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3)(含答案)
展开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3)
一、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满分16分)
1.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水面最低的容器( )。
A. B. C.
2.李老师带了800元钱去商店购买足球,每个足球59元。售货员阿姨写出了下边的竖式,虚线框中的数表示( )。
A.买1个足球花59元 B.买10个足球花590元 C.买1个足球花590元
3.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 )。
A.升 B.毫升 C.千克 D.毫米
4.计算360÷24时,把它改写成算式( ),可以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A.360÷6÷4 B.360÷6×4 C.360÷4×6
5.四年级有10名同学接受了调查访问: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你做了几次家务?调查结果是:3、4、2、3、3、2、2、1、5、3;图( )正确表达了这个调查报告的数据。(图中横轴表示次数,纵轴表示人数)
A.B.C.
6.小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95分,那么他的英语成绩是( )分。
A.90 B.94 C.95 D.90
7.从前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8.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的是( )号图形。
A. B.
C. D.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空。(满分16分)
9.小朋友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使这个水龙头以每分钟200毫升的速度往下滴水。一节课下来(40分钟),这个水龙头共滴水( )毫升,合( )升。
10.奇思每分跑280米,妙想每分跑320米。环湖公路一周的长度是5400米,两人同时反方向跑步,( )分钟后两人相遇。
11.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下面立体图形。
(1)从上面看到的有( )和( )。
(2)从正面看到的有( )。
(3)从右侧看到的有( )。
12.5升=( )毫升 ( )升=6000毫升
13.根据,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 )……( ) ( )……( )
14.搭一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相邻的小正方体至少有一个面重合)
15.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班的近视人数是( )人,近视人数最多的是( )班。
16.小丽的期中考试语文、数学和英语分别考了95分、98分、92分。小丽这三科的平均分是( )分。
三、仔细推敲,认真辨析。(满分8分)
17.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分别可以用字母“L”和“mL”表示。( )
18.3300÷80=4……10。( )
19.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 )
20.四(1)班男生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28千克,明明是男生,红红是女生,明明一定比红红重。( )
四、竖式计算题(满分6分)
21.(6分)列竖式计算(带★的需要验算)
453÷68= 920÷70= ★675÷24=
五、作图题(满分6分)
22.(6分)分别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满分48分)
23.(6分)同样的一瓶饮料,倒入1号杯中,可以倒5杯还多一点;倒入2号杯中,可以倒7杯还多一点;倒入3号杯中,可以倒4杯。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24.(6分)一瓶饮料有250毫升,某超市某天卖出36瓶,一共多少毫升,合多少升?
25.(6分)食堂上个星期采购番茄16箱,一共用去448元,平均每箱番茄多少元?如果番茄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448元可以采购多少箱?
26.(6分)(1)张老师买来500毫升装的饮料16瓶,共花了48元。每瓶饮料多少元?张老师一共买来多少升饮料?
(2)李老师买了250毫升装的饮料30瓶,共花了60元。
张老师和李老师买的饮料哪种便宜?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27.(12分)小明整理了四年级一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结果如下表:
身高/厘米 | 120〜129 | 130〜139 | 140〜149 | 150及以上 |
人数 | 5 | 16 | 11 | 8 |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这个班身高( )厘米的人数最多,( )厘米的人数最少。
(2)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大约排第( )名。
(3)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估计四年级一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25厘米( ) 138厘米( ) 155厘米( )
28.(12分)新华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1分钟跳绳的成绩如下表。
成绩/下 | 80~89 | 90~99 | 100~109 | 110及以上 |
人数 | 8 | 12 | 15 | 10 |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1分钟跳绳在( )~( )下的人数最多,在( )~( ) 下的人数最少。
(3)按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小英的跳绳成绩是第15名,她可能跳了( )下。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题意可得,同样的容量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容器底面积越大,则水面最低,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水面最低的容器为盆子,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升和毫升的应用,关键是了解生活常识即可。
2.B
【分析】除数59是足球的单价,虚线框中的59是除数59与商的十位上1的乘积,表示10个足球花590元。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虚线框中的数表示买10个足球花590元。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分析】根据常识回答,血液量应该用容积单位,升是较大的容积单位,在这里较小的容积单位毫升比较合适。
