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树德中学高2021级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甘蔗的植株粗壮发达,蔗叶茂盛。美国是世界六大产糖国之一,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基乔比湖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甘蔗,是美国最大的产糖区。这里的甘蔗种植业具有大规模、机械化、商品化特点。每年冬季甘蔗成熟时,当地农场工人会放火焚烧甘蔗叶,之后把甘蔗主干运往制糖工厂加工。完成下面小题。
1. 美国农场焚烧甘蔗叶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土壤肥力 B. 预防冬季冻害 C. 减少甘蔗虫害 D. 方便收获运输
2. 美国甘蔗收获前能够大面积焚烧最主要是因为( )
A 冬季晴天多 B. 种植规模大
C 劳动力价格高 D. 机械化水平高
3. 与美国收获前焚烧甘蔗叶不同,我国蔗农一般选择收获后焚烧甘蔗叶,原因是( )
A. 收获后更便于焚烧 B. 更省时省力
C. 更有利于销售 D. 更有利于回田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火烧甘蔗叶会减少叶片数量,方便甘蔗的收割与运输, D对,消灭害虫并不是此阶段火烧甘蔗叶的目的,C错;由材料可知,火烧甘蔗叶后,甘蔗就会进入制糖厂加工,证明这些甘蔗即将收割,不用增加土壤肥力,不用防御霜冻,AB错。故选D。
【2题详解】
由图可知,美国甘蔗收获前能够大面积焚烧最主要是因为种植规模大,土地集中连片,B正确,和冬季晴天多,劳动力价格高无关,AC错误,大面积焚烧和机械化水平高无关,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我国蔗农一般选择收获后焚烧甘蔗叶,原因是我国甘蔗一般种植在南方,焚烧甘蔗叶更有利于运输,销售,C正确;收获后更便于焚烧,不会省时省力,且焚烧后没有还田,故ABD错误,故选C。
【点睛】秸秆焚烧是指将农作物秸秆用火烧从而销毁的一种行为。秸秆焚烧对重污染"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加重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与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胁。
现在,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政府拥有和管理,属于水闸式运河。利蒙湾的东、西两面都有海防是。每年大约有1.2万至1.5万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经过运河。2012年巴拿马运河年收入为10.43亿美元。苏伊士运河年收入超过52亿美元。下图为巴拿马运河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正确叙述是( )
A. 该运河为北美地区与拉丁美洲的分界线
B. 自东南向西北通过运河由太平洋进入大西洋
C. 运河穿过地区湖泊广布,地势低平,航行顺畅
D. 该运河的长度超过200千米
5. 利蒙湾海防堤的主要作用是( )
A. 阻止大型鱼类进入,确保航运安全 B. 减弱大量海水倒灌,影响运河水质
C. 形成狭管效应,推动大船进入运河 D. 减少河流泥沙进港,保证大船停靠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巴拿马运河为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A错误;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其东南侧为太平洋,西北侧为大西洋,自东南向西北通过运河由太平洋进入大西洋,B正确;运河穿过地区湖泊广布,两侧洋面高差显著,为船闸式运河,因此航行顺畅不符合事实,C错误;图中显示巴拿马运河所跨经度不足1°,因此该运河的长度不超过200千米,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利蒙湾地处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带,东侧的海防堤防止东北风带来的海浪侵袭;西侧盛行的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形成西南风,西侧的海防堤防止西南风带来的海浪侵袭。所以海防堤可以保证港内水域平稳,为船舶提供平稳、安全的停泊和作业条件。运河的东侧有河流入海,所以东侧海防堤还可以减少或阻止东岸河流挟带的泥沙进港,减轻港内淤积,保证大船停靠,D正确;海防堤不能阻止大型鱼类和海水,AB错误;大船进入运河是通过动力条件,C错误。故选D。
【点睛】世界三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巴拿马运河,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
植物性状是指植物在演化过程中采用特定的生态策略来实现生存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植物属性,如叶片大小、枝干形态等。性状变异能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云贵高原某喀斯特天坑因环境封闭,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与坑外地表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某团队在该天坑不同坡向布设样带调查植被性状的变异程度。下图示意该天坑样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植被类型最丰富的是( )
A. 样带甲 B. 样带乙 C. 样带丙 D. 样带丁
7. 样带甲的植被叶片普遍偏厚,主要为了适应( )
A. 强烈光照 B. 夜间冷害 C. 异常高温 D. 干旱缺水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易储存,水分是制约植被生存的重要因素。样带甲和乙位于阳坡,蒸发旺,水分条件差,植被较少,AB错误;样带丁地处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且坡度较缓,利于水分的储存。与丙相比,丁还经过一小段陡崖,有崖面植被,类型更丰富,C错误,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样带甲地处阳坡,且坡度大,不易储水,且土层浅薄,土壤缺水,叶片较厚能够储存水分,抵御干旱,D正确;叶片薄厚和光照无关,A错误;该地位于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当地出现长时期异常高温的可能性小,夜晚温和,不易受冷害影响,B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贝加尔湖平均水深730m,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每年有5个多月的结冰期。入湖河流达 300多条,其中色楞格河贡献的水量最多,仅有安加拉一条河流输出。每年2-3月,贝加尔湖会出现奇妙的冰裂景观--湖面上的冰层裂痕纵横交错、精巧别致。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冰裂及其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对贝加尔湖冰裂现象的形成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A 气温上升快,湖冰融化较快 B. 盛行风力大,吹动浮冰运动碰撞
