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鹿寨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市鹿寨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12题为单选题,13—14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8s
B.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70次
C.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
2.(3分)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3.(3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3分)一位同学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51cm、3.52cm、3.52cm、3.51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
A.3.515cm B.3.52cm C.3.510cm D.3.51cm
5.(3分)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操作和记录结果,就能避免误差
B.只要实验方法合理、测量工具精密,误差就可以避免
C.用正确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要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6.(3分)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下列标志属于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7.(3分)我们在电话里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征来判断的,该特征是( )
A.音调 B.音量 C.音色 D.响度
8.(3分)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B.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C.丁的音调最低 D.甲、乙音色相同
9.(3分)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
A.10时45分 B.7时15分 C.7时45分 D.1时15分
10.(3分)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11.(3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2.(3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多选)13.(3分)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点燃的蜡烛 D.钻石
(多选)14.(3分)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5.(3分)如图所示,用 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选填“A”或“B”)尺精密些,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测量的结果是 cm。
16.(2分)请利用有关声音的知识解释,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音具有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 。
17.(1分)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18.(1分)一条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19.(2分)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分)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扫码时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 条件。
三、作图题、实验探究题(21,22,23题每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1.(2分)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
22.(2分)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3.(2分)如图所示,停留在水池上方的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请用一个点,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24.(7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 ,通过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声音的 。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不同。(以上两问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 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进耳朵,引起鼓膜 ,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 。
25.(5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平面镜M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让一束光沿着E板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
(2)转动F板,当它与E板共面时,F板上可找到反射光找OB,它与入射光线AO分别位于 两侧,这时将F板向前或后折。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下表记录了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若一束光以70°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 度。
26.(11分)如图所示,林芳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由图(a)可知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她按图(b)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二倍焦距处,为使烛焰的像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调节好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像,她应该把光屏往 (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 立、 的实像。
(3)如表是刘洋同学的实验记录,在第 次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第 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
实验次数
像的情况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1
倒立
缩小
实像
2
倒立
等大
实像
3
倒立
放大
实像
4
正立
放大
虚像
(4)若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刘洋同学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需将它们之间的凸透镜往 (选填“蜡烛”或“光屏”)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可在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 像。
(5)在实验中,刘洋同学的手指不小心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应该是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7.(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
(4)实验过程中,若蜡烛A的位置不变,只把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平面镜中还是可以成蜡烛A的像),则A的像将 (选填“水平向右移动”或“水平向左移动”或“不动”)。
四、综合应用题
28.(6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米/秒,一人用锤子敲击一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1.5秒后听到第一次声响。
(1)这段铁路有多长?
(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29.(8分)有一个发声体,每分钟振动1.8×106次。问:
(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多少?
(2)这种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否听到?
(3)如果利用这个发声体作为声源来探知某一海洋的深度,测得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则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多少?(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2020-2021学年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12题为单选题,13—14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8s
B.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70次
C.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0.3s,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人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故B符合实际;
C.课桌的高度约为0.8m=80cm,故C不符合实际;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cm=150m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3分)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3.(3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③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④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因去分析。
【解答】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会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3分)一位同学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51cm、3.52cm、3.52cm、3.51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
A.3.515cm B.3.52cm C.3.510cm D.3.51cm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为:
L=≈3.52cm,故B正确。
故选:B。
5.(3分)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操作和记录结果,就能避免误差
B.只要实验方法合理、测量工具精密,误差就可以避免
C.用正确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要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B、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下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即使认真操作和记录结果,实验方法合理、测量工具精密,也不能完全避免误差,故AB错误;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C。
6.(3分)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下列标志属于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分析】交通标志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含义,对我们的安全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我们对于各种交通标志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解:
A、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医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鸣笛;
B、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15t;
C、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60km/h;
D、此标志为禁止长时间停放放车辆。
故选:A。
7.(3分)我们在电话里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征来判断的,该特征是( )
A.音调 B.音量 C.音色 D.响度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响度有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我们从电话中,可以对说话人发声的特点进行判断,依据是不同人说话时音色不同。
和音调、音量、响度无关。
故选:C。
8.(3分)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B.甲、乙、丙的音调相同
C.丁的音调最低 D.甲、乙音色相同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频率。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波形图中,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表示振幅。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形状表示音色。
【解答】解:A、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它们的响度相同,故A正确;
B、甲、乙的音调相同,丙的音调低一些,故B错误;
C、丙的音调最低,故C错误;
D、甲、乙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9.(3分)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
A.10时45分 B.7时15分 C.7时45分 D.1时15分
【分析】平面镜中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
【解答】解: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1点15分;
故选:D。
10.(3分)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A、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图中表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错误;
BC、池底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池底的虚像,
即池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池底要深,而图中池底的位置在看到的池底虚像的上方,故B错误,故C正确。
D、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图中表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故D错误。
故选:C。
11.(3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则f=10cm。
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12.(3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因此图乙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丁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
故选:C。
(多选)13.(3分)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点燃的蜡烛 D.钻石
【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解答】解:A、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C、点燃的蜡烛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D、钻石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其它物体发出的光,钻石不是光源;
故选:AC。
(多选)14.(3分)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为这个像是虚像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分析】ABC、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回答;
D、较厚的玻璃板两个面所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
【解答】解:A、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便于观察,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为这个像是虚像,故C正确;
D、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D正确。
故选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5.(3分)如图所示,用 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A (选填“A”或“B”)尺精密些,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0 cm,测量的结果是 2.20 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分度值越小刻度尺越精确;刻度尺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
【解答】解:由图可知,A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故分度值为1mm=0.10cm;B刻度尺1cm分为5个小格,故分度值为2mm,所以A刻度尺更精确些;
物体左侧与A刻度尺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与3.2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长度为:L=3.20cm﹣1.00cm=2.20cm。
故答案为:A;0.10;2.20。
16.(2分)请利用有关声音的知识解释,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分析】(1)声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能量;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1分)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分析】超声波声呐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优点;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
【解答】解: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
故答案为:超声波。
18.(1分)一条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60° 。
【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掌握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计算出入射角的大小,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解答】解:由图知,∠2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2是入射角,∠3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反射角是∠3;
光线与镜面成60°角,所以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30°×2=60°。
故答案为:60°。
19.(2分)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据此分析。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人们通过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看到是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与实物等大的像可知,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虚;不变。
20.(1分)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扫码时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 u>2f 条件。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解答】解: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2f。
故答案为:u>2f。
三、作图题、实验探究题(21,22,23题每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
21.(2分)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
先过入射点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AO,入射光线AO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i。如图所示:
22.(2分)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分析】要正确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如何传播?