【详解】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学生对于容积单位升与毫升大小的了解。
4.A
【分析】24=6×4,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连续除以这两个数,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360÷24
=360÷(6×4)
=360÷6÷4
所以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除法的性质的运用: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5.C
【分析】做了1次家务的有1人、2次家务的有3人、3次家务的有4人、4次家务的有1人、5次家务的有1人。再根据图中横轴表示次数,纵轴表示人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得:
能正确表达了这个调查报告的数据。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横轴表示次数,纵轴表示人数。
6.B
【分析】应用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先求出三科的总分,最后从总分中减去语文和数学的分数,结果就是英语的分数。
【详解】95×3=285(分)
285-92-99
=193-99
=94(分)
故答案为:B
【点睛】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7.C
【分析】从前面观察这个物体,一共有两层,从下往上,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有1个小正方形,在中间位置。据此看哪个选项符合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从前面观察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从不同位置方向观察物体。
8.A
【分析】判断出各个选项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即可解答。
【详解】A.,从上面看到的是;
B.,从上面看到的是;
C.,从上面看到的是;
D.,从上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方位感和观察力。
9. 8000 8
【分析】每分钟滴水的毫升数乘40等于一节课滴水的毫升数,再换算成升即可解答。
【详解】200×40=8000(毫升)=8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容积单位换算知识的掌握。
10.9
【分析】先求出两人的速度和,用公路一周的长度除以两人的速度和即可。
【详解】5400÷(280+320)
=5400÷600
=9(分钟)
【点睛】此题属于封闭路段的相遇问题,利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得解。
11. A C B、C C、D
【分析】(1)从上面看图A是,图B是,图C是,图D是,据此判断。
(2)从正面看图A是,图B是,图C是,图D是,据此判断。
(3)从右侧看图A是,图B是,图C是,图D是,据此判断。
【详解】(1)从上面看到的有A和C。
(2)从正面看到的有B、C。
(3)从右侧看到的有C、D。
【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以及画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12. 5000 6
【分析】1升=1000毫升。据此解答。
【详解】5升=5000毫升;6升=6000毫升。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容积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13. 6 600 6 60
【分析】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商不变,余数也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4800÷700=(48×100)÷(7×100)=6……600;
480÷70=(48×10)÷(7×10)=6……60
【点睛】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 5 7
【分析】(1)上层放1个、下层放4个;把下层分为两排,一排1个,一排3个,这时拼成的这个立体图形需要的小立方体块数最少,即5块;
(2)如果在下层放前后对齐的两排,每排3个,然后在第一排上层正中间放1个,这时拼成的这个立体图形需要的小立方体块数最多,即7块。
【详解】最少:4+1=5(个)
最多:6+1=7(个)
答: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7个小正方体。
【点睛】所需要的小正方体最多用多少个很容易看出,最少时,注意下层可以前、后交错,搭法不唯一;此类题可找一些小正方体亲自操作一下。
15. 30 二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一班的近视人数是30人。
(2)比较各个班近视人数大小解答。
【详解】一班的近视人数是30人。
35>30>27
则近视人数最多的是二班。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要注意每种类型对应的条形图是哪一部分。
16.95
【分析】根据题意,先计算出小丽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的总分,再除以3,就是这三科的平均分。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95+98+92)÷3
=285÷3
=95(分)
所以,小丽这三科的平均分是95分。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17.√
【分析】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升可以用大写字母“L”表示;毫升可以“mL”表示,注意m是小写字母。
【详解】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分别可以用字母“L”和“mL”表示。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用字母表示容量单位,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8.×
【分析】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商不变,余数也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30÷8=41……2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商不变,余数也乘10。即3300÷80=41……20。
故答案为:×。
【点睛】利用商的变化规律简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数算式时,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去掉相同个数的0,再进行计算。
