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指导,课时支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预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班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单元目标】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同学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3.培育同学依据具体状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难点】1.会用数的组成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具体状况进行估算。2.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推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对结果的合理估算。【教学指导】1.与本单元相关学问同学的学习状况分析。本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口算整十数加减和笔算两位数加减基础上学习的。依据学习前测评和上学期同学平常的测评状况,本班同学基本把握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但少部分学困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还有待提高。2.已学过相关学问。(1)100内的加减法。(2)万以内数的生疏。(3)解决问题。3.结合教学内容,培育同学的计算力量。计算在生活中的用处格外广泛,也是用加法和减法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所以老师要留意结合这部分的内容,培育同学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和习惯。如教学中我们可以接受让同学假想自己在买东西,并说说自己买东西总共得花多少钱,来不断提高同学把所学学问用在现实中的力量。【课时支配】建议共分5课时: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第4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10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至第4题。【教学目标】1.使同学把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育同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机敏性。【教学难点】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同学解题达到肯定的精确     率。2.培育同学擅长口算的力量,增加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学预备】多媒体及课件。【情境导入】1.引导同学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口算:50+70  30+60  30+4020+70  60+40  80+90说出怎么计算的。2.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支配了一次春游特殊行动,你想参与吗?3.播放呈现动画。我们将去一个格外秀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4.可是秀丽的岛屿却在海中心,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进行新课】1.组织活动1——乘车买票。(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二班级一班有39人,二班级二班有44人,三班级一班有33人,三班级二班有36人。(2)依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车时将遇到哪些问题?学习不断提出问题,老师准时确定,引导。鼓舞同学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选择书上例1的问题,加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一班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让同学们说说各自的看法。35+34=(4)相互沟通算法。30+4=34  35+30=65  65+4=6930+5=35  30+4=34  30+30=605+4=9   60+9=69(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9+44=?怎么算的?说一说!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6)对比两个算式,老师要提示大家留意些什么?提示:留意进位!(7)引导完成。【课堂作业】引导同学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1.教材P10页做一做。2.练习二第1题。3.练习二第2题。【课堂小结】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日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部分学问,在口算中要留意不进位与进位的区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第3、4题。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不进位2.进位 孩子们到底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留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同学开小灶是不行避开的,有时老师的提示还是会起到肯定的作用的。
    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题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能娴熟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2.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3.调动同学的学习热忱,激发同学爱好,使同学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能娴熟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知道计算时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分。【老师预备】多媒体。【情境导入】1.引导同学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引导同学接受较简捷的方法计算。完成上节课的复习。13+46=  27+9=  46+17=34+18=  15+78= 24+12=巡察、辅导。挂念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准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同学。【进行新课】1.组织活动——票价。出示例2主题图。(1)观看例2主题图。汇报观察的有什么区分?(2)列式计算:65-54=(3)同学之间相互沟通。(4)指定一名同学说说口算过程。50+4=54  65-50=15  15-4=112.引导同学完成教材P11页例2(2)。引导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课堂总结】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日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分。【课堂作业】1.引导同学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1)独立计算。(2)集体订正。【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第5至第8题。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不退位计算2.退位计算本节课让同学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育同学“多种选择,择优而用”的科学争辩态度。同时当同学自己制造的算法被确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念、主动挑战意识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内容】课本14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标】1.把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把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3.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4.对同学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重点难点】1.把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预备】多媒体。【情境导入】老师出示两位数加减的算式卡片,让同学抢答。(设计意图:训练同学的口算力量。)40+16= 19-11= 34+42=45-18= 39+14= 40-12=【进行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同学观看,说说图上的内容。小伴侣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现在卖“海宝”的小伴侣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情愿挂念他们吗?3.出示问题:他们一共卖出了多少个“海宝”?(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5.订正算式。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当怎样计算。(2)提出要求:①先独立计算。②计算完成后同桌沟通。(3)组织同学汇报。用口算。由于38+55=93所以380+550=930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头算起。(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示我们数式应当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留意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假如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让同学回答:由于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当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380+550,算了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示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殊当心吗?