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3届3月月考
    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相比于原始毒株,“奥密克戎”表现出更高的抗体逃避能力。检测人体是否感染“奥密克戎”采用核酸检测,先用咽拭子采样后暂存于红色的核酸保存液中,再进行相关检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奥密克戎”和支原体都没有细胞壁,都含C、H、O、N、P元素
    B. “奥密克戎”表现出更高的抗体逃避能力,可能与其表面某些抗原的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C. 推测红色的核酸保存液能灭活病毒,并能保证核酸结构的稳定,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D. 核酸检测的原理是“奥密克戎”的核酸能控制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病毒的复制方式属于繁殖,自身只提供核酸作为模板,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细胞提供。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奥密克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也没有细胞壁,病毒和支原体都含核酸,都含C、H、O、N、P元素,A正确;
    B、“奥密克戎”的核酸变异后,表达出的刺突蛋白空间结构改变,表现出对抗体的逃逸能力变强,B正确;
    C、核酸保存液可以破坏病毒表面蛋白外壳,从而暴露待测的RNA,也能保证RNA结构的稳定,C正确;
    D、核酸检测的原理是“奥密克戎”的核酸具有特定碱基排列顺序(特异性),核酸检测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故选D。
    2. 2022年11月,我国研究团队揭示了汞离子调控水通道蛋白闭合和打开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确定了AqpZ 水通道蛋白闭合是由汞诱导选择性过滤区第189号氨基酸的构象变化引起,而AQP6水通道蛋白打开则是汞诱导第181号和第196号氨基酸的构象变化所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与不同水通道蛋白的直径、形状和大小都相适宜
    B. 汞可能通过破坏氨基酸之间的氢键,诱导AqpZ和AQP6的构象变化
    C.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速率,与水分子和水通道蛋白的结合程度有关
    D. 该成果为治疗因水通道蛋白异常导致的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提供了理论指导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通道蛋白通过形成具有多次跨膜的亲水性通道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不需要与被转运物质结合。
    【详解】A、水通道蛋白对水分子进行跨膜转运,所以水分子与不同水通道蛋白的直径、形状和大小都相适宜,A正确;
    B、汞可能通过破坏氨基酸之间氢键,诱导AqpZ和AQP6的构象(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调控水通道蛋白闭合和打开,B正确;
    C、水分子不与水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
    D、该成果确定了水通道蛋白闭合和打开的分子机制,而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原因之一是水通道蛋白异常,因此该成果为治疗因水通道蛋白异常导致的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提供了理论指导,D正确。
    故选C。
    3. 海藻糖是一种由两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非还原糖。研究表明,在无压力状态下,酵母菌不能合成海藻糖,海藻糖水解酶从ATP获得磷酸基团被激活,不断水解海藻糖。而在压力状态下,酵母菌大量合成海藻糖,海藻糖水解酶去磷酸化失活,海藻糖通过转运蛋白运至膜外,结合磷脂以稳定细胞膜结构;此外,海藻糖也能代替水分子结合胞内蛋白质,将蛋白质与水溶性物质隔离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海藻糖的分子式是C12H22O11,用斐林试剂检测显蓝色,海藻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相同
    B. 海藻糖在细胞内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膜外,该过程需要能量
    C. 海藻糖水解酶的磷酸化是一个吸能过程,引起该酶的空间结构和活性发生改变
    D. 在压力状态下,酵母菌某些功能蛋白可能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发酵迟缓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在细胞中是常见的。这些分子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详解】A、海藻糖由两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分子式是C12H22O11,海藻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相同。海藻糖是非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检测显蓝色,A正确;
    B、海藻糖通过转运蛋白运至膜外,跨膜运输方式不是胞吐,B错误;
    C、海藻糖水解酶的磷酸化是一个吸能过程,引起该酶的空间结构和活性发生改变,C正确;
    D、在压力状态下,海藻糖代替水分子结合某些功能蛋白,使功能蛋白不能与相应底物结合,无法发挥作用,表现出代谢速率减慢,发酵迟缓现象,D正确。
    故选B。
    4. 近年来发现,细胞壁在特定情况下能产生多种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细胞生长、分化以及应对外界胁迫等过程,如图是细胞壁相关信号通路简图。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受体,由胞外域、跨膜域和胞内激酶域三部分构成,信号分子与RLKs的胞外域结合后,可激活胞内激酶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可在细胞膜上合成
    B. RLKs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在信号途径中具有识别和催化功能
    C. A类RLKs可能通过细胞骨架参与调控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
