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42756/0-1695168060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42756/0-16951680606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42756/0-16951680607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指导,课时支配,教学内容,教学预备,情景导入,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疏图形一》教案 【教学目标】1.使同学直观生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同学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用数学沟通的力量。4.使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初步生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指导】1.要留意培育同学的观看意识和力量。例如,可以让同学观看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外形的,哪些物体的外形相同,等等。2.要给同学供应充分地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可以使同学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力量。例如,让同学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3.要留意培育同学的数学沟通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力量。4.要鼓舞同学乐观探究,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同学制造“最近进展区”,让同学利用已有学问,主动探究和发觉新学问。老师要留意爱护和鼓舞同学的创新意识。【课时支配】建议共分2课时:生疏物体1课时拼搭1课时第1课时生疏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看,使同学初步生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及观看力量,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同学活动,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初步生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预备】6袋各种外形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幻灯片。【情景导入】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才智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看有哪些礼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引导同学说出物体的名字。)2.提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生疏这些物体。(板书课题:生疏物体。)【进新课】1.活动一:分一分。(1)桌面上有很多这些物体,摸一摸它们,你发觉它们有什么不同?跟同桌的小伴侣说一说。(引导同学通过“看、摸、比”发觉不同,并引导同学说发觉。)(2)刚才小伴侣发觉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你们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他们分分类?(引导同学分类。)(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怎么分的?(引导同学说出几种不同的分类状况。)(4)我们来听听这个小组是怎么分的?(找出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来分类的小组。)(5)你们组分了几类?你们组把这一类(正方体)举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指导小组成员示范、介绍。)(6)他们把这些方方正正的物体归为一类,我们给这类物体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引导同学生疏正方体。)(7)请你们举这一类(长方体)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呀?我们也给它们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引导同学生疏长方体。)(8)我们来看这一类。这类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像个圆柱子(同学语)。那我们就把它们叫作……(引导同学生疏圆柱。)(9)最终一类有什么?哦!这一类都是圆圆滚滚的球。(引导同学生疏球。)2.活动二:认一认。(1)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外形画出来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同学辨认物体模型。)(2)小伴侣学的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伴侣”的玩耍。我们请四个小同学来扮演这四个伙伴。(找四名演员,其余同学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伴侣,并举起手来,以示响应。)a.他演谁?(长方体)他的伴侣在哪里?b.你演谁?自我介绍一下吧。(正方体)c.你演谁?(圆柱)d.下面该谁出场了?(球)(3)小伴侣,你们真能干,都找到了好伴侣。那你看看我们四周,还有哪些东西的外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呢?你可以站起来看看,下位去找找,找到了说给旁边的小伴侣听听。(同学下位查找教室四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活动三:记一记,想一想。(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同学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终再拿出相应的实物。(2)让同学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同学想)。(3)让同学闭上眼睛按老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外形的实物。(4)先让同学闭上眼睛,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同学推断它的外形。(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同学辨认。【课堂作业】1.做“做一做”第1题。(1)让同学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同学发觉圆柱会滚动。(2)让同学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同学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2.玩耍:“看谁摸得准”。(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袋子里的物体,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2)老师说物体外形,同学摸。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6题,问:这些图形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同学在教材上完成。【课堂小结】提问:今日我们和谁成了好伴侣?(引导同学小结)小结:我们生疏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好伴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很多多这样的伴侣,大家去找找它们吧!【课后作业】1.练习八的第1、2、3题。第1课时 生疏物体 1.本节课教学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留意过程性目标的教学,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先让同学通过摸一摸实物来发觉物体的不同,再顺势引导同学依据物体的不同进行分类,从中看到同学依据物体间的不同,有的组按滚与不滚分为两类,有的按制作材料分为纸做的、铁做的(同学语)、塑料做的等。在分类过程中,同学通过观看、触摸、比较,探究出四类物体之间的区分,从而获得了初步的生疏。再以给物体分类为学习策略,通过看、摸、比,分别来生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活动中,儿童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懂得较多,是一个以探究生疏为主和理智求知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同学自主、独立的发觉问题,操作、信息处理、表达与沟通等探究活动,获得了学问与技能,进展了情感与态度。2.在整个生疏过程中,老师与同学建立了一种伙伴关系,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共同探究、沟通物体的分类,物体的名称和物体的特点等。在这既具有双向性,同时又具有认知性的教学过程中,同学是主体,老师则是为解决和加速同学的认知活动服务的,整个认知过程以师生沟通为基础。认知活动中的师生沟通,不仅揭示了学问本身的奇异,而且使认知过程转化为师生的对话过程,其中布满了人际交往的情趣性、互动性和沟通性,成为能给人以美感的教学形式。
