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共37页。
单元主题阅读新 闻 阅 读01单元写法归纳02群文阅读训练续表续表续表续表(一)(10分) 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飞船顺利发射,班级准备组织一次主题为“太空再长驻,天和探无垠”的新闻阅读活动。小记者小语和文文搜集了以下两则新闻材料,请你参与,完成小题。材料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酒泉10月16日电(记者余建斌、吴月辉、刘诗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6日) 材料二: 凌空飞天征寰宇——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记者章文本报通讯员占康 航天员王亚平因“太空教师”被大众熟知,这次再度问鼎苍穹,她又将新添不少“首个”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以及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任务时,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一堂为时40多分钟的太空授课,利用失重环境演示了多项物理实验。这堂课当时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王亚平也被冠以“太空教师”的称号。此后她经常收到孩子们写来的信件,王亚平说:“这是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之外的最美好体验。” 王亚平性格细致、认真,这可从“太空授课”看出来。当时在太空最难做的就是水球实验,看到王亚平持续往晃动的水球中注水,地面支持团队都担心水球会否破裂。但最终水球完美呈现,大家由衷惊叹!不仅如此,王亚平事后透露,实际上在准备过程中,更大的水量都曾试验过。 对王亚平来说,“神十”任务是她实现飞天梦的起点,她的航天员生涯和太空之旅才刚刚开始。果然,8年后的今天,她迎来了第二次太空飞行。 面对空间站任务,王亚平再次表现出不怕吃苦、不服输的个性。空间站任务中,出舱是超大负荷的活动。和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相比,女航天员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可能需花费更多努力才能达到。尤其是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肢,必须提高上肢力量。一次舱外服的试验做下来,完全超出了王亚平的想象——在200公斤的舱外服中工作五六个小时,手已抖得拿不住笔。 为了提高能力,王亚平加大自己的训练强度,也放弃了很多假期。王亚平的体质训练教员说,每次王亚平都要针对出舱任务加练臂力,她为自己的胳膊练粗了而欣喜。 为了此次太空“出差”,王亚平携带了乐器、家人和战友的照片、视频,还给两位男航天员提前准备了新年礼物,“我非常期待能再次在太空回望美丽的地球,在中国空间站过一个不一样的除夕,也期待能有机会到舱外去见识太空”。(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6日)1.两则材料的标题各有特色,结合材料的体裁特点简析标题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是消息,标题鲜明精练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而材料二是通讯,标题更具文学色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王亚平比作凌空的飞天仙子,表达了人们对王亚平的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王亚平此次航天任务美好的祝愿。2.新闻的副标题可以解释、补充主标题的内容,根据主标题和新闻的内容分别给两则材料加上副标题。(2分)(1)材料一的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的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 示例:访神舟十三号飞行员王亚平3.材料一是消息,材料二是通讯,你认为二者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消息应侧重对消息事实的了解,如材料一要关注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间、过程、任务等新闻事实,以及本次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阅读通讯应侧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精神和意义,如阅读材料二,我们要感受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展现出的不怕吃苦、不服输的个性,以及对家人、战友和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并从中获得精神的感召。(二)最动听的声音(10分)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无法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 “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您记得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嘀嗒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嘀嗒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有删改)1. 这篇新闻特写主要通过描述哪两个场景来报道消防队救助老夫人事件?概括回答。(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结果)(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凌晨2时15分,哥本哈根消防队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试图得知对方地址,结果失败。 凌晨3点30分,消防队出动14辆消防车全力寻找,惊动全城,及时救助了老夫人。2. 文中第2~3段详细描写了消防队员与老夫人的对话。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消防员与老人的对话,突出消防员的细心、耐心和负责,刻画了正直、善良、热心的消防员的形象,也为后文寻找救援老夫人埋下伏笔。3.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每一次的嘀嗒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时钟的嘀嗒声比作锤子在敲击心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焦灼(或:紧张)的心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 (三)(10分) 材料一:【新闻现场】 本报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选自《每周文摘》,有删改) 材料二:【各方声音】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看来,中华经典诗文能提升审美品位,对抵制日渐粗鄙的网络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文化类节目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挖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诗词大会”可以激发人们对诗词的兴趣。但要真正深入人心、影响人的气质,光靠几台节目热闹热闹,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范诗银则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亚军彭敏谈道:如果用功利主义心态看,背诵诗词是无用的,但诗词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网友评论: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选自《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大象文摘》等,有删改) 材料三:【调查数据】 一项“关于成年人是否需要背诵诗词”的网络调查显示:72.7%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有认为背诵诗词能提升人的气质的;有认为背诵诗词,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做榜样的……但也有27.3%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不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是互联网时代,只要动手查一查就知道了,不必为此费时费脑;还有人说,有背诵诗词的时间还不如去赚钱。(选自互联网)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两则材料的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以叙述为主,主要报道新闻事件;材料二以议论为主,主要评论新闻事件。2. 下列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A.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举办得好,它深入人心,完美无憾。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查找文献资料很便利,没有必要背诵诗词。D.“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意思是人们从武亦姝身上感受到了古代才女的才情。A2. A【解析】“它深入人心,完美无憾” 与上述材料不相符。原文没有这方面的内容。3. 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夺冠(或:“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武亦姝夺冠)4. 从材料二中,概括诵读中国经典诗词的意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诵读诗词能提升审美品位,抵制日渐粗鄙的网络语言;②诵读诗词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或:安置浮躁的心灵);③诵读诗词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④诵读诗词可以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