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培优练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层作业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测评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测评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36页。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五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如图为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据此回答1~2题。1. 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D[解析] 图中箭头显示,驯鹿南迁至60°N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温带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植被。2. 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 ( ) B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解析] 驯鹿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这与候鸟在南、北方之间的迁徙相类似。东非草原上动物迁徙的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水源;鲑鱼洄游的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秘鲁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是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下图为世界知名汽车拉力赛路线图,该赛事的起点在南欧的里斯本,终点为北非的达喀尔。据此回答3~4题。3. 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C[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从南欧的里斯本到北非的达喀尔,气候依次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4. 沿途景观的变化,反映的是( ) A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沿途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到热带荒漠带再到热带草原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东西延伸约1 600 km,从季风区延伸至大陆内部。下图示意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回答5~6题。5. 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⑤④①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④①②C[解析] 读图可知,④山体的基带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而其他各山体基带为山地荒漠带或者草原荒漠带,说明该山体降水相对较多,应位于东部,越向西水分条件越差,综合分析山体自东向西的排列为④⑤③②①。6. ①山体垂直带谱分异最简单,影响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为( ) DA.降水量、相对高度 B.热量、海拔 C.热量、相对高度 D.降水量、海拔[解析] 阿尔金山—祁连山为东西走向山脉,纬度大体相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①山体在各山体中垂直带谱最简单,与热量条件关系不大。自西向东降水量增加,垂直带谱总体变得较为复杂。①山体相对高度较④大,但垂直带谱简单,说明相对高度不是垂直带谱简单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山体海拔较其他山体低,垂直带谱简单。 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5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据此回答7~8 题。7.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 ) CA.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 B.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C.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 D.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解析] 由材料信息“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海洋性冰川,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低。由材料信息“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可知,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冰川积累量小,气温高,导致其雪线高。8. 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 ) DA.分布海拔较高 B.冰面、冰内均有消融C.日均消融量大 D.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解析] 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相比高原内陆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更强,所以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变化比大陆性冰川小,洪峰值低,洪峰滞后。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水系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9. 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中间低四周高,地势起伏较大B.河网密布,水运发达C.河流水量丰富,一年两汛D.甲地热量条件优于乙地D[解析] 由图中地名和经纬网位置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秦岭中段,河流分别向南北流,中间高南北低;河网密布,但该地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急,不适合水运;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1月0 ℃等温线附近,冬季积雪有限,河流水量丰富,但一年一次汛期;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海拔较低,甲地分布阔叶林;乙地位于山顶附近,海拔较高,分布针叶林,故甲地热量条件优于乙地。10. 该区域自然带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 ) C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由山顶到山麓依次出现在灌丛草甸带、冷杉林带、桦林带、栎林带,自然带的空间变化呈现南北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11. 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③ B.④ C.⑦ D.⑩A[解析] 沙漠地区有了水,就可以生长植被,形成绿洲,体现了水文对植被的影响。12. 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D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解析]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故“高山青,涧水蓝”;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因此“黄沙漫漫飞满天”,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气候不同所致。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如表为对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据此回答13~14题。13. 自然带Ⅴ的植被类型甲最可能是( ) D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解析] 由表格中信息可知,自然带Ⅴ介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寒灌丛草甸之间,最可能是针叶林。14. 与 Ⅰ 相比,自然带 Ⅱ 蝶类种类较多的原因可能有( ) B①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 ②地形变化大,生境种类多 ③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 ④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 Ⅰ为热带季雨林,Ⅱ为常绿阔叶林。与Ⅰ相比,自然带Ⅱ蝶类种类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地形变化大,生物种类多;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 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开始复苏返青(生长季始期)到植被枯黄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伏牛山脉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大致呈东西走向,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如图表示伏牛山脉地区各时段植被进入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的面积比例。据此回答15~17题。15. 伏牛山脉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是( ) BA.3月至11月 B.4月至10月 C.5月至11月 D.6月至8月[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始期位于距1月1日105~120天区间,换算到日期约为4月中下旬;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末期位于距1月1日285~300天区间,换算到日期约为10月中下旬,因此伏牛山脉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是4月至10月。16. 