    D. 细胞核接收信号后,主要通过核膜将指令送到细胞质和细胞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者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由图可知,细胞膜上具有CESA(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因此纤维素可在细胞膜上合成,A正确;
    B、RLKs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受体,具有识别和催化功能;RLKs由胞外域、跨膜域和胞内激酶域三部分构成,因此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B正确;
    C、A类RLKs参与信号途径可能通过细胞骨架参与调控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C正确;
    D、细胞核接收信号后,启动相关基因表达来控制性状,细胞核主要通过核孔将指令送到细胞质和细胞膜,D错误。
    故选D。
    5. 肝损伤可由药物阻断肝细胞正常代谢引起或由病毒感染肝细胞引起。严重肝损伤患者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移植的部分肝脏在患者体内能再生为完整肝脏。近年,科学家发现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也可用来修复肝损伤,避免了手术风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肝细胞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核体积变大,核DNA长度缩短并且出现收缩状态
    B. 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C. 肝脏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内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比可能为2:1:2或1:1:1
    D. 干细胞修复肝脏的基础是其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修复肝脏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肝细胞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核体积变大,核DNA长度缩短并且出现收缩状态,A正确;
    B、药物阻断肝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分两种情况,若病毒直接裂解靶细胞,属于细胞坏死;若病毒感染肝细胞,之后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若染色体上含染色单体,数目比为2:1:2;若不含染色单体,数目比为1:1:0,C错误;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修复肝脏的过程中,细胞只分裂分化成为肝脏,所以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6.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导致气孔打开,相关生理机制如图所示。实验表明,照射蓝光能促进气孔打开,推测蓝光能激活H+-ATPase,现将含有保卫细胞的一定pH的溶液分成两组,甲组直接照射蓝光,乙组先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照射蓝光,检测两组溶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由图可知,可溶性糖、K+、Cl-、苹果酸等进入细胞液,发生渗透吸水,导致气孔打开
    B. 细胞在吸收K+时,常伴随Cl-的吸收,以保持电中性,K+和Cl-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 若甲组溶液pH明显降低,乙组溶液pH几乎不变,说明该推测正确
    D. PEP羧化酶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详解】A、由图可知,可溶性糖、K+、Cl-、苹果酸进入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后,细胞液浓度增大,发生渗透吸水,导致气孔打开,A正确;
    B、细胞在吸收K+时,常伴随Cl-的吸收,以保持电中性,K+和Cl-利用H+浓度差形成的电化学势能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若甲组直接照射蓝光,溶液pH明显降低,乙组先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照射蓝光,溶液pH几乎不变,说明蓝光激活H+−ATPase,形成膜两侧的H+浓度差,促进K+和Cl-等的吸收,气孔打开,该推测正确,C正确;
    D、PEP羧化酶属于胞内酶,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D。
    7. 某些疾病可导致人体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对于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pH偏高
    B. 对于溶血性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内环境中含抗体,不含呼吸酶
    C. 对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偏低,导致肌无力症状
    D. 对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内环境中醛固酮含量偏高,血钠含量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详解】A、呼吸不畅后→体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一方面细胞无氧呼吸产乳酸降低pH,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本身呈酸性也使pH降低,A错误;
    B、溶血后,红细胞破裂,呼吸酶进入内环境,B错误;
    C、血钙低引起肌肉抽搐,血钙高才会引起肌无力,C错误;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导致血钠升高,D正确。
    故选D。
    8. 可立氏循环是指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速度超过其再形成NAD+的速度,这时肌肉中形成的丙酮酸由乳酸脱氢酶转变为乳酸,使NAD+再生,保证葡萄糖到丙酮酸能够继续进行产生ATP。肌肉中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液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通过葡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激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比值大于1