第2课时 拼搭【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4、5、7、8题。【教学目标】1.使同学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生疏。2.在活动中培育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念、推断力量及想象力。3.使同学了解几何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洁应用,初步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4.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育同学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良好态度,在好玩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乐观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分。【教学预备】幻灯片、积木。【情景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生疏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同学说,老师依次贴出四种立体图形。)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好玩的拼搭”玩耍。期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认真观看,乐观动脑,发觉新学问,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板书课题:好玩的拼搭)【进新课】1.开展“拼一拼”的活动(1)师: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分别用几个相同的物体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小组完成后推举一个展览作品,并说明用了怎样的积木拼得。(2)小组开展“拼一拼”活动。(3)沟通、呈现、同学评价。(4)小结:大家格外聪慧,用积木拼成了大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5)准时巩固:完成第35页“做一做”。2.开展“搭一搭”的活动(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物体有了新的生疏。下面请大家产“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争辩,然后大家动手,用桌子上的材料搭成自己宠爱的、好玩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好玩又好看!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最高。(2)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老师巡察。(3)争辩、沟通、呈现:你搭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物体搭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4)评比优秀设计师。3.开展“数一数”的活动(1)师:小伴侣们拼搭的东西真好玩。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在你拼搭的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3)出示教材上练习八的第5题中的图形,要求同学看图说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外形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外形的物体各有多少个?【课堂作业】练习八的第4、5、7、8题。【答案】4.有两种:8.第一个略;其次个 【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拼搭出很多好玩的图形,期望大家课外再动脑、动手,多拼搭一些好玩的图形,熬炼我们的手和脑。【课后作业】第2课时 拼搭1.老师设计了让同学用所学的立体图形拼出自己宠爱的图形,使同学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到的学问,在运用的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学问的内化。在实践活动中再次进行探究性学习,参与“再制造”的学习活动,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同时还有效地进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2.老师应激发同学的乐观性,向同学供应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同学的思维处在一种乐观地状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他们拼出了树、车、房子、机器人等,孩子们勇于探究,乐观思维,一幅幅作品给人带来了震撼和成就感,这一过程发挥了同学的制造性思维,使学习活动得到了进展与升华。开放性地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同学的共性进展和制造力的培育供应了宽敞的空间和充分的时间,让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爱好。3.“立体图形拼搭”主要是让同学能通过观看、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沟通,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①留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由于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同学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生疏的生活中,让同学回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眼光来发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②在操作活动中进展同学空间观念。在设计“图形的拼搭”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同学在生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同学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同学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同学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生疏,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爱好。为挂念培育同学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同学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同学去观看、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同学在合作沟通过程中,一边观赏自己的成果,一边体验成功的乐趣。同学在经受了学习的过程后,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念,同时还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七巧板七巧板,又名“益智图”,是中国人创造的。依据近代数学史学家们的争辩,七巧板是明、清两代创造的。欧美人往往称七巧板为“唐图”,但这是一种误会,英文单词“tangram”的正确读法是“蛋(dɑn)图”,由于七巧板的制造者,是居于中国东南沿海被称为蛋家的水上居民。从公元1803年起,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可以说是成千上万。大致上,七巧板的问题可归纳为三类:一、模拟人、动物或其他实物。这些图案的风格,有肯定的艺术意境。二、几何图形。这是要把七巧板的一部分或全部,用几幅七巧板来拼搭一些几何图形,若拼搭不成功,则需赐予证明。三、用七巧板来争辩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它与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有着亲密的关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索,互动授新,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集体备课教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