伏牛山脉的植被出现6个时段的生长季始期,说明伏牛山( ) DA.跨纬度大 B.跨经度大 C.水热充足 D.垂直起伏大[解析] 伏牛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植被景观的垂直分布及生长期分异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而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不同,所以地势垂直起伏大是伏牛山脉植被的垂直分布及生长期分异的主要原因。17. 对伏牛山脉大多数植物种类而言,同一种植物( ) DA.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B.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末期较晚C.同一海拔北坡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D.同一海拔南坡的生长季末期较晚[解析] 海拔较高处生长的植物,其所在地气温低,积温低,春季来临晚,秋季来临早,植物生长季始期较晚,生长季末期较早。伏牛山脉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为阴坡,光照时间短;春季易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不利于植物返青,生长季始期较晚。伏牛山脉南坡为阳坡,光照时间长,且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受冷空气影响小,夏季降水多,水热条件好,所以与北坡相比,伏牛山脉南坡生长季始期早,生长季末期晚。 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如图)。据此回答18~19题。18. 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B①纬度 ②海陆位置 ③海拔 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区域内的其他地区,神农架地区纬度较低,热量较为丰富;神农架的海拔较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较明显,故其物种丰富度较高,①③正确。神农架的海陆位置优势不明显,其周边也有城镇分布,生物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排除②④。19. 下列关于该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BA.房县物种丰富度低主要因为海拔低B.地势起伏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南方更明显C.南、北坡物种丰富度差异在北方不明显D.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大于20个[解析] 房县所在地区人口多,人类活动对物种干扰较多,故物种丰富度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的物种丰富度与地势起伏有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北方的物种丰富度整体较低。北方地区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故南、北坡的热量差异会导致物种丰富度有较明显的差异。由图可知,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小于20个。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热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回答20~21题。20. 该省(区)可能是( ) A.台湾 B.甘肃C.湖南 D.新疆[解析] 读图可知,该省(区)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A、C项;东、西方向往西物种丰富度升高,排除B项。故选D。D21. 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M地的主要原因是N地( ) C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解析] 该区域位于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置偏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N地位置偏西,受西风影响较明显,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晴天较M地少。 “红石滩”景观,是指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海拔范围。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据此回答22~23题。22. 导致贡嘎山郁闭植被分布上限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A.水分 B.土壤养分 C.光照 D.地表坡度[解析] 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郁闭植被分布上限西坡较东坡高;土壤养分、光照、地表坡度会影响郁闭植被的分布,但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A。23. 推测“红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B①炎热干燥 ②矿物丰富 ③低温潮湿 ④风力强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由材料可知,“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藻类生长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红石滩”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这些地区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③正确,①错误;由材料可以推出“红石滩”分布区必须有大量裸露的原生石头、丰富的矿物质等,②正确;“红石滩”分布地区郁闭植被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阻风作用。“红石滩”分布地区,风力较小,④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约2 892万(2023年)。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材料二 下图是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和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1)说出图中沿AB线分布的自然带所反映的地带性规律及影响因素。(4分)[答案] 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热量。(2)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答案] 自然植被类型: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原因: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气流被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西侧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人为原因。(6分)[答案] 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少;掠夺式猎杀某些种类动物或采伐某些种类植物,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全世界90%的桉树种类均原产自澳大利亚,其中杏仁桉树是最高且生长最快的一种。它根系深广,每天能“喝”掉近千斤水,树干笔直向上且逐渐变细,树枝密集生长在树的顶端,树叶侧面朝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树下几乎没有树影。图甲为澳大利亚气温、降水、草原气候区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杏仁桉树景观图。甲乙 材料二 前些年,我国贵州某山区为提高山林覆盖率并获取充足的造纸原料,曾引种杏仁桉树,但没想到,这个森林里的“霸王”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1)试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6分)[答案] 与其他大陆相距较远,生物入侵的概率小(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太平洋之上,外来物种介入少);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类型多样,为各类动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物种生存环境稳定,自然灾害少,生物进化缓慢;人口密度小,人为破坏较少;人类开发历史较晚。(2)澳大利亚杏仁桉树主要分布于草原气候区,据此分析生长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答案] 树叶侧面朝天,减少阳光直射面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或树叶稀少,减少水分蒸发量);树根深且发达,有利于吸收地下水;树干粗壮,有利于储水(或蓄水);抗热耐旱,环境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区。(3)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该区域不适合引种的原因。(6分)[答案] 加剧(地表)水资源缺乏;该区域土壤贫瘠,土层薄;破坏生物多样性。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北京市某校学生到湖北省神农架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通过野外观察该区域植被分布,并查询相关资料绘制了植被分布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 同学们发现一个神奇的自然现象。短嘴金丝燕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海拔约2 000米的神农架燕子洞,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它们失去了原先南飞北迁的候鸟特征。某同学制作了短嘴金丝燕的卡片,如图所示。(1)说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答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水热条件适合常绿阔叶树木生长。(2)说明图中居民区的选址理由。(6分)[答案] 靠近河流,利于取水,便于交通运输;河流凸岸堆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解释该地短嘴金丝燕由“候鸟”变为“留鸟”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答案] 燕子洞为海拔约2 000米的石灰岩溶洞,石灰岩溶洞受侵蚀作用,岩壁多裂缝,利于短嘴金丝燕营巢,且水源充足,全年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栖息环境优越。