    B. 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处被消耗
    C. 肌细胞产生的乳酸需在肝细胞中重新合成葡萄糖,根本原因是葡糖异生途径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的过程中会生成NAD+和少量的ATP,供给肌细胞使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人体激烈运动时,肌细胞中既存在有氧呼吸,也存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因此总产生的CO2与总消耗的O2的比值等于1,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在线粒体内膜处被消耗,B错误;
    C、肌肉中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液进入肝脏细胞,在肝细胞内通过葡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根本原因是葡糖异生途径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生成NAD+,不产生ATP,D错误。
    故选C。
    9. 当特定底物出现才合成特定酶的过程称为诱导,这种调控方式在细菌中很普遍。例如大肠杆菌在不含乳糖的环境中培养时并不需要β-半乳糖苷酶(该酶由lac基因编码,能够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细胞内含的β-半乳糖苷酶很少。但当诱导物乳糖加入后2~3min,细胞内酶的含量便开始上升,具体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诱导物后酶量的上升相较于mRNA有所滞后,原因是转录形成的mRNA需出核孔才能进行翻译
    B. lac基因表达过程中DNA聚合酶以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C. 诱导物通过促进核糖体与起始密码子的结合加快翻译过程从而提高β-半乳糖苷酶量
    D. lacmRNA的含量在6~10min内保持稳定时,新的lacmRNA仍在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在加入诱导物后,细胞内lac mRNA的含量随之上升,且在6~10min内保持稳定时,10min后移去诱导物lac mRNA的含量随之下降;在细胞内lac mRNA的含量上升后,β-半乳糖苷酶的相对含量也随之上升,说明诱导物加入后可以促进细胞进行转录出mRNA,然后以mRNA作为模板翻译出β-半乳糖苷酶。
    【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加入诱导物后酶量的上升较mRNA慢,原因是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在转录过程之后,A错误;
    B、lac基因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以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B错误;
    C、诱导物加入后会引起mRNA含量的增多,因此是通过促进转录过程增多mRNA的量进而提高β−半乳糖苷酶量,而不是促进核糖体与起始密码子的结合,C错误;
    D、移去诱导物后mRNA含量逐渐下降,说明mRNA自身会降解,因此在6~10min内mRNA合成量=降解量,从而维持mRNA数量的稳定,D正确。
    故选D。
    10. 新型免疫疗法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TCR-T细胞疗法是通过提取患者T细胞,导入特异性肿瘤抗原识别受体(TCR)基因,再将TC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能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DC/CAF疫苗疗法是将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C)与CAF融合后作为疫苗,注射到患者体内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靶向杀伤CAF的方法。关于上述两种免疫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C/CAF疫苗疗法中,CAF充当抗原,融合疫苗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
    B. TCR-T细胞和DC/CAF融合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 两种方法均增强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且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
    D. 两种方法均对肿瘤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也只对治疗单一类型的肿瘤有效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详解】A、TCR−T主要是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和裂解肿瘤细胞的功能。DC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处理,暴露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的功能。与CAF融合过程相当于摄取抗原过程,CAF经DC细胞处理后,可呈递给T细胞,进而激活体内免疫过程,A正确;
    B、TCR−T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C/CAF融合细胞相当于APC,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错误;
    C、针对肿瘤细胞,主要体现监视功能;T和DC细胞来自患者自身,所以避免了免疫排斥,C错误;
    D、TCR−T对特异性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杀伤作用,DC/CAF融合细胞的目标是CAF,不是肿瘤细胞本身,由于CAF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所以对治疗多种肿瘤有效,D错误。
    故选A。
    11. 当植物发生竞争时,根与茎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一些学者通过以下实验来研究豌豆与玉米之间的茎叶竞争和根部竞争,具体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各组操作下方的数值为豌豆在种植46天后的干重占据单独种植时干重的百分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中单独种植豌豆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
