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1 赤壁赋作业课件ppt
展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②④⑥⑧B.①③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⑤⑦
解析 ③“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⑦“卒”,终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A项,都是“好像”的意思。B项,动词,唱/名词,歌词。C项,词尾,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指示代词,这样。D项,介词,从/介词,被。
3.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解析 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解析 C项,“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A项,“下”,名词用作动词,攻占。B项,“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D项,“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美人”,古义是所思慕的人,今义是美貌的女子。B项,“白露”,古义是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C项,“旌旗”,古今义都是各种旗子。D项,“茫然”,古义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 A项,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均为判断句。C项,第一句是被动句,第二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 , ”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盛大军容。 (2)《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从侧面描写悲凉与幽怨的洞箫乐曲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中,“ , ”两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4)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后赤壁赋苏 轼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B.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C.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D.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解析 “履”,名词作动词,践,踏。“巉岩”作其宾语,承前省略主语“予”,意思是“我踏着险峻的山岩”,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A、C、D三项。“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结构相同,每句之间断开。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两句中的“望”含义相同。B.“如此良夜何”与“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两句中的“何”含义相同。C.“顾安所得酒乎”与“时夜将半,四顾寂寥”两句中的“顾”含义不同。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与“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含义不同。
解析 “如此良夜何”的“何”是副词,与“如”构成固定结构“如……何”,怎么样对待;“而又何羡乎”的“何”是疑问代词,什么。两者词性不同,含义不同。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和《赤壁赋》都描写了月色,但两文的角度不同,《赤壁赋》所写之景多限于舟中,字字呈初秋之色;选文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摹初冬之状。B.选文第2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既是承接前文所写之景来写作者实际见到的景象,又融入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一点感慨。C.选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实际上是作者朋友的象征,作者以鹤“掠予舟而西也”来烘托自己因朋友离开而孤独寂寥的心境。D.选文最后写的梦境与《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相契合的,都寄托了作者清高放旷、高超出世、企盼自由境界的情思。
解析 C项,“实际上是作者朋友的象征”错误,从“玄裳缟衣”的“孤鹤”可以看出是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象征,也可以看出是作者的出世思想或者“羽化”的游仙思想的象征。还有“因朋友离开而孤独寂寥的心境”错误,作者的孤寂并不是因“客去”,而是因身遭贬谪的缘故,即使“客”也只是陪衬而已。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答案 (1)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
12.此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答案 (1)相同点: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描写的都是赤壁景色,境界虽不相同,然而又都具有诗情画意。两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能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2)不同点:《前赤壁赋》描写的主要是秋季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样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坐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爬上虬龙一样的古树,攀缘栖鹘的窝巢,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赤壁怀古苏 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中“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的雄壮气势。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所未闻”形成呼应。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最终确定了他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
解析 D项,“最终确定了他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错误。“君臣已定势三分”是说此时魏蜀吴三国鼎立,天下三分,并非说曹操已经占据霸主地位。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课外·一起成长,背景链接,文学常识,夯实字词,知识梳理,作者名片,初读课文•明大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篇文本研读课,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目录索引,赤壁赋,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盘绕围绕,一词多义,适合适应,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名望声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作业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漫弥漫,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