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五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如图为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据此回答1~2题。1. 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D[解析] 图中箭头显示,驯鹿南迁至60°N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的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温带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植被。2. 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 ( ) B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解析] 驯鹿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这与候鸟在南、北方之间的迁徙相类似。东非草原上动物迁徙的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水源;鲑鱼洄游的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秘鲁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是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下图为世界知名汽车拉力赛路线图,该赛事的起点在南欧的里斯本,终点为北非的达喀尔。据此回答3~4题。3. 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C[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大陆西岸,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从南欧的里斯本到北非的达喀尔,气候依次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4. 沿途景观的变化,反映的是( ) A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沿途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到热带荒漠带再到热带草原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东西延伸约1 600 km,从季风区延伸至大陆内部。下图示意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回答5~6题。5. 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⑤④①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④①②C[解析] 读图可知,④山体的基带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而其他各山体基带为山地荒漠带或者草原荒漠带,说明该山体降水相对较多,应位于东部,越向西水分条件越差,综合分析山体自东向西的排列为④⑤③②①。6. ①山体垂直带谱分异最简单,影响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为( ) DA.降水量、相对高度 B.热量、海拔 C.热量、相对高度 D.降水量、海拔[解析] 阿尔金山—祁连山为东西走向山脉,纬度大体相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①山体在各山体中垂直带谱最简单,与热量条件关系不大。自西向东降水量增加,垂直带谱总体变得较为复杂。①山体相对高度较④大,但垂直带谱简单,说明相对高度不是垂直带谱简单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山体海拔较其他山体低,垂直带谱简单。 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5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据此回答7~8 题。7.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 ) CA.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 B.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C.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 D.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解析] 由材料信息“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海洋性冰川,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低。由材料信息“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可知,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冰川积累量小,气温高,导致其雪线高。8. 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 ) DA.分布海拔较高 B.冰面、冰内均有消融C.日均消融量大 D.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解析] 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相比高原内陆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更强,所以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变化比大陆性冰川小,洪峰值低,洪峰滞后。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水系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9. 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中间低四周高,地势起伏较大B.河网密布,水运发达C.河流水量丰富,一年两汛D.甲地热量条件优于乙地D[解析] 由图中地名和经纬网位置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秦岭中段,河流分别向南北流,中间高南北低;河网密布,但该地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急,不适合水运;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1月0 ℃等温线附近,冬季积雪有限,河流水量丰富,但一年一次汛期;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海拔较低,甲地分布阔叶林;乙地位于山顶附近,海拔较高,分布针叶林,故甲地热量条件优于乙地。10. 该区域自然带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 ) C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由山顶到山麓依次出现在灌丛草甸带、冷杉林带、桦林带、栎林带,自然带的空间变化呈现南北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11. 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③ B.④ C.⑦ D.⑩A[解析] 沙漠地区有了水,就可以生长植被,形成绿洲,体现了水文对植被的影响。12. 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D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解析]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故“高山青,涧水蓝”;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因此“黄沙漫漫飞满天”,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气候不同所致。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如表为对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据此回答13~14题。13. 自然带Ⅴ的植被类型甲最可能是( ) D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解析] 由表格中信息可知,自然带Ⅴ介于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寒灌丛草甸之间,最可能是针叶林。14. 与 Ⅰ 相比,自然带 Ⅱ 蝶类种类较多的原因可能有( ) B①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 ②地形变化大,生境种类多 ③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 ④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 Ⅰ为热带季雨林,Ⅱ为常绿阔叶林。与Ⅰ相比,自然带Ⅱ蝶类种类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地形变化大,生物种类多;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 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开始复苏返青(生长季始期)到植被枯黄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伏牛山脉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大致呈东西走向,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如图表示伏牛山脉地区各时段植被进入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的面积比例。据此回答15~17题。15. 伏牛山脉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是( ) BA.3月至11月 B.4月至10月 C.5月至11月 D.6月至8月[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始期位于距1月1日105~120天区间,换算到日期约为4月中下旬;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末期位于距1月1日285~300天区间,换算到日期约为10月中下旬,因此伏牛山脉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是4月至10月。16. 伏牛山脉的植被出现6个时段的生长季始期,说明伏牛山( ) DA.跨纬度大 B.跨经度大 C.水热充足 D.