    B. 该结果表明豌豆受土壤资源限制的程度大于受光和CO2资源限制的程度
    C. 根部竞争与茎叶竞争共同产生的总效应是两种单独效应的简单加和
    D. 在玉米和豌豆间行种植的生产实践中,扩大玉米和豌豆带间的距离可能会提高豌豆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对照原则,单独种植豌豆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根部竞争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茎叶竞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根茎都竞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该实验中单独种植豌豆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A正确;
    B、根部竞争时豌豆的干重百分比远远小于茎叶竞争,表明豌豆受土壤资源限制的程度大于受光和CO2资源限制的程度,B正确;
    C、根部竞争时豌豆干重百分比为57%,茎叶竞争时为90%,同时存在时为53%,根据数值可以判断不是单独效应的简单加和,C错误;
    D、当玉米与豌豆种植过近时会出现根部竞争,豌豆的干重百分比下降,因此扩大玉米和豌豆带间的距离可能会提高豌豆的产量,D正确。
    故选C。
    12.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最近旁支,也是化石资料最丰富的古人类,在现代人的起源中尼安德特人可能具有遗传贡献。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从尼安德特人的遗骸中先后提取到了线粒体DNA和核DNA并进行了测序。与现代人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后发现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中,大约有1%至4%的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可用于追踪人类母系的历史
    B. 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上的所有碱基序列
    C. 斯万特·帕博获得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D.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祖先曾经发生过基因的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线粒体中基因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详解】A、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基本上来自卵细胞,分析线粒体DNA序列可以追踪人类母系的历史,A正确;
    B、人类为二倍体生物,染色体组成是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因此基因组测序应该测定22条常染色体+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序列,B正确;
    C、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的是化石,基因组序列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C错误;
    D、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中,大约有1%至4%的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说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祖先曾经发生过基因的交流,D正确。
    故选C。
    13. 我国东部沿海某村因地制宜,开发了台田—鱼塘农业模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台田上的小麦属于生产者,其高低错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台田引入鸡时应考虑其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台田上引入鸡,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能量传递效率
    D. 鲢鱼和鲤鱼分别分布于鱼塘的上层和底层,由此可知其生态位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详解】A、台田上的小麦为种群,其高低错落无法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A错误;
    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B正确;
    C、台田上引入鸡,增加了群落丰富度,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提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无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鲢鱼和鲤鱼的分布只是生态位的一个方面,不能根据其分布不同判断其生态位完全不同,D错误。
    故选B。
    14. 拟南芥为一年生植物,其开花过程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在光周期途径中,叶片中的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吸收光信号,经过信号转导,激活成花素基因的表达。成花素合成后经韧皮部运输至茎尖分生组织发挥促进开花作用。在春化作用途径中,FLC基因产物是一种植物开花的负向调控因子,低温能诱导FLC基因组蛋白甲基化修饰,这种可逆性修饰在减数分裂时会被擦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叶片等成熟组织中含量丰富
    B. 成花素在拟南芥中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该方式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C. 春化作用的原理是低温通过促进FLC基因的表达,解除对开花过程的抑制
    D. 春化作用的效应不能随种子遗传到下一代,所以每年都需要低温处理才能开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除了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详解】A、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且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含量丰富,A错误;