(6)组织同学们算算课本第14页例3(2),然后小组争辩,集体订正。老师板书。【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课堂小结】大家今日有什么收获?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计算时要留意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三第9至12题。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本节课通过卖海宝情景引入,找到数学信息,分析题意并列式。在笔算中,同学计算挨次和计算过程有肯定的基础,重点来解决“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来减的”问题,在这里,用2个问题提示同学思考:1.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2.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从而提示同学留意。同时留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由于内容较简洁,讲的有点枯燥,不过在练习时让同学上台板书,同学推断,并且分男女竞赛,同学的乐观性有肯定提高。本堂课最大的缺点是练习的内容较少,应当适当的再增加练习的内容,更好的巩固学问,另外就是课堂的调整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学习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缺点也是需要加强跟改进的。期望在以后不断的学习生活中熬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练习三第5~8、13题。【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育估算意识。2.培育同学依据具体状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难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依据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预备】多媒体。【情境导入】同学们知道巨幕电影吗?才晖学校的师生们对巨幕电影很是期盼,今日学校最终方案去看巨幕电影了,但是电影院的座位有限,同学们在座位上遇到了困难,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帮小伴侣们解决吧。【进行新课】1.引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今日我们来学习另一学问——估算。2.出示问题。呈现如下的数据表,出示问题:六个班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各班级人数及座位状况:一到三班级来了221人 四到六班级来了239人电影院共有座位441个3.争辩算法。先让同学明白:要解决有些问题,不需精确     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老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同学各自独立尝试着估量,在同组内沟通,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沟通。只要想得合理,老师准时赐予确定。如: 221+239=220+240=460,5.出示方法。问:还能怎样计算呢?让同学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其中可引导同学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呈现:221大于220,239大于230,所以220+230肯定大于441,坐不下。6.延长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15页“回顾与反思”。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2.说说你估算的过程。【课题总结】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教材练习三第5至8、13题。第4课时解决问题1.四舍五入2.估算的过程本节课让同学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育同学“多种选择,择优而用”的科学争辩态度。通过同学的自由探究,合作沟通,使同学们经受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同学的思维。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页内容,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同学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留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精确     度。2.结合实际问题,使同学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依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重点难点】对估算策略会依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把握口算与笔算计算技巧。【教学预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情境导入】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9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52+35  86-34  47+33  36+2023+69  62-18  70-26  65-15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2.总结归纳口算要留意些什么?哪些地方简洁出错。3.口算练习。 完成第19页第2题。两人一组,轮番出题计算,要求他们相互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沟通、争辩、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当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进行新课】1.练习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让同学接受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假如是口算应留意哪些问题;假如接受笔算,要特殊留意哪些问题;假如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需留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玩耍的形式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2.估算。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同学们相互争辩怎样估算出中国科技馆的巨幕电影院比上海科技馆的大约多多少个座位?【课堂作业】1.集体研讨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沟通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老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同学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加同学的民族骄傲感。【课堂小结】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内容?请你口述一遍。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四1~2题。本节课通过对一系列学问的复习唤起同学对已有学问的回忆,培育了数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复习的方式上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方式,充分调动同学复习的热忱,让同学乐观投入到复习中去。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让易错或不理解的学问通过复习使同学能辨清,能分清。复习除了补同学学问上的缺陷,还要让学问在同学的头脑中系统化、网络化。另外复习课并不是简洁地回忆所学的学问,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加减的由来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马上消灭的。如中国至少在商代(约三千年前),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希腊和印度一样,都没有加法符号,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就表示相加。在今日的带分数写法中仍可以看到这种遗迹。到公元三世纪,希腊消灭了减号“↑”,但仍没有加法符号。公元六世纪,印度消灭了用单词的缩写作运算符号。其中减法是在减数上画一点表示。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的做法。例如用拉丁字母的P(Pl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加)表示加,用M(Min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减)表示减。“+”、“-”消灭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消灭用以表示削减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Widman,1460—?)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Hoecke)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Vieta,1540—1603)的宣扬和提倡,才开头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相关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索,互动授新,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整百的数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共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百,复习准备,学习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