C. 湖水流动少,局部增温破裂 D. 昼夜温差大,引起湖水膨胀收缩
9. 与色楞格河相比,安加拉河( )
A. 结冰期短 B. 含沙量大 C. 水位季节变化小 D. 径流量小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在每年2—3月会出现冰裂景观,此时气温较冬季回升,但并不会使湖冰迅速融化,且湖冰迅速融化并不会出现图示冰裂景观,A错误;此时湖冰并未大量融化,在大风吹动下不会发生碰撞,B错误;湖水的比热容较大且有流动性,在春季气温回升时期不会出现局部增温,C错误;2—3月气温昼夜变化幅度大,在温度变化下湖水热胀冷缩,造成冰面的下降和冰底湖水的涌动,使得贝加尔湖冰冻的湖面出现裂缝,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安加拉河与色楞格河经度大致相同,但是安加拉河纬度较色楞格河要高,所以结冰期更长,A错误。安加拉河受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影响较大,又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且有贝加尔湖泊补给;而色楞格河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又发源于高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安加拉河径流量较大,D错误。色楞格河上下游之间地势落差更大,河流流速更快,含沙量更大,安加拉河含沙量更小,B错误;安加拉河位于贝加尔湖的下游,贝加尔湖对安加拉河的水位有调节作用,因此安加拉河径流量更稳定,C正确。故选C。
【点睛】冰裂是一种气象词汇,指山或者河流结冰的区域发生裂痕,也指矿物质的冰裂,可能是遇到地震或是地层的挤压(地球内应力)而产生在其内部的一些“痕迹”而已。
我国东北某地(45°N,125°E)中学生小明某日发现,在家中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通过朝向正南的窗户既可看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日日出时,当地地方时大约是( )
A. 4:50 B. 6:00 C. 7:30 D. 8:00
11. 若该日为12月12日,则小明再次看到这种现象日期可能是( )
A. 1月1日 B. 3月21日 C. 6月10日 D. 7月12日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日出日落太阳视运动方位旋转幅度为135°,太阳视运动由地球自转所致,因此太阳视运动大约每小时旋转15°,因此太阳在方位上的变化也可近似为每小时旋转15°,图中显示,当地太阳从日出至日落太阳方位上变化幅度为135°,则可推算当地当日昼长约为9个小时,由此推算出来,日出时间约为7:30,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日出日落时间方位相同的日期应是太阳直射同一纬度时,即两日关于二至日对称,若该日为12月12日,处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前约10天,则小明再次看到这种现象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后10日,大约为1月1日,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在一年中,一般有两日太阳直射在同一纬度,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或夏至日对称;这两个日期全球各地白昼时间、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等均相同。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一)必做题(8小题,共14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8月19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最后一台发电机组——右岸5号机组首次并入南方电网广西主电网,开展机组涉网试验,标志着电站进入全面投产发电倒计时。大藤峡水利工程位于西江上游黔江河段,是西江上游水能梯级开发重点工程,同时具备航运、防洪等多种功能,也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使西江流域成为“亿吨黄金水道”,同时有效改善珠江下游洪涝灾害和入海口咸潮等环境问题。下图示意珠江水系及大藤峡水利枢纽位置。
(1)分析西江上游水能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对改善西江航运条件的作用。
(3)珠江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4)简述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上游多狭窄河谷,工程量较小
(2)工程建成后,库区及上游水深加深,流速变缓,通航里程变长,通航能力提升;调节径流,使枯水期流量增加,延长通航时间。
(3)珠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集中,多暴雨;珠江流程较长,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汇水量大,在下游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洪峰;上游流经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流速快,集水速度快,导致洪水过于集中,排洪不畅;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河口海水顶托,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4)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几率增大;陆生生物数量减少,水生生物数量增多;库区周围地下水水位上涨;流速减缓,库区泥沙沉积增多,污染加剧;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
【解析】
【分析】本题以珠江流域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上游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同时,该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河流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上游多狭窄谷地,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建设工程量小。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具有航运、防洪等功能,使库区及上游河流水深加深,流速减缓,通航能力提升,通航里程变长,促进航运条件的改善;同时调节河流径流,使河流枯水期流量增加,水位升高,通航时间延长。