    B、成花素在韧皮部运输,方向为叶到茎端,不符合极性运输的方向和作用部位,B错误;
    C、由于FLC基因产物是植物开花的负向调控因子(起抑制作用),故春化作用只有通过抑制FLC基因的表达,才能解除FLC基因产物对开花的抑制,C错误;
    D、由于该甲基化修饰在减数分裂中被擦除,故并未遗传给下一代,D正确。
    故选D。
    15. 果蝇眼色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无色素生成时眼色为白色,显性基因A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显性基因B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现将多只红眼雌果蝇(含两种基因型)与一只紫眼雄果蝇杂交,F1代紫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7:1:7:1,不存在致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代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是杂合子数量的2倍
    C. F1代的红眼雄果蝇中纯合子占3/8
    D. 将F1代中的紫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中紫眼个体占5/14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F1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7:1,雌果蝇中紫眼:白眼=7:1,雌雄性状分离情况不同所以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A错误;
    B、亲代父本为紫眼则基因型中含有A、B基因,母本是红眼则基因型中不含有B基因,后代中雄果蝇没有紫眼,则没有B基因,可推测B基因在X染色体上,父本基因型为XBY,母本基因型为XbXb,F1代雌雄果蝇都为7:1,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父本基因型为AaXBY,母本基因型有两种分别为AAXbXb和AaXbXb,F1代白眼雌果蝇占1/8,则可以推断AAXbXb:AaXbXb=1:1,B错误;
    C、F1代雄性个体基因型均为XbY,则红眼雄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AA/A_=(1/2×1/2+1/2×1/4)÷(1-1/2×1/4)=3/7,C错误。
    D、F1代的紫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AaXBXb=3:4,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则F2代中紫眼个体=3/7×1/2+4/7×1/2×1/2=5/14,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 大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能利用化学氮肥,还能利用生物氮肥。我国科学家采取接种根瘤菌和遮光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光合作用和氮素互作对大豆生理过程的影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豆科植物叶片中的光合产物以_____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其根瘤中的根瘤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2)如图表示大豆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中O元素的转移过程,①②③④⑤代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各阶段。

    图中,有还原型辅酶消耗的过程有_____(填序号),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有_____(填序号)。
    (3)某科研小组利用大豆幼苗和根瘤菌进行了实验,其中遮光组的光照强度为正常光的10%,实验结果如下表:
    项目
    正常光
    遮光
    未接菌
    接根瘤菌
    未接菌
    接根瘤菌
    株高(cm)
    17.84
    22.69
    14.22
    17.59
    生物量(g)
    0.376
    0.522
    0.158
    0.168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与遮光相比,正常光照下根瘤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更_____(填“强”或“弱”),推测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蔗糖 ②. 消费者
    (2) ①. ②⑤ ②. ①②
    (3) ①. 光照强度和是否接种根瘤菌 ②. 强 ③. 正常光照下,光合作用更强,为根瘤菌提供的有机物更多,根瘤菌数目更多,提供的氮肥更多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小问1详解】
    叶片生产的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根瘤菌利用的是豆科植物提供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小问2详解】
    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CO2的固定,⑤是C3的还原。还原型辅酶包括还原型辅酶Ⅰ和还原型辅酶Ⅱ,有还原型辅酶消耗的过程是②(消耗还原型辅酶Ⅰ)、⑤(消耗还原型辅酶Ⅱ),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是①水的光解、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小问3详解】
    由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是否接种根瘤菌。正常光下,接种根瘤菌相较于未接菌,株高增加(22.69-17.84)/17.84×100%=27%,生物量增加(0.522-0.376)/0.376×100%=38%。遮光下,接种根瘤菌相较于未接菌,株高增加(17.59-14.22)/14.22×100%=24%,生物量增加(0.168-0.158)/0.158×100%=6%,因此,正常光照下根瘤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较于正常光组,遮光组的光照强度为正常光的10%,光照强度过小。因此,与遮光组相比,正常光照下,光合作用更强,为根瘤菌提供的有机物更多,根瘤菌数目更多,提供的氮肥更多,促进作用更强。
