值);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分别等于多少?指定一个学生边回答边板书(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地书写表述过程,并把推理依据注在结论后面的括号内.) (三)课内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一、数轴比较法;二、绝对值法.两个数比较时,常用绝对值法;多个数比较时,常用数轴比较法.)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4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4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