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珠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降水集中,多暴雨;珠江流域流程较长,由于流域面积较大,支流数量较多,汇水量较大,因此,在下游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洪峰;上游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速较快,集水速度较快,导致洪水过于集中,排水不畅;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流速减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导致排水不畅,该地区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使得水库库区水深加深,该水库周边的调节作用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大降水的概率增加;该地区水位升高,导致陆生生物生存空间减小,生物数量减少,水生生物数量增多;同时库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同时该水利工程的建立,使得河流流速减缓,携沙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增多,污染加剧;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可能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明太鱼(学名黄线狭雪)为底栖冷水性海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沿岸海域(下图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朝鲜从日本捕捞明太鱼,加工后出口到我国。目前明太鱼主要产地已从日本海转至鄂霍次克海及白令海。俄罗斯成为该鱼类最大捕捞国。
明太鱼鱼干是朝鲜族的传统美食,我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该区域最大的明太鱼加工集散地、该地明太鱼最好的晾晒季节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鱼干需要反复“冻结——融化”,“冻融”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性,品质越优。
(1)根据材料,归纳明太鱼的主要分布特征。
(2)分析延边明太鱼晾晒时间选择在10月至次年4月的原因。
(3)相较俄罗斯,说明延边成为该区域明太鱼加工集散地的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明太鱼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黄线狭鳕多生存在高纬度海域,以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日本海、鞑靼海峡为主;多生存在亚洲东北部、北美洲西北部、北欧以北海域;多生存在寒流流经或寒暖流交汇处海域。
(2)该时段气温较低,(部分时段在0℃以下)明太鱼能自然冻结,鱼干能长期保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10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少,湿度小,光照足,适宜晾晒。
(3)延边纬度较俄罗斯低,春秋季气温较高(日最高温可高于0℃),鱼干能反复冻融,鱼干品质优。(或俄罗斯较延边纬度高,春秋季气温低(日最高温低于0℃),鱼干冻结难以融化,鱼干品质较差);相较俄罗斯,延边基础设施较完善,厂房及用工成本较低;延边距明太鱼主要消费市场(韩国、朝鲜)较近;延边自治州人口以朝鲜族为主,语言及饮食文化与韩国、朝鲜相近。
(4)延长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与产品类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形成特色民族食品产业;扩大宣传,打造良好品牌形象;开发科普观光、工业旅游项目,提高国内市场知名度,开拓国内消费市场: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明太鱼出口。
【解析】
【分析】本题以明太鱼生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方向和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太鱼属于底栖冷水性海鱼,因此,大多分布于高纬度海域,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以鄂霍兹克海、白令海、日本海、鞑靼海峡为主;多生存在亚洲东北部、北美洲西北部、北欧以北海域;多生存在寒流流经或寒暖流交汇处海域。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太鱼最好的晾晒季节为每年的十月到次年四月,鱼干需要反复冻结融化,在该时间段为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明太鱼能够自然冻结,鱼干能够长期保存;该地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每年的十月到次年四月为当地降水较少的季节,湿度较小,光照充足,适合晾晒。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延边成为该区域明台与加工集散地,该地纬度较俄罗斯低,春秋季节气温较高,鱼干能反复冻融,鱼干品质优;同时延边基础设施较完善,厂房及用工成本较低,降低生产成本;延边距离主要消费市场(韩国、朝鲜)较近,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延边自治州人口以朝鲜族为主,语言及饮食文化与韩国、朝鲜相近。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明太鱼加工业长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与产品类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树立品牌效应,打造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形成特色民族食品产业;同时扩大宣传,打造良好品牌形象;开发科普观光、工业旅游项目,提高国内市场知名度,开拓国内消费市场;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明太鱼出口。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学生“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崭新的旅行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皖赣铁路纵贯全境。黄山市的黟县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是历史上的徽州古村落和徽州文化的典型,黟县的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山水民居、人、自然融为一体。“写生旅游”作为“研学旅游”在黟县旅游开发中地位凸显,来此写生旅游的人平均停留时间约11天。
说出黟县写生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并分析吸引他们到此“研学旅行”的原因。
【答案】客源:主要是中东部各大高校的学生。原因:当地具有典型徽州古村落和徽州古文化,历史文化价值高;山水民居与自然融为一体,美学价值高;东部高校众多,当地距东部近;皖赣铁路纵贯全境,交通便捷;古村落的门票、食宿等费用低。
【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6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