    17. 电影《流浪地球2》中,宇航员乘坐“太空电梯”,以9G的速度上升。在上述“超重”状态下,身体出现心率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警觉性增强等应激反应,该反应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一肾上腺”的调节,请回答下列与此调节过程相关的问题:
    (1)一方面,自主神经系统可通过调节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来调节心脏活动,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外界刺激解除后,心率也久久不能恢复正常,说明体液调节具有_____的特点。
    (2)另一方面,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直接支配心脏。此途径中,心脏活动不仅受到位于脊髓中低级中枢的调控,还受到位于_____、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的调控。
    (3)机体内支配血管的神经有3种类型,作用机理如图所示,NE为去甲肾上腺素,Ach为乙酰胆碱。已知NE与α受体结合后血管收缩,与β受体结合后血管舒张,图中神经①兴奋后最终使血管收缩,合理的解释是_____。图中三类神经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如下:①分布于全身,在皮肤血管密度最大,心脏冠状血管和脑血管最少;②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只有在情绪激动或运动时才兴奋;③只分布于消化腺等少数器官。结合上述三类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分析机体在“超重”引起的应激状态下调节血液分配的机理是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验证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产生化学物质对心脏活动进行调节,设计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健康的蛙的心脏甲和乙(如图),对蛙心乙进行_____的处理,甲不做此处理。

    ②将蛙心甲和蛙心乙置于装有营养液(维持心脏跳动)的容器中,如图所示。
    ③_____,观察蛙心甲和蛙心乙的跳动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_____。
    【答案】(1) ①. 神经—体液 ②. 作用时间长
    (2)脑干(3) ①. NE与α受体的亲和力更高(或与NE结合的α受体数目更多) ②. 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皮肤和消化腺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有利于血液流向心脑和骨骼肌
    (4) ①. 剪断迷走神经 ②. 刺激蛙心脏甲的迷走神经 ③. 蛙心脏甲的跳动先减慢,蛙心脏乙的跳动后减慢
    【解析】
    【分析】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小问1详解】
    自主神经系统对肾上腺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激素对心脏起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故为神经—体液调节。心率加快持续的时间长体现了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小问2详解】
    脑干是心脏功能和呼吸活动的基本中枢。脑干中有许多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心血管活动中枢,所以心脏活动不仅受到位于脊髓中低级中枢的调控,还受到位于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的调控。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心血管上的α和β两种受体均能与NE结合,但最终使血管收缩,体现为NE与α受体结合的效果,说明这种结合比例更高,其原因可能是因为α受体数量更多或NE与α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更强。
    超重状态下,血液向身体下部集中,机体需调节血液分布保障心脑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以适应环境。机体在该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①兴奋,引起皮肤血流量减少,心脑血流量增加;②兴奋,引起骨骼肌血流量增加;③抑制,引起消化腺血流量减少;即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皮肤和消化腺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有利于血液流向心脑和骨骼肌,综上,心脑和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小问4详解】
    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具有抑制心脏活动的作用,其受刺激后心跳减慢。本实验验证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产生化学物质对心脏活动进行调节;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健康的蛙的心脏甲和乙(如图),对蛙心乙进行剪断迷走神经的处理(实验组),甲不做此处理。剪除迷走神经,可排除迷走神经本身产生信号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将蛙心甲和蛙心乙置于装有营养液(维持心脏跳动)的容器中,如图所示。
    ③刺激蛙心脏甲的迷走神经,观察蛙心脏甲和蛙心脏乙的跳动情况。蛙心脏甲的信号可以通过液体流向蛙心脏乙,说明其为化学信号;因为信号的传递需要时间,所以甲先减慢,乙后减慢。
    18.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实验中,为避免每次取样后立即计数造成实验繁琐,某兴趣小组在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时间取样,但在培养周期结束后进行统一计数。因此,需对酵母菌进行处理以阻止其在取样后的进一步增殖。某兴趣小组探究了-20℃处理对保存过程中酵母菌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取样时间
    取样后处理
    计数时间
    1
    每隔2h取样一次,共8次
    直接计数
    取样后立即计数
    2
    -20℃处理
    实验结束后统一计数