垂直起伏大[解析] 伏牛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植被景观的垂直分布及生长期分异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而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不同,所以地势垂直起伏大是伏牛山脉植被的垂直分布及生长期分异的主要原因。17. 对伏牛山脉大多数植物种类而言,同一种植物( ) DA.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B.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末期较晚C.同一海拔北坡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D.同一海拔南坡的生长季末期较晚[解析] 海拔较高处生长的植物,其所在地气温低,积温低,春季来临晚,秋季来临早,植物生长季始期较晚,生长季末期较早。伏牛山脉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为阴坡,光照时间短;春季易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不利于植物返青,生长季始期较晚。伏牛山脉南坡为阳坡,光照时间长,且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受冷空气影响小,夏季降水多,水热条件好,所以与北坡相比,伏牛山脉南坡生长季始期早,生长季末期晚。 研究人员在东秦巴山地(31.0°N~34.5°N,110.3°E~111.3°E)中一条南北方向的样带上进行了植物群落的采样调查,并据此绘制了该区域物种丰富度分布图(如图)。据此回答18~19题。18. 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B①纬度 ②海陆位置 ③海拔 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区域内的其他地区,神农架地区纬度较低,热量较为丰富;神农架的海拔较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较明显,故其物种丰富度较高,①③正确。神农架的海陆位置优势不明显,其周边也有城镇分布,生物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排除②④。19. 下列关于该区域物种丰富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BA.房县物种丰富度低主要因为海拔低B.地势起伏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南方更明显C.南、北坡物种丰富度差异在北方不明显D.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大于20个[解析] 房县所在地区人口多,人类活动对物种干扰较多,故物种丰富度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的物种丰富度与地势起伏有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北方的物种丰富度整体较低。北方地区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故南、北坡的热量差异会导致物种丰富度有较明显的差异。由图可知,海拔最高处物种丰富度小于20个。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热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回答20~21题。20. 该省(区)可能是( ) A.台湾 B.甘肃C.湖南 D.新疆[解析] 读图可知,该省(区)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A、C项;东、西方向往西物种丰富度升高,排除B项。故选D。D21. 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M地的主要原因是N地( ) C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解析] 该区域位于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置偏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N地位置偏西,受西风影响较明显,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晴天较M地少。 “红石滩”景观,是指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海拔范围。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据此回答22~23题。22. 导致贡嘎山郁闭植被分布上限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A.水分 B.土壤养分 C.光照 D.地表坡度[解析] 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郁闭植被分布上限西坡较东坡高;土壤养分、光照、地表坡度会影响郁闭植被的分布,但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A。23. 推测“红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B①炎热干燥 ②矿物丰富 ③低温潮湿 ④风力强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由材料可知,“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藻类生长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红石滩”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这些地区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③正确,①错误;由材料可以推出“红石滩”分布区必须有大量裸露的原生石头、丰富的矿物质等,②正确;“红石滩”分布地区郁闭植被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阻风作用。“红石滩”分布地区,风力较小,④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约2 892万(2023年)。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材料二 下图是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和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1)说出图中沿AB线分布的自然带所反映的地带性规律及影响因素。(4分)[答案] 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热量。(2)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答案] 自然植被类型: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原因: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气流被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西侧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人为原因。(6分)[答案] 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少;掠夺式猎杀某些种类动物或采伐某些种类植物,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全世界90%的桉树种类均原产自澳大利亚,其中杏仁桉树是最高且生长最快的一种。它根系深广,每天能“喝”掉近千斤水,树干笔直向上且逐渐变细,树枝密集生长在树的顶端,树叶侧面朝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树下几乎没有树影。图甲为澳大利亚气温、降水、草原气候区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杏仁桉树景观图。甲乙 材料二 前些年,我国贵州某山区为提高山林覆盖率并获取充足的造纸原料,曾引种杏仁桉树,但没想到,这个森林里的“霸王”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1)试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6分)[答案] 与其他大陆相距较远,生物入侵的概率小(千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于太平洋之上,外来物种介入少);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类型多样,为各类动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物种生存环境稳定,自然灾害少,生物进化缓慢;人口密度小,人为破坏较少;人类开发历史较晚。(2)澳大利亚杏仁桉树主要分布于草原气候区,据此分析生长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答案] 树叶侧面朝天,减少阳光直射面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或树叶稀少,减少水分蒸发量);树根深且发达,有利于吸收地下水;树干粗壮,有利于储水(或蓄水);抗热耐旱,环境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区。(3)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该区域不适合引种的原因。(6分)[答案] 加剧(地表)水资源缺乏;该区域土壤贫瘠,土层薄;破坏生物多样性。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北京市某校学生到湖北省神农架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通过野外观察该区域植被分布,并查询相关资料绘制了植被分布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 同学们发现一个神奇的自然现象。短嘴金丝燕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海拔约2 000米的神农架燕子洞,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它们失去了原先南飞北迁的候鸟特征。某同学制作了短嘴金丝燕的卡片,如图所示。(1)说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答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水热条件适合常绿阔叶树木生长。(2)说明图中居民区的选址理由。(6分)[答案] 靠近河流,利于取水,便于交通运输;河流凸岸堆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解释该地短嘴金丝燕由“候鸟”变为“留鸟”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答案] 燕子洞为海拔约2 000米的石灰岩溶洞,石灰岩溶洞受侵蚀作用,岩壁多裂缝,利于短嘴金丝燕营巢,且水源充足,全年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栖息环境优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