【解答】解: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位于2倍焦距时,像也位于2倍焦距;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如下图:
23.(2分)如图所示,停留在水池上方的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请用一个点,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蜻蜓所成的像A′。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蜻蜓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4.(7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 响度 ,通过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声音的 音调 。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音色 不同。(以上两问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 控制变量 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进耳朵,引起鼓膜 振动 ,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 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塑料尺的振动幅度;
(2)音色跟材料和物体的品质有关;
(3)实验中,在研究一个量时,必须控制其他的量不变,这种方法就是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
(5)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频率范围。
【解答】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大、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因此该实验是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
(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因此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3)实验中,在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故答案为:(1)响度;音调; (2)音色;(3)控制变量;(4)空气;振动;(5)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5.(5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平面镜M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让一束光沿着E板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
(2)转动F板,当它与E板共面时,F板上可找到反射光找OB,它与入射光线AO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这时将F板向前或后折。在F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下表记录了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 = 入射角(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若一束光以70°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 70 度。
【分析】(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2)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反射角和入射角为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解答】解:
(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是由于E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这时将F板向前或后折,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70°,反射角为70°。
故答案为:(1)漫;(2)法线;不能;(3)=;70。
26.(11分)如图所示,林芳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由图(a)可知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她按图(b)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二倍焦距处,为使烛焰的像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调节好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像,她应该把光屏往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 倒 立、 放大 的实像。
(3)如表是刘洋同学的实验记录,在第 3 次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第 1 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
实验次数
像的情况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1
倒立
缩小
实像
2
倒立
等大
实像
3
倒立
放大
实像
4
正立
放大
虚像
(4)若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刘洋同学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需将它们之间的凸透镜往 光屏 (选填“蜡烛”或“光屏”)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可在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 缩小 像。
(5)在实验中,刘洋同学的手指不小心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应该是 完整的像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得出焦距的大小;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要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当成实像时,可以对调光屏和蜡烛的位置或移动凸透镜使物距与像距大小对调都可再次得到大小与原来相反的清晰的实像;
(5)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原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移了到主光轴的下方,所成的像将移到主光轴的上方。
【解答】解:(1)由图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40.0cm﹣30.0cm=10.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要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所以应该把光屏右移;
(2)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在第3次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即第1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
(3)第3次实验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使物距等于实验3的像距,像距等于实验3的物距,便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该将凸透镜向光屏移动;
(5)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由于凸透镜折射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蜡烛变短后,像将移到主光轴上方,光屏也应移到主光轴上方。
故答案为:(1)会聚;10.0;(2)同一高度;右;倒;放大;(3)3;1;(4)光屏;缩小;(5)完整的像;上。
27.(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较暗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大小相等 。
(4)实验过程中,若蜡烛A的位置不变,只把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平面镜中还是可以成蜡烛A的像),则A的像将 不动 (选填“水平向右移动”或“水平向左移动”或“不动”)。
【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2)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3)根据平面镜成虚像的性质分析在哪侧观察;当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确定镜前蜡烛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为了比较物像大小。
(4)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把蜡烛A平行于镜面水平向右移动,则其所在像的位置不动。
故答案为:(1)较暗;(2)像的位置;(3)大小相等;(4)不动。
四、综合应用题
28.(6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米/秒,一人用锤子敲击一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1.5秒后听到第一次声响。
(1)这段铁路有多长?
(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分析】(1)已知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铁路的长度;
(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和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以及铁路的长度,根据v=求出声音在铁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之差,即听到第一次声响后第二次声响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根据公式v=可知,
铁路的长度为:s=v铁t铁=5200m/s×1.5s=7800m;
(2)根据公式v=可知,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空==≈23s;
声音在空气与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之差为:△t=t空﹣t铁=23s﹣1.5s=21.5s。
答:
(1)这段铁路的长度为7800m;
(2)大约还需要21.5s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29.(8分)有一个发声体,每分钟振动1.8×106次。问:
(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多少?
(2)这种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否听到?
(3)如果利用这个发声体作为声源来探知某一海洋的深度,测得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则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多少?(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分析】(1)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3)知道时间和速度,而后利用公式s=vt计算即可解决。
【解答】解:(1)发声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该发声体每分钟振动1.8×106次,
所以其频率为=30000Hz;
(2)该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耳不能听到;
(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来回的时间是4s,
由v=得,此时声音传播的总路程:s=vt=1500m/s×4s=6000m;
故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h=s=
×6000m=3000m。
答:(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30000Hz;
(2)这种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所测量的海底深度为300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市鹿寨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柳州市柳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