    (1)酵母菌计数可采用_____法。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有_____(多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并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2)若兴趣小组只对活细胞进行计数,则应使用_____试剂鉴别活细胞。
    (3)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照组中,当培养时间大于14h时种群密度呈现下降趋势,造成该趋势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至少回答两点)。

    (4)兴趣小组选用-20℃处理的原因是_____,从而导致酵母菌代谢及分裂速度缓慢。当培养时间短于10h时,-20℃处理组酵母菌密度均小于对照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
    (5)兴趣小组采用25中格×16小格的血细胞计数板,对细胞悬液稀释2倍后进行镜检计数。在某次计数中,所计数的中方格内酵母菌细胞共计86个,则该细胞悬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_____个/mL。若对培养时间为14h的细胞悬液进行计数,则上述操作流程应做出的改动是_____。
    【答案】(1) ①. 抽样检测或显微计数 ②. b、c
    (2)台盼蓝(3)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积累,理化性质改变
    (4) ①. 酶活性极低(或较低) ②. 取样后保存时间过长,导致保存过程死亡的细胞比增殖的细胞数目多
    (5) ①. 8.6×106个/mL ②. 适当提高稀释倍数
    【解析】
    【分析】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小问1详解】
    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采用抽样检测法或显微计数法。b操作中,在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将培养液摇匀,而不能静置;c操作中,应先盖盖玻片之后滴加培养液。
    【小问2详解】
    该方法无法区分细胞死活,若想要区分并只对活细胞进行计数,则需要利用台盼蓝试剂进行染色。
    【小问3详解】
    酵母菌培养后期,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积累,理化性质改变,导致酵母菌死亡率上升,繁殖速率下降,最终密度呈现下降趋势。
    【小问4详解】
    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在−20℃的低温下,酶活性很低,酵母菌的代谢及分裂速度缓慢,因此,兴趣小组认为该温度适合用于阻止酵母菌的进一步增殖。由图可知,培养时间短于10h,意味着取样到计数之间的时间差长于6h,较长的保存时间可能使得部分酵母菌死亡,且死亡数量多于增殖的数量,种群密度少于直接计数的对照组。
    【小问5详解】
    由于采用的是25中格的血细胞计数板,所计数的中方格共5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1mm3,稀释倍数为2倍,因此酵母菌密度为86×5×104×2=8.6×106/mL个。根据题图可知,该密度对应的培养时间应为2h左右,14h时酵母菌的密度约为该密度的十几倍,若仍采用相同的稀释倍数,则视野中酵母菌数目过多,难以计数。因此,应适当提高稀释倍数。
    19.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若干基因可以把玉米的性别由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例如基因b在纯合时,侧生雌花序无法发育,成为雄株;基因t在纯合时,顶生的垂花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而产生卵细胞(b、t的等位基因分别为B和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1)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表型可以用图中_____(填“1”“2”或“3”)表示,利用该植株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具体实验操作流程是_____。
    (2)将纯合的雌雄同株玉米和纯合的雄株玉米按1:1进行间行种植,将所得到的F1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3)让基因型为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植株中雌雄比例为1:1,这样就在玉米中建立起一个新的性别决定系统,植株的性别由Tt的分离决定,t/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成为“性染色体”。利用分子技术将一抗虫基因插入到上述雄株的一条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探究抗虫基因是否插入到“性染色体”上(备选材料包括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两种植株):
    实验思路: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_____,则抗虫基因未插入到“性染色体”上;
    若_____,则抗虫基因插入到“性染色体”上。
    【答案】(1) ①. 3 ②. 在该植株的雌花序成熟前,对雌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花序成熟后,将花粉撒在雌花序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雌雄同株:雄株=15:1
    (3) ①. bbTt ②. bbtt ③. 将抗虫雄株与bbtt雌株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④. 抗虫雄株:抗虫雌株:不抗虫雄株:不抗虫雌株=1:1:1:1 ⑤. 抗虫雄株:不抗虫雌株=1:1或不抗虫雄株:抗虫雌株=1:1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基因b在纯合时,侧生雌花序无法发育,成为雄株;基因t在纯合时,顶生的垂花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而产生卵细胞(b、t的等位基因分别为B和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_T_。雌株个体基因型为__tt,雄株个体基因型为bbT_。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基因b在纯合时,侧生雌花序无法发育,成为雄株;基因t在纯合时,顶生的垂花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而产生卵细胞”可分析出玉米中雌雄同株的个体基因型为B_T_,雌株个体基因型为__tt,雄株个体基因型为bbT_,因此bbtt的表型为雌株(侧生雌花序无法发育,顶生垂花为雌花序),可用图中3表示;利用该植株进行人工异花传粉,该植株作为母本,具体实验操作流程为:在该植株的雌花序成熟前,对雌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花序成熟后,将花粉撒在雌花序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小问2详解】