19.√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一层,由两个小正方形排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物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20.×
【分析】首先明确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四(1)班男生平均体重32千克,并不代表每一个男生的体重都是32千克,同理还可得到每个女生的体重也不都是28千克,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所以只能说男生组的平均体重大于女生组的平均体重,不能说明这个班的男生体重都要比女生重些,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平均数的认识。
21.6……45;13……10;28……3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453÷68=6……45 920÷70=13……10 ★675÷24=28……3
验算:
22.见详解
【分析】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下排三个正方形,上面居中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里面6个正方形,第一行两个,第二行两个正方形,向右偏一格,第3行两个正方形,和第二行对齐;从左面看到下排3个正方形,上面靠左2个正方形,据此画图即可。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是考查作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要注意观察的方法,视线要与被观察的面垂直。
23.3号杯
【分析】同一瓶饮料,倒在不同的杯子中,倒的杯数越多,杯子越小;倒的杯数越少,说明杯子越大,据此解答。
【详解】7>5>4,所以3号杯子容量最大。
【点睛】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仔细解答即可。
24.9000毫升;9升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瓶饮料有250毫升,某超市某天卖出36瓶,可以先求出36瓶容量的毫升数,再进行单位转换。
【详解】250×36=9000(毫升)
9000毫升=9升
答:一共9000毫升,合9升。
【点睛】容积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升和毫升之间的单位转换是1升=1000毫升。
25.28元;32箱;
【分析】由题意可得,先用总价钱除以箱数即可求得每箱的单价;如果番茄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则用原来每箱的单价除以2就是现在每箱的单价;最后用总价钱除以现在每箱的单价即可解答。
【详解】448÷16=28(元)
28÷2=14(元)
448÷14=32(箱)
答:平均每箱番茄28元,如果番茄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448元可以采购32箱。
【点睛】此题考查了除法的应用,关键是明确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即除以2即可。
26.(1)3元;8升
(2)张老师买的饮料便宜,思考过程见详解
【分析】(1)48除以瓶数即等于每瓶饮料的价钱,每瓶饮料的毫升数乘瓶数即等于买来饮料的毫升数,再换算成升即可解答。
(2)500毫升相当于2个250毫升,用60除以30求出李老师买的饮料每瓶的价格,乘2等于2瓶的价钱,再与张老师一瓶的价钱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48÷16=3(元)
500×16=8000(毫升)=8升
答:每瓶饮料3元,张老师一共买来8升饮料。
(2)500毫升相当于2个250毫升,张老师买的1瓶饮料毫升数相当于李老师的2瓶饮料的毫升数。
60÷30×2
=2×2
=4(元)
4>3,所以张老师买的饮料便宜。
【点睛】熟练掌握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容积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图见详解(1)130〜139;120〜129(2)17(3)138厘米(√)
【分析】统计图一格表示2人,根据身高数据仔细完成统计图。
(1)比较人数即可解答。
(2)身高在150及以上的有8人,140〜149厘米有11人,而140〜149厘米共有10个数,据此来估计小明大约排第几名。
(3)平均身高应大于120厘米,而身高在130〜139厘米这个段的人数最多,所以平均身高大概是130几厘米,据此选择。
【详解】
(1)5<8<11<16
这个班身高130〜139厘米的人数最多,120〜129厘米的人数最少。
(2)8+9=17(名)
小明的身高是142厘米,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大约排第17名。
(3)138厘米(√)
【点睛】平均数反应的是一组数的平均水平,比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
28.(1)见详解
(2)100;109;80;89
(3)107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条形统计图的成绩分数段上用方条表示出人数,完善统计图。
(2)根据方条的长短可以看出哪个分数段上的人数最多,哪个分数段上的人数最少。
(3)通过排序看15名是哪个分数段的第几名来判断可能跳几下。
【详解】(1)
(2)1分钟跳绳在100~109下的人数最多,在80~89下的人数最少。
(3)110及以上的有10,15-10=5,所以小英的跳绳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在100~109分数段的第5个,她可能跳了107下。(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
【期中模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5)(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5)(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认真读题,谨慎填空,仔细推敲,认真辨析,竖式计算题,作图题,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4)(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4)(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认真读题,谨慎填空,仔细推敲,认真辨析,竖式计算题,作图题,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2)(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2)(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认真读题,谨慎填空,仔细推敲,认真辨析,作图题,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