    纯合的雌雄同株玉米基因型为BBTT,纯合的雄株玉米基因型为bbTT,间行种植时BBTT既可以做父本也可以做母本,bbTT做父本,自由交配,则雄配子的基因型为bT∶BT=1∶1,雌配子的基因型为BT,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基因型为BbTT∶BBTT=1∶1,表型均为雌雄同株,然后将F1随机交配,雌雄配子的比例均为BT∶bT=3∶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的表型为雌雄同株(B_T_)∶雄株(bbTT)=(3/4×3/4+3/4×1/4×2)∶(1/4×1/4)=15∶1。
    【小问3详解】
    后代植株雌(__tt)、雄(bbT_)比例为1∶1,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bbTt(雄株)和bbtt(雌株);亲本雄株基因型为bbTt,假设抗虫基因为A,未插入抗虫基因的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置为a,则抗虫雄株的基因型为AabbTt,若A基因插在性染色体上,则抗虫雄株产生的配子为AbT和abt(抗虫基因插在T所在的染色体上)或Abt和abT(抗虫基因插在t所在的染色体上),与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抗虫雄株(AbbTt)∶不抗虫雌株(abbtt)=1∶1或抗虫雌株(Abbtt)∶不抗虫雄株(abbTt)=1∶1。若A基因不插在性染色体上,则抗虫雄株AabbTt产生的雄配子为AbT∶Abt∶abT∶abt=1∶1∶1∶1,与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抗虫雄株(AbbTt)∶抗虫雌株(Abbtt)∶不抗虫雄株(abbTt)∶不抗虫雌株(abbtt)=1∶1∶1∶1。即实验思路是:将抗虫雄株与bbtt雌株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若后代抗虫雄株∶抗虫雌株∶不抗虫雄株∶不抗虫雌株=1∶1∶1∶1,说明抗虫基因未插入到“性染色体”上;若后代抗虫雄株(AbbTt)∶不抗虫雌株(abbtt)=1∶1或抗虫雌株(Abbtt)∶不抗虫雄株(abbTt)=1∶1,则说明抗虫基因插入到“性染色体”上。
    20. 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是一类常见的生物杀菌剂,可用于农作物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防治。科学家从土壤中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能产生几丁质酶类、伊枯草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素三类抗真菌物质。
    (1)为测定抗真菌物质的作用强弱,科研人员开发了含毒介质纸片孢子法,方法如下: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将一定浓度的抗真菌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制成含毒介质。之后利用直径为6mm的滤纸片沾取真菌孢子悬液并置于培养基表面。一段时间之后测定纸片及周围的菌落大小,用于反映真菌生长情况。在上述操作中,需要对培养皿、_____(至少回答2点)等进行灭菌。对培养皿进行灭菌时常采用_____法,该法灭菌温度为_____摄氏度。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
    (2)上述方法可测定抗真菌物质的MIC(最低抑制浓度),即培养24小时后能完全抑制培养基内真菌生长繁殖的最低药物浓度。某次实验中的抗真菌物质浓度及对应的菌落直径(含滤纸片)如下表所示。若要进一步探究该物质的MIC范围,则实验设计思路为_____。
    表:某抗真菌物质抑制真菌生长能力测定结果
    浓度(ug/mL)
    0
    500
    1000
    2000
    4000
    6000
    8000
    测量结果(mm)
    34.59
    22.28
    21.20
    20.25
    6.00
    6.00
    6.00

    (3)为获得抗真菌能力更强的毒株,科研人员对G3菌株进行诱变,获得了Ga1、Ga3、Ga9、Ga15、Ga16五个突变株。科研人员在接种番茄叶霉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等量G3菌株及上述五个突变株,培养相同时间后发现Ga1突变株菌落最小,抑菌圈最大,说明_____。
    (4)利用几丁质酶类、伊枯草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素等抗真菌物质防治农作物白粉病,属于防治技术中的_____防治。
    【答案】(1) ①. 培养基、滤纸片 ②. 干热灭菌 ③. 160~170 ④. 琼脂
    (2)在2000~4000ug/mL浓度范围内,细化浓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3)Ga1突变株繁殖能力最弱,但抗真菌能力最强(或产生的抗真菌物质最多)
    (4)生物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MIC即培养24小时后能完全抑制培养基内真菌生长繁殖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此时没有菌落生长,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对照组的菌落直径最大,随着MIC浓度的增加,菌落直径逐渐减小,在浓度为4000-8000ug/mL,测量的直径均为6mm,说明此时没有菌落形成,该直径为滤纸片的直径。
    【小问1详解】
    上述操作中需要灭菌的最主要包括培养皿、培养基、滤纸片等。对培养皿等玻璃器皿或金属器具的灭菌通常使用干热灭菌法,该方法的温度为160~170摄氏度。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加入凝固剂,最常用的为琼脂。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MIC(最低抑制浓度)需实现对真菌生长繁殖的完全抑制。由表可知,浓度大于或等于4000ug/mL时,测量结果为6mm,即纸片的直径,表明真菌并没有生长繁殖,因此该抗菌物质的MIC应小于或等于4000ug/mL,在2000~4000ug/mL范围内,因此应在该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之前的实验操作进行进一步研究。
    【小问3详解】
    所有菌株的接种量是相同的,而Ga1突变株菌落最小,说明其繁殖能力最弱。而抑菌圈最大,说明其抗真菌能力最强或其分泌的抗真菌物质最多。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